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故人归 ...
-
皇宫内
顾佳艰难的睁开眼睛,她刚从边疆回来,还不太适应这里的环境,门外的喧器扰的她不得安宁。是三公主的吵闹声,顾佳的寝宫与三公主的寝宫相隔其近,与皇后的寝宫也不远,不知道这个吵闹声是否也惊扰了皇后,皇后昨晚可是与皇帝在一起歇息的。想到这儿,顾佳还是用力睁开眼睛,昨夜和程沉穆在城楼上待的太长了,半夜他才将顾佳送回寝宫,一大早三公主又不知道在吵什么,她不得不起来看一看。
顾佳穿好衣服,“御膳房愈发过分了,昨日刚举办宴席纪念那些为国征战的将士们,今日就忘了,早上就在这里吃大鱼大肉,往年至少也要素食三日呀。”顾佳刚出门就听见三公主的声音和侍女的劝声。“公主息怒。”
三公主真是无病呻吟,以往那么铺张浪费自己毫不在意,今日吃个大鱼大肉如此责怪御膳房,真是爱找茬儿。顾佳心中想。
“三公主不必动怒,膳食不满意,让他们换便罢了,何必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呢?"顾佳走到三公主面前说,如果是怕惊扰了皇后,她才不想管这些事儿。
“一会儿太子妃来给皇后娘娘请安,您给太子妃说或者是一会儿皇后娘娘醒了,您给皇后娘娘说。娘娘如此疼爱于你,若您不满意,皇后娘娘和太子妃肯定会责罚御膳坊的。”顾佳说。
顾佳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言论,更是点成了三公主的怒火,“你是说本公主没有资格管教宫里的人吗?你是在告诉本宫,只有母后和太子妃才能管教宫人,本公主受了委屈只能往肚子里咽。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来指责本公主做事。”三公主生气的说。
“吵什么?”皇帝和皇后及时赶到,“父皇母后明鉴,御膳房越来越不懂事了,昨日祭拜将军们,今早便食荤食,往年至少要食素食三日呀,这样岂不让百姓嘲我天家吗?岂不上战士们寒心吗?”三公主说着带着些哭腔。
皇帝和皇后对视一眼“膳坊确实不懂事,将主事的按律外罪吧。三公主也回去吧。"
就在这时,门外一抹艳丽的衣衫飘过,“三妹呀,今日我一早就入宫向父皇母后和母妃请安,就听见宫人说你在此处大吵大闹,难道是因为成晖带回了个小女子,看来三妹你是注定没戏了。"一个穿金戴银,打扮艳丽,却与自身气质并不相符的女子带讽刺的说道,“父皇、母后安,看一大早三妹就在这大吵大闹,实在是有失体统,有损我们皇室的威严呀。”
“老二,你闭嘴吧!”皇帝被吵的有些心烦,面露愠色。
“二姐呀,你还是莫管我了,我是不是没戏不知道,反正你定然是没戏了。怎么?在魏娘娘那受了训,二姐姐已结婚就应该相夫教子,侍奉公婆,虽说舅父舅母不在意规矩,可二姐也不应该失了我皇家女子的气度呀,免得让外人觉得我皇家子女皆是如二姐姐这般成了婚还不安于世的女子。"另一女子反讽道。
“说到规矩,谁能比得上三妹妹?听说三妹妹又收了几个面首,三妹妹,可要尽快处理好,我那表哥可是爱嫉妒,等成了婚三妹妹,那些面首恐怕要遭殃了。"
“受不住,便不要来娶我,我就是如此,谁又能管的了我?"女子有些气愤。
顾佳听到这些话有些为难,她从未听程沉穆说起这些,一位是二公主,一位是三公主。怎么办?怎么办?听到了她们的对话,知道了皇家私秘,我不会被灭口吧?
正想着,就被二公主注意到了,"你就是顾佳。"二公主首先开火,语气满是不屑。
“回公主,正是臣女。”顾佳小心翼翼的答道。"果然是小门小户,真不知成晖看上了你什么?哼。"二公主哼了一声,表示着不屑和不满。
“是呀,臣女如此粗鄙,可是程将军就是偏爱臣女这性子。"顾佳可受不了这气,立马反驳二公主。还没等两位公主说什么皇后便让两人住口,“越说越离谱了,还不住嘴。”两人都极不情愿的停住了嘴,皇帝在一旁揉自己的头,“都回府给我闭门思过。”
崔府
“阿姊,边关大捷,和胡厥一战,咱们大胜,观棋、霄凡胜了。”谢琰向来不喜形于色这次却破了例。
“好,这次大胜,才证明我大靖人才辈出,王家军后继有人。这次霄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让百姓更信服,也让胡厥人知道王家军的厉害,扬我国威。这次大胜也多亏了北裕王相助,过几日他定会来大靖,待他入京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好好感谢他,也了却他一桩心愿。”崔昭也流露出欣喜,欣喜观棋、霄凡终于用实力立住了脚跟,狠狠打了一些小人的脸。
崔昭和谢琰不约而同的做出了祈祷的姿势。宫里的小小闹剧传到了她们的耳中,“这二公主脑子不知道在想什么,魏贵妃如此聪明,怎生得出如此很笨的女儿?她也不想想,自己已经成婚,还惦记着程沉穆。"两人不禁失笑,笑着二公主的蠢。
“三公主又养了几个面首?"崔昭虽然是问句,却充满着肯定的语气。"是呀。”谢琰轻叹了一口气。
“前朝余孽已经消除的差不多了,陛下已经命将军们班师回朝,论功行赏后过几日
便到了狩猎大会,云清和珺和他们过几日便从齐明山上下来了,独孤夫子身体不好。我已经命人打扫了郊外的庄子,那庄子气候适宜,适合独孤夫子居住。泽羲,明日我们再亲自上庄子上看看是否完备?”崔昭对谢琰说。
“这是自然,云清和珺和他们好不容易才说服独孤夫子下山一趟,咱们自然要安排妥帖。”谢琰答道。
第二日一早,崔昭和谢琰就从家中出发了,一路舟车劳顿,“阿姊,今日一早云清和珺和来了信,想来过不了几日他们便要归来了。"谢琰带着笑意的说。
“是啊,都要回来了。这次观棋、霄凡立了大功,也要班师回朝了。”崔昭的语气难得有些欣喜。
“如此这般,才堵的那些悠悠众口。狩猎大会后不久便过年了,我已吩咐云清和珺和带着几个小的一同回来。”谢琰说道。
“可不是,快到年中,天下已渐进太平,不少人都带着妻儿子女回京了,这京中又要平添几分热闹了。”
到了庄子上,一阵温暖的小风吹过。“这庄子倒舒服,不错,想来能温泉里的水温度也是适宜的。”谢琰四处瞧了瞧说道。庄子里有一处温泉,往年她们倒也常来于此,今年还未来过,此次是为了看看今年的气候是否适合独孤夫子居住。
“如此,咱们吃完晌午饭再走吧。”这庄子虽十分僻静,又气候适宜,但也离京城不远,但为了看看早晨的气候是否适宜,他们未到寅时便从家里赶路,寅时未到便到了庄子上,虽备好了吃食,却无心吃。
“听说二位女公子来,刚才我们刚摘好了新鲜蔬菜,两位女公子可要尝尝。”
"这是自然,有劳谢管事了。"崔昭对这位年迈的老者说道。“不敢当,不敢当,这不是折煞我吗。”谢管事说。
“你是祖母留下的老人,自幼看着我们两人长大,怎么说起如此客套的话来了?”崔昭娇俏的说。
二人吃完了饭,又去看了看,为独孤夫子准备的寝室和生活用具,检查都无差池的时候,这才返京。
崔家和谢家是世交,府宅也挨着。崔昭和谢琰分开,各自回家处理弟弟们的归家事宜。
“崔叔,云清和执安的房间可准备妥当?”刚回府,崔昭问崔管家。
“小姐放心,自是准备妥当。”“那便好,各府回京之后的礼也要准备妥当,万不可失礼。"
另一旁的谢府,也如火如荼的准备。
全都交代好后,谢琰便回到了崔府,“阿姊放心吧,已经全部准备妥当,咱们去请舅母安吧,也把云清和珺和他们要回来的消息告诉舅母,让她也高兴高兴。”
谢琰所说的舅母,便是崔昭的亲生母亲。生逢乱世,各个家族为保全自己,成婚相互保全。崔昭的母亲萧氏作为萧氏这一辈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崔昭的父亲,二人之间并未有感情。两人在成婚之前都各有未婚夫妻,皆亡。两人的婚姻只是为延续家族的繁荣,崔昭出生后,他们又生下了儿子崔恒敬,自此,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崔昭的母亲每日在家中佛堂吃斋念佛,不理世事。崔昭自年少起,便开始帮家中处理庶务,管理家宅,教养幼弟。
后来群鹿争霸,当今陛下胜,天下渐趋稳定。崔昭的父亲在家时还常见面,每日问安。后来父亲去外地就职,甚少见面,再见面时,与父亲相言甚少。后来,父亲、母亲又给崔昭生下了幼弟崔肃,父亲,母亲甚少教导。独孤夫子与崔氏、谢氏一族交好,在齐明山任教,齐明山出了许多当世大儒,其中,独孤夫子是最受人爱戴的一位,当今圣上也十分敬仰他,求他下山任职,但他淡泊名利,皆拒绝。崔恒敬是他唯一的弟子,极其有才,独孤夫子待之如子,几年前,外疆人挑衅,崔恒敬替师父出手,替夫辩论,是外疆人连话也不敢说出来,扬我国威,崔恒敬也一战成名,辩论后,崔恒敬再次回到启明山潜心修学。
崔昭又将崔肃送到了齐明山。谢琰的两个弟弟谢温铭、谢辰也拜到了齐明山东方夫子门下。与独孤夫子不同的是,东方夫子不仅善文更善武。谢家的两个儿子,不仅善文更继承父亲的武,他们与武上非常有天分,深受东方夫子的喜欢。东方夫子与崔氏和谢氏也有不口言说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