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023年11月19日 ...

  •   多乐:

      我终于感受到你会动了。
      这一周的某个中午,我吃饱喝足,躺在躺椅上。睡意昏沉之际,肚子里有一股类似于肠胃蠕动的感觉。咕噜咕噜几声,然后是从未体验过的动静——像一条鱼,吐了几个泡泡,遇到肚皮后破裂开来。这动静细微又清晰,我去用力感受时,屋外的一片嘈杂都变成了寂静。
      你一定是个贪吃的孩子,在饭后格外活跃。昨晚餐后,我在床上,想着西红柿一般大小的你,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了一套广播体操。我不知道你是拿大大的脑袋撞我,还是挥舞着短胳膊短腿,快乐地在你的小世界里打转。
      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你的存在。
      我的肚子里真的有一个活生生的小宝贝,这样的认知让我觉得很新奇。

      多乐,我想你是妈妈最忠实的听众。
      时常想起《平凡的世界》的一句话: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我们俩现在是一体,你无法拒绝妈妈琐碎的唠叨。或许等你出生后,能听懂人话了,你就不愿意听妈妈平凡的人生故事,我也再难对你说出口。
      借着孕期猛涨的激素和我内心的柔软敏感,现在是多么好的时机。
      上一次,谈论到你的性别问题,无论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有很大概率是我们唯一的孩子。

      “生几个孩子?”
      这个问题伴随了我很久。
      你外婆是强烈的二孩党,她认为一儿一女,人生圆满,一个女人生命的福报不过如此。
      二十出头的你妈我,内心因没有恋爱经历而感到惆怅而惶恐,常觉得自己要孤独终老。但我嘴上是很硬的,丁克也很潇洒啊,我要用养孩子的钱周游世界,潇洒一生。
      气得你外婆放下狠话:“要是这辈子看不到你结婚生子,我死不瞑目。”
      我知道自己本质上还是个大路俗货,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我不是特立独行的人,我没有与世俗抗争到底的决绝和勇气。所以和你爸相识、结婚之后,度过疫情那三年,在我三十岁的关头,生孩子这件事被提上日程。
      你来得很顺利,顺利到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我对你的爱似乎不强烈。
      前几个月,我感受不到你的存在,孕早期带给我的是整日的昏沉,丢三落四易忘事,吃不下饭,恶心干呕,心情惶惶,害怕你什么时候突然没了;
      近期猛涨的雌性激素带来一些好处,身体恢复,皮肤变好,头发总是干爽,浑身散发着一种温和而圆润的光辉。这些好处都是暂时的,我知道过阵子要面对的是因尿频导致的破碎睡眠,腰酸背痛,身材走形。
      更别提生产的代价。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网上那些鲜血淋漓的帖子,我选择了划过不看。但仍不可避免地知道很多关于女性生产所付出的身体、精神、事业上的巨大损失。

      我之前对你爸说:“我好像没有很喜欢小孩子,别人家的小孩我都不太喜欢。”
      你爸眼里很可爱的小朋友,你的小哥哥姐姐们,在我这里都是淡淡的,我真不喜欢小孩子一直来缠着我玩。
      你爸说:“你会爱自己的小孩。”
      “也许吧。”我说,“可能是因为我付出的代价太大,成本太高。”
      到现在,孕期已过半。我发觉对你的爱是由一些爱的,它是一种生理本能,也是在烦恼、期待、喜悦交织中缓慢形成的,讲不清道不明的一个过程。

      人的想法总是在变,以前觉得不要孩子,潇洒一生;现在是有都有了,做个坚定的一孩党;以后再怎么想,真的说不准。我们普通人过日子像是在一条既定的河道里划船,随波逐流,飘到哪算哪。
      你爸爸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家里不富裕,但氛围很好;你妈妈有一个弟弟。我们都不是独生家庭出来的孩子,对家的概念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不同。我从未像你爸爸一样,跟家里人打视频电话聊天,一聊至少半小时。我与你外婆打电话,总是控制在五分钟之内能说完所有话。
      我和你爸爸闲聊到你的性别,我们要几个孩子等类似话题时,我能感受到分歧所在。我知道你爸是想要两个小孩的,他觉得有兄弟姐妹是件很好的事。

      我说:“如果一胎是个男孩,可以考虑再要一个。如果是个女孩,那就她一个吧。”
      你爸不解:“为什么?”
      “兄弟,兄妹,都是很好的组合,而姐弟不是。”
      你爸很有自信:“我们不会是重男轻女的家庭,我家也是,我爸妈对我姐、对孙女、外孙女都很好。”
      我斜斜地看他:“因为你是男人,你体会不到女孩的感受。”

      多乐,妈妈平心而论,不是出生于多么严重的重男轻女家庭。但我人生中的很多时刻,都在体验着这种无处不在的不公。
      我比你的舅舅大六岁,在我的记忆里,一个小婴儿是“嘭”得一下横空出世,他们告诉我,那是“弟弟”。
      弟弟的出世使全家充满喜悦,尤其是爷爷奶奶。奶奶甚至恨不得全村挨家挨户地去报喜,家里生了个男孩。
      你外婆,长长、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像是完成了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你外婆举了一个经典例子,她对我说:“当时生你的时候,是个女孩,没奶,你奶奶找偏方,说蚯蚓炖蛋下奶,一点盐都不放,差点吃吐了;生你弟的时候,还是没奶,就知道炖鸡汤下奶。”
      生了男孩,意味着她在家的腰杆能够直起来了。

      最伤心的莫过于哪一年的生日。父母商量着要买个蛋糕,但村里不好买蛋糕,又说要不做一桌好菜,再给我买个“乡巴佬”大鸡腿,八块钱一个。对于我来说,那是很昂贵的零食。弟弟听了,吵着他也要。奶奶便牵着他的手,带他去买了一个鸡腿。没有我的。
      父母大约是在厨房忙碌吧,我站在家门口,眼巴巴地望着牵手归来的祖孙俩,既伤心又无措,还有一丝丝尴尬。
      类似的事情有很多,爷爷攒了一大篮鸡蛋,说是“特意给他孙子留的”。
      妈妈说:“你也吃,你弟几个,你也几个。”

      我说这个家庭的重男轻与没有“那么严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外婆。她虽然被传统观念裹挟,但仍有天生的平权思想和斗争精神。她感受到这个家庭对小男孩的偏爱,对她大女儿的不公,她觉得这样是正常的——因为她自己也成长于这样的农村家庭,周围的所以人家都是这样的。
      但她在我上小学的年纪,提出“我要带女儿去城里上学。”
      这一决定遭到爷爷奶奶的强烈反对,村里有小学,几乎没有特意将女儿送到城里去读书的先例。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我们家在城里没房,租房上小学,要找关系交一笔借读费。我记得那年是一千元。
      你外婆毅然决然地一拖二,去镇上租房,将我送进了县里最好的小学。
      丈夫只负责打工赚钱,她要独自照顾一岁多的婴儿,辅导刚入小学的大女儿的功课,以及承担所有家务和家族人情往来。我弟弟小时候体弱多病,瘦得跟猴子一样,经常去医院。她在所有人的不看好之中将一双儿女拉扯大,其间生存的艰难无以言表,她说:“那时候真是苦到肝肠断。”

      我曾经觉得她也偏心,口口声声说着爱我,但明明对弟弟更好。她气急了也会打我,崩溃着咆哮,“你怎么那么不懂事,你是姐姐,弟弟年龄小,就不能让着他吗?”我梗着脖子理直气壮,又不是我想要弟弟,是你们要生他,凭什么要我让着他?

      她说:“你心里不平衡,但妈妈尽力了。”
      她也感到过遗憾:“如果家里只有你一个孩子,条件会好很多。你想要出国留学,妈妈也供得起。”
      “你要自己加油,努力,考上博士妈妈也供你读。”
      “如果妈妈能买得起两套房,一定给你一套。但是妈妈只有一套房,只能留给你弟弟。”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农村女性的痛苦与挣扎。
      多乐,你外婆是很有勇气的女人,她走出了从农村到小镇的第一步,我才能从小镇走向大城市。
      我的童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遗憾,以至于你外婆一直很担心我成长为心胸狭窄或愤世嫉俗的偏激分子。她的世界观和行为都是朴素的,没能完全挣脱旧传统的窠臼,但她已拼尽全力。
      多年后我听到一首歌泪流满面,歌词里写:

      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that I see.
      年纪渐长,阅历增多
      My parents aren\'t heroes, they\'re just like me.
      我明白,父母也不是神,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年纪越大,我与你外婆的关系越好。遥遥回望过去,发觉她是如此坚韧的女性,关于她的奋斗故事,我可以单独拿出来写一章。我扪心自问,我远没有她的吃苦精神,永远不可能对家庭如此奉献。

      我不知道有两个小孩,我能否做到公平,能否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别想太多,一个小孩就够了,真的。
      多乐,我不想你的人生也有那么多遗憾与不满足。

      也许人终其一生,都在犒劳小时候那个未被满足的自己。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