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小室” ...
-
西方自由观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生死无畏,只为自由而献身的伟大精神。由此可以得出,生死且放置一边,为了想做的事、想追求的自由而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以上讲述都是为了鼓起勇气来进行以下的问题和实际做法而讲的。
不止一次有人提出“选择”的题设和严苛的场景,设法让我们选择“麻痹而快乐地活着,亦或是清醒而痛苦地活着”。
这些堪称灾难的想法在以下这个场景设置上就有所体现:一个封闭无光不存在其他声音的房间,你被关在这里,从墙壁的小口处每天提供可供你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汤”,但也有一个未知去向的通道,仅仅能让你趴着钻入。在这样荒芜且孤独的环境中,你是选择以后的生命都依靠着“汤”活下去,还是选择爬进这个容易进退两难的小洞来探索出口呢?
我悄悄地举起手,觉得自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至于为什么我选择回答——
是因为我从不知什么时候醒来开始,就待在这么一个无光的小室里,就像是高中必修一生物课本里所说的“cell”翻译成的“小室”,我宁愿它“是”,因为这样意味着隔墙会有其他的、与我一样的存在。但是敲了一会墙,这墙实心得很,哪怕是侧耳细听也不见回音和“回信”,说明我在此处环境的孤独且并不适合把这间屋子翻译成所谓“cell”。
什么也想不起来,至少我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我现在身体没有什么异样感,甚至感觉不到疲惫,似乎是穿着普通的短袖短裤,但既不会感到寒冷,也没有感到燥热,呆在这里已经有大约几十分钟了,但没有感到窒息,说明这里温度几乎恒定、适宜生存且存在气体交换系统……四处摸索起来可以发现四周都是光滑墙面,它的温度与环境接近,所以应当不是什么金属,指甲无法在上面留下刮痕,所以也不是白灰墙。一番探索下来还是几乎一无所知吗,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鬼地方真是无聊极了,还不如去上学……好吧上学上多了也会想死的。
哈哈,我就这么绕着墙走,虽然四周都是光滑墙面,也没有衔接缝,但至少判断下这小室方圆多少,是否有出入的方法。这个小室长宽差不多,都是五步走完。有那么一个略微突出的、约有手心大小的圆形小口镶嵌在墙上,距离地面有一肘高,材质和墙面差不多,就连它和墙面的垂直接口也没有任何缝隙,在手指能接触到的范围,圆孔内都是空的,直直地通入墙壁里面——就像是从墙上长出来的一样。
我既不知道自己要在这里待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能在这里待多久。反正暗无天日,既想不起也辨不出日期年月,那就乖乖地等着饿死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得了?我靠着墙角,就这么想。
“滴答……”
有水声?听起来还很近?
我迅速地贴着墙走,膝盖撞在了那个不知所以的突出圆洞上,我向那里摸了一下——就是这洞口里流出了发出声响的液体——不是单纯的水,比水要浓稠一些,咸的,又好像有什么蛋白质的味道,像是某些重症病人输入的营养物质……还是暂且喝一些吧,免得被饿死。
跪坐在地上,用手捧起正在流下来的“汤”,稍微让饥渴感恢复之后,“汤”仍旧在向外流。
我想,没准它会一直一直地流出来,直到把这里淹没,让我从看不见的屋顶游出去,或者是将我溺死。
出乎意料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它停了。但也让我捕捉到那微乎其微地“咔哒”地一声,像是水表停转的声音——也就是说,将我关进此处的这间小室附近没有人类,供给食物的机制可能是定时定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