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十一、创新学习 ...
-
十一、创新学习
创新,顿悟,本身就是快来的,温故而知新,创新就是产出新颖而适当的工作的能力。
三个层次的创新:小创新,小创新,微创新;
创新学习:是指能够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产品的学习活动。
创新学习与常规学习活动的根本区别,是学习结果中蕴含了原创性、适应性的新观念。
创新即观念之间产生联想(二元联想);创新即头脑中的知识激活和重组;
智力与创新:智力是创新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当智商低于120时,创新能力与智商相关显著;当智商高于120时,创新能力与智商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甚至毫无关联。
动机与创新:内在动机是最为重要的创新动力;外部动机的作用比较复杂;
创新与个性:创新者的特征:流畅性、好奇心、独立性、冒险性、想象力、乱中求序的能力、开放性、灵活性、容忍模棱两可;
创新与环境:手各种环境因素影响。
创新是可以引导的!
——创新是知识的重组,既可能重组出好的东西,也可能重组出不好的东西,对于此要区分对待,不要因为害怕坏的而抑制学生创新。
——有助于创新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从事“想象”、“假定”、“改造”、“设计”、“假设”、“推测”等生成任务,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学习。
——评价创新:不管作业的总体质量如何,你都需要用一个独立的、清晰的等级分数来褒奖学生的创新过程和努力。
——————————
十二、多媒体学习
(一)双重编码理论(佩维奥)
在我们的头脑中,知识信息的编码有两个通道(两种类型,两个层面),一种是言语编码(语义编码,言语表征),一种是表象编码(表象表征)
当这两种编码有互动关系(联系、同时运用)的时候,我们学习(记忆加工)的效果是最好的。——【图文并茂】
(二)认知负荷理论
关注的是复杂的学习,脑子出现糊涂的情况,工作记忆的容量不足以容纳当前的信息同时加工所需要的容量。
认知负荷的分类:
1、内在认知负荷:由学习材料内部的关联程度决定的(就是学习的材料要素过多,联系过于复杂,内容艰深),本身无法改变。
2、外在认知负荷:由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决定的,本身可以改变。
3、关联认知负荷:它本身属于外部负荷,但是增加它有利于学习。(用某一种方法学习,方法本身增加负荷,但是促进学习)
三种认知负荷的关联:
(1)这三种认知负荷是累加的。
(2)如果他们的总和超出了学习者的总体承载能力,就会使学习陷入困境。
(3)由于内在认知负荷通常难以改变,因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是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呈现方式尽可能简单)。
(4)在总体认知负荷不超载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关联认知负荷(传授学习方法)。
(三)梅耶的多媒体学习模型:
言语+图片(听觉通道+视觉通道)然后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进行互动。
1、多媒体学习的原理
(1)多媒体原则:学习词语和画面组成的呈现内容,比学习只有词语的呈现内容效果更好。【图文并茂>纯文字】
原理:工作记忆对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加工是分离的。
(2)空间接近原则: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词语与画面临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更能提升学习效果。
(3)时间接近原则:对应的词语与画面同时呈现比继续时呈现更能使学习者学得更好。
(4)一致性原则:当与学习主题无关的材料(词语。画面和声音)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时,学生学习更好。
(5)通道原则:学习由动画(看)和解说(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学习由动画(看)和屏幕文本(看)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效果更好。
原因:当词语以听觉形式呈现,视觉表象通道则可以只用来加工画面,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信息加工实现平衡。
(6)冗余原则:学习由“动画+解说”的材料,比学习由“动画+解说+文本”组成的材料,能取得更好效果。(适当冗余也有利于学习)
(7)个体差异原则:多媒体设计效果:对知识水平低的学习者的影响要强于对知识水平高的学习者;对空间能力高的学习者的影响要好于对空间能力低的学习者。
因为:知识水平高的学习者能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补偿媒体呈现中的不足;
(8)个性化原理:学生对交谈风格的多媒体材料的学习,效果就要好于对陈述性风格的多媒体材料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