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怪了 ...

  •   肖琰不想肖府外的那一番闹剧传到宫中,更不想被传到景琪耳中,他不想她因此事有任何的压力与不适。于是,过了两日他又进宫,被她问到家中出了何事时,他只说是弟弟们年轻气盛与人争执动了手脚,“都是小事”四字一出,便揭了过去。
      可既然是针对他们二人之事,景琪又如何躲得过去呢?没过两日,她便亲眼看到了那几道用词犀利,谏言她“再择一婿”的折子。气得她大骂了两句“荒唐!”“简直荒唐至极!”后,便忍不住哭了一脸的热泪。
      她心疼死了,一想到肖琰有可能会听到如此奇耻大辱之言,她便觉得胸口窒息难忍。于是,她第一次,在没有请示太后的情况下,把那几位递折子的朝臣召进了含光殿。
      几位大臣刚行完礼,景琪便隔着珠帘把那几道折子扔到了他们脚边,毫不掩饰自己的气愤与羞辱之意。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这这……”了半天,均面色难看地跪下谢罪,“殿下息怒!”
      景琪冷笑一声道:“息怒?!你们是不是觉得本宫年纪小,好欺负啊?!”
      大臣们:“……呃,臣等不敢。”
      景琪:“各位爱卿都是炫赫的肱骨之臣,读了半生的圣贤书,为臣当光照古今,为己当流芳百世,为何会作这等大逆不道,以下犯上,不堪视听之言?!”
      一番斥责犀利且不留情面,几位在朝多年的大臣皆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被骂成这样,即使是先帝在世时,也未曾有过。有畏惧君怒的,有面子上挂不住而气愤的,一时间几位最年轻也已是不惑之年的老臣,个个都是老脸通红,直道:“殿下息怒,臣等不敢。”
      景琪怒意未减,铁了心要替肖琰“以彼之辱还施彼身”,继续道:“俞卿,韩卿,你们二位平素里德高望重,本宫一直认为二位刚直不阿,严谨有度,是我朝文官之典范。呵~”
      “如今你们自己看看,你们折子里都写了什么?!能看得下去吗?!你们竟恶言揣测肖将军有隐疾?!肖将军他……只不过是顾及本宫尚且年少且朝事繁忙,竟要在背后受你们这等侮辱?!你们如此胡言乱语,是丝毫不顾惜自己的名节了吗?”
      文官最是看中名节,大多文官都是头可断血可流,名节不可不保,毕竟那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景琪此言一出,方才几个自以为德高望重,存着倚老卖老心思的,此刻也已由怒转惧。
      俞唯仲一把年纪,被年仅十八岁的储君殿下,几句话质问得羞愤难言,嘴都瓢了,哆哆嗦嗦道:“殿下,老臣近日身体不适,真是一时糊涂啊!臣知罪……请殿下息怒啊!”
      韩兴则干脆把头磕在了地上,一副坚决不抬头的样子,跟着俞唯仲附和道:“请殿下息怒!”
      景琪沉默了许久,其间几位大臣纷纷紧张得暗自擦汗,以小殿下总是出其不意,屡屡做出令人意外之事的做派来看,当场贬了他们也并非没有可能,所以,他们不得不自危。
      景琪:“行了,诸位爱卿不爱惜自己的名节,本宫却知多年寒窗不易,不忍各位晚节不保。都回去吧,不要再有下次。”
      她话音一落,众人皆松了口气,逃过一劫似的异口同声道:“多谢殿下开恩,臣等告退!”
      原本只是听从中丞大人之言前来进谏的,想着以皇嗣为由,此谏定是无可指摘,还沾沾自喜地觉得自己乃忠臣良谏,不想竟得了殿下盛怒,险些晚节不保。几位老臣摇头喟叹着出了含光殿,个个都是憋屈,羞愤又后悔。
      老家伙们一走,景琪便卸了力气,伏在了案几上。方才怕了吗?没怕。一腔孤勇上来了,根本考虑不得太多,她只知道她不能让她的肖琰哥哥受这种委屈。可毕竟生了好大一通气,气得她手都有些哆嗦,身心都需要缓一缓。太监进殿后,看她趴在案上,偶尔还泻出一丝抽噎声,便端着茶水远远站着,不敢上前,直到瞥见她终于坐起身,整理了一番仪容后,方才低着头上前递了茶水。
      那些老家伙自是不愿再提,有两位年纪大些的,回府后甚至气病了一场,连带着对蒋中书当初怂恿说“肖琰有隐疾”之言也怨声载道。蒋循不仅没能如愿试探出肖琰的态度,也没能看到他出丑,顺便抓些把柄,还反而得罪了两位本欲行拉拢的言官。
      他一想到那个总是半路杀出,搅乱他计划的小殿下,就觉一阵头痛,只能寄期望于唯一的利好,便是二人受到此次刺激,能早日诞下太子。而太后,明知道景琪一遇上肖琰的事便会“出格”,说了也不会有用,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再去多言。故而,自景琪那一通火发过后,此事竟就此沉寂,无人再提。
      加之,景琪当日选择私下里召见那几位大臣,并未在朝堂之上公然斥责,不是为了给他们留颜面,而是不想让肖琰听到与此事相关的任何一个字。故而,肖琰从当日唯一一个当值的太监口中听到此事原委时,已是半个月过去了。
      当时,肖琰正在东宫偏殿中,一边看书一边等殿下下朝。那太监进殿送茶水,送完却不走,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肖琰察觉后,随即便退却了门口的两个婢女,还放下了手中的书。不料,听到的竟是这么一件令他心潮澎湃之事……小姑娘如今竟可以偷偷在背后护着他了吗?那一刻,他直觉心口发烫,好想当即便能把她揽进怀里,长久地抱抱她。
      心头如巨浪撞礁石一般,波涛汹涌,素来面无表情看不出情绪的脸,此刻竟然也可窥见些许藏不住的波动。他迟愣了片刻后,随手从腰间摸出一锭银子扔给那太监,轻声道:“辛苦了,多谢。”
      那太监慌张地接了银子,却又双手捧着重新放回案上,跪地一拜道:“将军,奴婢不敢收,只求将军记住奴婢,奴婢叫春阳。”
      肖琰看了他一眼,轻声问道:“多大了?”
      太监:“回将军,奴婢刚过十五。”
      肖琰点了点头,“春阳,记住了。银子收着,退下吧。”
      太监起身后迟疑了片刻,见肖琰竟用他那张俊美无匹的脸,冲着他笑了笑,登时满目惊异,心花怒放,拿了银子,又是一拜,方才出了殿去。
      那一日,景琪觉得肖琰好像变了个人。自她下了朝回到偏殿,同他一起用饭开始,他便一直挂着笑意,言语动作间,温柔得令她忍不住又开始自作多情!
      “哥哥今日心情不错?”她吃掉肖琰夹给她的第三块糯米莲藕后,终于忍不住问道。
      肖琰:“嗯,很好。”
      景琪:……“可是……有什么开心之事?”
      肖琰抬起他那双含情的瑞凤眼盯着她,在她快要融化之前,饶过她一命,转而给她盛了一碗绿豆汤,“喝点汤,别噎着。”
      景琪:……
      虽然以肖琰的性格,他不说,你便不要再问第二次,就对了。可她真的是无比好奇啊!
      景琪:“呃……那不如这样,我们各自分享一件近日的趣事,你觉得如何?”
      肖琰微笑着点了点头,“那琪儿先来。”
      景琪:……
      “咳咳……我近日都在熟悉六部事宜,没有一件可以马虎的,倒也没有太有趣之事。硬要说的话,就是我发现原来平日里看着挺和善的吏部尚书,竟然有两副面孔!”
      什么事情从她口中说出来,好像总会多出几分趣味,肖琰忍不住有些好奇,“奥?夏侯大人?他怎么了?”
      景琪:“倒不是朝中之事,就是,夏侯竞昨日回来了,来宫中跟我抱怨了许久,说他游学了两月,眼看着就要在江湖中混出一席之地了,却突然被他祖父命人强行带回了夏侯府。不仅骂他混迹江湖,以游学为名行游荡之实,还嫌弃他把自己搞得像个乞丐,以至于府中派去寻他的人,差点都没认出自家公子。”
      肖琰:“所以,他是在丐帮差点儿混出了一席之地?”
      景琪:“哈哈哈哈哈哈……哥哥,没想到你也有揶揄别人的时候啊?!不过,咱们俩还真是心有灵犀,我也是这么问他的!哈哈……”
      肖琰没忍住跟着她轻笑出声,“夏侯冲本也是武将出身,如今虽年近花甲,却仍是精神矍铄,想来定是受不了唯一的孙儿整日游戏江湖的。”
      景琪:“嗯嗯,夏侯竞倒是不怕他爹,但是每次一说起他祖父,他就好像要哭了,哈哈哈哈,从前来尚学宫时他总是不情不愿的,十分勉强,如今尚学宫倒成他的安室利处了,毕竟在夏侯大人消气之前,除了尚学宫与夏侯府,其他地方都是他的禁地。夏侯大人在朝中与在府中的反差也太大了,以至于我今日在朝堂上,都没忍住多看了他好几眼,一想到他那张和气的笑脸,回府后立刻变得横眉冷目,我就觉得很有趣,嘿嘿。”
      肖琰:“夏侯大人也是无奈,夏侯远性情温和不善御下,不如他雷厉风行,反倒是夏侯竞,虽是活泼跳脱了些,但少年心性,可以理解。据我观察,他做起事来还是颇有几分夏侯大人的风范,想来是祖父对孙儿寄予厚望,才会如此严加管束。”
      景琪点了点头,嗯了一声,随后目光便转而狡黠,“该你了,哥哥。”
      肖琰饮了口茶,慢悠悠道:“近日,秋生的骑射皆精进了不少,尤其是射箭,已经可以百发百中了,我没想到他会有如此天赋,很是欣慰。”
      “还有,我发觉……琪儿近来确实成长了不少。许多朝臣在私下里都对殿下赞赏有加,说殿下有明君之质。因此,我也很开心。”
      景琪听罢,一脸质疑,……“就这些?”
      肖琰看着她那意犹未尽的小表情,忍不住想笑,于是抬手又饮了口茶,掩饰住笑意后缓缓道:“嗯。”
      景琪:“虽然……但是……好吧,哥哥开心就好。”
      肖琰:“嗯,开心。”
      景琪:……真是怪了!
      月傍九霄悬广寒,星临万户人团圆。
      因着不能回王府看望母妃,景琪便在吃食用度上尤为在意,每年中秋送给母妃的礼品、吃食,她都要亲自帮着瑞姑姑一起准备,赶在申时送至王府,确保晚间母妃用时,水果点心都是最新鲜的,今年也不例外。
      听说今日太后的侄子一早便进了宫,为了不打扰人家姑侄二人,景琪送了礼,短暂拜见后便又返回了东宫。刚巧去往和亲王府送礼的宫人也回到东宫,听宫人回报过见了王妃的一应情况,得知母妃一切安好,景琪便放了心,也闲了下来。
      无事可做的小殿下,突然生了赏月的兴致,于是便命人把点心和桂酒放在花园中的白玉石桌上,开始举杯与明月对影成三人。
      花园中海棠已谢,如今是桂花的天下。十里飘香的桂子,总是能以一己之力霸占人的嗅觉。桂香随风弥漫,桂酒口齿留香,均令人心旷神怡。一枝桂影在皎洁明亮的月光下,形神愈发清晰,与入画的中秋夜景一般无二,颇能引人遐想,于是她便自斟自饮地享受起此刻。
      每逢佳节倍思亲,果然是没错。刚开始,她还一边赏月一边回想着,曾看过的那些中秋时节里或凄美或圆满的话本,可想着想着,思绪却飘到那一年,父王与姐姐都还在王府时,一家四口欢聚的情形,便又忍不住转而伤感。一伤感酒就越饮越多,等到瑞姑姑拿了披风前去,想提醒她不要贪杯之时,她已然有七分醉意,眼神都飘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