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父亲的自杀 ...
-
A爱人的邮件
初三那年接近放寒假的时候,父亲自杀了。
起因来源于同母亲的争吵。
具体是因为什么事情,我和妹妹都不知道。
那天傍晚,妹妹放学回家后,先是看到母亲一个人在院子里哭泣。她也没怎么在意。对于母亲的表现,她已经习以为常了。
走进堂屋,她习惯性的放下书包,准备去做晚饭。
母亲伤心时,一向是不吃不喝的,所以,她只有自己做给自己吃。
她猜测着是父亲回来了。两个人也一定吵了架,不然,母亲是不会任由鸡鸭,猪羊之类的小动物们饿得“格格”,“呱呱”,“哼哼”,“咩咩” 的乱叫而不管不问的。
妹妹先是抓了几捧玉米撒给鸡鸭,接着又在草垛上拽了把干草扔给羊。猪则要等着吃过饭才喂。
忙活完毕,她走进厨房。
一进门,她首先是被悬挂在梁上的一个巨大阴影下了一跳,“啊”的一声转身跑到门外,用手抚着胸口,接连喘了几口粗气才稳下心神。
冬天的天,黑的很早。
她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暗了。再加上厨房低矮,没有窗户,她并没有看清楚梁上悬挂的是什么东西。
看看母亲。母亲依然坐在院中那棵老槐树下低声饮泣,并没有被她的惊叫惊动。她只好再次忐忑不安的走进厨房。
借着天边晚霞的最后一抹光亮,大着胆子,心惊胆颤的望向房梁。
这次,她看清了。
房梁上,悬挂的不是别的,而是父亲。
父亲正呲着牙,咧着嘴,无助的挥舞着双手在半空中挣扎着。
脚下,是一个已经被蹬歪的板凳。
眼前的景象,吓坏了妹妹。
她张口结舌的站在那儿,好久好久,才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哭着跑出了厨房。
母亲被她的惊慌失措而惊动,一个激灵,从槐树下站起,拦住要往外跑的妹妹,一叠连声的问她:“怎么了,怎么了。。。。。。”
妹妹被吓得说不出话来,只一个劲的指着厨房打哆嗦。
母亲眼看着问不出什么,就放开妹妹,自己一个人跑进厨房去了。
我猜,当时她也一定被吓住了。
根据妹妹的回忆,妹妹说:“我没听到妈妈的叫喊,我自己也喊不出来。就只好跑到院外,看到有人就往家里拉,人家问我,我也说不出话,就那么一直的拉人家。”
冬天里的时候,农村的人,一般都在家,尤其是当时时间正是傍晚,路口还站立着好几个闲啦呱的村人。
那些人看着妹妹的表情,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还是一个一个的跟着跑进我家。
进入厨房的时候,大家看到的是母亲正竭尽全力的用她那瘦弱的身躯往上顶父亲,企图能够把父亲从房梁上解救下来。
她一个人,对此当然是无能为力。
最后,还是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将父亲救下来。继而,又被人快速的送进了医院。
由于抢救及时,父亲最后被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然而,他和母亲的夫妻生活,冲突更加厉害了。母亲和奶奶的矛盾,也逐渐明朗化,由过去的暗斗,转换为明争。
有时候是父亲和母亲吵,有时候是奶奶和母亲吵。
争吵的级别,不断的升级。很大的打斗,却没再发生过。
也许是因为,他们都怕再出现什么自杀事件吧。
人命关天,毕竟不是什么好玩的事。
他们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谩骂的声音,几乎就没在我家的院子里停息过。争执成了我们家的家常便饭。
出于对这种生活的厌倦,父亲在家的日子越来越少了,他和母亲,已经几近于分居,只是出于一个作为男人和父亲的责任,才偶尔会回趟家,送些生活费回来。
他和市里那个女人的事情,在村里被流传成半公开的秘密。
我和妹妹走在村里的路上,经常可以遇到村人们的指指点点和隐隐约约的窃窃私语。
这一切,给了我们姊妹二人很大的打击。
妹妹本来就是一个文静,不爱说笑的女孩,现在变得更加寡言少语了,除了必须要说的话,她轻易很少开口,就是说了,话语也极简短,简直到了惜字如金的地步。
大家都说她是因为害羞。
只有我知道,她内心所承受的伤害。
亲眼目睹到父亲的自杀,对她的打击,真的是太大了。
她的这种内向,沉默的性格,一直到成年,都没有好转。
我比她好点,因为我当时不在场,只是在事后才听到妹妹的转述,内心的触动,没有妹妹所感受到的强烈。
但是,纵是如此,我也受害匪浅。
我的精神,开始变得恍惚,迷离。做起事情来,往往丢三落四。脸上,也轻易不再出现那稚龄少女贯有的天真,活泼的笑脸。
我感觉到我快要精神失常了。
B点点的回复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我为你们的遭遇,深表同情。
只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能过得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