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投降 ...


  •   长乐策马狂奔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阔别许久的皇都。都城内外都已戒严,她恢复女子装扮,拿出令牌和门卫亮明身份。守卫是个见过世面的,没有摆出傲慢姿态,让她稍候片刻,另一边派人前去禀报。

      不消多时,宫中就有人一道出来迎接。长乐进了都城,周遭商肆一改往日热闹繁华,零零散散的只有几家开门,一副破败萧条之景。都成如此,可见局势糜烂不可收拾,她暗暗加快了脚步,心中有许多话想要诉说。

      皇后顾璃书站在殿外远远望着,一见她的人影,就有些站立不住,贴身宫人在一旁扶着才不至于失态。女儿是母亲的心头肉,如今再相见恍如隔世。

      长乐扑进母后怀里,泪水止不住的溢出眼角。她何尝不怀念这里,事实证明当初联姻的决定是错误的,自己掉入火坑,可是她又能埋怨谁呢?

      皇后用衣袖拭了拭眼泪,拉着她的手道,“乔儿,快别哭了,你父皇还在里面等我们哩。”说罢两人进了殿内,左右宫人会意地退下,留下三人叙叨家常。

      南明帝也一下子衰老了,面上尽显疲态。长乐看着他斑驳的鬓角,知道他顶着亡国灭族的莫大压力。

      关起门来,皇后才像卸去了皇家威仪,露出母亲的关怀,焦心问道,“乔儿,你不在东晋好好待着,为何回来了?萧家如何能允你回来?”

      “儿臣闻知萧氏父子包藏祸心,夜不能寐。虽也曾试图转圜,无奈他父子一开始便没有和平共处的打算,联姻不过是一纸空文用来当作借口罢了。”长乐隐去了自己私逃出宫的细节,免得再让父母担忧。

      这些话长乐说得很平静,她早已同那边一刀两断了。在南明帝听来,却深深刺痛他的心。尤其是自己当时没能坚持己见、力排众议,把好好的一个女儿葬送了,为此后悔不已。

      “孩儿你糊涂啊!”皇后仍然心存侥幸,“你已经嫁过去了,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只要小心谨慎不犯错误,总能安度余生。国家如何同你一个女子又有何干系?”

      长乐并不赞同,但也不好过于强硬,只得耐心解释。“母后有所不知,那萧承宇是个衣冠禽兽,虚伪自大,平日狎妓不断,酒色缠身,与儿臣并无半点情分。日后如何能够相安无事?况且国家有难,儿臣义不容辞,绝不会苟全性命于盗贼。”她言语哽咽,手轻轻抚摸小腹,“不幸儿臣怀了贼人骨肉,几番折腾也未能落身,只好暂且留下。”

      皇后原不知内情,如今听闻,簌然泪下,心疼起女儿的遭遇。长乐不愿她哭伤身体,帮她揩了揩眼泪,略略劝住了。将话题一转,讲述了襄阳城的经过。

      南明帝重重叹息一声,说起朝中的现状。原来自东晋三十万大军南下以来,国中官吏闻风丧胆,称病告退;街坊百姓举家避难,十室九空。地方藩镇只求自保,不听中央号令,整个官僚系统趋于瘫痪,名存实亡。少数忠心之士,都编在了这都城的禁卫军中。

      长乐竟不知帝国崩溃如此迅猛,敌未至己已乱,呜呼哀哉,不甚痛惜。这样的局面和自己父皇优柔寡断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没有雷霆手段的帝王就是纸糊的老虎,行情好的时候众人捧着,时局艰难的时候谁也镇不住。

      她仍不死心,“真的就没有一兵一卒可用了吗?”

      皇后倒是想起什么,从旁提醒道,“凤城倒是有支人马,原是你几个皇兄封地的护卫,只是没有合适的统帅。”

      南明帝眼眸一亮,倏又暗下去,欲言又止。

      长乐有些纳闷,南明国制皇子成年须得出京前往封地,无诏不得擅自回京。各处封地依规允许配备三至五千人马,用作平时治安管理,如今为何都聚在了一处?莫非是兵力紧缺,紧急召用?

      皇后看了眼座上,低垂着眼喃喃道,“你的几个皇兄也都逃匿不知去向,封地的护卫一时群龙无首,你父皇才下令将他们聚集一处听候调遣。”

      长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别人逃跑也就算了,身为皇子也跑了,她在心里狠狠地啐了他们几口,空有男儿身,真是一点骨气也没有。难怪父皇母后无心重振朝纲,后继无人这江山又留给谁呢?

      南明帝不忍说出事实,事到如今树倒猢狲散,也只有这个女儿奔波万里不辞辛苦来到自己身边。“长乐,来,让父皇再好好瞧瞧你。”一滴浊泪从脸上滑落。

      长乐上前,轻轻抚着他的后背,试图宽慰一二。这一别物是人非,一切都不同了。

      南明帝端详着她,眼中满是慈爱,他这一生殚精竭虑却收效甚微,于国无益,教子无方,这个位子他真的坐累了。“长乐,你听父皇的,不要再管这些事情,多带点金银珠宝带着你母后走吧。”

      “我不会走的,我要陪着你。”皇后音调高了几分,不容拒绝。
      长乐听着话里似有不祥之音,“走又能走到哪里去?去过隐姓埋名颠沛流离的生活吗?既然生在皇家,就应该和国家共存亡。儿臣虽一介女流,并不惧死,父皇不必忧心。”

      南明帝无话可说,要是个皇儿多好啊。随即提笔写了封诏书,与兵符一并交予她。“你既已决定,可携此信物前往凤城调兵。人马不过一万有余,行不行得通全凭自己,千万注意安全。”

      长乐拿了信物,便向二老辞行。南明帝和皇后站在殿前,朝她挥手。长乐心口一阵收缩,这一幕好似诀别。

      来到凤城,她迅速将信物交由行署勘验。这支由封地护卫编成的队伍平日训练有素,还算规矩。长乐说明来意后,带着他们往襄阳城奔袭。她知道这点兵力无异于杯水车薪,但还是要试一试,也许上天眷顾侥幸解围,只希望时间上来得及。

      太守沈鹤轩等待数日,不见援军前来的消息。城中百姓携家带口,一日多过一日。他忧心如焚,辗转难眠。

      左右向他进言,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识时务者为俊杰。统一的潮流势不可挡,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一家做皇帝,不必死守气节捐躯尽忠。“大人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须得为夫人令郎以后考虑。令郎尚且年幼,大人于心何忍?”

      沈鹤轩没有说话,他还在观望。位置越高的人,越明显的通病—瞻前顾后。拥有的东西越多,越发难以割舍。不像平民百姓,身无长物,一条包袱就是全部家当。

      送走客人后,沈夫人梨花带雨的从屏风后出来。“夫君,如今国将不国,全城上下都在逃难。麟儿还那么小,不能没有爹爹啊。夫君难道真要舍家弃子为那后世虚名吗?”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夫人自他未取功名时就陪在身边,温婉尔雅,两人婚后生活也曾琴瑟和谐,举案齐眉。可惜夫人多年一直没有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此在府邸时没少受冷眼。夫人默默忍下了这一切,吃过不少偏方总不见效。后来他平步青云,走马上任襄阳太守,终于怀上了。老来得子,着实不易。

      沈鹤轩能够理解夫人的心情,这样得来了孩子,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她不是自己怕死,只是做了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顾不得。

      门外守卫来报,东晋那边下了最后通牒,如再不归降,不日城破之时,城中片甲不留。沈鹤轩瘫坐椅上,双目失神。

      其他官吏闻讯前来劝谏,请求太守大人体恤城中老小性命,尽早降了吧。

      沈鹤轩喃喃,降了。苦守已经没有意义,即便等来援军,也斗不过沈东翊的劲旅。自己若是固执己见,怕是会激起民变,以下克上,被人砍去首级邀功。与其为别人做嫁衣,还不如顺应民心主动投降,尚可保住全家性命。

      太守首肯,底下人立时修书一封,与外面联系,相关事宜自有人操持,不必他劳神费力。

      第二日清晨,襄阳城四门大开,沈鹤轩率领城中官员夹道恭候。

      沈东翊遵守约定,严令约束部下,大军进城后秋毫无犯,没有发生一件□□烧事件,众人皆服。他安置好城中事务,上奏朝廷,重新设立官员,恢复秩序。

      拿下襄阳城,南下门户洞开,东晋大军也得以此为据点,行军打仗便利不少。沈东翊分东、中、西三路大军南下,东路大军由大将李峻林率领沿云城向秦州进发,西路大军由大将齐知渝率领沿达州直指榕城,中路大军由自己指挥先取岳阳,而后直逼南明都城—长沙。

      安排妥当后,他不忘留意长乐所在何处,却发现她早已动身前往长沙城。沈东翊心中黯然,兵锋所指也许只能在战场上相见。转念一想,如此也好,若是她对上别人,自己鞭长莫及,怕是护不了她周全。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投降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