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合会在何时(1) ...

  •   公元317年西晋亡于匈奴之手,长江以北便皆为戎治。一带大江将南北隔开,分为了两个景象。

      彼时的北方战火连绵,江南却丝毫未受影响。在司马氏治下,南方依旧千里莺啼,桃红柳绿,酒肆熙熙,茶馆攘攘。

      近日令吴中百姓交头接耳的,却是本郡大姓顾氏的一件大事——顾氏与王氏的联姻。

      桃夭李秾,河岸边春光无限,可惜顾子夜无心欣赏。她穿了一件大红衣裳,头盖红巾,坐着迎亲队备好的轿子一路出城,在众人的好奇目光、指点议论中徐徐东行。

      “布谷“、”布谷”。

      郊外的鸟叫声打断了顾子夜的沉思,她掀开盖头,偷偷揭开车帘一角,向轿子外看过去,只见日光耀眼,柳条招摇,已到了吴中郊外,浩浩荡荡的一支迎亲仪仗队,从山头迤逦至山丘下。

      如此从吴中到建康,算来有三日脚程。入城之后,需先往宫中与王忱一道面圣,再行回到王忱府上,举行正式婚礼。联姻方算完成。之后便是一一拜会男方姻亲,再由其他人寄书予女方长辈,等等。

      顾子夜手中握着一把小小的粉红团扇,乃是家中带来的嫁娶物什。顾夫人不便随行,临去京中前一夜特意替她梳洗装扮了一番,最后交给她这把团扇。按晋时风俗,出阁女子见夫君前,需以团扇遮面。

      顾子夜正回想,忽地轿子一颠簸,在路上停了下来。

      她正自纳闷出了何事,只听一个尖尖细细的声音道:“顾广武,送女千里,终须一别。不如就在此处别过罢!”

      顾子夜听闻,忙从轿子里探出头,顾众正好回过头,爷女四目相对,顾子夜率先流下泪来。

      顾众斥道:“成何体统!你只是嫁人,又不是永不相见!”顾子夜垂头不语。

      顾众心头一软,驱马缓缓走到顾子夜面前,道:“你嫁入王家,也是顾家的女儿,到了建康,记得多来书信,省得你娘记挂。”顾子夜含泪点头。顾众又道:“王家虽是大户人家,但终归人多,也会有照顾不周之处。短了什么,记得教人让家里给你捎去!”

      顾众见她仍望着自己,又道:“王家是比咱们还高的门户,门户一大,规矩也多,不如家里自在。往后还需你多担待些!”叫过队伍中的陆明山,道:“明山也一道去。若遇到为难之事,多与他言说。”

      顾子夜自赐婚那日起就未见过陆明山,此时乍见,又悲又喜,待要问自己书信问计之事,然而周遭人多,一时却也不便开口。

      顾众叮嘱毕,掉转马头:“夜儿,为父回去了,多保重!”顾子夜心头不舍,却也强忍眼泪点头。只见他带着一同送行的众随从策马往城门方向去了。

      迎亲队伍举着锦幛红屏,抬着木箱彩盒,绵延数里,一路走过山野村郭、绿水人家。夕阳西下,万物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霞光中,最后领头的宫人见天色已暮,下令进入途中小镇的一处驿站歇息。

      按此次迎亲队的行进路线,山路已走完,明日就要走上官道,从大道直入建康。

      清辉如水,顾子夜晚上在驿站歇息,她卧在床上,抬头看着手中她带过来的粉红团扇,翻来覆去,思忖:“王少章此时在做什么呢?是高兴期待呢还是毫不在意?还是后悔让陛下赐婚了?他见了我会不会要怪我那日太失礼数?”

      想到此处,突然心念一动:“他看穿了我在宴会上扮丑的把戏,难道是想以牙还牙,来个先联姻再退婚?”

      一说退婚,越想越对,“认识的人都说王忱样样都好,他又不缺女人喜欢,哪有我又蠢又丑,他还要娶我的道理?要是想退婚,倒说得通。王家这么做,爹妈他们也没办法。”

      胡乱想了一会儿,又想到陆明山,“陆二也在这处,阿爹说他另有安排,不知是和哪家联姻了?”突然心头怦怦乱跳,“我现在逃还来得及,正好找陆二去想个对策,悄悄走掉,再暗地里想法子给爹妈传个信,说我们要找个深山老林躲起来。顾陆两家的人一起失踪,王家也没办法。”

      正这样想,忽然门外传来几声敲门声,婢女的声音响起:“小姐,睡了么?”语声略带慌乱。

      顾子夜满肚子心事冷不丁被这一下敲醒,吓了一跳,赶忙又躺下了,含含糊糊地道:“还没。怎么了?”

      婢女道:“小姐没事便好。驿站出事了!迎亲队有人失踪了!”

      顾子夜吃了一惊,心道:“我只是想想,还没做呢!怎么就有人失踪了?”从床上弹起身,打开门:“怎么了?”

      门前婢女是顾府为她挑选的陪嫁侍女珍珠,此时正满脸惊慌,道:“迎亲队里有个小宫女失踪了!到现在还没找到人!高大人此时正在院里盘点人数和嫁妆珠宝,让我们到院里集合。”她说的高大人叫高会,是这次迎亲队的带队人,也是那日院里宣读圣诏之人。

      顾子夜暗暗心惊,不及细想,赶到院里,只见院里已站了十数人,除与自己同是联姻的女子及其侍从外,便是这次迎亲队带来的陪同人员。

      高会站在院中央,脸色阴沉。另有几人在院中清点嫁妆。顾子夜扫视了一圈,没见到陆明山等南方士族的男子,想是出事的人是女方下榻的院子这边的。

      过了一阵,侍从清点完毕,报告嫁妆并无损失,高会神色稍缓,出声道:“各房的人可还齐?”

      “已点过了,除齐四儿外,无其他人员失踪。”

      高会眉头微微舒展,随即又皱紧眉头,道:“所以这次只有齐四儿不见了么?”

      左右回道:“是。有人在日入时分还见到她。戌时三刻,厨子着她往周女的房里送青梅糕。之后就没人再见过人和糕点。一同住的人见四儿久候不回,便出来找。问过周女和她身边婢女,她未来送过点心。我瞧了一下,周女房里和房间周遭确是未有青梅糕和点心盘子。”

      高会面沉如水:“知道了!”

      “除周小姐房里的一干人等留下,我要再问些话。联姻的其他家先回房里,多派几个人手把手,勿要再出事。小蔡,你把清点后的嫁妆抬回房间,然后再带其他人继续搜寻齐四儿的下落。”

      这一夜惊魂一场,众人各各回房,下半夜自是惶惶不安,倒也无事发生。但因这一插曲,院中警戒加强,顾子夜没有再与陆明山说上话。

      第二日迎亲队又即启程。因是两家联姻,高会不敢在路上稍有耽搁,唯恐误了定好的吉时。留下一小队人寻找下落不明的齐四儿,其余人仍依原定的计划动身。

      好在接下来的一路没有再发生意外。也可能是警备加强,贼人不敢来犯。

      走走停停,终于这天午时,迎亲队伍到了建康,顾子夜第一次离家,一路有些闷闷不乐,及至进入了建康城池,听到帘外人声鼎沸,心情开朗了些,偷偷掀开帘子,往外望过去。

      但见两扇布满铜钉的巨大红漆铁门矗立在前,四周青砖城墙高耸,一带潺湲河水从城门前蜿蜒穿过,想来就是建康盛名在外的朱雀门和秦淮河了。

      此时的建康少受战祸,在司马氏治下欣欣向荣,已是全国第一的大都市,达官显贵、世家门阀喜好聚集于此,虽在城外,已可窥见内里的奇丽精巧、峥嵘繁盛。

      建康又名建业,乃是三国时的吴国君主孙权所建,取名寓意“建功立业”。此地在秦始皇时就被誉为有天子之气,诸葛亮游历时也曾赞道:“龙盘虎踞,乃帝王之宅。”因此江南一带的政权建国,多将都城定于此地。

      顾子夜出身江东豪族,对这座吴国的旧国都城,早已闻名已久,却从未来过。此时轿辇移动,从帘外悄见到人烟阜盛、雕楹鸾笙的景象在自己眼前流过,不免心摇神驰。

      突地想起陆明山,回头向迎亲队后方看去,只见他骑乘一白鬃骏马,随着迎亲队缓缓从城门下行过,略带好奇地打量这座城池,想来也是身为吴国旧将的后辈,乍入故都,勾起故国情思。

      像是察觉到目光,陆明山收回打量四周的视线,望向她。两人眼神撞上,却不似平日那般交流无忌。反是略带闪躲不自在,过了片刻,陆明山先移开了目光,顾子夜也收回视线,坐回轿内。

      迎亲队从最繁华的御街行过去,过太社太庙,从宣阳门至大司马门,徐徐驶入了建康皇宫。

      将顾子夜安置在后宫便殿其中一间,接客的宫人笑眯眯地道:“顾小姐,今天就在这里歇下啦!明日一早,要和王公子到西堂面见陛下,宫里禁忌甚多,还请不要乱走,以免生出麻烦。”

      顾子夜点头。那宫人又交代了几句,说了些王家儿郎堪为良配、顾小姐好福分之类的话,便即离去。

      顾子夜在客舍里休息了一阵,但觉胸中烦闷,她推开卧室的窗户,只见一片绿意映入眼帘。

      如此消磨了半个时辰,顾子夜又回到厅里。她不好乱走,便在那里拨弄琴弦。

      夜幕渐渐降临,顾子夜在便殿凉塌上用完宫女送上来的晚膳,是一道时鲜春盘,一瓮煨熟兔肉,另有一瓯酸梅汤。

      她每样尝了几口,只觉咸甜适中,正是自己平时的口味,心道:“宫里的御厨果然了得,连我爱吃几分甜都能做得分毫不差。”

      思忖了一会儿,略觉室内闷热,又推开塌前的琉璃窗,待要透口气。

      这一次,映入眼帘的却不是一片绿意,而是一根随风飘动的帛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