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明-韩医妇(噎病) ...
-
明代时,山西介休有位韩医妇,她以游医的身份出现于民间,尤以治疗噎病见长,总有奇效.
食管癌古称真噎,是令古代名医也感到棘手的病。然而她却治噎手到擒来。
相关史料:
《中医词典》:明代女医生。介休(今属山西)人。以医游四方。万历(1573-1620年)间曾为孝义县周佑之母治噎食证,先令漱以花椒水,后以六棱之尖端白石纳入口中,令咽其液,复以指摩掐喉咽,咯出肉二片而愈。周刻石以记之。
明万历年间,山西介休的医妇韩氏,四处行医,颇有美名。当时汾州孝义县县令周祐的母亲患噎食症,听说韩氏“治噎有奇术”,于是仆马迎之。韩氏到后,很快就治愈周母。周祐十分感激,以丝绢、银钱、马匹相赠。“妇取钱,余谢不受”。周祐因此刻石以志之。《山西通志》中的编者将其与扁鹊作比,认为她仅用三日便治愈周母的噎症,“其功岂在越人下也?”并认为韩氏身有奇术而不贪财,“亦异人哉!” ①钦佩之情,跃然纸上。①(《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 501~卷 502<总论>, 北京:人民闻声出版社,1962 年版,第十二册,第 343页)
按《山西通志》:韩医妇,介休人。以医术游四方,孝义知县周佑感其治太夫人之噎食也,刻石以识,内云:余母夫人患噎病,七日汤勺不入口,气奄奄垂尽,闻韩妇治噎有奇效,僕马迎之来,以花椒煮水,令屡漱之。出一白石,长可叁寸许,为稜六,一末锐,隐红纹如线,纳之口中,令咽其液数,以指摩掐喉咽外,用箸探吻中,喀喀出一肉片,卷之状若蛇,能蜿蜒动。妇言:噎人者其物二,一居喉;一居心坎上。仍治如前法,復出一物。随唿为麵茶食之,叁日而起。赠以绢钱,及所乘马。妇取钱,余谢不受。嗟!嗟!昔秦越人治虢太子,太史公奇其事,今世病噎者百无一生,妇能举奄奄垂尽之气,叁日而起之,其功岂在越人下也。吁!韩妇有奇术,而能不贪,亦异人哉。
按《介休县志》:韩医妇以医术游四方,孝义令周君佑感其治太夫人之噎,刻石以志,云:余少时母患噎,汤勺不入口,奄奄垂尽。闻韩妇治噎有奇术,仆马迎之。来以花椒煮水,屡漱之,出一白石,长三寸许,六棱而末锐,隐隐红纹如线。纳之口中,令咽其液,数以指摩掐咽喉。外用箸探吻,喀喀然出一肉片。卷之,状若虬,能蜿蜒动。妇言:噎人者,其物有二。一居喉,一居心坎上。仍治如前法,复出一物,随呼面茶食之,三日而起。赠以绢钱及所乘马妇取钱,馀谢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