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二 周公瑾 ...

  •   江東孫吳素來長幼有序,尊卑有秩。但在私下裏,孫權有時也稱呼周瑜一聲哥哥。他對周瑜的敬仰,僅次於早逝的大哥。孫周二家世代交好,周瑜與孫策更是同歲摯友。孫策亡故,周瑜心念舊恩,發奮起身,助孫權鞏固政權。

      無論是年少之時教自己念詩作畫的兄長,還是如今已經成為東吳不可或缺的都督,周瑜一人,就已經是孫權的左膀右臂。

      公瑾容貌俊朗,精通音律,又在二十四歲的年紀便為打天下的孫氏立下數不清的汗馬功勞,在那樣動亂的時局裏,竟然出了江東周郎這樣一人,不知是社稷之福,還是公瑾之悲。
      他向來溫文儒雅。東吳靠水,天氣溫和,一到春季,繁花似錦\。周瑜常身著一襲亮麗的錦\衣於裝飾了萬千花簇的涼亭中撫琴。那聲音或高昂,或低沉,或如細語,或如雷鳴,或如青絲拂面,或如天火燒身,仿佛天籟。周郎的琴,似乎能令伯牙子期之間的知音之情匯入一江流水,教那高山流水不絕於耳,在天地間讓世人廣為傳頌。歌謠甚至唱道:曲有誤,周郎顧。此句,絕非謬贊。

      那天半夜,寧靜的都督府突然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周瑜猛地抬頭——那時他仍在整理軍政事務。孫策不在之後,周瑜仿佛將自己的全部都投入到了這當中,三更之前,從不休息。

      他並不清楚是誰提議吳蜀聯合的。站在孫權面前,周瑜只是靜靜沉思。萬事行之,各有利弊。眼下曹操兵精士壯,若他起意逐個擊破,吳蜀當無法自保。古語唇齒相依,曹軍攻劉,江東孫氏倘若坐視不管,到最後恐怕天下都將成為曹操的囊中之物。
      拂曉雞鳴。兵貴神速。孫權抬頭看著周瑜,只見周瑜嘴唇動了動,那決定就如雷霆萬鈞砸向了赤壁。
      ——出兵。
      ——周公瑾親率精兵,迎接這曠世大戰。

      立于江邊,面前的便是赤壁山,巍峨聳立。斷壁之處,仿佛被前人的刀槍削砍過,迎著江水,化身成為了一面鏡子,照出了古往今來數不清的刀光劍影,數不清的兵燹罪孽。
      曹操的軍隊就停靠在江北。他們的兵士多為北方人,不善水戰。時人有計獻曰:江中水戰,不利魏軍;若想取勝,當聯艦行之。此一來水面如若平地。操以為然,即從之。

      公瑾紮營于南岸,與曹軍對望。江北的燈火如繁星,竟令他在恍惚憶起了當年孫策回江南之時的一點一滴。一封書函,一句問候,竟讓自己自心底竄上一股熱流,仿佛回到了年少時折柳比劍,揮毫作詞的那一刻。音容笑貌都已經過去了多年,但今日想起,卻仿佛只過了一天。
      那是他最珍惜的兄弟之情,比世間的一切都更加寶貴。

      那時周瑜一聲伯符,直激動得尾音發顫——他帶領著大批人馬齊齊地站在江邊,不顧外人的眼光,也不管軍中一時一刻的騷動,待孫策踏上岸的那一刻,周瑜幾乎是奔了過去,伸出右手,同孫策大力擊掌。
      也不需多少言語,這樣的感情,已經讓列隊的士兵為之安靜,而後感動。

      初納二喬的時候,孫策曾戲言:二喬雖流離顛沛,卻得吾二人為夫;喬公得吾二人為婿,此足以歡!大喬掩面笑之:孫郎素來不正經,瑜弟切勿從之。小喬嫣然道:姐姐不知,周郎……此言未畢,卻嘎然停止——正是周瑜,面紅耳赤捂著小喬的嘴,爾後四人開懷大笑。這樣歡樂的日子才過去了多少日子?而今要想再看大喬如往日的笑顏,是那麼難;再想聽小喬銀鈴般的笑聲也如登天……但實際上,最苦的卻是公瑾。那是擊掌立誓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如今卻死於他人之手,真如當心剜肉,痛不欲生。

      兩岸一片死寂。點點的火光倒是和天上的星光相映成趣。近處的火焰劈啪炸響,竟在冥冥中把周瑜的思緒拉了回去。火光映紅了他的臉,鼻尖也蒙了一層細細的汗水。回過神來,灼熱的火星閃耀著向上空飛去,倒給了周瑜一些啟示:火是一種極為神奇的東西,能令人為之警覺,也能令人疲憊不堪,甚至能讓人命喪黃泉。
      周瑜很清楚,在無情的戰場上,如果沒有辦法把敵人送進地獄,那麼最後身陷囹圄永世不得超生的,就是自己。

      ——黃蓋來了。無論是誰,只要聽腳步聲就能聽出來:周瑜就是這麼熟悉東吳的所有戰將——況且黃蓋的腳步雖輕且柔,卻也不少一分堅定。能有如此心境的人不多,因而周瑜更是在意。
      都督。
      黃蓋輕聲喚道。周瑜微微側身,卻還是盯著對岸的火光,問道:依公覆所見,此戰如何才能取勝?
      黃蓋遠眺曹營燈火,答:以火攻。
      周瑜問:浩浩江水,滔滔無情,觀五行之術,水正克火。不知公覆所言,是要如何火攻?
      黃蓋道:若都督信得過末將,末將願詐降,率兵士于曹軍營中引火。曹軍各艦緊密相連,便是有江水克火,斷也無法逃過如此奇襲。
      周瑜微微一笑。
      既然公覆也已經想到此計,那便不需要自己親自詐降了。
      ——只要,黃公覆對孫吳忠貞不二。

      當夜,公瑾休息得極為安好。

      次日晨,濃霧還未從江邊退去。主帳便點起了燈,映得各人面上泛起了溫柔的光。諸葛孔明搖著羽毛扇,長歎一聲:公覆計自然極妙,但若想要大破敵兵,尚需天助。
      周瑜上前問道:孔明先生所言,可是東風?
      諸葛亮點了點頭:正如都督所言。
      周瑜又問:素聞孔明先生仰知天文,俯曉地理。依您所見,東風之事,我等可有幸求得天助?
      諸葛亮道:不瞞都督。亮見此地正當風口,故算出三日之內東南風必起。天助吳蜀,曹兵必敗。

      是夜,公瑾卻輾轉不休。非是因為戰事來臨之前的緊張,卻是由於回憶起了當年與伯符並肩作戰的片段。
      浴血,奮戰,這一切對於二人來說都只是更能激發體內熱血的平常之物。夢見他的笑顏,轉而又見清風明月……這一切又都是當初二人抒發心意時最美好的場景。但如今壯志未酬,孫策卻已身殞。
      此戰必勝。憶起往日慶功酒宴,伯符喝得暢快淋漓,自己卻永遠只是淺\淺\小酌,周瑜心中竟如針刺,抽痛不已。
      卻見營帳之外,仍是皓月當空。

      三日將去,黃公覆詐降,于曹艦起火;時正如諸葛孔明所言,東南風起。加之曹軍早已疾病肆虐,此又遭風火奇襲,死傷無數。
      赤壁之戰,吳蜀大勝而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二 周公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