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西游篇-迷心劫 ...
-
万象宫内,仙霭缭绕,诸圣恍若身临其境,静静地观望着万寿山五庄观的情景。华英见取经队伍行至观前,唇角含笑,对元始天尊道:"二师伯,镇元子道友乃地仙之祖,执掌人参果树。此番恰是良机,何不请慈航师弟前去?既全同出道门之谊,又显阐教玄法,功德气运,阐教合该取这一份。"
元始天尊微微颔首,目中闪过一丝了然,指尖轻抬,一道神念已悄无声息地传向昆仑山玉虚宫。邻座,通天教主将杯中清茶一饮而尽,朗声笑道:“妙极!慈航出手,正可显我玄门手段!”一旁西方二圣默然静坐,手持茶盏细细品酌,面色虽平静如水,眼底却隐约流转着几分深沉思量。
哪吒安然坐在华英身侧,见映现的景象,不由得轻声道:"镇元子这道场,气象果然不凡。"华英侧首对他温柔一笑,指尖轻点光华凝聚的景象,柔声说道:"你瞧,地仙之祖的道场,自是别有洞天,这一草一木都透着灵性。"
只见唐僧师徒行至五庄观门前,仰头望见一副仙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孙悟空叉腰嗤笑:"好大的口气!老君门前也不曾这般夸耀!"猪八戒咽着口水嘀咕:"能写这等对联,定有好吃好喝的!"沙僧默默合十诵佛。李绩神色肃然,提醒众人:"观此气象,主人必是得道真修,我等需以礼相待。"
入得观中,见殿内供奉"天地人"三个鎏金大字,唐僧合十问童子曰:"仙观何故供奉天地人三才?"清风明月傲然答曰:"三才者,天地人。家师有言:自封神劫后,天道、地道、人道并立,三才平衡,方为圆满。"悟空闻言啧啧称奇,八戒却只嘟囔:"说得玄乎!"
二童单独奉上人参果,唐僧见果如婴孩,吓得连连摆手:"善哉善哉!此物分明孩童,贫僧如何吃得?"竟推辞不受。
万象宫中,华英轻轻摇头:"金蝉子十世修行,竟修得如此迂腐,不识灵根仙果,着实可惜。"
元始天尊冷声道:"肉眼凡胎,不辨真伪。"通天教主笑着摇头,难得二人意见一致。
八戒扒在窗边偷看,见唐僧不食,急得抓耳挠腮,扯过悟空袖口悄声道:"哥啊,这般好物他不吃,岂不浪费?你手段高,偷他几个咱也尝尝鲜!"悟空本就好事,又被八戒撺掇,也不顾李绩劝阻,遂使隐身法取来金击子,偷得三枚果来,与八戒、沙僧分食。
清风明月发现后,指着唐僧骂道:"亏你是得道高僧,纵徒行窃!偷丹的贼,盗酒的魔!"骂得唐僧面红耳赤,连连赔罪。悟空却听得心头火起,叫道:"两个泼童,敢骂你孙爷爷!"一怒之下抡起金箍棒,轰隆一声,竟将那天地灵根人参果树连根掀倒!
万象宫内,元始天尊冷哼一声:"顽劣不堪!"通天教主却是笑道:"这猴头,倒是率真得可爱,只可惜闯下大祸了。"太清圣人啜饮着杯中清茶,悠然不语。西方二圣闭目诵经。孔宣唇角微扬,似笑非笑。
哪吒轻声对姐姐道:"这猴子果然莽撞。"华英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手背:"也太过心高气傲,须得吃些苦头才好。"
恰在此时,祥云骤至,镇元大仙归来。见灵根倒毁,勃然大怒:"泼猴!安敢如此!"袍袖一展,神通"袖里乾坤"霎时笼罩天地!唐僧、八戒、沙僧、白龙马尽数被擒,唯李绩身怀量天尺,玄光护体,屹立不坠。
大仙怒视悟空:"你若能救活我树,我便饶你;若不能,将你师徒油炸煎煮!"悟空自知理亏,只得驾云去寻救树之方。
这猴王先至东海蓬莱,寻那福禄寿三星。三星闻言俱摇头:"那人参果树乃天地灵根,非同小可,我等实在无能为力。"悟空焦急间,忽想起昔日在天庭结交的仙友,便一个筋斗云直奔天庭。
正值赵公明当值,见悟空慌慌张张,问明缘由后抚须笑道:"大圣啊,你这祸闯得不小。那人参果树乃先天灵根,寻常仙术难救。不过……"他略一沉吟,"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座下,有一金仙道号慈航,最是慈悲,且精通玉清甘露回春妙法。或可救得此树。"赵公明知晓西行路上的玄门安排,便配合地为孙悟空指明方向。
悟空挠头道:"慈航道人?老孙却不认得,如何请得动?"
赵公明笑道:"你好大的面子!也罢,看在你我交情,我与你修书一封,你自去普陀山寻他。只是切记要恭敬些,那玉虚门人最重礼数。"
悟空得了书信,一个筋斗云径奔普陀山。但见仙山巍峨,紫气缭绕,果然圣人道场,气象非凡。守山仙童拦住去路,悟空这回倒知礼数,递上书信道:"劳烦通传,齐天大圣孙悟空求见慈航真人。"
不多时,仙童引悟空入内。但见一位道人端坐蒲团,面容慈和,周身仙光莹莹,正是慈航道人。悟空上前行礼,说明来意。
慈航道人阅罢书信,叹道:"你这猴头,端的会闯祸。镇元道兄那人参果树乃天地灵根,岂容毁伤?也罢,念你护师心切,赵道友又亲自说情,贫道便与你走一遭。"
遂与悟空同返五庄观。慈航以玉清仙法施救,杨柳枝洒下甘露,生机蓬勃而出,人参果树顷刻复活,更胜往昔。镇元子转怒为喜,既救回果树,便履行诺言放他们西去。又对李绩道:"李将军持人道至宝,明理守正,一路西行,还望善用此宝,护持人道昌隆。"
慈航道人临行前对悟空谆谆嘱咐:"日后须收敛些性子,莫再这般莽撞了。"这才化清风而去。
万象宫中,哪吒见状,对华英低语:"这赵公明演技不错,配合得恰到好处。"华英亦微点了点头,眼中带着赞许之色:"此事办得妥当,往后还需这般默契才是。"
离了五庄观,师徒五人登上白虎岭。但见山势险恶,怪石嶙峋,阴风阵阵,令人不寒而栗。
忽见山径转出一个手提饭篮的村姑,生得眉清目秀,步履轻盈。八戒眼前一亮,本就饿得肚子咕咕直叫,眼睛直直盯着女子篮中的饭食,不顾孙悟空临行前画下的保护圈和叮嘱,忙上前搭话:"女菩萨,往哪里去?"那女子娇声道:"奴家去给山上耕田的丈夫送饭。"见猪八戒盯着饭菜垂涎欲滴,又道:"圣僧在此多时,怕是饿了,这斋饭均一些给圣僧垫垫肚子也无妨。"
就在猪八戒要接过篮子时,去化缘的孙悟空恰好扛着一株结满桃子的桃树赶回来。火眼金睛一闪,看出妖气,喝道:"妖怪!哪里走!"举棒便要打。唐僧急忙拦住:"悟空!休得无礼!这分明是个良家女子!"
李绩凝神细观,见那女子行走山间如履平地,鞋袜不染尘埃,沉声道:"唐长老,此女确有可疑。荒山野岭,独身女子岂会在此行走?又如何能大方地把送给丈夫的饭食匀出一部分给素不相识之人?"
悟空不容分说,一棒打下,那女子应声倒地,"尸体"旁现出一罐香米饭、一瓶炒面筋。八戒嚷嚷:"师兄打死人了!"唐僧吓得面如土色,急念紧箍咒。悟空抱头叫痛,李绩忙劝道:"唐长老息怒,此事确有蹊跷!这弱女子,如何敢一人跑到这深山老林来送饭?只怕是妖怪化身。"
唐僧听得此言,将信将疑,果然没再继续念咒。
不多时,山后又转出一个老妇人,手拄竹杖,哭哭啼啼:"女儿啊,你在哪里?"八戒慌道:"坏了坏了,人家娘亲寻来了!"
悟空一眼看破:"这妖精还敢来!"又要举棒。唐僧急扯住他:"你这猴头,还要行凶!"李绩挡在中间:"老人家,请问寻的什么女儿?"那老妇指着地上"尸首"哭道:"那不是我女儿吗?你们这些歹人!"
悟空不顾阻拦,又一棒打下,老妇倒地,现出原形又是一具假尸。唐僧怒极,又要念咒,李绩急忙拦住:"师父!此事太过巧合,必是妖邪作祟!"
正在争执间,山坡后又转出一个白发老翁,手持念珠,口诵经文。见到地上"尸首",放声大哭:"我的妻女啊!你们死得好惨!"
八戒又在一旁煽风点火:"师父你看,这下苦主全来了!"悟空怒道:"你这妖精,骗得过别人,骗不过俺老孙!"举棒要打第三次。
唐僧厉声喝止,紧箍咒语已在嘴边。李绩突然踏前一步,朗声道:"且慢!"他指着那老翁道:"你这老丈,口诵佛经却眼露凶光,声称寻亲却不见悲切。这荒山野岭,一日之内接连丧亲,消息何能传得如此之快?"
正当此时,悟空一棒打下,那老翁应声倒地,现出一堆白骨,脊梁上分明刻着"白骨夫人"四字。
猪八戒还在嘟囔:"定是师兄使的障眼法……"李绩厉声斥道:"八戒!你三番五次惑乱人心,是何道理?这明明是个妖精,大圣为民除害,你反倒一再诬陷!"
唐僧见到白骨,这才信了几分,虽未再念咒,但仍心有余悸道:"纵然是妖,也不该这般狠辣……"悟空气得跺脚:"这和尚好不晓事!"却因李绩的支持,未曾离去。
万象宫中,哪吒微微颔首:"这李绩倒是心细。"华英轻叹:"只是唐僧这般糊涂,往后磨难只怕更多。"
师徒们行至宝象国,但见城郭雄伟,人来人往,市井繁华。入得朝堂,面见国王,方知三公主百花羞被黄袍怪掳去已十三年。
悟空与八戒寻至波月洞,果见一个黄袍怪坐在当中,旁边陪着个愁容满面的女子,正是百花羞公主。悟空与那黄袍怪大战一场,金箍棒对狼牙棒,打得山摇地动,金光四溅。那妖怪武艺虽高,却难敌悟空神通,渐渐不支。
百花羞公主见悟空神通广大,心下稍安,眼中难掩即将逃脱牢笼的欣喜。金箍棒使得神出鬼没,招招凌厉,打得黄袍怪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
黄袍怪见势不妙,虚晃一棒,化作一阵狂风往天庭逃去。原来他本是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木狼下界,如今见事败露,只好逃回天界请罪。
悟空也不追赶,笑道:"这厮倒知趣,自去天庭领罪了。"遂救出百花羞公主,一同返回宝象国。
回到宝象国,百花羞公主泣诉缘由:原来奎木狼本是天界星宿,与披香殿侍玉女有私情。那侍玉女转生为百花羞公主,却失了前世记忆。奎木狼私逃下界,强占她十三年,生下二子。
万象宫中,华英观此情景,蹙眉不悦:"什么仙凡恋,不过是恃强凌弱罢了。天庭仙官,私逃下界,强占民女,莫不是欺人族弱小?"
哪吒见姐姐不愉,眸中寒光凛冽地扫过奎木狼一眼。他知姐姐自有打算,便不再多言,只轻柔地握住姐姐的手安抚。华英指尖一暖,心绪稍缓,回握住这一片温柔。
最可怜是那两个半妖孩子,小小年纪便失了父亲,又为半妖之身,前途茫茫。百花羞公主虽重返宫廷,却因这十三年遭遇,终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
唐僧师徒在宝象国受到国王盛情款待,但经历此番磨难,师徒间裂痕犹在。歇息数日后,五人继续西行,各怀心事,一路无话。
万象宫中,华英默然良久,方道:"天道轮回,因果不虚。这般孽缘,终究害人害己。天庭若再这般纵容仙官,日后必生大乱。"说是如此,但对于此事,她心中早有成算,只待西行结束腾出手来解决此事。
诸圣皆默然,西方二圣口诵佛号,太清圣人饮茶不语,元始天尊面沉如水,各怀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