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番外-秦昭 ...

  •   1
      我姓秦名昭,字意白。名和字都是我外祖父取的,寄托着对我一生的期许,「君子清正之意昭然」。
      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外任途中遭水匪劫杀,母亲因受惊过度,在返京途中就撒手去了。论理我是要被族亲接回庐州老家受家族供养长大,可是我父出身寒门,不仅家底子都被叔伯讨了回去,更是没有叔伯愿意接手我这个累赘。由此,我自小就成长在外祖父母膝下。
      书是跟着舅父表兄弟们一起读的,舅母们更是怜我母亲遭遇视我如己出,得益于此,我才没能养成一个偏狭的性子。
      天下承平已久,皇孙贵族不免都有些纨绔和不思上进。这让进了国子监的我颇为幻灭。我的才敏和勤奋更让我显得格格不入还颇受排挤。还好后来结识了张相家才华横溢的公子张琬之(姬青鸾的腹黑表哥),才让我这颗虚心求学的心不那么破碎了。
      那个时候,学问好、机灵、乖巧又好看的小少年总是受博士们偏爱的。我和张琬之两个人也因此横行国子监许久。有好事者就怂恿我们去惹年龄稍长些的辽王世子,说如果可以把辽王世子整哭一众小弟从此之后就认我俩当大哥。这就是那个“是男人就逃不过的赌约”了,「如果你能怎么怎么样,就算你厉害」。
      在张琬之有限的认知里,这个表哥远不如他那个还没桌子高的表妹凶狠。于是两个人一合计就上了套。
      结果就是被当时还是最受宠的皇孙后来的太子殿下姬翀给收拾了,两个人因此抄了许多的书。
      因此契机,四个人的交流越来越多,我们俩也慢慢变成了姬翀几十年的忠实马仔,哦不,左膀右臂。
      等熟悉了之后才知道,辽王世子外界传言弱柳扶风,其实这货腹黑又手辣,就是一大魔王。就他那个小霸王似的妹妹当她哥是包子一推就倒,百般地护着。
      他倒是十分享受妹妹对他的爱护。当然我绝对不承认我最开始对辽王世子是嫉妒。
      姬珩无数次地在我们面前炫耀他这个后来被称为京都小霸王的妹妹。什么刚会说话就揪着先帝的胡子让先帝唱歌给她听啦,什么学写字把墨汁糊了先帝满身啦,什么在后花园学会了爬树让太后宫里的路云都找疯啦,什么把浙江进贡的核桃把件砸开来吃还嫌不好吃啦,什么要出海找蓬莱仙山啦......我每次都忍不住腹诽,明明只是淘气啊,这要是个弟弟你肯定嫌弃的不得了。
      以至于后来得知外祖父和先帝都高度赞赏的一篇策论竟出自小霸王之手才如此震惊,原来「纨绔中的纨绔」并不是不学无术。辽王府着实善于隐藏实力。
      及至在张相府见到了大名鼎鼎的临安郡主,我就觉得这小豆丁甚是亲切,又对她无比好奇。
      好奇是一切的开始,不是吗?
      2
      先帝因前些年御驾亲征漠北,积累了不少沉疴痼疾,在晚年的时候一股脑儿地爆发了出来。
      当今当时还是太子,因平素不是很得先帝欢心,甚是担心先帝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改立一母同胞的辽王,就做出了买通御前刺探禁中的蠢事。
      那一日被先帝召进宫的外祖父回来就把自己关进了书房,一人待到了深夜。第二日就向先帝呈上了请罪乞骸骨的折子,被留中不发。
      我深知外祖父是因为自感有负皇恩没能教导好太子而愧疚。外祖父也深知国之储贰,不能轻动,何况太子当时已经娶了北直隶望族陈氏的嫡女,生下了极得先帝宠爱的端方正直的皇孙,轻易动摇不得。不日,先帝下旨立了皇太孙。
      先帝龙驭宾天后不过三年,外祖父也走了。外祖父去世前与张相和辽王一起定了我和青鸾的婚约。当年青鸾十岁,我十五岁。
      看似青梅竹马,事实上我也没怎么见过青鸾。三年前自先帝梓宫入了陵寝,辽王就带着王妃、世子和青鸾去请旨去辽东就藩。逢年节大庆,辽王府一行才会回京城。
      平日里我倒是总被大舅兄、堂舅兄们和表舅兄们上上下下打量着。后来在朝堂上总有同僚称呼我「冷面尚书」和「冷面计相」,自认为七情六欲不上面的技能就是在这个时候练出来的。毕竟不管是进宫还是进学,免不了要面对青鸾的娘家人,人家要么是君要么是长。
      真正和青鸾有联系,是从我十七岁中了状元开始的。有了功名入了翰林院,又被选为东宫属臣,才有了机会常去辽王府行走。
      那一年冬天,我站在茫茫的白雪里,看到了青鸾身着一袭红衣行云流水地舞了一套剑法,「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久久不得回神。
      之后我很努力又坚持不懈地巴结舅兄,于是探得了诸如青鸾喜欢豌豆黄、喜欢着红衣、喜欢各式各样的兵器、不喜欢玉器等等消息;一旦休沐了就去未来岳父面前刷存在感,终于使得辽王看到我只是冷哼并没有再让管家撵我走了;逢年节必给未来岳母和青鸾送节礼,写了数十本未来岳母爱看的话本子,才有了在辽王世子陪同下和青鸾聊天骑马的机会。
      就这样三年的日子如流水般滑过,我和青鸾从聊豌豆黄、辽东风貌和兵法,渐渐熟悉到可以聊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规划畅想。
      外祖母请了长公主上门为我向辽王府提亲,婚期定在了明年的十月。就在外祖母还在和张相夫人讨论我们婚后住在秦府还是先帝御赐的府邸时,高句丽反了。
      之后辽王父子带兵奔赴辽东,这个当下,皇帝将青鸾赐婚给王檀。
      内心巨恸!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可现在皇帝要的是我的命啊。
      皇命难违。我只能眼睁睁看着赵淮带了两千人欲杀之而后快,眼睁睁看着她为了给父兄筹粮在南方动乱的时候日夜兼程赶去临安,甚至只能在与东瀛作战的时候眼睁睁看着她身受重伤血淋淋地战到最后一刻。
      3
      没有人知道我有多恨!
      青鸾战罢回了辽东。我在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给我三年时间,我要为了青鸾出这口气,为了忠臣良将、为了受灾的千万民人铲平了这当道的豺狼。
      皇帝自从中风之后,身边得用之人除了自小陪着皇帝的大太监,都被太后娘娘筛了一遍后换上了老实耐心又读过书的宫人。就在太后娘娘眼皮子底下,王丞相仍然不死心,企图通过后宫年轻的嫔妃进献妖道的丹药,以便达到皇帝准许他做些动作的目的。
      原本犹豫的赵尚书因被王相许诺「可以退居陇西,陇西王氏全力支持他赵尚书割据为王」,选择牺牲了赵淮以及家族最亮眼的子弟,并没有如我们所愿地咬死王相。
      反倒是王相为了表达诚意,以齐王妃为傧相随王檀八抬大轿地娶了他的庶女为正妻并且大宴宾客,给足了赵尚书面子。甚至让赵尚书有种王相奉他为主的错觉。
      户部尚书因有所察觉要被王相弃车保帅提前递了密折向太子殿下陈情王相怂恿他克扣辽东粮草、贪墨赈银、变卖赈粮和常平仓粮食以及私自在湖广两地加了赋税和火耗等等罪行。
      太子殿下立即召户部尚书入宫奏对。不料在进宫的路上,驾车的马儿受惊后狂奔将户部尚书甩出了马车,当场毙命。经查,马身上被射入了数枚银针,且银针上蘸满了让动物发狂药物。
      闹市中刺杀正三品朝廷命官,简直狂妄至极。
      为防户部尚书这条线索断了,于是太子殿下命辽王世子连夜带兵把守户部尚书府,户部尚书家眷全部被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只等凶手自投罗网。
      不想来的却只有赵尚书的人,擒住活口送往了诏狱。由此数罪并发,缉拿了赵尚书。兵部暂由五军都督轮流代管。
      在赵尚书被关押在诏狱的这些日子,户部尚书的家眷在辽王世子的保护下躲过了多次刺杀。户部尚书的长子在某日刺杀过后,跪在辽王世子面前请求面见太子,言说他有证据呈上。
      证据么,就是数年来户部的暗账账本,不仅记录着他们贪墨了多少银钱,还记录着密密麻麻的利益网,和每年输送出了多少孝敬。
      户部尚书因恶意拖欠前线粮草和贪墨赈灾银粮数额巨大,被判处抄家流放。因其首告之功,罚抄没家产,判十五岁及以上男子流放辽东,妇孺家眷及十五岁以下男子着遣返还原籍。
      赵尚书因得知罪不及亲眷,嘴就没那么硬了。等他得知,已出嫁的大女儿因他下了诏狱而被借故休回了娘家,已有婚约的小儿女都被退了婚,以及他的老母亲担惊受怕一病不起的时候,他已经想招了。
      于是太子殿下让他急了三日方才出现,赵尚书似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般,一五一十地坦白了过往罪行。
      另外还友情提供了王相或许早已与高句丽王有勾连的消息,证据就是王相有一位貌美的妾室,极爱辣白菜,吃块五花肉就说没比了。
      4
      但王相生性狡诈,恐是很不容易拿到他通敌的罪证。于是我连夜奔赴辽东开原,提了高句丽王就赶往义州,在义州行宫挖出了当年高句丽王与王相的书信。
      有了这些书信,加上赵尚书和户部尚书提供的证据,王相最终被以通敌叛国、贪赃枉法、残害同僚等数条罪证打入天牢。
      因事涉丞相,就需要三司会审,由天子裁决。
      最终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和“叛国通敌”罪诛王相九族,王相判凌迟,同时杀兵部尚书、御史大夫、中丞等数人。但之后究其党羽,只诛首恶,从者多是罢官夺其功名,发配戍边。
      经此大案,吏治得以肃清。
      一年后皇帝驾崩,太子姬翀登基,次年改元「宣德」。
      宣德元年,皇帝下令废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可以保证政令传达顺畅,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党同伐异的可能性。
      另外,废高丽行省,将高句丽国号改为高丽,册封高句丽成祖之孙承海君为高丽王,由高丽人继续管理其民人。
      虽则东瀛被辽东军打败,至少十年不再有侵略高丽或东征的实力,仍增设旅顺、天津卫等5个水师营。增设火器营,挂兵部和工部,就设在了辽东,由辽王管理。
      事毕。
      我带着新帝赐婚的圣旨,奔赴辽东求亲。
      这次我不仅带着青鸾喜欢的豌豆黄和我每年亲手雕刻的木簪,还有我这个有志青年,以及我为国为民的官声。
      5
      我与亲鸾在辽东成亲后不过一月,就回京就任。次年,我们的长子秦城出生了。可把年底从辽东回来参加宫宴的岳父岳母稀罕得不得了。
      稀罕到岳父大人开春就藩的时候,在大舅兄掩护下,把才九个月大的秦城和奶娘丫鬟们带去了辽东。
      给青鸾气的火冒三丈,气急晕了过去。这下把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急得出了宫。
      青鸾悠悠转醒的时候,就看到了床边儿一脸担心的皇祖母,和一副傻爹样子的我。对,太医说了,青鸾有孕了。
      希望这次是个软糯糯的女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