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番外一:岁序里的同行者 ...

  •   裴准把最后一块长石标本塞进收纳盒时,客厅的吊扇正转得慢悠悠,扇叶上的薄灰被午后的阳光照得明晃晃。他盯着盒里分门别类的岩石——石英透着浅白的光泽,斜长石带着淡淡的肉红色,还有块边缘不规则的玄武岩,是去年地理考察时从地质公园捡的——指尖突然碰到盒底压着的便签,是严徊高考后写的:“长石分斜长石和正长石,区分看解理面,副本里的火山岩里有正长石,你捡的这块是斜长石。”
      他把便签捏在手里,忍不住笑出声。高三结束的那个夏天,他和严徊几乎天天泡在市图书馆。裴准总抱着《地质学基础》啃得一头雾水,尤其看到“向斜背斜”的剖面图时,眼睛都快眯成缝,严徊就会放下手里的物理竞赛笔记,拿过他的书,用铅笔在空白处画简易立体图:“你看,向斜是中间新两边老,像碗的形状,背斜相反,你联想副本里见过的山谷和山脊,就好记了。”
      “想什么呢?笑得跟捡着宝似的。”门口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严徊拎着两个纸袋走进来,额角沾着夏末的薄汗,“刚去书店,你说的《地貌学导论》到了,顺便给你带了冰美式——知道你整理标本总犯困,加了双份浓缩。”
      裴准立刻蹦过去接过来,吸管戳破杯盖的瞬间,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倦意瞬间散了大半。“谢啦严徊!”他晃着杯子,把收纳盒推到严徊面前,“你看我分的类对不对?这几块是石英,那几块是斜长石,还有这个玄武岩,你说它的气孔是不是因为岩浆冷却太快,气体没来得及跑出去?”
      严徊蹲下来,拿起那块玄武岩对着阳光看了看,指尖划过表面的气孔:“对,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冷却速度快,结晶颗粒细,气孔多。上次我跟你说的物理实验,测岩石密度的,你这块标本就很合适,下次带过去给你测测。”他说着,从另一个纸袋里拿出本《大学物理实验指导》,封面还贴着书店的价签,“我也买了本,下个月开学要预习实验,到时候可能要麻烦你帮我占图书馆的位置。”
      “没问题!”裴准拍着胸脯答应,“我们学校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绝了,能看到操场后面的小树林,秋天还能看银杏叶,到时候我提前半小时去占座,你帮我看看这个地质图——我总搞不懂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你物理好,空间感强,肯定能帮我讲明白。”
      严徊点头,顺势坐在地毯上,翻出笔在实验指导册的空白处画了个简单的受力图:“河流阶地跟水流的侵蚀和堆积有关,水流速度变化会影响搬运能力,这涉及到流体力学的知识,我帮你标一下关键力的方向,你结合地理书里的案例看,应该能懂。”
      裴准凑过去,看着严徊笔下清晰的线条,突然想起高三晚自习的场景——那时候严徊也是这样,在他的地理笔记本上画气候类型分布图,标易错点,连洋流的方向都用箭头标得明明白白。那时候他总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直到跟着严徊一起拆解知识点,才发现原来枯燥的理论里,藏着这么多能和现实关联的趣味。
      夏末的最后几天,他们几乎都在这样的节奏里度过。裴准会拉着严徊看地理纪录片,看到冰川运动的片段时,激动地指着屏幕:“你看!这个U型谷跟课本上画的一模一样!以后我肯定要去实地看看!”严徊则会在他看完后,递上一杯热牛奶,补充一句:“冰川的运动速度可以用重力和摩擦力的公式算,下次我画个受力分析图给你。”偶尔裴准淘到旧的地质考察笔记,会抱着书跟严徊絮叨半天:“你看这个笔记里记的岩白菜生长环境,跟老周在副本里说的一模一样!”严徊也会翻出物理旧教材,指给他看:“这个电磁感应的实验,以后我做的时候录视频给你,说不定对你理解地质勘探的电磁法有帮助。”
      八月底,录取通知书寄到的那天,裴准抱着红色的师范大学地理系通知书,在客厅里转了三圈,然后冲到严徊家,把通知书往他面前一递:“你看!我考上了!地理科学专业!”严徊手里拿着蓝色的理工大学物理系通知书,笑着点头:“恭喜。我们学校离你们学校坐地铁四十分钟,周末我可以去找你,带你去我们学校的物理实验室。”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裴准看着严徊手里的通知书,突然觉得,高三那些被试卷填满的日子,那些在副本里惊心动魄的经历,都成了此刻最珍贵的铺垫——他不仅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还能和最合拍的人,在同一个城市继续并肩走下去。
      九月的风带着凉意,把师范大学的银杏叶吹得微微泛黄。裴准拖着行李箱走进校园时,第一眼就看到了地理系的迎新牌——红色的牌子上画着简易的世界地图,旁边的学长学姐举着“欢迎地理人”的横幅,热情地接过他的行李:“同学是地理科学的吧?我带你去宿舍,咱们系的地质标本馆超赞,里面还有恐龙化石模型,下周组织参观,到时候叫你。”
      裴准的宿舍在三楼,四人间,另外三个室友都是本省人。张明是个戴眼镜的男生,抱着本《中国国家地理》看得入迷;李响喜欢运动,行李箱里塞着篮球;王宇则是个慢性子,正慢悠悠地整理书架。看到裴准的标本盒,张明立刻凑过来:“哇!你还带了岩石标本啊?这个是石英吧?我老家山上有好多。”
      “对!”裴准打开盒子,指着那块玄武岩,“这个是去年去地质公园捡的,这个是严徊帮我鉴定的斜长石——严徊是我高中同学,现在在理工大学物理系,我们周末还能见面呢。”
      “理工大?离咱们学校超近!”李响拍了下手,“下次叫上他一起打篮球啊,咱们学校的篮球场新铺了地胶,特别舒服。”
      裴准笑着答应,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周末要带严徊逛地理标本馆,还要去操场后面的小树林,听说秋天的银杏叶落下来像金色的地毯。
      另一边,严徊在理工大学的宿舍里整理东西。他的宿舍是两人间,室友王浩是北方人,性格爽朗,正对着《电磁学》教材叹气:“兄弟,这电磁感应也太难了吧?公式推导绕得我头都晕了。”
      严徊把物理实验手册放在桌上,抬头道:“可以先从简单的实验案例入手,比如发电机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记,会容易点。”他拿起手机,看到裴准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地理系迎新点的照片,配文:“我们系学长学姐超热情!周末我帮你占图书馆三楼的位置,视野超好!”
      严徊回复:“好,这周末我没课,到时候我去找你,带你去吃学校附近的热汤面,那家的牛肉超足。”
      开学第一周,两人都在适应各自的专业课。裴准的课表排得很满,《自然地理学》要记几十种气候类型,《地质基础》要认岩石的结构构造,实验课上还要用放大镜观察矿物的解理面。第一次实验课,老师让大家判断矿物种类,裴准拿着一块方解石,想起严徊说的“方解石遇盐酸会冒泡”,立刻举手:“老师,这个是方解石!它的解理是三组完全解理,遇盐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泡。”
      老师笑着点头:“回答得很准确!看来你提前做了准备。”
      下课后,裴准第一时间给严徊发消息:“我今天实验课被表扬了!都是因为你之前跟我说过方解石的特性,不然我肯定认不出来!”
      严徊的课则偏向理论推导和实验操作。《力学基础》的受力分析让不少同学头疼,严徊却能很快跟上老师的思路——他想起高三帮裴准整理地理笔记时,那种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现在正好用在了物理学习上。实验课上,他第一次操作示波器,调整旋钮时,突然想起裴准说的地质勘探仪器,忍不住拍了张照片发给裴准:“这个示波器能显示电信号的波形,跟你们地理勘探用的电磁仪原理有点像,下次带你来看。”
      周末很快就到了。严徊坐地铁到师范大学时,裴准正举着个牛皮纸信封在门口等他。“给你带的地理系‘特产’!”裴准把信封递过去,“里面是我们系发的矿物标本套装,有石英、方解石、长石,你可以用来做密度测量实验,比你在实验室领的样本新鲜多了。”
      严徊接过信封,指尖碰到里面坚硬的标本,忍不住笑了:“谢了,正好我下周要做密度测量实验,这个样本很合适。我也给你带了东西——我们学校物理系的实验案例集,里面有个关于地形和重力关系的实验,说不定对你理解地貌形成有帮助。”
      两人并肩走进校园,裴准像个小导游,指着路边的建筑介绍:“这边是地理系的教学楼,一楼就是标本馆,里面有块超大的水晶石,下次带你来看。那边是食堂,三楼的糖醋排骨超好吃,下次请你吃。”
      严徊跟在他身边,偶尔点头,目光落在他兴奋的侧脸——阳光落在裴准的发梢,镀上一层浅金,连说话时比划的手势都带着活力,和高三时趴在桌上啃地理书的样子,又像又不像。
      走到图书馆三楼,裴准指着靠窗的位置:“就是这儿!你看,能看到后面的小树林,秋天的时候叶子黄了,特别好看。”他把严徊的物理实验手册放在桌上,又拿出自己的地质图,“你帮我看看这个向斜背斜的剖面图,我总搞不懂怎么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严徊坐下来,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立体图:“向斜的岩层是中间新、两翼老,像这样凹进去的形状;背斜是中间老、两翼新,凸出来的。你可以想象成面包片,向斜是面包中间被压下去,新的面包片在中间,背斜相反。”
      裴准盯着图看了几秒,突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我之前总把岩层的顺序搞反,现在一看这个图就懂了!”他兴奋地拍了下桌子,引来旁边同学的目光,赶紧压低声音,却还是忍不住跟严徊挤了挤眼:“还是你厉害,物理的空间感就是不一样。”
      严徊笑了笑,翻开自己的实验手册:“你也帮我看看这个实验方案,关于矿物成分分析的,需要知道不同岩石的主要成分,你帮我核对一下。”
      裴准立刻凑过去,指着手册上的“花岗岩”:“花岗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石英含量大概20%-40%,长石最多,云母少。你做光谱分析的时候,重点看硅、铝、钾这些元素的峰值。”
      那天下午,图书馆里很安静,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偶尔的轻声交谈。裴准对着电脑查地理文献,遇到不懂的术语就问严徊;严徊则低头写实验预习报告,需要岩石成分数据时就跟裴准确认。阳光慢慢西斜,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摊开的书本上,像一幅安安静静的画。
      十月的风更凉了,师范大学的银杏叶开始成片落下,铺在小路上,踩上去“咯吱”响。裴准和严徊的见面频率从一周一次变成了两次,有时候是严徊来师范大学,有时候是裴准去理工大学——用裴准的话说,“这样两边的食堂都能吃到,不亏”。
      裴准第一次去理工大学时,严徊特意提前下课,在学校门口等他。“我们先去实验室,正好今天可以用光谱仪,给你测测你带的那块玄武岩。”严徊接过裴准手里的标本盒,指尖碰到他冻得发红的耳朵,“怎么不戴围巾?外面这么冷。”
      “哎呀,出门太急忘了。”裴准缩了缩脖子,眼睛却亮得很,“快走吧,我早就想看看光谱仪怎么用了!”
      物理系的实验室很大,一排排仪器整齐地摆放在桌上,光谱仪的屏幕亮着,显示着一条彩色的光谱线。严徊把玄武岩样本放进样品槽,按下启动键:“光谱仪能通过分析物质反射的光,确定里面的元素成分。你看,屏幕上的峰值对应的就是不同元素,这个最高的峰值是硅,旁边的是氧,说明玄武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跟你地理课上学的一致。”
      裴准凑在屏幕前,眼睛瞪得圆圆的:“太神奇了!原来还能这么精确地分析岩石成分!以后我们地理野外考察,要是有这个仪器就好了,不用再靠肉眼认了。”
      “以后有机会,我可以帮你测更多样本。”严徊调整着仪器的参数,“我们系有个开放性实验项目,就是关于矿物成分分析的,下学期可以报名,到时候我们一起做。”
      “好啊!”裴准立刻答应,“我到时候多带几块标本,咱们测测不同地区的岩石成分,看看有没有差异。”
      从实验室出来,严徊带裴准逛理工大学的校园。走到篮球场时,正好遇到王浩和几个同学在打球。“严徊!这就是你说的地理系朋友吧?”王浩挥挥手,把球扔过来,“要不要一起玩会儿?正好缺个人。”
      裴准有点犹豫——他的球技不算好,高中时体育课打篮球总被同学笑“传球像扔标本”。严徊看出他的顾虑,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起玩会儿吧,放松一下,我教你。”
      裴准点点头,接过球,笨拙地拍了两下。严徊站在他对面,耐心地指导:“传球的时候要看队友的位置,手臂发力要均匀,跟你扔岩石标本不一样,不用那么大力。”他一边说,一边示范着传了个球给裴准,“你试试,瞄准我的手。”
      裴准深吸一口气,按照严徊说的方法传球,球果然准确地落在严徊手里。“哇!我传中了!”他兴奋地跳起来,又赶紧摆了摆手,“低调低调,第一次传中而已。”
      严徊被他逗笑,又传了个球过去:“再来一次,这次传给王浩。”
      那天下午,他们在篮球场上玩了很久。裴准虽然偶尔会传错球,却越来越熟练,最后甚至能接住严徊传的快球。夕阳西下时,两人坐在场边的台阶上喝水,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却觉得格外畅快。
      “以前总觉得物理和地理没什么关系,”裴准喝了口矿泉水,看着远处的晚霞,“现在才发现,原来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比如你教我传球用的力学原理,跟地理里的河流搬运石头的原理,好像有点像。”
      “嗯,都是力的作用。”严徊擦了擦汗,“就像我们高中在副本里经历的那样,地理的地形会影响历史的交通,物理的力学能解释建筑的结构,各个学科其实都是互相联系的。”
      裴准点点头,突然想起高三时,他们在操场看台上讨论未来的日子。那时候他还不确定自己要不要学地理,是严徊帮他整理笔记时说:“你每次讲副本里的岩石和地形时,眼睛都在亮,这说明你是真的喜欢。”现在想来,幸好有严徊的鼓励,他才能坚定地选择地理系,才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慢慢探索。
      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过篮球场,把两人的笑声传得很远。裴准看着严徊的侧脸,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有自己热爱的专业,有能一起分享、一起进步的人,哪怕只是一起打篮球、一起看光谱仪,都觉得格外有意义。
      十一月的风越来越冷,两座校园里的学习氛围却越来越浓——期末复习季到了。裴准每天抱着厚厚的《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基础》泡在图书馆,对着复杂的气候类型图叹气:“怎么这么多气候类型啊!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到底怎么区分?还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跟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别也太大了。”
      严徊知道后,特意在周末过来,带了本自己整理的“气候类型记忆表”。“你可以按照纬度分,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20°是热带草原气候,20°-30°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这样分类记,比零散记容易。”他坐在裴准旁边,拿着笔在纸上画气候分布示意图,“而且你可以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来理解成因,比如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这其实涉及到物理里的大气环流,我帮你标一下气压带的位置。”
      裴准盯着图看了几秒,突然拍了下手:“哦!我懂了!原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不一样,所以降水季节分配也不一样!之前总记混,现在一看这个图就清楚了。”他凑过去,指着图上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那这个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所以全年温和多雨,对吗?”
      “对。”严徊点头,眼里带着笑意,“你看,这样拆解开来,是不是就不难了?以后记不住的时候,就画图,把气压带和风带标上,结合地理位置想。”
      裴准点点头,把严徊画的图拍照存起来:“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肯定还在对着气候图发呆。”
      严徊的期末复习也不轻松。物理系的期末考核不仅有笔试,还有实验操作。他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反复练习实验步骤,偶尔会遇到仪器故障,只能熬夜排查。裴准知道后,会在晚上给他发消息:“别熬太晚了,记得喝热牛奶,我妈说熬夜喝热牛奶对身体好。”有时候还会帮他查一些实验相关的资料,比如不同温度下岩石的密度变化,虽然不是专业的物理知识,却也能给严徊提供一些参考。
      “你查的这个资料很有用,”严徊某天晚上给裴准发消息,附带一张实验数据图,“我测岩石密度的时候,温度对数据有影响,你查的资料里提到了不同温度下的修正系数,帮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裴准看到消息,立刻回复:“真的吗?太好了!以后你需要资料,随时跟我说,我帮你查地理相关的,虽然不是物理专业,但说不定能帮上忙。”
      期末考试那天,裴准在考场里看到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道大题——关于横断山区的气候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他想起严徊帮他整理的气候类型笔记,想起两人讨论过的横断山区地形对气流的影响,一笔一划地写下答案,心里格外踏实。考完试出来,他第一时间给严徊发消息:“我考完了!最后一道大题正好是你帮我讲过的,感觉考得不错!”
      严徊的物理考试在第二天,他回复:“恭喜!我明天考完试,我们去吃火锅,庆祝一下。”
      期末考试结束后,两人约在市中心的一家火锅店。热气腾腾的火锅里,翻滚着肥牛卷和虾滑,裴准一边往锅里下菜,一边兴奋地说:“我跟你说,我们地理老师说,下学期有野外考察,去城郊的山区,能看到真正的向斜构造!到时候我肯定要捡几块标本,你帮我测成分好不好?”
      “好啊。”严徊帮他把煮好的肥牛夹进碗里,“下学期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也开始报名了,我已经报了名,到时候我们可以把你的标本作为实验样本,一起写实验报告。”
      “太棒了!”裴准夹起肥牛塞进嘴里,满足地眯起眼睛,“对了,你物理考得怎么样?实验操作没问题吧?”
      “还行,实验操作很顺利,就是有个公式推导稍微卡了下,不过最后还是做出来了。”严徊喝了口酸梅汤,“下学期我们可能要经常见面,一起准备实验和你的野外考察。”
      “没问题!”裴准立刻答应,“我们可以周末泡在图书馆,你写实验方案,我查地理资料,互相帮忙。”
      火锅的热气模糊了两人的脸庞,却挡不住眼里的笑意。窗外的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带着年末的热闹。裴准看着严徊,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有自己热爱的专业,有能一起规划未来、一起努力的人,哪怕只是一起吃火锅、一起聊实验,都觉得格外温暖。
      ……
      十二月的第一场雪,来得比往年早。裴准早上醒来,看到窗外的雪花飘落在香樟树上,立刻抓起手机给严徊发消息,连带着拍了张窗台上积的薄雪:“严徊!下雪了!我们学校的香樟树被雪盖住了,像不像副本里见过的雪山?”
      消息发出去没两分钟,严徊就回复了:“我们学校也下雪了。我今天没课,中午去找你,带你去吃上次说的热汤面,暖和暖和。”
      裴准赶紧从床上爬起来,翻出厚厚的羽绒服和围巾,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就往校门口跑。刚到门口,就看到严徊站在雪地里,身上裹着深灰色的羽绒服,手里还拿着一个保温袋,看到他,笑着朝他挥手。
      “你怎么这么快?雪下这么大,路上不好走吧?”裴准跑过去,发现严徊的头发上沾了不少雪花,赶紧伸手帮他拂掉。
      “还好,地铁没堵车。”严徊把保温袋递给他,“里面是我妈做的红糖姜茶,早上刚煮的,你先喝点暖暖身子,等会儿再去吃面。”
      裴准接过保温袋,打开盖子,一股姜茶的香气扑面而来。他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太好喝了!”他眼睛亮了亮,“你妈也太厉害了吧,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尝尝阿姨做的菜!”
      严徊笑了笑,伸手把裴准脖子上歪了的围巾整理好:“以后有机会的。快走吧,面馆离这儿不远,再不去面该凉了。”
      两人踩着雪往面馆走,雪地上留下一串并排的脚印,偶尔有雪花落在他们的肩膀上,很快就化成了水。面馆里很暖和,老板看到他们,笑着打招呼:“又来啦?还是两碗牛肉汤面,加辣?”
      “嗯,两碗,加辣。”严徊帮裴准拉开靠近暖气的椅子,“坐这儿,暖和点。”
      热汤面上来的时候,冒着热气。裴准拿起筷子,吸了一大口面,暖汤顺着喉咙滑下去,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太好吃了!”他含糊地说,又喝了口汤,“比我们学校食堂的面好吃多了,下次我还要来。”
      严徊笑了笑,把自己碗里的牛肉夹给他:“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对了,你地理成绩出来了吗?上次你说考得不错。”
      “出来了!”裴准立刻放下筷子,拿出手机打开成绩查询页面,“你看,我考了92分,班里第三名!都是因为你帮我整理笔记,不然我肯定考不了这么好。”
      严徊凑过去看了看,眼里带着笑意:“恭喜你!我物理也考得不错,实验考核拿了A。”
      “太好了!”裴准比自己拿了好成绩还开心,“我们都进步了!下学期我们一起准备野外考察和实验项目,肯定能做得更好。”
      吃完面,雪已经小了些。严徊送裴准回宿舍,走到宿舍楼下的香樟树下时,裴准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树上的雪:“你看,这个雪落在香樟树上,特别好看。我想起高三的时候,我们学校也下过一场雪,那时候我们还在教室里刷题,你帮我讲数学题,我帮你整理物理笔记。”
      “嗯,我记得。”严徊点头,“那时候你总说雪天适合睡觉,不想刷题,还是我拉着你去图书馆的。”
      “哪有!”裴准反驳,却忍不住笑了,“我那时候就是随口说说,其实跟你一起刷题也挺有意思的。”
      他说这话时没敢看严徊,眼睛盯着地上的雪粒,指尖无意识地攥着围巾边角。平时话多的人,此刻倒有点结巴:“我以前总觉得学习烦,直到跟你一起泡图书馆、一起聊各自的专业……好像连对着地质图发呆,都变得有意思了。”
      严徊的脚步顿住,侧头看向他。雪花落在裴准的发梢,像撒了把碎糖,连耳尖都冻得泛红,却还在硬撑着假装看雪。他沉默了两秒,伸手把自己脖子上的深灰色围巾解下来,轻轻绕在裴准另一只没被围巾裹住的手腕上——围巾还带着他的体温,暖得裴准猛地抬头。
      “我也是。”严徊的声音比雪声还轻,却字字清晰,“从高三帮你标气候类型易错点开始,到现在你帮我占图书馆靠窗的位置,听我讲实验里的麻烦事……我好像已经习惯了,做什么事都先想着你会不会感兴趣,遇到有意思的东西,第一个想分享的人也是你。”
      裴准的眼睛瞬间亮了,像雪地里落了星子,刚才的紧张全变成了藏不住的雀跃,却还故意逗了句:“啊?你该不会是觉得我带的岩石样本好用,才想跟我分享吧?”
      严徊被他逗笑,伸手拂掉他发梢的雪花,指尖不小心蹭过他的耳垂,两人都顿了一下。严徊的指尖带着凉意,却让裴准的耳垂更烫了。
      “不是因为样本。”严徊看着他的眼睛,语气比平时更软了点,“是因为是你。不管是地理系的裴准,还是会对着石英石兴奋半天的裴准,我都觉得……很喜欢。”
      裴准这下彻底没了平时的跳脱,脸涨得通红,却突然伸手抓住严徊的手腕,把人往自己这边拉了拉。雪花落在两人之间,却被彼此的体温烘得慢慢化了。
      “那我可跟你说好了啊!”他憋了半天,说出的话还带着点小傲娇,“以后你做矿物分析实验,我的岩石样本得优先用;下学期图书馆的位置我还帮你占,但你还得帮我看地质剖面图!”
      严徊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反手握住他的手——两人的手心都有点凉,却握得很紧。他点头,嘴角弯起明显的弧度:“好,都听你的。你的样本优先用,位置你帮我占,剖面图我帮你看。”
      雪还在落,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落在并肩的肩膀上。裴准拉着严徊往宿舍楼走,脚步比刚才轻快了不少,偶尔还故意踩出“咯吱”的声响。严徊跟着他的步伐,看着两人在雪地上留下的并排脚印,突然觉得,这个冬天的雪,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暖。
      一月底的寒假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二月末。开学的时候,天气还带着点凉意,师范大学的香樟树却已经冒出了新芽,理工大学的实验室也重新热闹起来。裴准和严徊的约定,也如期提上了日程——裴准的野外考察定在三月中旬,严徊的开放性实验则在三月初开始。
      开学第一周,两人就约在理工大学的实验室见面,一起讨论实验方案。严徊把实验手册摊在桌上,指着上面的步骤说:“我们需要先测样本的密度,然后用光谱仪分析成分,最后结合地理资料,写一份关于不同地区岩石成分差异的报告。你野外考察的时候,记得多捡几块不同类型的岩石,最好标注好采集地点和地形。”
      “没问题!”裴准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下来,“我已经跟地理老师问好了,这次考察的山区有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正好可以采集不同类型的样本。到时候我每天都跟你汇报采集情况,你帮我判断哪些样本适合做实验。”
      严徊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几块透明的小晶体:“这个是我上次实验剩下的石英晶体,你可以带去考察,跟野外的石英对比一下,看看成分有没有差异。”
      裴准接过密封袋,小心地放进背包里:“太谢谢你了!有这个对比样本,我的考察报告肯定能写得更好。对了,你实验需要的地理资料,我已经整理好了,存在这个U盘里,里面有不同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分布区域,你可以参考。”
      严徊接过U盘,插进电脑里看了看,忍不住笑了:“你整理得比我想象中还详细,连每个地区的气候对岩石风化的影响都标出来了。”
      “那当然!”裴准骄傲地扬起下巴,“我可是地理系的,这些都是基础操作。不过要是没有你帮我讲物理原理,我也不知道怎么把地理和实验结合起来。”
      两人在实验室里待了一下午,把实验方案的细节都敲定好,又分工好了各自的任务——裴准负责采集样本和整理地理资料,严徊负责操作仪器和分析数据。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夕阳正好落在窗户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三月中旬我考察的时候,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裴准突然问,“地理老师说可以带一个校外的朋友,你去的话,还能帮我测现场的岩石密度,比我回来带样本更准确。”
      严徊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啊,我跟实验老师请假,到时候跟你一起去。”
      裴准的眼睛瞬间亮了,像春天里刚绽放的花:“太好了!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爬山,一起看向斜构造,晚上还能在山上露营,看星星!”
      严徊看着他兴奋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好,都听你的。不过你得注意安全,山区地形复杂,别像上次在副本里那样,差点摔下去。”
      “知道啦!”裴准摆摆手,“我现在可是有经验的地理系学生了,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冒失。”
      三月中旬,裴准的野外考察如期而至。严徊背着实验器材,跟着裴准和地理系的同学一起进山。山区的空气很清新,路边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花,远处的山峰上还残留着少量积雪。裴准像个向导,指着路边的岩石给严徊介绍:“你看,这块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你看它的结晶颗粒很大,说明冷却速度慢。那边的是页岩,属于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严徊点头,拿出密度计,当场测了花岗岩的密度:“密度是2.7g/cm?,跟我们实验室里的样本差不多,说明成分很纯。”
      地理老师看到他们一起合作,笑着对其他同学说:“你们看看裴准和他朋友,一个懂地理,一个懂物理,合作得多好。以后你们做研究,也要多跟其他专业的人交流,才能有更多发现。”
      裴准的脸有点红,却还是忍不住跟严徊挤了挤眼——那眼神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考察的最后一天,他们找到了一处明显的向斜构造。裴准兴奋地拉着严徊跑过去,指着岩层的走向说:“你看!中间的岩层新,两翼的老,跟你以前画的图一模一样!”
      严徊拿出相机,拍下岩层的照片:“我们可以把这个作为实验报告的配图,比课本上的图更直观。”
      晚上露营的时候,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裴准给同学们讲他和严徊在副本里的经历,讲他们怎么一起认岩石、一起解地理题。严徊坐在他旁边,偶尔补充几句,眼神里带着温柔的笑意。篝火的光芒映在两人脸上,温暖而明亮。
      “严徊,”裴准突然凑到严徊耳边,轻声说,“谢谢你陪我来考察,也谢谢你一直帮我学习地理。有你在,我觉得不管是学习还是考察,都特别有底气。”
      严徊侧头看他,眼里映着篝火的光:“我也是。跟你一起做实验、一起考察,我也觉得很开心。以后我们还可以一起做更多的事,比如去看真正的冰川,去采集更多的岩石样本。”
      裴准点点头,心里突然觉得格外踏实。他看着远处的星空,想起高三时的自己,想起刚进大学时的迷茫,想起和严徊一起走过的每一段路——从图书馆里的互相帮忙,到篮球场上的并肩奔跑,再到雪地里的心意相通,还有现在的野外考察。原来不知不觉间,这个人已经成了他生活里最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了他追逐热爱的路上,最坚定的同行者。
      篝火渐渐变小,同学们也陆续回帐篷休息。裴准和严徊坐在原地,看着星空,偶尔聊几句未来的计划——裴准想考地理系的研究生,继续研究岩石和地貌;严徊则想继续深造,研究新能源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他们的未来,虽然专业不同,却有着无数的交集,有着共同的期待。
      “严徊,”裴准轻声说,“以后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一起成为更好的人,一起去看更多的风景。”
      严徊转过头,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点头:“好。一起努力,一起去看更多的风景。”
      夜色渐深,星空璀璨。远处的山峰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近处的篝火还残留着微弱的光芒。裴准和严徊并肩坐着,心里都清楚,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知识要学,还有很多的风景要看,但只要他们一起,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因为他们是彼此的底气,是彼此最珍贵的岁时与共。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番外一:岁序里的同行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