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呸呸呸,酸倒牙了!
      好在李乐训反应迅速,强行打断了这样的想法。
      正要别开目光,却一下撞进了徐徵看来的眼中——中正平和,古井无波,显是觉察到了她的窥伺。
      而被他当场拆穿,她弄不清是恼恨,还是别的什么,总之是一脸不稀罕地扭过头去了。

      装什么呢?风里站着不冷吗?要好看所以不怕冷?
      还有那副臭脸,配上红衣裳,到底是来迎接她二叔,还是来向他们讨债的?
      怎么派个这么爱装的人来?
      是南边人都爱装吗?
      李乐训更乐意这么想。
      她从袖子里又掏出另一根芦杆,恶狠狠地咬住,目光斜睨向徐徵,作出一副不屑的样子。

      只是想着想着,她的手却不自觉地往夹衣里多拢了拢,拇指一下一下地捻着袖口。
      ——她的夹衣穿的很旧了,袖口磨起了毛,里面塞着的鸭毛和芦苇,丝丝缕缕地漏了出来。

      临康这地界,可真是肥得流油。
      南人的新都,蛮子口中的销金窟。连制式的文官官服,用的都是光亮的精绸;而里面夹着的,她甚至不消拆开看,便能想象到,是何等上好的丝绵。
      文官,这里到处都是文官,文人最好风雅,风雅最费钱。
      他们坐在金山之上,却被茹毛饮血的青人赶到了瀚河之南,偏安一隅。
      而自己这些北地故国的子民,一年年地盼王师相救,南边只是一年年地纳贡,丝毫没有向北的动静。
      何尝不算是另一种贡品呢?
      无耻之尤。

      临康城内的运河,就在不远处与瀚河交汇。
      运河里日日游着画舫彩船,船上的丝弦,歌女的小调,弹的唱的,都是城中名士新作的艳词,新谱的雅乐——乐声茫茫地飘入耳中,又与迢迢的山色,一道融进柔柔的水波了。
      李乐训再次打量起渡口上站着的天使。
      大大方方地,丝毫不扭捏了。

      她就是讨厌文人。
      笔下痛陈不过挥毫,纵情享乐方为上。动嘴皮子可以,要真去抗击青国,谁也无能为力。
      连她已故的父母,尚不能免俗。
      父亲于金石碑文一道,研究颇深,母亲尤擅骈文华赋,可当青人打来,还不是乖乖坐在家里等死?若没有剪径维生的叔父出面,她一家老小,便该全进了乱葬岗了,连张裹尸的破草席也无。
      何其滑稽!
      她才不乐意读书,转去习武。
      引刀成快,不比矫饰偷生要坦荡,要有用的多?
      她最敬佩叔父这般的人物。

      而徐徵年纪轻轻,竟还披着一副遗世独立,清孤高洁,不染浊尘的人皮!
      谁知道内里的骨头,软成了什么样?
      真是令人作呕。

      李乐训忽然想起叔父来前,为她新做了件狗皮裘衣,说是要面见官家,要她穿得体面些。
      她本打算上殿面圣的时候,再穿出去,到时候还是全新的,不给二叔丢人。
      但现在却动摇了。她又看向岸上的徐徵。
      干脆别穿了,何必给南人这么大的面子?
      叔父与吕叔归南,是他们心系故国,她理解他们。
      只她李乐训自己,还未入临康城,见过一位天使,听过渺渺的歌声,便已判定了——南边都是些烂东西。

      李乐训想得正入神,李罡便已大步越过她,船还没靠岸,人便从船舷上跃了出去。
      稳稳地落到了徐徵身前。
      李罡拍拍衣上的尘土,只对人拱手揖道:“我乃金城李罡,受兄长吕进之托,特携表来归。”

      “李头领快快免礼。我等南人,对头领这般的英雄人物,俱是心向往之。官家得知头领将来的详细,早早命宫中准备了起来,正待头领的光临。而官家能允我来为头领接风洗尘,更是我的荣幸。”
      徐徵连忙伸手来搀。行止之间,礼数周全而繁复。
      手上的动作,更是细心而周到——他甚至都没让人真躬下身去。
      相比之下,李罡身上的草莽之气又显得重了几分。

      李罡从没见过如此秀雅讲究的人物,年纪轻轻,气度不凡,一举一动皆如尺斗量过,堪为垂范。形容更是端正,身上不染一丝尘埃,简直是从画里走出来的。
      再开口时,自惭形秽,话语之中不免生怯:“天使……太、太客气了。”
      “应该的。”徐徵的声音清清润润。
      “敢问……这位天使,啊不这位相公,高姓大名?”
      “晚生姓徐,名徵。蒙天子隆恩,忝居殿前点检。”
      “原来相公便是那位少有诗名的徐择善!年纪轻轻便已是殿帅!倘若假以时日,成就定当不可小觑!我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久仰久仰!”李罡连声惊叹。
      徐择善的大名,汉家子民,只要读过书,都多少有所耳闻——他少而聪敏,七岁便有诗才,十来岁献诗于天子,天子大喜,当殿便授了翰林官。说书人编撰了许多神童故事,全安在他身上,引为传奇,至今还为人乐道——青地的汉人尤甚,文人为叹家国,父母则为劝学。
      如今竟文武兼备,做了统管禁军的太尉了!
      李罡惊叹之余,也不忘把愣在船头的李乐训揪下来:
      “你还愣在船上做甚?快来见过徐相公!”

      “哦。”李乐训不敢在叔父面前造次,老老实实地行礼道:“见过太尉。”
      李罡仍是不满意,一巴掌拍在她背后,迫使她挺起脊背:“站直了,别老弓着个腰,畏畏缩缩像什么样子?”
      教训完了侄女,又堆起笑脸,重新同徐徵搭话:“这是我内侄女,小字乐训。随我同来的兄弟,都是粗人,她却有一些才学。日后徐相公若是方便,不知她可否有幸在文章上,得你点拨一二?”
      徐徵颔首:“当然。”
      目光转向李乐训,神色不变。
      李罡笑意更浓:“多谢,多谢。”
      不知是否徐徵文名太盛,李罡对他说话,不知不觉地变得含蓄了起来。之后,更是净挑拣着文绉绉的东西来说。

      徐徵那双眼睛,依旧平静地注视着李乐训,仿佛冰雪铸成的镜子,剔透地映着人,使她心里一突。
      什么玩意儿?
      她对自己也嫌弃起来。
      官大了不起?摆那么大官架子,二叔说一大串,就敷衍地回几个字。看不起谁呢?
      还有那皇帝老儿,竟选了这么个年轻文人,做他的殿前点检?
      文人会打个屁仗!就不怕青人再往南,把他在临康的小朝廷,也一并掀了?
      她二叔好歹是吕叔座下头一人,身经百战的宿将,他就派这么个纸糊的太尉来接?
      是他手下无人可用?还是人老了,神智便糊涂了?
      若这南边的天子当真昏聩无能,他们还归南,归个屁!

      还有,背挺那么直干嘛?跟那狗屁天使一般,直挺挺地杵着,是要跟竹竿比赛?只有躺在棺材板上的人,才会挺那么直!
      她太瞧不惯文人装腔作势了。
      端着一副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模样,是比她这种乡野村民,多两个头,还是多四条胳膊?

      =====
      试读结束,全文在豆瓣阅读,写完了,一共32万字,免费时间到20250323
      感谢您的支持,欢迎下次光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