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武德秋深 ...
“林林!死孩子,给我滚出回来!”,郭玉大声地叫着。“这个小兔崽子,烦死了,这么晚不回家。”她在心里骂到。
“别骂了,嗓子不疼吗!”吴若林大摇大摆地从树丛里出来,脸上全是泥水,衣服都脏的不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清澈的愚蠢,跟在他身后摇头摆尾的是吴若林的发小,周久华。
周久华笑嘻嘻地向郭玉打了个招呼,“郭姨,好久不见哇!“就逃似的往他家飞奔而去了,郭玉看着他蹦蹦跳跳的背影,两眼一黑。
“我真服了你个小兔崽子,这么老黑了,也不知道回家,你想被土匪绑走吗?”郭玉揪着吴若林的耳朵,怒气冲冲地拽他回家。
“你知道我一天多累啊!”郭玉往茶壶里放了一把盐,然后把茶水倒到碗里————她需要一碗热茶驱赶怒火。
吴建明看她不大高兴,在餐桌旁说,“别生气了,孩子正是爱玩的年纪嘛,老周今天跟我说新皇登基啦。”
郭玉心情平复了一些,点评道,“那不是迟早的事情吗,毕竟上个月秦王就是太子了。”
“你怎么看?”吴建明一边夹菜,一手拿着油香油香的的粗粮饼啃着吃。
“能怎么看,大人物的事,跟咱们有什么关系。玄武门多黑啊。当朝人不论当朝事你。我看咱们少说为妙。”郭玉对朝堂的事没什么兴趣,她才懒得对王侯将相指手画脚。
玄武门,惊天之变。
秦王于一夜之间掀起手足相残的腥风血雨,这件事情已将影响范围圈到了最小,却仍在市井间掀起轩然大波。
皇城内,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对百官,回想起了过往于太原起兵时的种种,内心百感交集。
现在可不给他临阵退缩的机会,他的妻儿臣子都在盼望着他的凯旋。
而且,这皇位,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吗?
他还有太多抱负等着去实现,还有太多梦想还未完成。而如今,面对他的得力功臣们,他已经准备好用未来辉煌的成绩洗刷她弑兄逼父的“罪行”了。
朝堂之上,长孙无忌身形茂林修竹,神采熠熠,他望向李世民登基的身影,与有荣焉。
太极殿内,李渊拿着白玉国玺,他的身影显得格外落寞。
当年,这双手百发百中,在隋朝的战火纷飞中创下不世伟业,将士们凯旋的呼喊似乎犹在耳畔。
如今,这双手也间接导致儿子们手足相残的惨剧。
武德九年,多事之秋。
李渊回想起那天,尉迟恭身披血甲、手持长矛,站在他身边,看似护驾,实为逼宫。
“你们就真的到了如此地步!”李渊看着眼前跪在地上的秦王,忍不住说道。
这片热土,风云变幻。
秦王流泪了,李渊不晓得他是后悔还是心存芥蒂,或者二者兼有。
“父亲!”秦王啜泣着,不像那个年少征战沙场的战神,倒像个做了措事迷茫孩子。
李渊低头看着他最得意的儿子,内心却很苦涩。
想我李渊一生,竟落得这个下场。
史书会怎么评价我呢?笑我是个众叛亲离的老骨头。
“阿耶阿娘,我想买只蝈蝈。”吴若林突然没头没脑地提了一嘴。
“喜欢我给你抓一只。若林,天天逗虫子是没出息的人干的事。”吴建生摸摸他的头,慈爱地说。
“他也大了,何不让他跟着我哥念书,如今科举取士,新皇又重视人才,我觉得还是读书更有出路。”郭玉道。
“前几年乱成那样,秦王招贤纳士是不假,可你数数,全是贵族武将!寒门甚少。你觉得林林这脑瓜子学明白?你非把你儿子培养成百无一用的读书人。”吴建明摇摇头。
“你想想,打天下易,治理却难,这用人一定是未来皇帝的大问题,听我的,让他去念念四书五经,万一真当上官,那咱们就翻身了。”郭玉说了很多话。
“他那表舅前朝时就想走科举仕途,可是读书读出头了吗?而且士农工商,咱家地也够,这孩子耕地也不错,何必非得让他去读书。”吴建明反驳道,“而且要是过几年,又他奶奶的乱起来了,他不就功亏一篑了吗?谁知道新帝能管成什么样子。”吴建明摇摇头补充道。
“天策上将还是有稳得住局势的分量的。我觉得什么时候让孩子多念点书都是对的,我才不要我的孩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郭玉撸了撸袖子,作势要打他。
“悍妇饶命!”吴建明吃饱了,看了看他那不着调的独生子,“听你娘的,读书去吧!我不管了,哼!”
那天晚上,吴若林和她的母亲郭玉在院子里聊天,屋子里的爸爸鼾声如雷。
“若林你看,这种地徭役多累人啊,你爸爸这么年轻都有白头发了,你想不想过这种日子?”郭玉一边在油灯下缝缝补补若林的衣服,一边问道。
“不太想。”吴若林睁着大大的眼睛,摇摇头。
“那你去读书吧。”郭玉的针停下了,烛光下的眼神有说不清的疲惫和期许。
“可是我那么笨,万一考不上怎么办,还不如干干活呢。”吴若林说道。
“平常让你干活你也总是假装帮忙,其实懒得要命,呵呵,你自己选吧,以后不要说是我逼你。”
“好吧,那我去喽。”吴若林不为自己的脸大而羞愧,又觉得去读书没什么不好,于是思考了几秒钟就做了决定。
郭玉静静看着自己的孩子,她用右手抚上了吴若林的右脸,然后神色又有恨铁不成钢的恼火,把吴若林的耳朵用力往下拽了一拽。
“娘!你干嘛!”吴若林捂着耳朵,哎哟哟地叫疼。
“出去以后不许惹事生非,知不知道,要不然我就去书院揍你!”郭玉说道。
“好好好,娘你先松手!”吴若林眼睛里都快被掐出泪了。
吴若林并没表达什么不满,毕竟他也不过十一岁,正是智商捉急的年纪。
虽说是京畿地区,可是吴若林的居所并不荒凉,算是比较富裕的乡镇。
“久华,我要去读书啦。”吴若林跟好兄弟周久华说着。
“好事儿,你那么聪明,肯定能学成归来。”周久华拍拍若林的后背,以示鼓励。
“那以后你打算做什么呢?”吴若林认真地问道。
“我耶耶说朝中太平啦,可以去安心做买卖了,我肯定子承父业,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户哦!”周久华信口开河地说着。
“吹大牛!别把钱败光了。”吴若林笑了,心里偷偷想,周久华也不像能算明白账的样子。
“私塾不会很严厉吧,听说有个村子的私塾里的先生会打骂学生呢!”周久华关心地说。
“啊?”吴若林没想到这些,他确实有点犯怵。
“你肯定会在那里交新朋友的,到时候可别忘了你爹爹我!”久华大笑。
“我不会忘记我的乖孙的。”吴若林不服气地翻了个白眼。
就这样,年少的吴若林一边牵着大爹的手,一边拿着娘本来为过年准备的肉条,走向他舅舅的私塾。
这私塾的地点很是罕见,私塾相对于吴若林的家更加偏僻,也许是为给读书人修身养性的环境,又或许是因为繁华闹市的地很难盘下来,这私塾外面被人栽了一些竹子,大门口牌匾上刻着龙飞凤舞四个大字————乐山书馆。
想必,这就是吴若林以后求学的地方。
他随父亲走过书院清雅的台阶,听到了讲堂内朗朗的读书声。门外竹叶被风刮着产着哗啦哗啦的声音,和这些声音相伴而歌。
在等着老师走来的过程中,吴若林透过糊着纸的窗子的一个大洞注意到了其中一位学生。
当然,这绝对不是因为他长的多么俊美,也不是因为他念书的声音最大声,而是因为他走神了!趁别的同学都读书的空当,他竟用毛笔在纸上画竹子。那生徒抬头竟与吴若林的目光交汇了!只见他眼含威胁意味的笑意,用手比了个嘘声的姿势,然后扭过头,自顾自地背起来。
奇怪,别的书都看着书背,怎么这位什么都不看,难道是在滥竽充数?还是他已经将书中内容了然于心?
“若林,见过老师和师娘。”吴建明向吴若林介绍着他未来的老师————他的表舅,杜瑜。
杜瑜身旁是他的妻子余静,身形消瘦却神采奕奕。
“不必多礼,把这里当做自己家就好。”杜瑜爽朗地笑道,他身着麻衣,看起来不像是老师,更像是一个土气的农夫。
师娘微笑着说,“舟车劳顿,快来吃点东西吧。”她递给了吴若林一个大胡饼,里面还有肉馅,香气逼人。
若林接过饼的时候,觉得师娘的手好温暖。
吴若林胆子顿时大了起来,觉得私塾并没有他原先想的那么吓人。
“你就和你师兄景书鸿住一间吧,都给你收拾好了,你可要向师兄好好学习哇,你师兄很有学问的。你师兄很会带孩子哦!”师娘笑道。
“拜师礼什么的明天再说吧,今天你就好好收拾东西安顿一下,以后可要常常呆在这了。”吴建明跟吴若林说,他让若林把肉条交给了舅舅。
第二天,吴若林庄重地行了拜师礼,行了开蒙礼,然后就被介绍给了他的同学们。
这讲堂大概有十几个个学生,年龄从七八岁到十几岁不等,吴若林发现自己属于入学比较晚的学生。
那正是完成一天课业的时候,这里的学生都正热火朝天地讨论新皇登基的事情。
“啊!秦王真把他大哥给灭了?”其中一位长得很标致的学生问。
“还能有假?真是无情最是帝王家,他灭的不仅是他大哥,他弟弟他也没放过 。”另一位学生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你们这瓜吃的也够晚的,算起来这事两个月都差不多有了吧,还在那大惊小怪呢!”又一位同学嘲讽他俩。他就是那个上课不好好背书,画竹子那个人,和周围其他人比起来,他年龄明显更大一些,调皮中透着淡淡的成熟。
那人注意到吴若林在听他说话,于是他把他画的竹子塞给了吴若林,“小兄弟,你是新来的吗?我叫白画亭。感谢你没告发我,哈哈。等以后我发达了,你就把这幅画卖他个几百两银子。”
他竟然大言不惭地把摸鱼偷闲的成果送人!旁边的学生笑嘻嘻道:“谁稀罕啊,老白你别送人废品了。“
吴若林确定了,这地方不像私塾,像是社会闲人的聚集地!
“白兄,快别逗他了。”一个英气逼人的声音传入了吴若林的耳朵里。
好好听的声音,吴若林想着。
那声音的主人,来自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少年,那少年优雅地抬起门帘,走路体态及其端庄而且自然,眉宇间有一种英气和一种淡淡的忧郁,他将麻布衣服服穿得格外挺拔而有气质。
虽然算起来他们相差不超过五岁,二人却差了两个头的高度。
他径直向吴若林走来,笑道“你就是吴若林吧?吾名景书鸿。先生有事找你,请随我来。”
吴若林于是跟着他的脚步,抬头问道,“舅舅找我有什么事呢?”
“不瞒你说,我也不知。”景书鸿简单干脆地回答,脸上仍是得体的笑容,从容不迫地说道。
“师兄,听说你以后和我住一屋哇!”吴若林笑嘻嘻的。
“是的,幸会。”仍是简单利落的回答,景书鸿负着双手在前面带头,顺便给吴若林介绍书院的一草一木。
他们就这样一大一小,静静地走在种着竹林的院落中,黄昏时的余阳照着他俩的身影,摇摇曳曳。
吴若林抬头仰视着师兄的背影,心道,师兄好高哇。
多年以后,吴若林已经忘记了他初入书馆具体发生了什么,却忘不了那青青竹林之中和煦的光,还有风中摇曳的叶和云。
各位看官,想必大家都觉得郭玉的话是对的吧!可在那遥远的过去,老吴这种人的想法才是主流,在当时,读书是件挺没性价比的事情。就是当代,估计也有不少人有这种想法。[猫头][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武德秋深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