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 34 章 ...

  •   范仲淹是谁呢?范仲淹曾任参政知事。

      参政知事职位等同于副宰相。

      范仲淹祥符八年及第,还不到而立,自入朝为官始,已经三十几载,历任县令、秘阁校理、通判、知州、权知开封府,因其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西北战事后,当今官家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政知事。

      大宋实行二府制,二府指枢密院和政事堂,枢密院管军事,政事堂管民政。为了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所以在枢密院和政事堂代行宰相职责的是枢密副使和参政知事。

      范仲淹权知开封府时,在汴京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端,开封府肃然称治,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范仲淹字希文。
      可见范仲淹的大名和威望。

      景祐时期,范仲淹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还像当今官家进献了一副《百官图》,对宰相用人制度不满,还劝官家要亲自掌握官吏升迁的事。吕夷简当然不会被动,讥讽范仲淹迂腐,说他“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两人你来我往,各自上书,“范吕之争”牵连甚广,范仲淹也因为言辞太过激烈而被罢黜,改知饶州。

      意思就是贬去饶州做官去了。

      这一场“范吕之争”牵连了许多朝中官员,御史、秘书丞、太子中允,欧阳修、蔡襄等都有下场,亦有官员遭牵连遭贬。

      直到一年后,吕夷简罢相,士大夫们仍接连不断的辩白,双方互相辩驳,朋党争论四起,官家只得招了宰相,下了诏书禁止互结朋党。

      还曾有官员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被范仲淹拒绝,性子足见刚烈。而范仲淹最出名的,当属他亲自主持变法,史称庆历新政。

      这是大宋的第一次变法,其意义十分深远,庆历新政是在庆历年间发生,同时也为后来的熙宁变法打下了基础。

      庆历新政的改革是针对官吏整治,核心是为了肃清官场。当然了,自古以来凡事涉及到改革、变法必然会牵动到复杂的利益集团,被百般阻挠、打压,鲜少有成功的,哪怕有成功的,变法也难以维持长久,而主持变法的官员更是难得会有好下场。

      一个朝廷建立上百年,其中的利益机构早就固若金汤,仅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想要将这样一颗大树推到重来,无异于难于登天。

      庆历新政,同样也失败了。

      随着改革进一步加深,受到的阻力就越来越大,朝中朋党之争再度掀起,剑锋直指向范仲淹等一干大臣。

      当今官家仁爱,性子柔和,优柔寡断,也逐渐抵挡不住这一股反对的声浪,范仲淹一干大臣无法,只得急流勇退,主动求出。

      官家准奏,罢免了范仲淹参政知事之职,而随着范仲淹等一干大臣的离京,历时仅仅一年有余的新政也逐渐废止,最终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留下的影响却十分大,这一场变法轰轰烈烈,天下读书之士都有受其影响,朝中对庆历新政之事虽然忌讳如深,但心中如何想当真只有个人知晓了。

      其后几年,范仲淹虽然一直在各地任职,但时不时就有范公之言传入京中,各地百姓对范仲淹也十分推崇。

      范仲淹不止影响到了读书人,他的病逝对如今的朝堂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赵宗实跟范仲淹没有往来,但同样也受到了范公的一些影响,范仲淹曾在对官家的奏疏中指出过军队的强弱,和将领的关系等言论,赵宗实心里是十分认同的。

      每一个大宋的读书人心里都有大展拳脚的理想,赵宗实也不例外。

      而范仲淹就是大部分人的标杆。

      浑浑噩噩的走出房间,后边,高氏忍不住蹙了蹙眉心。

      上回她见赵宗实这样失了仪态的时候还是好几年前了。

      高氏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妇道人家,只顾着家中后宅的人,她曾经被寄养在宫中,对朝中大事也不是全然无知。

      赵宗实走后不久,高氏就从心腹仆婢口中知道了始末。

      年幼的时候,高氏住在皇后宫中,宫中子嗣稀薄,高氏在宫中也算得宠,在宫中能自由行走,她其实是见过入宫面见官家的范仲淹的。

      范仲淹清风亮节,跟她见过的那些有才学的文人或者官员都不一样,有一股书中描述的清脆挺拔的孤臣,连姨母曹皇后都说过范公有大才。
      官家对范公也十分信重。

      只是官家性子软,一个人抗衡不了反对派,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把范公调出京城,其实也是为了保护范公。

      只有远离了朝堂中心的纷争,那些大臣才不会继续攻讦范公。

      高氏心中微微有些烦闷,有一股说不出的烦躁。连她都如此,赵宗实心里只怕更不好受。

      高氏其实一直都知道,在赵宗实心里,是渴望着能为如今的大宋出一份力,也敬重这些有才学名望,会治国安邦的大臣。
      高氏轻轻溢出一声叹息。

      赵仲针和赵浅宁比下边的弟妹稍长,正是开始知事的年纪,对爹娘这样的反常眼里都有些不安。

      赵浅予兄妹不知事,压根注意不到长辈们的情绪,更不知道出了这样一件大事。赵浅予低头在自己的新衣裳上看了看,很是欢喜。

      她倒是很喜欢这样截上一节的做法,之前做衣裳的料子已经没有了,赵宗实为了节俭,让绣房取了别的布料来接上。

      两种布料不同,花色看着也稍显杂乱,对于追求素、雅的大宋人来说无疑是不合格的,跟她们的追求也搭不上边。

      只要稍微懂一些搭配的娘子都能从中挑出不少毛病。

      但小娃跟大人的想法可不同,小娃哪里懂什么素净雅致,什么搭配,什么高洁,小娃对五颜六色更喜欢。

      在高氏眼中看不上的一件衣裳现在可是赵浅予的“宝贝”。
      成功晋升为她最喜欢的衣裳了。

      赵浅予跟赵仲乱看着对方的新衣裳,兄妹俩嘻嘻哈哈的。

      范仲淹的事在汴京引起了轩然大波,直到十二月,他的身后事办妥,这才逐渐平息下来。

      官家亲自题写了范公墓的碑额为“褒贤之碑”,加赠范公兵部尚书,谥号文正。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4章 第 34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