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石中火 ...

  •   杨如璟一身素麻白衣走下马车,三年来,她第一次以女装的样子,来到了弘文书院,不过五六日,一切都已经天翻地覆。书院冷冷清清的,不复往日热闹,她站在门口,看到书院门口的青石板路上,隐约还有血痕,心中一痛,一时恍惚。
      那日闻先生死于东极殿后,纵然宇文平江封锁消息,但是第二天,还是传遍了全城。京中士子听闻此事都群情激奋,纷纷聚到了弘文院外,大家不满楚帝昏聩,宇文平江暴行,在书院外为闻先生鸣不平,一时间极目望去,衣冠如雪,半城哀哭。
      加之宁德宫大火,烧毁了半个书院,弘文书院停课,无数士子在此徘徊不散,祭奠闻翊,谴责宇文一族祸乱朝纲,宇文政便以书院焚毁为由强行关了弘文书院,派兵赶走那些学子士人,又杀了几个带头闹事的,一时间人人自危。
      隔壁扬武院武生江擒月见宇文政纵兵伤害无辜学子,又封锁书院,心中不忿,不满此举。加之此前姜勇姜旭都是扬武院颇受学子尊敬的教习,后来姜氏兄弟被宇文一族处处针对,姜勇丧命,姜旭调离。
      江擒月本受教于姜氏兄弟,亦师亦友,如今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本就是十七八岁的少年郎,血气方刚,再也忍不住,便纠集扬武院中男儿与宇文政动了手,一呼百应,一时间众人与之相抗,扬武院之人虽然人少,但是各个功夫了得,竟也没落了下风。
      但是终归势单力薄,几日过后,扬武院武生边打边藏,散了七零八落。
      可虽如此,传说一日,江擒月还单枪匹马杀进了宇文政府邸,若非宇文政三子宇文平津正好回家,宇文政险些丧命,第二日,却是宇文政党羽、在弘文院前射杀学子的将官牧原,被发现暴毙家中,墙上还留下了血字:
      “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七字,出自汉书,也是闻翊先生绝笔。

      经此一举,一时间又是人心惶惶,江擒月神出鬼没,如今遣散武生,更是难寻踪迹。眼见得京城腥风血雨又再吹起,楚帝大怒,江擒月却在这风头上又躲了起来。
      楚帝本身就不满闻翊带头闹事,如今闻翊虽身死,此事沸沸扬扬,天下皆知,竟是无法平息,加上武院又有叛乱,他便借此直接关停了弘文书院。
      今日早晨刚刚下的旨,不许任何人再进出弘文书院,到此时,书院前已门可罗雀。
      弘文院是闻翊一生的心愿,如今都付之一炬。

      杨如璟走进空落落的庭院,见到昔日读书之处,已经桌椅打翻,一片狼藉。还有干透的血痕,在地上如同一道黑色的伤疤。
      越往里走,越见到大火之后的痕迹,她看着烧焦的树木和已成为废墟的屋子,想到了火中的苏文莺,悲从中来,空荡荡的院子中,她眼泪落了下来。
      “阿云,不要哭。”
      杨如璟抬头,看到白月从废屋之中走出,手中握着一卷经书,他站在那里,洁白的和所有的焦黑废墟格格不入。

      一整天,杨如璟就和白月在弘文书院中整理闻翊留下的书卷,闻翊晚年致力于修《齐书》留下了手稿一百多卷,加上其他诗文等,浩浩荡荡有几百卷册,但是这些稿子在大火之中散落四处,加上很多地方有损毁或是看不清,弘文书院被关停之后,这里门可罗雀,白月却正好求得清净,住在这小院子中整理闻翊先生留下的手稿与残卷,杨如璟帮着他做一些琐事,两人不怎么说话,但是配合起来却是尤为默契,凌霜则在一旁做一些杂事,忙起来,杨如璟暂时从悲伤之中走了出来。
      “你会一直在这里吗?”
      中午,两人吃了一些凌霜带来的吃食,便坐在屋檐下,已是四月,天气热了起来,晴朗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朵。
      “我在替师父等人。”白月道。
      “什么人?”
      “朱夫子,朱子明。”白月轻声道,“师父进宫前,和我说此行生死难料,他有重要的事情要交给我,不管弘文书院是否还在……就在这里,等着朱夫子回来。”
      “朱夫子来是有什么事情吗?”杨如璟问道。
      “师父说,朱夫子会来送他回家。”白月的声音轻轻地,像是一阵微风。
      “回家……”杨如璟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又向书院看去。
      现在闻先生就躺在书院前的棺材中,甚至那棺材,也是他早就为自己准备好的。
      他现在像是一个准备了一生的人,要启程返乡。

      “先生走时和我说,等着朱夫子来,我就和他将先生的手札和整套的《齐书》带回陇南去。”白月道。
      “先生和朱夫子很亲厚呢。”杨如璟道。
      “朱夫子其实算是我师兄。他是凉州人,早年因为乡里恶霸勾结官员,欺压乡里,害了不少人,他少年意气,就杀了恶霸贪官二十一口人。”白月道,“后来,斩首行刑那一天,整个乡里男女老少都来为他求情,刽子手的刀一直都砍不下去,恰逢……先生在凉州讲学,就救了他,只改流放充军。”
      “后来呢?”杨如璟忽然想到,朱夫子一直留着胡子,是不是要掩盖住耳后流放充军的烙印。
      “后来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这都是十多年前的旧事了。”白月笑笑,走到了书桌前,又开始慢慢的整理着书卷,“只是听说书院建好之后,闻先生身体很差,但是又四处讲学,朱夫子便来了,他每日跟着先生,送先生去每个地方。”
      “我曾经查了档案卷宗,也都没有朱夫子的信息。”忽然一个蓝衣公子走了进来,正是百里同光,“原来是流犯……”
      “闻先生怎么会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裴易也跟着走了进来。
      杨如璟听到裴易如此说话,不想再理他,裴易也觉得不对,便找补了一句:“真是有教无类,令人佩服。”
      这话说的生硬,百里同光噗嗤一下笑了出来。
      “闻先生不也教你了吗?”
      裴易生气的瞪了百里同光一眼,还要再说话,见白月和杨如璟都是神情肃穆,面有愁色,知道闻先生刚刚去世,不是开这样玩笑的时候,便没有再说话。裴易和百里同光一个父亲是当朝宰相,一个爷爷是礼部尚书,都是高官之子嗣,百里同光父亲外派在湖州任职,他自幼和爷爷在京中长大,与裴易算是发小,两个人虽是朋友,百里同光有时还是看不太上裴易的公子哥做派,所以偶尔会刺上裴易几句。裴易在京中爱博虚名,虽然身边有顾有思、岑帆等人跟随左右,但是他心中也看不起这些人,不屑与之深交,可是他做派张狂,素来不惹人喜欢,这样一样虽然京中家境相同年龄相仿之人不少,但是愿意和他相交之人,寥寥无几,所以他对百里同光确实比待别人亲厚几分。
      “你们怎么来了?”杨如璟不愿再说闻先生的事情,便问道。
      “你前些日子问我的人,我找到了。”百里同光道。
      “苏家的公子吗?”
      “正是,我找来了弘文院和扬武院中历年的名册,可是有好几千人呢!靖和四年确实有苏文涛在案。”裴易抢话道。
      “但是你们都没有见过他。”杨如璟眉头微蹙。
      “我为先生整理名册,靖和四年至今,苏氏子弟不少,但是确实,没有这个人。”白月摇了摇头。
      “但是苏家年年都有为院中捐献财物,每年考核,苏家卷上也确有人签字。”百里同光道,“而且卷册有涂改过,只看得出来一个苏字,后面的字都是被涂抹了。我想此人是在这里,只是估计,换了名字。”
      “我和裴易又对照生辰籍贯筛选,将条件相似之人找了出来,多方查找,觉得有一个人很像。”百里同光道,“就是扬武院的……”
      “苏剑雪。”
      杨如璟几乎同时和百里同光说出了这个名字。
      苏文莺死前的梨花,扬武院中的梨花,还有那段文莺说过的少年奇遇,杨如璟恨自己太迟钝,竟是只盯着弘文院,全然没有往旁边的武院去想。
      “你认识?”裴易疑惑道。
      “我……”杨如璟不怎么怎么解释,道,“有一面之缘。”
      “你救苏明义难道是因为这个吗?”百里同光看着她,目光中有打量。
      “我……”杨如璟语塞,“他是飞白的朋友,但是我之前不知道他是苏家公子。”
      “同光,你还不信她吗?”裴易拉了拉百里同光的袖子。
      杨如璟不知怎么解释,她握紧了袖中的金钗,无论如何,要找到苏剑雪,她看了一眼百里同光,便转身往扬武院走去。
      “我信杨琦云,但是不信华容公主。”百里同光的声音在后面,传来。
      杨如璟闻言身体一顿,却没有解释停留,径直往前走去。
      白月放下了手中书卷,跟了上去。
      身后,百里同光的声音近乎吼道:“你知道苏家这一案枉死了多少人吗?!”
      “我知道……”杨如璟眼泪忽然涌出,小山也是死在越州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