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玄隐前朝事 ...
-
玄隐国是与晏国并立的大朝。
当今玄隐皇是在晏新帝即位之前上位的。中宫嫡长子袭位,朝中也没有类似于冯党之乱的政变发生。
真要说大的变动,那就是玄隐前朝汉乐公主之事了。
汉乐公主并非玄隐先皇之女,却以外姓承宠,赐公主封号。汉乐公主本姓南,大将南元荣的独女。
女扮男装混入军中,收复了曾被越岭强占的赤江西城,名声赫赫。
后来暴露了身份,因着南氏一族有玄隐太祖赐下的免死金牌,逃过一劫。凭借着身上的战功,受封公主,邑万户。
南氏一族本就是威名赫赫的武将之家。如今更是蒸蒸日上。
据传,汉乐公主有一兵符,能号令一支军队。说是军队,实际上也就只有几百人,但胜就胜在,这些人个个武艺高强,以一敌十不成问题。
汉乐公主还曾在江湖上闯荡过一段时间,组建了一个江湖势力。
许是声名太盛,在玄隐先皇在位的某一年,汉乐公主府被一场大火烧尽,南氏一族隐世。
但就暗阁查到的消息,汉乐公主是假死离开了玄隐。
暗阁探子曾调查到,汉乐公主受宠时,曾失踪过一段时间。而那段时间,刚好是晏国先皇出使玄隐的时间。
再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基本能确定,那汉乐公主不仅到了大晏。而且还入了宫。
晏国先皇回宫时带了一位容貌绝世的女子,一度宠爱至极,封为南皇贵妃。
南皇贵妃深得帝心,又诞下了一子,赐名兰亭。
只可惜,红颜薄命。
而这位南皇贵妃身上的兵符,谁也不知道给了谁。
当时暗阁受玄隐先皇之命去寻找兵符。到了玄隐新皇这,基本上是放弃了。也是看暗使司势力渐大,玄荆南才派萧还继续寻找兵符的。
萧还不知道那伙私兵有多少,一开始来晏国便想着再过个几年就正式脱离玄隐。如今,只不过是加快了进程而已。
暗阁本就是江湖势力,近几年来,暗使司一直在被玄隐皇室打压。现在抽身,是最好的时机。
说到这儿,萧还忽然想起晏兰亭身上的毒,若毒真是皇帝下的,以晏兰亭的聪慧,怎么会寻不到解药。
所以……
“阿亭,你身上的毒……”
晏兰亭自然知道萧还的意思,也没隐瞒:“从娘胎里带的,幼时不怎么发作。”至于现在……
萧还替他把过脉,自然知道他的身体。日日汤药养命。
“我如今就是一个病秧子,你可会嫌弃?”晏兰亭故作释然,笑道。
白头偕老,他也想啊。
“不会。”
萧还没像平常那般说一大堆调戏的话。
真心不是靠嘴上的几句甜言蜜语,往后时光,会证明这份爱。
来日,方长。
“快睡吧,不早了。小心明日眼下一片青黑。”萧还侧头,吻了一下身旁人的侧脸。
“嗯。”晏兰亭闷声道。
只有在萧还面前,他才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跟孩子一样的另一面。
窗外月色皎洁,槐树下光影绰绰。
皇宫内。将近傍晚。
孟钦醒来时,晏渊已经处理完了公务,饶有趣味地在一旁盯着孟钦。
榻边小案上摆着一堆秀女的画像。
“陛下是想往宫里纳新人了?”经过几日相处,孟钦也没了刚开始的拘谨。
皇帝什么没见过,只有新鲜的,才会放不下手。他心道。
“这些都是礼部送来的,子软以为如何?”晏渊一边希望孟钦能像那些受宠宫妃一般,吃个醋,闹个小性子。一边又希望他能像平常一般为自己分析利弊,帮自己出主意。
不过,这世上哪有两全齐美的事。
孟钦也只是个普通人,给不了这位帝王想要的东西。
“陛下的事,自然是由陛下全权做主。”
不起波澜的语气,就像个木头。
晏渊眉头轻蹙了一下。而孟钦接下来的话,又将他略有不喜的心绪拉了回来:“渊郎看了半日折子了,累了吧?不如一同去御花园走走?”
“好啊。”
晏渊朗声应道握住了孟钦微凉的手,龙袍也随之滑落了下来,露出了藏在云雾后的烈焰红衣。
晏渊觉得孟钦穿红衣好看,于是孟钦在他面前便只着红衣。
孟钦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晏渊怎么要求,他便怎么做。
御花园的花卉品种众多,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美不胜收。鹅卵石铺砌的小道上,两个人并肩走着。
一时无言。
晏渊拉着孟钦,到了御花园的池塘边,青翠的荷叶层层叠叠堆在一起,却找不到一支开放的芙蓉。
晚风清凉,晏渊难得放松,目光落到孟钦身上。
谁言碧绿无颜色?眼前花红胜春情。
……
早朝。
五月二十日,是大晏春闱放榜的日子。皇帝这几日事务繁忙,主要便是为了这春闱之事。
大晏自开朝便有了科举制度,最好的十几份卷子会呈到御前由皇帝亲自批阅,定出前三甲。
“宣前三甲入殿。”晏渊坐在龙椅上,吩咐道。
一旁内监闻言,扶尘一甩,高声道:“宣前三甲入殿——”
文官在右,武官在左,立于大殿两侧。
这声宣传从议政殿层层传出,一直到了千阶石阶下。
十几名入仕学子身着读书人特有的儒士服,终于听到了通传,脸上俱是一喜。
几人被通传的侍卫领着往石阶上走。
浩浩荡荡数千阶长阶。而长阶尽头,是整个晏朝的中心,权势集中之地,官场浮沉,有为己谋利者,有为民求安者。
“吾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高居上首的皇帝朗声道。
台下众人皆不敢直视龙颜。
“谢陛下。”十几个人站起了身。
一旁的文官之中有人站出来恭贺:“恭喜陛下,觅得良臣,为我大晏江山又增一力。”
“恭喜陛下,承天之佑,布善于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立于殿中的几人也跟着众臣齐呼。
“礼部尚书。”龙阙之台上,传来年轻皇帝的声音。
“臣在。”位于文官队伍第二排的孔琼林站了出来,红黑朝服,显得这位年轻尚书面容俊朗端正。
“宣布三甲子。”
往日这事都是由内监代劳,但最近几年这份差事都移交到了礼部头上。
孔琼林接过由内监递来的黄帛长卷,展开宣读:“一甲,状元,楚鹿。”
“一甲,榜眼,封铭。一甲探花,云卓行。”
一般殿试前三公布后,都会直接入翰林院。二甲进士和三甲进士及第需要再次考试,由吏部安排职位,大多是小品衔,若是没什么建树,又无势力和贵人赏识提拔是很难出头的。
若是有才,自然也会有升官的机会。
“禀陛下,再过一月宣国的使团就要入京了。接待规格是否同往常相同?”孔琼林出列道。
“就按往日的来。”虽然不知道宣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大国的礼节还是要有。
不过一附属小国,若有谋反之心,他晏国也不是什么病猫。
“工部侍郎曹江可在?”接着,晏渊拿出了一本折子给了旁边的内监。
“臣在。”一位目光炯炯的中年长胡官员走出了列。
晏渊想了想那奏折中所提的开道引水之法,觉得十分可行。
沧州的水患一直是个难题,堤坝每十年便要修葺一次,朝廷每隔十年便要从国库拨出百万两银子去修。
若真能开挖河道引流,也是利在千秋。
“你来给众卿讲讲,你上呈奏折中所说的引水改道之法。”
他说道,语气里是显而易见的赞赏。
“是。”曹江瞬间来了精神,在说起自己的方案时,意气风发的样子像是年轻了二十岁。
沧州境内有一条沧澜河,此河通贯整个沧州,在加强了水运,促进了货物交易的同时,每年夏季涨潮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沧州之地若不是因为这条时不时发发灾的沧澜河,说不定要比晏国京城还要富庶。
在沧澜河的一侧开挖河道,直通赤龙江。
赤龙江夏季有段枯水期,若引入沧澜江的河水,那可算是一举两得了。
等工部侍郎曹江说完。
整个朝堂分为了三派。
一派支持,,一派反对,一派中立。
中立派大多是不懂其中弯绕的武将。
“从沧澜江引流到赤龙江,中间还隔了一个湘州。强行开挖河道只会劳民伤财。”
说话的,是户部侍郎许枫。
”从沧州到湘州之间也有几条废弃河道,自然可以利用。况且此举乃是利在千秋万代的好事,一劳永逸啊。”
同为户部侍郎的卫子林站了出来,反驳道。
“禀陛下,臣以为此计可行,但无需操之过急,大可年后再作计划。”这回开口的是户部尚书郭由,出了名的油滑。
拖,一件事拖上半年,两年,最后终会走向无疾而终。
晏渊太明白这人的想法了,奈何郭由办事油滑,难以找到错处。
“禀陛下,臣以为。此计既要行,便拖不得。”裴松严道,年过半百的右相,位高权重。
“陛下,臣以为……”这次要说话的是老家位于湘州的官员,若要开河道,便要迁民。
闻言,晏渊思索了一会儿,做出了决定:“此事便交由工部督办,户部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