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进城 ...
-
李煜走在村里的泥土路上,两旁的杂草探出了尖尖的脑袋,熹微的阳光透过清晨的露水把小草染的绿绿的。
微风拂面而来,李煜深吸一口气,冰凉的空气从鼻腔进入肺腑,李煜一个抖擞更加精神。
越往前走,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公鸡打鸣声,狗叫声,间或夹杂着几声猫叫,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土黄色连片的屋子出现在眼前。
已经有早起的妇人弯着腰忙着生火做饭,嘴里不停地絮叨着吗,安排着一天的杂事,驼着背的男人在旁边沉默地整理着待会下地要用的工具。
有那耳聪目明的人已经发现了经过的李煜。
“李秀才,这一大早的准备去哪里啊?”一个上了年纪的黑衣短衫老者大声道。
“哦,李大伯”,李煜抬手行礼。
“我去县城里找书肆的张掌柜”,李煜和李大伯寒暄了几句,便准备朝前走去,这时李大伯又说到:
“今天刚好村长他们要去县城赶集,你可以去村口大榕树那里看看,路上热闹些。”
李煜又抬手谢过李大伯,去到大榕树那里,果然已经有十几个人在等着了,李煜和众人见过礼,知道他们还在等村长李有福来了一起出发,于是李煜便也站在树下等着。
几乎是李煜才站定,村长李有福就来了,接着招呼众人一起往县城走去。
到了县城,村长他们自去集市上,李煜自个儿去书肆。
书肆的张掌柜是个圆滑的商人,约莫四十岁上下的样子,两只眼睛里仔细端详着街边来往的行人,看见李煜往书肆里来,两眼一亮,鼻子下的小八字胡一抖一抖的,挺着圆圆的肚子热情的迎上来。
“哎呀,李秀才,你可算是来了!快请进!这次写了什么小说啊?”李煜跟着张掌柜走进去,把书稿拿出来。“掌柜的,这是这次的新作品。”张掌柜接过书稿,并不先看,而是招呼李煜到书肆内部坐着休息。
“来,先喝杯茶润润嗓子”,李煜拿起茶杯慢慢品尝起来,平时可喝不到这种好茶。
张掌柜这才在对面翻阅起书稿,随着书页的翻飞,张掌柜时而微笑,时而愤怒,时而击节叫好。
对于这种情况,李煜已经见怪不怪了。他时常写些小说赚些润笔费,若不如此,早被饿死了。好在本朝经济发达,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看小说,这才让他找到一条生路。不过,就算如此他常常也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窘迫无比。
等张掌柜看完,李煜已经把茶喝完四五道了。
“李秀才,这次的小说就按之前谈好的价格如何?”张掌柜道。
“那就多谢掌柜的了”。李煜经常来书肆交稿,早已经和张掌柜谈好了价格,张掌柜给了李煜五十两银子,这个价格还算公道。
他和张掌柜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许多家境贫寒的落魄文人,屡次不第,为了生活向各大书商提供稿子,这些稿子良莠不齐,多是跟风之作,更甚者为了吸引读者,书中多是放荡之词,描写极为下流。
李煜写的小说要么是神异志怪,要么是义气侠客,这次交给张掌柜的小说就是江湖侠客周明初出江湖,锄强扶弱的故事,虽然故事老套,但他的描写贴近百姓生活,读来颇有代入感,因此也有不少读者。
谈完了交易,李煜又买了一些笔墨纸砚向书院走去,他这次进城一是为了交稿,二是为了到书院向先生请教学问。
到了书院,李煜径直向先生的书房走去,说是书院,其实也只比寻常人家的住住的四合院稍大些,外面的匾额上是先生亲写的题字‘望乡书院’,屋子的内部是改造过的,大多数房间里都是书桌。
先生的书房在最里边的房间,李煜在进入书院后就发现书院里已经有不少学子了,那些人看见李煜进来也只是瞥了他一眼,却是没有人和他打招呼,等李煜行至院子中央,突地有人叫住他:
“明光兄,这次乡试你感觉会如何呀?看你这胸有成足的样子,怕不是要排在我等之前,名列第一。”说话之人李煜认识,他是本县富商杨老爷的长子杨昭,身着青色锦绫,脚蹬黑色长靴,手摇折扇,好一副斯文败类的摸样,只是样貌不大出彩,混在人群里不太分辨得出。
杨昭这话自然不是恭维李煜,而是讥讽他罢了。要是李煜能考上第一,也不会被乡试耽误多年。
只见杨昭和八九人站在一起围成了一个圈,七八步开外也有七人围在一起,正在谈论着这次乡试。杨昭这一伙人皆是本县权贵豪绅之子,另一伙儿相对差些,是各乡大地主的儿子,李煜因生活困顿,门第不显,为此没少受他们冷眼嘲笑。
因此,听了杨昭的话,李煜也没什么反应,只是抬手说:“兄台说笑了,我自知学问尚浅,能榜上有名就不错了。”
杨昭看到李煜的反应,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身旁的月白色锦袍男子拉住了,锦袍男子摇摇头看着杨昭说到:“今日有贵客在此”。
杨昭听了这话,不甘心的看了李煜一眼,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
李煜见他们没有继续纠缠,直接往先生的书房走去。
不过他在想刚刚锦袍男子说的贵客是谁,值得他这么重视。要知道锦袍男子是知县大人的第二子周玉溪,自幼跟着父亲见多识广,连他也称为贵客的人,身份想必不一般。
李煜这般想着,很快到了先生的书房门口,准备敲门时,里面隐约传出来谈话声,听语气,先生似乎对对方格外尊敬。那人应该就是周玉溪所说的贵客了吧。
他准备敲门的手又轻轻放下,退后三步站到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