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试剑 ...

  •   萧济的房门被轻轻叩响三下。
      梁钧领着启林进来,启林穿着夜行衣,看见萧济就跪下行礼:“殿下!”
      萧济猛地起身,不欲废话,直奔主题:“打听得如何?”
      “回殿下的话,问到了!那个花脸外号大胡子,之前在禁军,前不久刚刚调走。”启林飞快地汇报,“我去军机处查过,调令上签的正是乐庭的名字,这事跟乐庭脱不了干系!”

      “话虽如此,但你当这是在过家家啊?做事情要讲证据!”梁钧板下脸训了启林几句。
      梁钧提出一个疑问:“这件事透着古怪。如果真的是乐庭,大胡子是禁军的人,他不怕事情败露之后引火烧身吗?何不找一个毫无关系的人来做呢?”

      萧济心中也有同样的疑惑。禁军职责是保卫皇宫和皇帝的安全,直接用禁军的人刺杀亲王,胆子也太大了些!
      启林:“我跟禁军的士兵聊天的时候听他们说,这个大胡子是马匪出身。”
      “马匪?知道他是哪儿的人吗?”萧济手指轻叩桌案,发出“嗒”、“嗒”的声响。
      约莫是六年前,那时与西狄一场大战初定,边境安全暂时无虞,萧济腾出了时间和精力,开始处理另一桩棘手的事情。
      就是马匪。

      凉州位置偏僻,荒山野岭众多,百姓多年受战乱流离之苦,疏于教化,这一片便成了强盗匪贼最为猖獗之地。
      帮派林立,势力强大,再加上与地方官府沆瀣一气,这十余年无人敢管,简直成了西北一带的土皇帝。
      这些马匪仗着势大又有人撑腰,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西部地处大周与西狄、含丹的交接,原本有很多商队往来,但是因为战乱和盗匪劫掠,商人无一敢来此贸易,经济凋零,百姓生活更加贫穷艰难。
      民间甚至有俗语称:“宁惹皇帝佬,不动西北盗”。

      当然,再不能动的西北盗在萧济这也只能变成菜鸡,他那时气盛,根本不把这些邪门歪路的土匪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蛮夷入侵尚可理解,毕竟是异族。但盗匪同为大周百姓,竟然行如此无法无天之事,简直罪大恶极!
      北庭王军的将士们身经百战,不出三月就将西北的盗匪清理得差不多。
      如果说大周境内有什么对萧济恨之入骨,那些马匪绝对排得上号。

      梁钧在一旁开口:“我听大胡子的口音,倒像是北边的,不知道是不是跟咱们有什么瓜葛?”
      启林猛地想起来:“对了!禁军里有人说,这个大胡子之前曾在戍戎军中效力。”
      这就对了!
      在戍戎军中效力八成是假的,每一个王军的将士出身都必须清白。这人应该就是西北的马匪,无藏身之处后成了乐庭招揽的死士,替他卖命,说在北庭王军呆过只是为了掩人耳目。

      这么想来,大胡子是最合适的刺杀人选,一来他与萧济本人有仇。二来估计是乐庭实在无人可用,一般的禁军,为着自己的大好前途,才不会去做这种亡命之事。
      “殿下!”梁钧正色道,“现下人证物证俱全,是否立刻奏请陛下圣裁?”
      萧济摇头:“此事难办。大胡子的面容尽毁,现在已经无人认得出他,我若真的将此事如实报于皇兄,难保乐庭不会反咬一口,说我杀了大胡子,然后故意找了个身形相似的人诬陷于他。”

      梁钧:“殿下思虑周全,只是现下我们该如何是好?”
      “那三人可有供出过什么?”
      “未有,”梁钧摇头,“嘴巴很严,一句都不说。”
      “那倒真成了烫手的山芋了,”萧济语出惊人,“把这三人放了!”
      “放了?!”
      “打也打了,查也查了,还是什么都不说,我难不成要养着他们?” 萧济不疾不徐地说,“放回去让他们的主子知道。”
      梁钧若有所思。

      萧济吩咐说:“你们稍稍‘松懈’,神不知鬼不觉将人送返给乐庭。乐庭既然派了他们来,这些人一定极得他的信任。大胡子不知道我们已经查明他的身份,到时候这三人说自己守口如瓶,我们便可装作自己对此事毫不知情。”
      梁钧怀疑地说:“乐庭会相信吗?”
      “他当然不会全然相信,”萧济目光如炬,“但也不会全然不信。所以接下来他不会跟我鱼死网破。”
      乐庭充其量就是个靶子,重要的是他背后的王承。

      武英殿。
      时值六月,草长莺飞。
      皇帝萧钦立于殿前,下面站着三位少年,正是这次武试殿试的前三甲。
      少年们眉眼方正,身姿挺拔,皇帝看着很高兴,转身对萧济说:“五弟,你觉得这几人如何?”
      萧济躬身答道:“未来可为我大周军中之栋梁。”
      皇帝哈哈大笑:“比你的许、谢二人如何?”

      谢恭诚是谢家幼子,天资聪颖,箭法极准。许宗平是五年前的武试第一名,天资卓绝。
      萧济似是勾起了一些不愉快的回忆,他撇撇嘴,不以为然地说:“自然要比这两人强许多,至少看着就乖巧听话。”
      言下意有所指。
      “你够了啊!朕都听说了!”皇帝猛地拍了萧济一巴掌,怒其不争地说,“你说你一个亲王,又是大将军,出去打个猎,还跟下属争抢猎物,不嫌丢脸啊!”
      萧济不满地嘀咕:“那本来就是我的,是许宗平目无尊上!”

      皇帝气得又打了他一下:“什么就是你的!一头鹿而已,你想要随便去鹿苑里挑,要多少有多少!贬斥下属,不怕别人寒心啊!”皇帝语重心长地,“朕还觉得你这些年长大了,原来还是小孩子脾气!都传到朕的耳朵里了,以后可不能如此!”
      萧济摸了摸被皇帝打了两次肩膀,不情不愿地说:“我那天喝了酒,以后会注意的!”

      “朕听说你还给许小将军降了职?”皇帝横眉立目,“不像话!赶紧给人家官复原职!”又对侍候在一旁的小太监说,“就说是朕的旨意,赐给许将军两柄玉如意,十匹蜀锦,这段时间他受委屈了。”
      “谢皇兄。”萧济低声说。
      “这么大的人了,还要皇兄给你善后!”虽然是在指责,但言语间不见愠怒,更多的是亲近。

      皇帝指着下面三个人,悄声问:“这三个人你看着哪个最好?等你回戍戎的时候带着历练历练。”
      “臣弟能亲自试一试吗?”萧济忽然一笑,少年意气尽显,“臣弟担心看不准!”
      皇帝一听来了兴致:“来来来,让朕看看你长进了多少!”命太监端来自己的御用宝剑。
      萧济也不推辞,挽了个剑花,下场与三位少年过招。

      这三位少年虽然是武试的前三甲,但哪里是萧济的对手,过了不到十招就被挑了剑,纷纷败下阵来。
      皇帝不怒反喜,大笑着说:“好好好!果然朕的抚北大将军!赏!”
      “皇兄且慢!”萧济出声阻止,带着点弟弟的骄纵,“臣弟才刚刚松松筋骨而已!”
      “哦?没打过瘾?”皇帝兴致盎然,转头看向一众武将,“谁敢与北庭王一战啊?”
      身后鸦雀无声。众人皆知萧济武艺卓绝,勇猛非常,谁都不想在皇帝面前丢脸。

      萧济高声说:“久闻乐统领大名,如雷贯耳,不知今日是否有幸得统领指教一二?”
      皇帝在武英殿接见武试前三甲,乐庭作为禁军统领自然不能缺席。他方才就立在萧济身后一步,完整地听完了皇帝与萧济的对话,心中震惊于二人的亲密。
      自从那日刺杀失败,乐庭就一直提心吊胆。虽然后来他把萧济劫走的三人救出,那三人也都保证未曾吐露分毫事实,但乐庭半信半疑,心中难安。

      他愿意参与刺杀的很大原因,是为着萧济兵权的诱惑,加之王承一直跟说皇帝与萧济不睦,他才敢痛下杀手。
      但刚刚旁观了皇帝与萧济的对话全程,他发现事实完全不是王承所言。皇帝对萧济宠爱非常,信任有加。
      乐庭知道王承坑了自己,现如今他只能祈求萧济是真的不知道真相。

      就在天人交战之际,萧济突然点了他的名字,要与他交手!他与萧济素无交际,萧济为何单单点他的名字?
      自己虽然有些武艺傍身,但萧济纵横沙场无敌,岂是自己可敌的?
      一定是萧济知道了!所以想借着这个机会当着众臣的面羞辱于他,更或者,借口失手直接当众杀了他!
      更何况,就算萧济真的杀了他,皇帝也不会真的拿萧济怎么样。西北不能没有萧济,但是禁军统领换一个人照样可以当。
      乐庭出了一身冷汗,他试图推辞:“臣自知武艺不精,齐王殿下折煞臣了!”

      “只是比试而已,”皇帝有些不悦,“乐卿何必推辞?”
      再推辞不去就是对皇帝不敬了,乐庭只能硬着头皮上场,握着剑柄的手出了一层薄汗。
      萧济站在殿前正中,看着乐庭一步步走来,他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先一步说:“有劳乐统领指教了!”
      乐庭看到萧济这副模样,急忙行礼说:“乐庭参见殿下,请殿下不吝赐教!”

      萧济眼中似有锋芒,不再多言,剑锋呼啸,直扑乐庭而来。
      乐庭亦不敢多想,凝神聚力,全副心思都放在这场比试上。
      两人你来我往,一时间剑光飞舞,皇帝及一众大臣纷纷伸长了脖子,看得兴味盎然。
      乐庭自小习武,自然武术不弱,但与萧济交手还是明显感到吃力。

      一开始他还尚能接招应对,然而萧济力大,每次刀剑相接时他都觉得虎口连着手臂发麻,十几招之后便有些支撑不住。
      乐庭脸色发白。方才那三个少年毕竟未有官职,不敌萧济旁人也不会说什么,最多是说来日方长,多加勉励。但自己身为禁军统领,负责护卫天子和皇城的安全。如今才一炷香的时间未到,就被萧济逼到节节败退,岂不是颜面扫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