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比赛开始,战争紧随 ...

  •   在齐军出战这一天天气正好,将士们气势十足,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庞涓率军八万到达茬丘,随后将进攻卫国。齐国这边田忌、孙膑率军八万到达齐、魏两国边境地区,田忌想要直奔邯郸,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救赵国之危,却被孙膑阻止。田忌很是不解孙膑的做法,只见孙膑一抬眼眸,便胸有成竹的向田忌建议说:“将军莫急,如今魏国的精锐部队全部集中在赵国,兵力全部在外,内部防守就会空虚,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无力抵抗,我们如果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进去,占据它的交通主道,袭击庞涓的空虚地方向魏国的国度大梁进军攻打,迫使庞涓从邯郸撤兵回援,然后在半道上伏击庞涓,我们的军队可以趁其疲惫不堪之时,在提前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埋伏起来迎敌于归途,可打败魏军,这样即可使沦陷的邯郸得救,还能削弱魏国兵力,使庞涓他们武力值锐减。”田忌觉得孙膑这个计策非常可行,听从孙膑的话不急于与魏国主力正面交锋。孙膑与田忌相互部署,此战役分别是佯攻和伏击。为了迷惑庞涓所带领的主力军,以作示弱使庞涓掉以轻心,孙膑故意让田忌派出轻装战车以及作战能力欠佳的士兵去攻打魏国军事重地襄陵,田忌即刻部署下去,结果齐军打败;魏国将军庞涓以为齐国部队弱小,战斗力弱,不堪一击,于是就放松戒备之心,加紧把精力全投入到进攻赵国邯郸之中。等到魏国军队打得损兵折将需修整时,孙膑突然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庞涓闻讯,不得不被迫抛弃邯郸,除留下少数兵力防守邯郸外,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驰援大梁。孙膑判断魏军士兵众多,要想赶回师救援必定经过桂陵,所以孙膑提前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设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士兵已疲惫至极,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魏军仓皇应战,孙膑以泥人泥马布阵,破了庞涓常作战胜利用到的“五雷阵”,战场上田忌布下“颠倒八门阵”,使庞涓破阵失败,结果伤亡过半,齐军大败魏军,一举擒获庞涓。最后,在楚国的调解下,魏国与齐国签订停战协议,齐国释放了庞涓,魏国也从邯郸撤兵,经此一战役,魏国持续一年多时间的灭赵之战也功亏一篑。回来后的庞涓知晓孙膑并没有在当年齐国使者到来跑出去死在外面,他只恨当年自己还是心慈手软放过了孙膑没有亲自查证他是否真实死亡,如今他回来与自己相对立,于是庞涓开始写信联系自己藏于齐国许久的暗线,让他帮自己连线齐国朝廷位高权重之人除掉孙膑,此人不可久留,会威胁到魏国统治天下的计划。经桂陵之战后,田忌与孙膑受到齐王的各自封赏,受到文武百官的亲近以及受到百姓的爱戴,孙膑在作战中用到泥塑,让人们纷纷称赞,人们都称他为泥塑业神。一时之间二人的风头超过了邹忌,这让邹忌很是嫉妒、恼火,更何况自己当时还反对此战役。邹忌为相,替国君管理内政,齐国国力逐渐强大。田忌为将,替国君抵御外敌,力保齐国国内太平。俩人一文一武、一主内一主外,如果他们相互赏识、相互成就,那国君齐威王就没有什么烦心事了吧。权力的相争,却让邹忌和田忌在朝堂上失和。嫉妒心重的邹忌越发担心自己的朝堂地位和权力,急于除掉死对头田忌。这时,邹忌一名忠心的下属公孙阅给邹忌支招,伪造田忌意欲谋反的罪证。一天,公孙阅先是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并大肆张扬的宣称:“我是田忌将军的属下,田忌将军三战三胜,如今更是有孙膑如此能干之人在一旁协作自己,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再派不是自己的人传播出去,这样即使查下来也不会怀疑到自己头上,此事有意者而为之,自然很快就传到齐王耳中。战功卓越的将军行大事,不是造反就是通敌,这是一个君王所不能容忍的,公孙阅的这条计谋真的堪称是一条让领导心迷的“毒”计,即使开始再不相信,只要再心里埋下这颗种子,日后也将会发芽。而如今邹忌却前来说明自己也听闻最近沸沸扬扬的事情,意外的先为田忌说好话,而后再说明自己前来真正之意,提醒齐王若无此心又怎会空穴来风呢,这无疑是让齐王更加警觉田忌等人啊。如果静下心来思考,田忌如果欲图大事,以他这样的身份、地位、物力、财力,请占卜的人到自己府邸私下占卜即可,为何要招摇过市、大肆张扬让所有人都知晓,并且传到齐王耳中对自己更加防范呢,这样不是更难以成此事吗,齐威王面对这样的陷害罪证,其实在邹忌回去后,自己想想便知晓其中来龙去脉,能够坐在那把椅子上的人心思都非常缜密且谨慎,又怎会真的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呢。唯一能说得通的便就是齐王有意除去军功巨大的田忌,总之,他受理了这个案件,受理案件也就意味着他对田忌失去了信任。面对这样的遭遇让身为忠臣的田忌带着愤恨、带着遗憾和孙膑辞去官爵,交上兵权以让齐王安心以及表明自己并非是乱臣贼子,便离开齐国,向楚国逃亡。逃亡途中身上银两早已用得见底,孙膑到了楚国便以做泥人为生,一天,看着那太阳刚冒出头来,孙膑起个大早,让田忌帮忙带他上山砍柴,路途中看到许多农家烟囱都冒着滚滚浓烟,他想要找找“无烟柴”孙膑决心一定要找到“无烟柴”,孙膑在遇到困难从不退缩,他找了好多天没找到,忽然飞来一群乌鸦,一边飞,一边“哇哟”、“哇哟”地叫着。孙膑一听, “哇哟”、“哇哟”不就是“挖窑烧炭”吗?于是他挖了个土窑,又在山上砍了一些木头砍成一段一段的,装入窑中。点火后,几天功夫,就把一窑木炭烧成了。他用火点燃一试,果然没烟。“无烟柴”找到了,这让人们做饭菜时不用再被烟熏得眼花缭乱直咳嗽,从此,人们把孙膑尊为烧炭业的祖神。因为大豆盛产便宜,于是孙膑买来许多大豆,将其磨成豆浆,而晒在外边的盐被露水化成盐水恰巧流进豆浆中,豆浆就变成了豆腐,孙膑不忍粮食浪费就将豆腐炒来吃,没想到味道奇香,且口感软嫩,邻居闻到那香味也前来请教,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学习,孙膑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人们将他称为豆腐业神。而后在齐宣王登位后,他是聪明明事理的君王,在重查田忌的事件后很快便了解真相,他知晓了田忌之前受小人诬陷,于是赶紧将田忌、孙膑等人召回,恢复原职。
      公元前343年,修养过后的魏国为了捞回桂陵之战的损失,开始兴兵伐韩,希望在韩国得到好处以弥补桂陵之战的损失,韩国向在上一次桂陵之战中赢得战役且国力可与魏国相互较量的齐国请求支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马陵之战。一场权谋之论,战争走向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写好,为权利而引发的战役也终究以失败而告终。公元前341年,魏国军队由庞涓领军讨伐韩,浩浩荡荡的队伍朝韩而来,对于魏国的宣战,韩国人心惶惶。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有几种,一是“伐”,诸侯国之间一般的进攻、征伐,是正式的战争,二是“侵”,国与国之间的不宣而战,三是“袭”,趁人不备的进攻。魏国是光明正大的攻打韩国,魏国对于此战的胜利是胸有成竹的,韩国国力远落后于魏国,所以韩王求助于齐国,这场仗打与不打、该怎么打,主要看齐国的态度,虽说是魏国对战韩国,而实际上确是魏国与齐国相互对战。对于韩国的请求支援,齐威王召集成侯邹忌、大将田忌、孙膑等几位大臣开始商议。商议的内容其实就是一场权谋之论,从对话中,就已经揭示了马陵之战的走向。齐威王先发问,援救韩国,我们是早一些行动还是晚一些行动?这其实就已经表明齐威王派遣出兵的意愿,但成候邹忌却回答说:“不如不救”。大将田忌回答说:“如果不救,韩国会被魏国吞并,还是早些救”。孙膑回答说:“要等到韩国快被灭亡时候再救,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和韩国的邦交,二来可以攻打疲惫不堪的魏国军队,最终齐国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赢得更大的声誉”。成侯邹忌的观点,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隔岸观火保存实力,但不符合国君齐威王的议论内容。大将田忌的观点,代表了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的心思,以战争来保持诸侯国之间微妙的平衡,不允许一家独大、也不允许哪一家消失,任何一家的消失都意味着齐国处境危险加一分。孙膑的观点,有点挖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投入最少的力量,赢得最大的利益,作为战国时期的霸主齐威王,最能判断什么策略对国家有利,也是聪明的人所选择的,因此孙膑的回答也是最符合齐威王的心思。这场讨论,齐威王最终采纳了孙膑的意见,所以在韩国以及魏国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战争的走向将按照齐威王想要的结果而演示,战争最终的结局已经被写好了。马陵之战,齐、魏两国的战前准备。在齐威王不公开的许诺下,韩国以为得到了齐国的支持,实则却不知自己只是削弱魏国的那把刀,于是韩国更加有骨气以及勇气发起和魏国的战争,五次激烈的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这可把韩国着急了,接连败仗,这不就消磨将士们的气势,也让自己国的城池不断被魏国侵占国土不断缩小,国度更是危矣啊。韩国在这个时候是最吃亏的,先挨了魏国的打,又中了齐国的计,韩王不得不向东依附于齐国,把自己国家的命运完全交到了齐国的手上。这个时候,齐国开始出兵援韩,齐威王派田忌、田婴(齐威王的小儿子、孟尝君田文的父亲)、田盼(齐威王论宝中的盼子,他镇守高唐,赵国因此不敢侵略齐国的边疆),孙膑为军师,前去营救韩国,齐军大军浩浩荡荡的军队长驱直入,很快就到达魏国的都城。魏国为了应对齐国军队,也为了洗清桂陵之战的耻辱,做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庞涓从韩国速速撤军回来攻打齐国,二是征集全国的兵力,由魏国太子亲自领兵,抗击齐军。魏国为什么派太子亲自领兵打仗呢?在春秋战国时期,太子不领兵打仗已经成为政治共识,一方面原因,太子是国君合法继承人,领兵打仗容易集结军权,这样会威胁到在位的父亲,随时可以推翻父亲的统治,使国君的地位、权力不保;另一方面原因,太子是国家政局平稳、人心安定的保险措施,太子若是出现意外,这个保险栓就没有了,将意味这个国家继承人没有了,而继承人的培养是经过长时间积累的。魏惠王派太子领兵打仗,是一场权力斗争的阴谋吗?马陵之战,也是一场经典的知己知彼的伏击歼灭战。孙膑用兵的长处是积极造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他在战前,就对齐、魏两方军队做了全面的比较,他了解魏国领军将军庞涓性格以及处事方式,也充分了解魏国作战方式以及策略,魏军骁勇善战,齐军胆小怯战,魏军的魏武卒作战力量强大,对齐军有轻敌之心,可谓是知己知彼。《孙武兵法》上将:“百里而趣利者撅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孙膑根据《孙武兵法》,在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条件之后,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经典诱敌深入之计--“减灶”作战法由此产生,也为后世留下精彩绝伦的作战经验。战争打响,孙膑针对魏兵蔑视齐军,低估作战能力、庞涓急于复仇建功挽回在民心中的信任的实际情况,制造齐军在魏军追击下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 ,并在马陵利用有利地形 ,选择齐军中一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规定到夜里以火光为信号,让齐军弓箭手准备放箭,并让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字样,并告诉弓箭手,一旦看见这里出现火把亮光,立即放箭。庞涓接连三天追赶,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求胜心切的他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命令部队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至马陵,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四处逃散,大败溃乱。当庞涓在暮色中看到那句“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时,才明白自己已是智穷兵败,再无回天之力,便说了句“遂成竖子之名!”,庞涓将面子看得极重,不愿落入孙膑之手受其羞辱,于是选择自杀身亡。庞涓临终前的这句话,表达了对孙膑最终战胜自己的不甘,表达了对突如其来的死亡的无可奈何,也预示了孙膑终将一战而成名。齐军此时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这一场援韩的马陵之战,在孙膑的计谋下,在齐威王的决策下,战争未开始就已经订好了战争的走向。在孙膑的出谋划策下,战争以静制动,诱敌深入、伏击歼灭魏军,齐国取得大胜。于孙膑而言,隐忍多年自己失腿大仇终于得报,与齐国而言,轻松完成了援助韩国的计划,名利双收,与魏国而言,军事力量衰退再无能力和秦、齐等诸侯强国抗争。报完仇后的孙膑已无心再在朝廷之中继续暗地里的勾心斗角,他辞官隐居,他开始开设学堂讲学授徒,传授兵法,善始善终。孙膑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而且还是多个行业中的开创者,他给人们留下的不仅有高深的计谋策略,还有制造各物的本领。听完自己两个师兄的故事后,让张仪和苏秦都安静的互相看着对方,他们不愿步入师兄们的后尘之中,他们不想互相为名利争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