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军功3 ...
-
因着大齐与西秦联姻在即,晚宴时分觥筹交错,人人脸上洋溢着欢喜。
灯影之下,却见坐在右上首的永安愈发模糊不清。
她似有似无地掠过台下那个空着的位子,脸上浮现一丝疲惫与落寞。这是她未曾想到的——周令行竟然没有前来。
待到她再次见到周令行,已然是三日以后,顾昭回到金陵城时。
早在顾昆给他递信之时,顾昭便已动身启程。那信里没说别的,可单单是周令行身在金陵这个消息足以让他坐不住。他太清楚半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赶回金陵或者还有转圜,待在荆州只有等待罪责降临。
是以,当他走进朝阳殿时还带着些许期许。但他未曾料到的是,裴阙那封战事记录早已将他定了罪。
朝阳殿上,几个怀有决定权的人,皆是别有深意地看着他。往日的朝臣之外,更有周令行这个幽灵站在角落里,似在俯瞰一切。
他一颗心悬了起来,战战兢兢跪下去。
永安一改往日里沉着淡然的风格,命宫人将战事记录捧到顾昭面前。
她不动声色观察着顾昭的反应,只见其拿起卷宗便慌了神。其中心虚,再清楚不过。
永安到底是给了他体面,道:“案宗所言,顾刺史可有异议?”
顾昭放下案卷,不用看他也知道太后和大哥都在注视着自己,他们希望自己能拿出什么证据证明荆州退敌北魏并非全是周令行的功劳。可现下,他已然顾不得别的。
他望着永安,这位他自小爱慕,却愈加远离自己的公主。
没有人知道他的心思。他却在日日观察中窥出了永安对周令行的那点倾慕。七年前周令行消失时,他几乎想都没想便知道是永安放走了他。
那时他想着周令行走了或许比死了好,死人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走了他便只会成为了普普通通的平民,再没有能力和机会让永安为之心动。
他自请赴任荆州,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功劳,终于在年前有了最重要的机会。他想,只要退了北魏的入侵,永安定会对自己多看几眼。而自己也能凭着这份功劳让太后做主将永安嫁给他。
他虽然在政事上不如大哥敏锐,也知道太后、顾家与永安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但他想,他二人成婚后远离金陵,只在荆州守着大齐国土,想来永安也能接受。
只是……永安没有留一分余地便拒了这门亲事。
现下,她更端坐在上方,问他荆州战事的实情。他在她的眼里,是否已经成了那等奸猾小人?
顾昭心中羞赧,脸上更是现出薄汗和红晕。
他双眼注视永安,似要将她拉进自己心中一看究竟,殷殷解释道:“公主,当日昭确如卷宗所言退兵不出,可并非是畏缩不前,而是为了诱敌深入。昭在后方布了八卦阵,只待北魏大军前来便能将他们一举歼灭!在昭看来,倒是周令行戴罪之身贸然出现,坏了大计!”
这番解释本也合情合理,永安听着也挑不出错处,但不想他攀扯周令行,薄怒道:“既是如此,为何眼见周侯与北魏作战却不施以援手,待到北魏退兵才缓缓出兵?”
顾昭微微一怔,愣在原地。该如何解释?说他对周令行有敌意,想坐山观虎斗看到北魏吞噬周令行?
自觉脸上承受的目光越来越多,顾昭却是薄唇微抿,负手抱拳,别过去脸行礼道:“昭无话可说,请公主责罚!”
永安却也未曾料到顾昭会有如此爽利的认罪态度,她轻捻佛珠,斟酌片刻方道:“荆州战事为周令行及流民军之功,现免去其七年前失职之过,封骠骑将军,流民军为定北军,由谢老将军统一调配。顾刺史冒领军功,此前一应封赏收回,剥假节之权。裴阙监察有功,特令其回金陵述职,转御史台任职。”
一语话毕,她轻声问道:“永安此判,太后和顾国舅可还同意?”
顾太后冷着脸,她心知永安对顾昭已属轻饶,自是无话可说,只微微摇头道:“甚好。”
永安再看向顾国舅,只见其行礼道:“臣别无异议。”
永安微笑,沉声对齐文帝道:“如此,请皇上传旨吧。”
这是永安第一次在殿堂上如此霸道,齐文帝并未有任何芥蒂和不适,他扬手命黄公公拟旨。话音刚落下,殿下周令行却从那方不起眼的角落里走了出来,行至中央。
“臣感念圣上和殿下恩泽,流民军有处可去,解了臣一大忧虑。只是这些年臣云游野外,早已疏懒成性,骠骑将军一职恐怕不能领命。”
永安面不改色,一双漆黑的眼眸望着周令行,却再也无法在这熟悉的身姿上找出一点缘由。他既然回来了,难道不想回到朝廷,继续完成当年的理想吗?
亦或是,他还在为当年父皇斩首的判处耿耿于怀?
永安笑了一下,带着罕见的上位者的姿态,她道:“君命不可违,周侯勉为其难吧。”
说罢,她轻轻站起,拂袖而去,留下瞠目结舌的群臣。
他们面面相觑,方才,大长公主殿下是生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