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Chapter 1 ...


  •   2010年7月3日,南非。
      开普敦绿点球场。

      大雪过后,南非的寒意更甚。
      巴拉克坐在看台上,一边等着球队出场,一边半真半假地想着宿命这个词。
      坐在领队和足协官员身旁还走神是件颇为失礼的事情,不过这个时候,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

      其实现在他本应出现在迈阿密温暖的海滩,而不是穿着西装依然寒冷的南非。
      他的世界杯之梦,早在他倒在温布利球场的那一刻,就已经不复存在。
      足协给他寄去机票的时候,他是打算回绝的。只是恰巧,收到了那个人的短信。
      Miro……他的第一百场国家队比赛,他不想缺席。

      记得世界杯前拍宣传照时,每个人都写了一句类似格言的话。“幸运是意志力的另一个标志”,那个时候他那样写道。
      他的职业生涯以意志力著称,却每一次都少了最后的幸运。
      于是……他再一次应验了那些幸灾乐祸媒体所谓“巴拉克没有冠军命”的断言,在这个赛季的最后一场比赛上,因为KP博阿滕那个人渣的恶意铲断,缺席最后的世界杯。
      宿命么……备受诅咒的13号,注定等不来一个冠军。

      入场,列队,奏国歌。
      又是四分之一决赛,又是老冤家阿根廷。

      赛前无聊的媒体天天讨论着贯穿德阿大战的浅色球衣定律和乌鸦嘴贝利的预测,似乎只有奥博豪森那只神奇的章鱼可以给德国带来些许安慰。
      ——把希望寄托在一只章鱼身上,本就可笑。
      而当那些媒体采访完马特乌斯克林斯曼卡恩贝皇的时候,又想起了在迈阿密无所事事的他。

      德国大胜阿根廷,他说。
      Miro……对于那个人,他从未怀疑,从未。
      如同四年前在柏林的那个夜晚。

      2006年,柏林。

      那个时候他们率先失球,在精神和体力的临界点凭着一直以来的意志力苦苦支撑。当比赛只剩下15分钟的时候,场上的比分还是0-1。
      体力早已耗尽,这场比赛他几乎是一个人扮演了前锋前腰后腰中卫的角色满场飞奔。伤腿又开始钻心地痛,中场休息时的紧急处理渐渐失效,似乎只要松一口气,下一秒就会狠狠倒在中圈的草坪上。
      但这个时候他没有退路——他们都没有退路。

      抬头扫过看台上挥舞着国旗疯狂呐喊的球迷和“我们要去柏林”的横幅,他觉得左臂上的队长袖标,愈发沉重。
      第79分钟,他们终于得到了一个定位球的机会。

      深吸口气,巴拉克把目光习惯性地投向Miro——浅碧色的眸子里,是从未改变的坚毅与从容。
      他对着他远远地笑,不是初出茅庐时的腼腆羞涩,而是历经风雨后的无悔拼搏。
      ——Micha,我信你。
      五年来并肩作战的默契,他能读懂他目光中的内容。

      接下来的故事美好得犹如童话一般:他将球发出,Tim传中,Miro在禁区里用最熟悉的头球扳平比分。
      TOR——!TOR——!TOOOOOOOOOR!!!
      Tor für Deutschland, eins zu eins, Miroslav KLOSE!!!
      恍惚间,主席台上的现场解说激动到哽咽,看台上黑红金的旗帜挥舞如同汹涌的海洋,高昂的呐喊划破柏林寂静的夜空,快得令他想不起之前所有的阴霾——
      Miroslav——
      KLOSE!!!

      伴着满场震耳欲聋的呐喊和欢呼,Miro高高跳起,仰天长啸挥拳狂呼,拳头狠狠砸向自己的左胸——在那里,飞翔的德意志之鹰和闪耀的三星队徽在柏林夜空下熠熠生辉。
      什么淘汰赛魔咒什么夺冠热门阿根廷统统去见鬼,那一刻所有人的胸中只回荡着一个声音——
      Wir fahren nach Berlin!!!

      柏林柏林,我们要去柏林!

      当四周掌声如潮水一般汹涌,他偏过头,却只看到他眼中闪动的泪光。
      他只是走上去,用力将他抱在怀里。

      恣意的拥抱。
      当他们之间所有的距离都不复存在,当他们的心跳再次化作统一的频率,当他滚烫的泪水滴在他的胸前,他蓦然间想起了2002那个东方的夏天。
      2006是无法超越的童话,可对他们来说,2002,是无法超越的传奇。
      尽管那个时候,他还不是金靴,他也不是队长……

      Miro,Miro。
      巴拉克在心底默念这个名字。
      球场内,迎来第一百场国家队比赛的Miro神情还是一如往昔的严肃倔强。这么快,就是第一百场了啊……
      他的第一场国家队比赛,他坐在场下看着他;他的第一百场国家队比赛,他还是坐在场下看着他。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宿命?

      他还记得他的第一场国家队比赛。

      2001年3月24日,世界杯预选赛,德国vs阿尔巴尼亚。
      比赛的地点,正是他俱乐部所在的城市勒沃库森。

      如果说98世界杯是黄金一代的谢幕演出,那么2000欧洲杯则是德国足球十年低谷的开始。作为卫冕冠军的他们小组赛出局,青黄不接人才断档以至于39岁的马特乌斯不得不重新穿上球衣。严重的内讧导致主教练里贝克下课,原定继任者道姆爆出吸毒丑闻,而功勋老帅希斯菲尔德显然更愿意留在拜仁而不是接手国家队的烂摊子……这个时候,马特乌斯的队友,同样是90世界杯冠军成员的沃勒尔站出来,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
      因而他们的世界杯预选赛,是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的。与宿敌英格兰分在同一小组的残酷事实,让每个人都背负了极大的压力。赛前主教练沃勒尔甚至说出了预选赛不出线就辞职的话,可70分钟后,场上的比分还是1-1。
      如果主场平了这样的鱼腩队伍,不但出线形势急转直下,德国足球的耻辱簿上无疑也会添上一笔。那个时候累计黄牌停赛的他坐在替补席上,心急如焚却毫无办法。

      直到第73分钟,沃勒尔终于换人了。
      那个平日里安静到会令人忽略的少年脱下外套,低着头从容地整理鞋袜,仿佛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场比赛重要到可以改变他的人生道路。
      “祝你好运。”
      他经过他身边的时候,他轻声说了一句。而在终场前2分钟,那个叫作克洛泽的22岁年轻人攻入了制胜一球。

      他只是远远地看着他。
      看着那个身披18号的白色身影兴奋地空翻,兴奋地与上前庆祝的队友拥抱,兴奋地在碧草如茵的背景之中高高跃起。

      4天之后的雅典,相同的一幕再次上演。
      不同的是,他第一个走上前与他击掌相庆,与他拥抱欢呼,与他肩并着肩挥拳向天。
      那场比赛,希腊2-4德国。

      想到这里,巴拉克不禁微微一笑。

      那个时候的他们还都那么年轻……
      意气风发,无所畏惧,那是年少轻狂的追梦时光……

      那个时候,他背后的号码几乎是一场一换。那个时候他坐在替补席上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场上奔跑的时间。那个时候他连膝盖高度的球都会选择用头去顶。那个时候他会在每一个进球之后轻盈地空翻。那个时候他们总会相拥纵情一笑,笑容温暖璀璨……
      那个时候,他们都还是国家队里的小字辈。

      米洛斯拉夫•克洛泽这个名字,巴拉克之前听过几次,却并不怎么留心。他在98年离开劳滕,而他99年才刚刚来到劳滕。对于一个20岁还埋没在第五级别的业余联赛,21岁才签订第一份职业合同的球员,人们通常很难抱什么期望——要知道贝皇早在17岁就迎来了德甲首秀,21岁已经成为了德国足球先生和世界杯最佳球员。
      况且那个时候,整个德国都在疯狂地谈论着一个少年天才:代斯勒。

      Miro在更衣室里几乎不怎么说话,低调内敛的性格更容易被人忽略。他们叫他“躲在鲁迪身后的小男孩”——与80年出生的代斯勒相比,这样一个称呼显然并不是褒义词。
      他抱着同样出身于劳滕的念头与他招呼,他的笑容带着几分惊喜与腼腆:“米洛斯拉夫•克洛泽。”
      他的德语很标准,标准到甚至有些生硬,话语间呃呃啊啊的停顿不断,却带着一种少见的温柔调子。
      巴拉克忽然觉得亲切。
      出身于东德的他和出生在波兰的他,某种程度上有着无须言明的的默契。

      “你愿意的话,可以叫我Miro。”
      那个少年微低了头,侧脸俊秀,目光清澈。
      巴拉克点点头,对于别人的善意和坦诚,他一向都颇有好感:“你也可以叫我Micha。”

      “……Michael?”
      领队的话打断他的回忆。他看向身旁的比埃尔霍夫,不知为何竟有了几分陌生的感觉。或许离开了球场成为官员,都会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东西。
      比如梦想的纯粹,比如选择的坚定。

      比埃尔霍夫。
      还记得1996年,20岁的自己同伙伴们守在开姆尼茨市中心的广场,为比埃尔霍夫扳平捷克的一球欢呼。
      十几分钟后他们又亲眼见证了比埃尔霍夫绝杀捷克,金球先生由此诞生,这也是两德统一后的第一个冠军。
      克林斯曼从英国女王手中接过奖杯,高高举起。
      “终有一天,我也会带着队长袖标,举起德劳内杯!”他在心底暗暗发誓。

      而在2002那个东方的夏天,那个大器晚成的金球先生比埃尔霍夫也曾身披20号,与他们并肩作战……
      “Michael,托马斯进球了。”
      巴拉克抬头去看,年轻的托马斯•穆勒正在与队友庆祝。开场仅仅2分钟的入球,说是梦幻开局也不为过。

      他再次打量场上的队员。
      02世界杯的主力不过Miro一人,参加过06世界杯的也只留下了拉姆,Schweini, Poldi,阿内和默特萨克。

      2010,他34岁,Miro32岁。
      即使是在运动生命很长的足球,即使是在球员普遍大器晚成的德国,他们的年纪,也绝对称得上“老将”了。
      望着场上依然在不知疲倦奔跑的Miro,他在渴望与不甘之余,忽然觉得心疼。
      88年的□□,89年的穆勒,甚至90年的克罗斯……
      02一代……终于迎来了集体谢幕的时刻。

      他又想起几个月前参加Schnix告别赛的情景。
      施奈德对于巴拉克,一直扮演着类似于老大哥的角色。
      他们的情谊开始于1999年的勒沃库森,在2002那个充满激情充满梦想却也充满遗憾的夏天历久弥坚。

      之前药厂的三亚王,带给他们前所未有的信心,也令他们憋足了力气要拿冠军。
      02世界杯,第一次参赛的他们都不免忐忑,而东方陌生的语言和环境更加剧了这种不安。29岁的施奈德却像久经考验一般淡定,勤勉低调的他,成了他们所有人的榜样。
      那个时候队长卡恩是出了名的严厉暴躁,可施奈德却在自己小组赛表现一般时安慰他,在自己累积黄牌无缘决赛时陪在身边。
      06世界杯,揭幕战上他被克林斯曼以“伤病未愈”的理由放在了板凳上。戴上袖标的施奈德只是冲他点了点头:“Micha,我们等着你。我们都知道,你是最好的。”

      告别赛上,牵着女儿的施奈德笑得满足。

      “Bernd……你不遗憾吗?”他还是没忍住,示意他看向台上的横幅。
      在满场的“Danke Schnix”中,那个写着一句话的巨大横幅分外显眼:Bernd,你答应过我们的2010呢?
      “怎么可能?”施奈德的笑容掩不住那份不甘:“我这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TMD没拿过一个冠军!”
      “Bernd!你答应过的……2010我们并肩作战。”
      “我37了。世界杯就在一个月后,我也想要坚持,可我的脊椎不答应,我的膝盖也不答应……”施奈德苦涩地笑笑,锤了巴拉克一拳:“最后一届杯赛,你小子给我好好踢,把大力神杯抱回来!”
      一转眼,他们就都老了……
      “Michael,开心点。” 他用力拍拍巴拉克的肩膀:“还有Miro陪着你。我就不信02一代,八年等不来一个冠军!”
      施奈德仍然在笑,眼中却已有晶莹的泪光闪动。

      话语渐渐淹没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歌声中,拜耳竞技场所有的光线,都只留给那个要说再见的人。
      那些逝去的时光,那些并肩作战的快乐与悲伤,连同2002那个东方的夏天,如黑白影像般一幕幕浮现,最后只余Schnix牵着女儿Emily的身影,渐行渐远。

      Walk on through the rain,
      Though your dreams be tossed and blown,
      Walk on, walk on, with hope in your heart,
      And you’ll never walk alone…
      Walk on, walk on, with hope in your heart,
      And you’ll never walk alone…

      骄傲的德国人很少用英语表达感情,可在这一刻听着满场You’ll Never Walk Alone的歌声,有着铁汉之称的巴拉克,泪流满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Chapter 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