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chapter 014 ...


  •   “只是那陆尚宣是何许人也?”隆安帝对这个名字有些隐约的印象,可思索半晌,也没想起来到底是谁。

      这么多年,他可从未见自家外甥举荐过谁,这个陆尚宣难道有何特殊之处?

      沈晏没有理会隆安帝眼中的探究之意,语调依旧没有起伏,“陆尚宣,右相陆宗元长子,六年前科举探花出仕,历翰林院编修职,三年半前奉旨外任,在阳西路大同府知府秦元成手下任通判一职,其人刚正不阿,心思缜密,处事又果断利落,且陆家与武靖侯府沾亲带故,虽关系不亲近,但将差事交给陆尚宣最为合适。”

      听他如此说,隆安帝总算有点印象了。

      那青年本是状元之才,因容貌颇为俊美,方被点作探花郎,后来打马游街,果然掷果盈车。

      “朕记得那陆通判写得一手好字,就是性子有点直了。”过刚易折,当年他也是怜才爱才,就想着将人外放出去,好生磨炼一番,不想转眼就已经三年有余了。

      据说,好像连亲事都是在任上定下的。

      隆安帝对陆尚宣印象颇佳,又有沈晏保荐,当下没有丝毫犹豫,就亲拟了两封诏书,派人分别送往西南与阳西路。

      “至于毅勇侯府,陈勉罪不容赦,着褫夺爵位,择日问斩。其子陈昶生知情不报,为虎作伥,废其功名,刑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府中其余人等逐出京城,流放千里。”隆安帝顿了顿,看向沈晏,问道,“向三法司投信举报的可是陈勉的另一个儿子?”

      沈晏颔首,“正是陈勉长子陈邈,乃其妾室柳姨娘所出。臣查过,陈勉所作所为,其确不曾参与。”

      隆安帝闻言点了点头,“陈邈检举有功,然子告父,有违法理与常德,姑且免了他的功名,三年内不许参加考试。”

      这般处置的结果一经传出,朝野上下皆是哗然。

      但很快就有人想到了在外清修的老侯爷。

      毅勇老侯爷可是三朝元老,曾为先帝爷建立东漓国立下汗马功劳,更在隆安帝龙潜时多番维护扶持,如今虽看破红尘,居于道观修行,但在隆安帝和不少朝臣心中都占据一定的分量与威望。

      如果对毅勇侯府赶尽杀绝,老侯爷就要遭受牵连。即便他有教子不严之过,想来陛下也是不落忍伤了他的心。

      陆锦宜很快也得知了消息。

      “还好姑娘早早与陈家解除了婚约。”流朱一边收拾着屋内地毯与帘幔上的猫毛,一边唏嘘道,“没想到他们家竟是这么的心黑,连边关将士的补给都要贪,真是该被千刀万剐。”

      采青点点头,“姑娘,我听说整个陈家的人几乎都下了大狱,因着过俩日就是中秋了,喜庆日子不好见血,陈家父子俩砍头的日子往后推迟了,其余人等流放也是等过了节。”说着,声音又压低了些许,“对了,那位陈家大公子这次虽然丢了丢了功名,被禁考三年,但却被准许留在京中,不必跟着被流放呢。”

      陆锦宜画画的笔尖一滞,墨迹顿时晕染开来。她搁下画笔,将半成不成的秋菊图攥吧攥吧扔在一旁,看向采青问道,“陛下怎会对他格外开恩?”

      采青将自己从外头听来的消息说了,“此次陈侯爷之所以这么快被定罪,除了三法司查到的证据外,最最最关键的是陈大公子大义灭亲了!”

      陆锦宜有一瞬间的愕然,但也只是一瞬间。

      事已至此,她和陈昶生的事儿彻底翻篇了。

      转眼便是中秋,阖家团圆的好日子。

      陆宗元这日推了好友的邀约,特意留在府里陪伴陆老太君。他在外还算能说会道,到了自家老娘跟前就有些嘴笨,三两句话下来,惹得陆老太君垮了脸。

      “难为你成日里记挂着她,从前怎不见你为锦宝儿的事儿这般上心,嗯?”

      陆宗元摸了摸鼻子,有些心虚,但还是忍不住道,“儿子想着今天乃合家欢聚的好日子,贺氏受罚多日,已有悔改之心……况且今日阿宽也在家里,也该让他和他姨娘聚一聚才是。”

      贺姨娘是个拎不清的,可小孙子却是个懂事听话的。陆老太君闻言不由得心软,可贺姨娘从前仗着陆宗元的宠爱,干了不少登不得台面的事情,“人可以放出来,但是宗元,你得答应娘一件事。”

      ……

      陆锦宜将手中信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目光最终停留在落款的“兄宣亲笔”上,嘴角的弧度一寸寸压平。

      上次写信还说“中秋当归”,现在又爽约了,哼!

      她这里正长吁短叹,采青脚步匆匆地从屋外进来,贴在她的耳边轻声将菊香院贺姨娘被放出来的事情说了,末了又道,“不过那位现在可高兴不起来,老夫人已经吩咐下来,说是今日府里不用开火,晚宴直接设在了云来酒楼,听说还下了帖子邀了裴家老夫人哩。”

      裴老夫人……

      陆锦宜眨眨眼,那是祖母年轻时的手帕交,这些年祖母深居简出,来往不多,年节里互相赠礼却是有的。

      裴老夫人的夫婿名裴桉,任户部尚书近三十载。老夫妻二人成亲多年,才得一女,取名裴宝珠,如宝似珍养到十六岁,许配给了家境殷实的读书郎。那少年郎秉性极佳,裴宝珠嫁过去,夫妻二人同心同德,相守了近十年。可惜命运弄人,后来裴宝珠的夫婿生了一场大病,缠绵病榻两年多,最终撒手人寰。

      裴宝珠的公婆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之余起了心思要儿媳守节。这裴宝珠本就有此打算,可不等她陈情,其公婆竟狠心在给她的补药中下毒,妄图直接要她殉葬。裴宝珠受不住打击,险些随夫而去,还是裴老尚书得知真相,带着家丁仆从打上门去,亲自接了裴宝珠回家。

      后来裴宝珠的公婆还多次上门纠缠,最终忍无可忍的裴宝珠掏出了自家夫婿留下的亲笔书信。

      信纸斑驳,满是泪痕,却一字一句教人心颤。

      “吾妻宝珠亲鉴:

      展信之时,窗外梧桐伴雨婆娑,案头药汤尚存余温,而吾自知沉疴难起,大限近矣。

      与卿成亲十二载,回想起初见时,你着月白衫立于海棠树下,笑问“公子可见一只阿狸”,便觉此生所有运气,都用来换了这些年相守。卿为吾熬药至三更,替我翻晒书册,轻掸浮尘,冬日暖炉边你绣的并蒂莲帕,至今藏于吾怀。这些点点滴滴,原该是吾陪卿走至白头的寻常,如今却成了吾病榻上聊以慰藉的念想。

      卿本该穿金簪玉,踏遍江南烟雨,而非困在这满是药味的院落,看吾日渐枯槁。前日听见卿对镜轻叹韶华不在,夜里我攥着你的手,触感依旧细软,心却如刀割。卿尚年华正好,实不该守孤坟牌位,空耗年岁。

      今作此书,非是违诺负卿,盼卿谅解。吾走之后,你且褪去孝服归家,将院中那株吾亲手栽植的海棠移去卿之旧居,再觅一位能陪卿看花开、赏雪落的良人。不必念我,不必守我,卿之欢喜,便是九泉之下吾之心安。

      此生长憾,未能与卿共老;此心所幸,能得卿卿情深。

      纸短情长,此书作诀。

      夫知遥绝笔”

      温知遥,裴宝珠相携十余载的夫婿,哪怕病重,都在为她筹谋日后。他一腔情深,要放爱妻另嫁,得余生安宁,却不曾料想到裴宝珠与他同心,从一开始就打算青灯伴灵牌,更不曾料到,他的家人会将他一直用心呵护的人逼上绝路。

      裴宝珠终于彻底和温家断了干系,但这么多年,裴宝珠依旧素衣礼佛,守着和温知遥的回忆度日。

      不过,陆锦宜也知道,裴老尚书近来身子骨愈发不好,心之所念,便是要再为女儿寻个好归宿。否则,那哪一日他们老俩口撒手而去,留下裴宝珠孤孤单单一个人,还不知道要受到怎样的磋磨。

      眼下祖母突然和裴家老夫人亲近起来,莫不是存了结亲的意思?

      “姑娘,老夫人莫不是真打算给你寻个后娘吧?”采青有些忐忑,常言道,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她家姑娘实在是可怜了。

      “……”

      陆锦宜倒没什么感觉。

      她亲娘过世早,这些年一直在老夫人的庇护下长大。他爹虽说迟迟不曾续弦,可一府之中没有主母执掌中馈,反教菊香院那位钻了空子。

      陆锦宜铺开信笺,提笔给自家兄长回信。

      父亲可以续弦,有祖母把关总也出不了错,不过还是要先给阿兄透个底儿,免得来日他回府失了礼数。

      看,阿兄出尔反尔,屡次爽约,她非但不记恨,还处处替他着想,这普天之下哪里能寻得到她这样好的妹妹呢。

      到了傍晚时分,陆老太君果然遣了陈嬷嬷过来流霜院传信,说了今日中秋夜宴的事儿。

      陆锦宜早已梳洗妥当,穿了一身鹅黄色绣蝶戏丹桂纹样的裙衫,头发也挽了个闺中女儿时兴的发髻,簪一套桂花发饰,缀着两根黄绿色蚕丝发带,整个人愈发娇俏可爱几分。

      陆老太君看着走在陈嬷嬷前头的乖孙女儿,一双眼睛笑成了两条缝儿,心里是止不住的满意,更对今夜之事多了几分成算。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