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 、奈何桥 ...
-
一 、奈何桥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
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
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
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鲁迅•影的告别•
—————————————————————————————————————————
1.雾与桥
我承认把出国留学之路比作奈何桥稍微有些勉强。因为跨越的毕竟不是生死之门。而且现在已有不少的海外学子在美加有房有车过着乐不思蜀的小康生活。而且如今还有越来越多的海龟在北京在上海探头探脑状地粉墨登场。
但是为什么不能看作是另一个来生呢?至少我们考G考T以及刚开始抵美的时候多少有点这种感觉吧?家强坚持对我说。
我想家强年龄大了就开始悲观了。家强的坚持不过是试图说服自己。一旦有了希望,那无论如何也不肯让它倒塌。即便土崩瓦解,也要用浆糊用麻绳恶狠狠地做一番粘贴捆绑。这是最后的挣扎。虽是千疮百孔然而毕竟还残存着份量。家强紧紧攥住这最后一片破瓦,一方面安慰,一方面痛苦。
家强、老公、和我是东府大学本科班的同学,整整五年的同窗之谊。我现在仍然记得家强年青时意气风发的模样。我们同在建筑系,家强来自北方,个子也高,身体也壮,方然正气的一张国字脸,画一手好山水,弹一手好吉他,是我们建筑城规学院的名角儿。我们班上十二个女生,大约有一半偷偷地爱着他,包括我宿舍的两个闺中密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当时很不争气地从一入学就跟家强的一个哥儿们相识相恋并在毕业后结婚,中间无数次的吵架都离不开家强的调解,我们经常各自向家强诉苦,当家强苦口婆心的时候我们却又已经手拉手向他傻笑了。这样我也就成了家强的哥儿们。
大学毕业之后老公赴米国攻读建筑系的博士学位。半年之后我陪读出国。家强继续在东府大学读硕士,同时准备出国考试。当时正是十一月,家强的挤啊你和套福都考的不错,正在准备申请材料。我当时吃惊的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各大研究生院的历史系。要知道文科一直是很难拿到奖学金的,尤其是跨学科申请。好在有些研究建筑艺术史的教授也混迹在历史系,家强像在大海里捞鱼一样把他们一个个从网上伶出来。
奈何桥其实可以有两个含义。或许是来生,所有的希冀和企盼都在前面啊,以往的绝望,痛苦,悲伤,失落,挫折,羞忿,卑微,压抑,所有所有的过错和重负,皆不去管它,它们通通被抛弃在桥这头,孟婆的茶,是一定要喝的。我现在是一个多么新鲜的人啊。我想未来一定是美好的,幸福一定是无边的,名誉,地位,金钱,爱情,甚至于美丽和青春,它们都象穿着金色的妖媚的袍子,无比诱惑地闪烁在桥的另一边。
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么多踌躇满志扬扬自得的学生一波又一波从桥上经过。这么多的有志青年,在冲锋陷阵你争我赶的漩涡里一路上风尘仆仆地杀过来,或希望在专业上百尺竿头,更上层楼;或是在财经道路上排好队,加好油,但无论如何都有共同的心愿,希望经由苦其心志而达到脱胎换骨,换取日后的名利缠身,最起码也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但是我想家强实际上坚持的应该是另一种含义。家强明显有些老了,头略略地前倾,眼睛里蒙着灰,T恤和牛仔裤也像在抗议似的在身上东拉西扯。
家强说,我以为我可以重新开始生活,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自由奔放的。我试图跨越过去,跨越文化,跨越一层层的积压。我终于知道,人一旦有了开始,有了起程,就无法停止,无法改变,无法遗忘,更无法抹去。历史总是无法窜改,更无法删除。历史只会越积越厚,最后压得喘不出气来。历史的厚度让我觉得恐惧。我们永远不会逃得掉。
家强说,经过奈何桥的其实还有另一种人。他们不停地回头张望,他们放不下手里的线,那长长的牵绊。即便是种种的不如意,即便只是解不开的困惑,无论是浅浅的惆怅,还是心里一直在痛的伤。
家强说,我真的无法遗忘。如果此时是今生,我会记得前生,而我徘徊于来生。
这就是家强坚持把出国之路比作奈何桥的原因。一面幻想着光明,一面走不出阴影。我眼前常常浮现出一个身影,孤单的、寥落的、犹豫的身影,头略略地前倾,穿着玄色的袍子,在桥上来来回回地踱。雾很大,桥,树,人,都是影影绰绰,看不分明。也许没有灯光。
2.建筑系的梯队
关于家强的教育背景。家强出国前在建筑城规学院摸爬滚打了八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充满了爱恨情仇。
东府大学的建筑城规学院在各个方面都实行梯队制。学术研究梯队制,人际关系梯队制,项目设计梯队制,当然,资本分配也是梯队制。抢手的导师通常手揽重量级项目,关系与资本尽在其手,故能呼风唤雨,学生招之来挥之去。学生则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资本,从博士生到硕士生到本科生层层梯队形排列,而且一年年前仆后继地流动,永远有新血补充。米国虽然有福特发明了汽车装配线,但是其原理的灵活应用在这里似乎更胜一筹。
可以说,这种体制是应时而生,充分符合本国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
首先,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都为建筑系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无论开发区时期的圈地运动,还是住房改革时期的批量生产,或是其间数不尽的朝秦暮楚的城市形象工程,都为政府、开发商和学校这一你情我浓的三角恋铺垫了道路。政府作为媒婆,使得文化教育和市场经济逐渐由暧昧的挑逗转变为赤裸裸的两性关系。
其次,这种体制使得教授们能者多劳。教授们在飞机场、火车站、政府专车里来来往往,在会议室、报告厅、以及高档宴会上都表现出学者风范,让我们更加相信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其实教授们有时想想心里也觉得委屈。因为教育已经产业化了,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尤其对于这种产学结合的专业有着更加明确的定位。评教授不仅要有论文,产值更是重量级的筹码。而且你看你看,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左邻右舍买房买车了,叫我又如何不想它。
第三,研究生只是在尽最基本的义务。博士硕士要毕业首先要过了导师这一关,虽然跟着导师做项目劳动费少的可怜,也还是要尽心竭力,保持一副任劳任怨的笑脸。而且,话又说回来,研究生们正是成家立业的黄金年龄。黄金年龄尤其需要黄金的运转。还有,现在国内的建筑市场如此惹火,法律制度仍处于摸索时刻,正是原始资本积累的最佳时刻,首富二富三富皆是靠房地产起家的,如此之大好形势实在是时不我待啊。何况,现在还会有多少人在看书呢?
最后,该体制的确有助于本科生的勤工俭学。现在教育制度改革,人人都是要交学费的,网上不是说有些苦孩子交不起学费导致家破人亡的么?而且勤工俭学不是政府和社会一向所号召的么?更何况现在到处嚷嚷全球化,当然也包括各种品牌的全球化。男儿女儿都要当自强,不能给人比下去。至于因为画图赶个通宵而在第二天来不及上课,也是情有可原,项目都是老师的项目,你我心知肚明,本科生又廉价又卖命,老师于情于理也应该视而不见。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建筑城规学院只要学生不至于太偷懒,人人都会有饭吃,有粥喝。
而且梯队工程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大家有了接触社会、了解人生的实践机会。做项目首先要去实地调查,现场踏勘。这充分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们积极奔赴于城市和乡镇的各个街坊角落,通过对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街道工程建设、百姓住房质量等等各项内容的详尽调查和分析,对于中国目前社会各阶级的地位和现状有了更清醒更贴近的认识。开国领袖当年不就因为写了《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才领导我们走上了正确的新道路?所以如果哪天建筑城规学院出现了新一代领导人,我们应该不会吃惊。
当然,其中还包括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的认识,以及对酒宴和宾馆等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水平的认识。也包括对自我的再认识,因为很多同学喝酒与划拳的潜力都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挖掘出来的。
这样的后果是,同学们一部分变成了愤青,一部分变成了小富翁,一部分改了行,一部分为以后的干部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家强出国的由来。家强一次去西部某个历史古城调查,有一历史街区是开发商垂诞三尺的香饽饽,平地起高楼、旧貌换新颜一直是他们最热切的梦想。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正午,在大吃大喝之后家强和同学拐进了传统民居,开始对古建筑的质量和风貌现状进行调查。该街区外面是气派的坡屋顶、古朴的垂花门、精致的砖刻与木雕,里面则是东搭西建的违章建筑和狭窄逼仄的羊肠小道。其拥挤晦暗肮脏辛酸让家强灌了酒的脑袋突突的疼。这里曾是被孔夫子颂扬的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的领地。家强醒了酒,就问,怎么回事?
3.梦里天上的林妹妹
通常新生都是由各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SSA)安排接机。而且大部分都是男同胞甘于上前线打响欢迎的第一枪。如果新生是女生,就更受优待,因为国外的女生相对而言属于稀缺品种,要么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在国内的读研或工作的沙洲上已经寂寞冷了许久,年近三十,大限已到,却还是挑来拣去皆不如意;要么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大学本科一毕业就出来,二十岁年纪,青春无限,年华尚早,道是无情却有情,有的是捉迷藏的时间。所以夹心饼干的魅力最是无穷。只是其中也有很多或已瓜熟蒂落或已名花有主,因此国外的女生不仅资源不足,而且可开发资源更是有限。
家强八月初到。我们去接机。家强收到四个学校的Offer,都没有奖学金,所以很轻松地决定还是和我老公继续精诚合作。建筑师的生涯让他小有积蓄,签证居然通过。另外同时过来的还有两个美眉,是家强来之前在网上吆喝两声认识的。
我们到了机场,三年不见,家强的肩膀愈发有些前探。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多年来白天黑夜地画图,电脑象老婆一样每天探着头看了又看以至于亲密得恶心,可是又离不开,肩膀也由此具有了惯性,此状态与有外遇而不愿离婚的心情些许类似。
另一个原因是家强是个爱思考的好学生,而通常思想家要么仰头问天,要么低头问地。前后左右的人来人往不过是舞台的布景,和电线杆没什么不同。家强似乎对地理更有兴致。家强的解释是地上有各种各样的鞋子游来游去,表情似乎比人脸更生动更能看得出方向。
因为建筑系通常只能拿到半奖,家强在登机前两天还在赶图纸挣学费。又坐了十多个小时的飞机,家强面容憔悴,两眼发红。再加上个子高,长胳膊长腿,我笑说家强看起来就象只愤怒的大猩猩来到了米粒尖动物园。
大家肯定和我一样早就对另外两个美眉有兴趣。家强是主人公,所以我一面耐着性子和家强打招呼,一面暗暗窥视另外两个女生。一个长颈细腰,有些象鹤。一个珠圆玉润,有些象鹅。家强介绍的时候我很刻意地仔细端详了好几眼,无非是希望为至今仍然单身的家强做好准备,有恩就要报恩,而且这是已婚女士的通病,红娘找得机会就做上一做。
生活慢慢适应,日子开始安定,柴米油盐酱醋茶一一具备。单身男人通常比较懒,家强饥一顿饱一顿,就经常到我家来蹭饭吃。我出国前曾经跟隔壁的广东阿婆学得一手靓汤。这天晚上吃饭,家强和老公又在感叹幸福之精华就在于无论白天多苦多累每天晚上都会有的那一碗又香又美的老婆汤。
我说,家强也应该找个人煲汤了,总不能老死皮赖脸地吃我们。
家强说,那首先她要煲得一手好汤。
这容易,好学。
又说,要活泼,有生活的希望和热情,我需要被拯救。
老公说,有点难,太活泼的人往往到最后是她们需要被拯救。否则你就要既用心又用钱地来保养,费心、费时又费财。
又说,要有灵气,象中国的山水画。
我说,这就更难,这样的人本来世上少有,何况在这个乱云翻卷的现代社会。而且有灵气的人又偏偏遗世而独立,她们的活泼如白驹过隙,抓都抓不住。
顿了许久又说,当然还要漂亮。
我和老公互相看看,没说话。
家强说,得,天上说不定真的会掉下个林妹妹来。谁又能预知未来呢?不管将来如何,至少现在我还有做梦的权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