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国潮不退“潮”,文化自信共“潮”生 ...
-
从俘获年轻消费者的中国品牌,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味”雪糕、浮雕故宫雪景的口红等热销国货,“国潮”近年来频频“出圈”。所谓国潮,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第二,能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相融合而使产品更具时尚感。
国潮的兴起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自信在商业端的自然流露。随着其进一步流行,它不再局限于商业领域,而是发展成一种传统文化的“再流行”,比如央视虎年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
但国潮也面临着野蛮生长带来的问题。当它与价格虚高、徒有形式等问题频繁捆绑,国潮或许会成为频频刺痛大众的存在。
角度一:国潮是民族复兴征途上的“花”
东方古国的文化影响力历久弥新,从丝绸、陶瓷、茶叶到语言、建筑、服饰、礼仪、艺术……彼时的“国潮”风靡了东西半球,风靡了多个世纪,直到今天。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一度迷失了自身的文化方向,丢失了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但如今,中国再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形成强大的文化引力。所以,“国潮风”的兴起绝不是偶然,而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开出的文化之花。
#适用角度: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角度二:国潮不应沦为“国炒”“国抄”
国潮的概念不应被滥用,不能被随意曲解,否则,将有更多消费者对国潮感到迷惑,甚至歪曲或否定国潮真正的精髓。“如果‘国潮’继续‘野蛮生长’,最终对国产品牌发展不利,更会影响国人自身及外界对中国的文化认知。”这样的呼声值得更多企业深思。没有核心创造力、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真挚情怀、盲目蹭热点的产品,不配自称为国潮。
#适用角度:文化反思、文化发展
角度三:激发国潮背后的归属感
国潮崛起对于整个中国的意义,远远不只是体现在消费品、工业品和文化的“国产化”上,更是在国家富强之后,全世界的技术、资金以及人才涌入中国,这对于加快国家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非常积极而明显的信号。更重要的是,年轻一代表达了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技术、人才等还可以花钱引进,但年轻群体的这种热爱与自豪,无法用金钱来交换。这份归属感,将对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形成强大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