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魂梦 ...

  •   大军停驻在郊外长亭边。明定下马,爬到旁边的小土山上,糊了一头草屑也不在乎。
      明定扒在一棵树后面,别人看不见他,他倒是从上而下可以看得很清楚。
      领头的是一个少年,银甲长枪,长袍猎猎,看不清面容。
      这应该就是北庭王了!明定想。虽然才十五岁,但不像寻常少年人细细长长,倒是透着青年人的稳重。
      北庭王勒着缰绳,战马嘶鸣,长枪在沙土上划出金戈之声。
      “西狄蛮族,无视天威,犯我疆界,杀我子民。大敌当前,程老将军年逾七十尚请命一战。但我大周男儿无数,岂能再扰老将军清净?我萧济今日请命,誓与诸君共进退!”
      “此处为京郊长亭,再往北去,便是九回关,这一去生死未卜,但只许胜不许败!” 少年横枪立马,举起一坛酒,仰头痛饮一口后,狠狠砸在地上。

      明定心头重重一跳。
      “吾等当以死战,祭我将士之英魂,慰我百姓之亡灵!不破胡虏,誓不还家!”
      十万大军,以长枪击地,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当以死战,保我河山!不破胡虏,誓不还家!”
      明定觉得全身的血都涌到头上,烈酒入喉,热辣辣地畅快,每一寸灵魂都在诉说着渴望!
      西风过耳,战马嘶嘶,马蹄扬起的灰尘如乌云压顶,滚滚而来又阵阵而去。
      那是北庭王的十五岁,光影和衣角都充斥着金戈铁马与热血豪迈,是他此生的遥不可及。
      明定突然觉得羞愧,如同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面对衣冠楚楚的贵人那般,心生艳羡又无地自容。
      那些郁郁终日的惶恐、那些不知所措的迷茫终于离他而去,这一年笼罩在心中的阴影烟消云散

      青山有幸埋忠骨,功败垂成乃天意。大丈夫保家卫国,浴血沙场,若是苍天亡我,那便用马革裹尸,以天地为坟,将骨血与山河融为一处,荣耀与黄土化为一抔。
      有些人注定无法平凡,沙场与鲜血铺就康庄大道,荆棘与风浪吟咏生命长歌!
      报国刻在我的筋骨里,忠义埋在我的血肉中。若是有朝一日君要我死,那就用头颅献祭,奉上最壮阔的忠诚!
      神鬼安能挡?天命亦可违!

      三年孝期转瞬过,明理回京接着任御史大夫,明岐封太子太傅。
      明定不愿回京受框束,向父亲请命游历四方,增长见识。明理心中极为疼爱幼子,一来不愿弗他的意,二来考虑到老道所言,不回京城,倒也不是坏事,于是欣然允之。
      自建和三年春始,明定携五六仆从,从江南游至岭南,后西入川蜀,再北上进凉州、西狄、含丹之地,最后归齐鲁幽州,拜“山中书圣”孔熹为师,走南闯北,不务正业,尔来已五载有余。
      二十岁时,孔熹为明定取字“烛南”。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既有苍凉阔达之境,又饱含厚积薄发,兼济天下的勉励之意。

      往事如烟,回首已然千余个日夜。明定自嘲一笑,抬手将玉瓶转了回去。密室缓缓合上,遮住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
      他曾以为自己一定会一眼认出萧济,没想到记忆沉默又虚无,终究还是要剥离那层面罩,才能勾出尘封的往事。
      银袍潇洒的少年早已变成稳重老成的大将军,只是还是逃脱不了刀光剑影的凶杀之路,即使回到京城,也是同样的腥风血雨。
      “季初,”明定开口,“刺杀案查得怎么样了?”
      季初把包着箭镞的丝帕打开:“回二公子,这上头淬了毒!”
      明定接到手里,揭开闻了一闻,眼睛瞬间正大:“见血封喉!这腌臜东西怎么会流到京城来?”
      季初:“我们顺藤摸瓜,查到一些眉目,这事与乐家脱不了干系!”

      “嗯,我们能查到,殿下也能查到。”明定将手中的箭矢重新用丝帕裹起来,递给季初,“你想办法把这个送到谢恭祈谢大人手上。小心点,别被人看见。”
      季初眨眨眼睛:“二公子,这案子铁定一滩浑水,您掺和进去要干嘛?要帮北庭王?”
      明定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温柔得问:“你有意见?”
      季初:“……”
      “得嘞!二公子我先走一步,定不辱使命!”季初一边走一边说,声音未落地,人已飘到门外。
      玄英给明定奉上一盏茶,问道:“北庭王那边,是否需要继续让人盯着?”
      “不用,”明定轻笑一声,“既然殿下想瞒,就让他瞒着,反正也瞒不了多久!”

      萧济,先帝齐妃所出,乃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八年前皇帝刚刚登基,势力暗弱,正遇上西狄入侵,戍戎大乱。萧济那时方才十五岁,亲自请命领兵去平边境之乱,大战历时两年,大胜而归,萧济威名显赫,皇帝在“亲王”之上,加封“北庭”二字,又加官号为“抚北大将军”,命萧济掌十九州,持虎符,统兵权,镇守西北全境。
      这是他八年来第一次回京。
      萧济从望舒楼下来,想起明定方才的眼神,心里总是不踏实。

      “那不是明二公子吗?他怎么认识殿下?”梁钧瞪大眼睛。
      萧济有两个随身侍卫,梁钧是世家子弟,有勇有谋,是萧济心腹,帮他处理军机事务。启林是江湖出身,处理事务不太行,但一身武功出神入化,乃绝世高手,一般替他在外奔波。
      “明二公子?”萧济一挑眉。
      “明理大人幼子,明岐胞弟,”梁钧解释,“之前整理的世家公子谱中有此人画像。”
      萧济在遇刺之后就让梁钧去整理了京城各大世家族谱和画像,他将记忆中的图谱扒拉一番,一脸木然,觉得画像和本人实在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方才一时没有对上号!

      梁钧试探着开口:“殿下认识明二公子?”
      萧济言简意赅:“曾有一面之缘。”
      梁钧内心惊异:我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见的?!随即树皮厚的脸刮出了二两红:“殿下若是认识,能帮我要一幅明二公子的墨宝吗?”
      萧济不可置信:“什么玩意儿?”
      一旁的路人耳尖听到一句,将萧济打量一通,说:“能认识明二公子,我看您也不是一般人啊!您有所不知,这位明二公子,小时候名满京城,后来不知道怎么跑去外面了,最近回京更不得了!”
      “怎么?”萧济问。

      梁钧有些诧异,他家殿下一向黑着脸不爱说话,今日竟然与一位街边路人有来有往,看来心情不错。
      “明二公子喜欢出游,这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姑娘,都爱看他!他去哪里,哪里人便多,争着抢着去看他。嘿!别说是姑娘们了,我们这种大老爷们也喜欢看啊!”路人说得眉飞色舞,绞尽脑汁想法子形容,“就跟那画上的仙人似的!”
      萧济失笑。
      梁钧吭呲半天,不好意思地说:“明二公子在外一字难求,我正仿着他那篇《治世论》习字。”
      萧济有点印象,当时《治世论》文章一出,文人争相传阅。他当时还未去边关,记得皇兄拿着那篇文章赞叹不已,称为奇才。
      既是奇才,又为何年已及冠,却依旧流连山水,一介白身?

      明家的幼子,是太后的侄儿,若是算起来,大概还能跟他扯上点亲戚关系,明定得唤他一声“表哥”。
      因为明理不喜人说他是外戚,早些时候与太后联系甚少,也不曾领孩儿到过宫中,萧济记忆中从未见过明定。
      但为何此人却总有种似曾相识?从京郊初遇开始,他本能地信任了这个人,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不待他细想,梁钧就收到飞信,说是有人在望舒楼看见了他,现在皇上知道了,急派人来传。
      梁钧低声疾道:“皇上的人直接到了王府,胡伯只说殿下有事外出,不在府内。”
      萧济闻言径直拍马向大殿方向跑去。藩王进京,事关重大,这是有人盯上他了!
      或许刺杀的真凶近在眼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