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父母亲情 ...
-
我的家乡是个靠水的小镇,这也就意味着,一到夏天,抗洪抢险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我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父母都要上班,留下我和妹妹两个人在家里看家,临上班的时候,都要嘱咐我一嘴:“如果家里发了大水,要上炕,如果炕上都是水,要上窗台。”普通的一句话反复地说着又说,也没有发生过一次大水。
家里一到夏天,就总要备上一军兜子的饼干,挂面之类的,所以不发大水的时候,这些饼干就成了我和妹妹的零嘴,甚至我记得小时候,我还干嚼过挂面呢。
那时候的生活是真没什么油水,母亲每次做饭,基本都是小炒菜,菜里面放点肉片,每顿菜里的肉都让我们姐俩挑吃了,可肚子里的馋虫就没有满足过,只要看到肉就会争抢着去吃,有一次我的母亲去市场买回来一块肥肉,用水煮过后,我们四口竟然你一口我一口的吃光了,那个味道早就忘了,但当时的感受是真好吃呀,真解馋呀。
到了九几年,父亲单位实行股份制,有一大批的人下岗了,我父亲是自愿下来的,买了一个车,干起了自己的营生。每天骑着“倒骑驴”招揽生意,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家里的生活,开始得到了改善。妈妈也可以买金首饰了,我们也不怎么减别人的旧衣服穿了,不过该节俭还是节俭的。
父亲这个营生比较费体力,常年在外,风吹日晒的,夏天很热,冬天又特别冷。
那时候我们还是在平房里生活的,有一个特别长的院子,夏天的时候,院子里面种着苹果树,李子树,有时候还会在屋檐下种一点小辣椒,小西红柿之类的,每次父亲回家的时候,都要打一盆凉水,好好清洗下满身汗臭的身体。
不过冬天就不太幸运了,东北的冬天都要零下30多度,父亲需要穿着军大衣,军棉靴,里面再套上无数条的毛衣取暖。每天回家的时候,里面穿的衣服都湿透了,但即便这样,父亲从来没说过苦,每天从笑着从兜里拿出一把一把的零钱给我母亲,这个时候母亲脸上都有很开心的笑容。
父亲会跟我说,今天接的活好了还是不好,或者是外面没什么活。可即便这样,从来都是天黑了才回家。我和妹妹每次听到父亲开大门的声音,都会激动地争先恐后地打开房门大声地呼喊着:“爸。” 也可能就是这一句句大声喊的“爸”消除了我的父亲身上所有的疲惫。那段时光对我们来说,太美好了。每天的盼头,就是想父亲回来,看他赚了多少钱,然后一家四口准备吃饭,然后看电视,睡觉。
美好又幸福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日复一日。
现在想来,别说零下30多度,就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常人也不能在外面一待就是一天的,我的父亲是怎么做到的呢?我的理解,只能是心中有大爱,用自己的辛苦,换取我们娘仨的好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当别人的父亲每天下馆子吃饭跟一群狐朋狗友聚会的时候,我的父亲都是要回家的,他更在乎和我们相处的时光。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地方买了一个冰棍,然后往家走的路上看到我的父亲了,就坚持要把冰棍给他吃,是发自内心地想让他解解暑的。
到了96年,我上初中,父亲的车又升级成了“港田”,但同样的还是需要在外面奔波着。
那个时候父亲有了个小爱好,不管每天赚了多少钱,都要去买一个2块钱的彩票,买固定的号码,坚持了好长的时间。
每天看彩票开奖也成了我们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没有中奖的话,父亲也会把票根留着,积攒了厚厚的一沓,如果中了奖,全家人就会开怀大笑,想着以后一定会中大奖。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心中的欲望反倒没有那么地强烈,只要吃饱穿暖一家人在一起就会觉得很幸福了,纯真地幻想着美好的生活一定会到来的。
冬天的东北,室外那就是个天然冰箱。过年的时候,我的母亲会提前三四个月就开始准备年货,毫不夸张。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都在那个时期买。今天买两个猪蹄,明天买点鱿鱼,后天再买点蚕蛹什么的,总之过年从除夕开始,一天八个菜,吃到十五都吃不完。
那时候的年夜饭是真香呀,平日里哪里能吃到小鸡炖蘑菇,或者炖排骨呀,父母工作都忙,就是炒菜而已。过年了就天天吃好吃的,还有什么孜兰羊肉,肉皮冻,切拼盘,猪蹄,红烧鲤鱼,总之各种东北菜都随便吃了。
然后晚上看着电视,吃着从冰窖里拿出来的冻梨冻柿子冰棍什么的,日子过得又开心又满足。
但是生活哪能没有波澜呢,有一次父亲外出赚钱,有个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偏要赖账,就是少给了一块钱,但是态度很恶劣,言语相向中那人给了我爸一拳头,打在了我爸的左颧骨上,真是岂有此理,当时父亲的朋友看到了立马找来了好多人,把那个赖账的人家拍得稀烂,但即便挨打了,父亲也没有仗着人多势众欺负他,只要回了属于自己的钱就让那些人都离开了。父亲回家跟我说了事情的经过,我听得心里冒火,心疼地哭着问父亲疼不疼,父亲安慰我说不疼不疼,我却看到了父亲的坚强和隐忍,能屈能伸。
99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成了父母的骄傲,父母的压力更大了,我高中,妹妹初中,都面临着人生重要的路口,父亲为了我们姐俩的学业,毅然决然的把烟戒了,即便父亲抽的烟也并不贵,但他还是想都留下来攒着我们上学用。
我的母亲逢人就夸赞我父母是个好父亲,人人都竖大拇指。这也无形中在我的心里,父亲的形象更加地高大,他把他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放在了儿女身上,并乐此不疲,有多少的男人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呢,我的眼里只有我父亲。
父亲一直在努力赚钱,但是,也从来没有影响接送我放学,尤其是冬天较早变黑的时候,要么就是开车在学校门口接,要么就是在家路口一直等着,从来不多说什么,只要看到我他就开心,我们同学没有不认识我父亲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很大的安全感,我也变得特别的坚定,什么事情只要我想做,一定会坚持到底。
02年,我考上了大学,从此离开父母的怀抱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就像是一只被放飞的小鸟一样的开心快乐,我对新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憧憬,但是,这种开心的状态没有持续一个月,我就开始想家了,打电话回家,哭了,妈妈接了电话,又让爸爸接,再让妹妹接,妹妹也哭着问候我,让我坚持。
慢慢地,习惯了大学生活,我领悟到,既然我已经离开了家,以后经历的事情,要自己面对,不能总是找家里,他们也无能为力,所以我变得更加坚强,慢慢地,我对家里报喜不报忧,跟同学,老师之间的相处,恋人之间的分分合合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情感生活,我感觉我一下子懂得了很多的人情世故,我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在无条件地爱着我,剩下的人对你的好,都是有条件的,想念父母的心情油然而生。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同一个寝室的三姐应聘去了某快销品新品的促销员,每个月会有几百块钱的收入(要知道那个年代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也才500而已),我知道这个事情,就让她帮我引荐下公司的销售负责人也想着去面试一下。因为个人形象比较好直接被录用了,然后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跟着同伴一起做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甚至还参加了比较大型的线下地推,以销售成绩出众被总部的销售总监看中,这个人可是很厉害的,他掌管该品牌的全国销售,手下的销售员就有一万多人,我从他的身上学习到很多的销售技巧,我想这也为我日后的求职做好了铺垫。
快毕业的时候,某全国500强的餐饮公司直接去我学校招聘某城市的城市经理,当时参加面试的同学们占满了整个大教室,我也想着参与一次,幸运的是直接得到了复试的机会,在复试的时候就是一个面试考官,一同去面试几个学生的样子,他们的出题方式也很特别,让同学们就一个话题分组讨论,然后在一一站起来回答面试官问题,我可能是因为之前有过销售经历,也得到过高人的指点,很会回答面试问题,重点突出了如何稳固公司的企业形象的观点,正中下怀,最后全场只有我一个人,被邀请去工作的城市做最后的面试,往返路费公司给报销的那种。当时的我心里很自豪的,说明我牛刀小试初见成效的。但最终我没有去参加最后的面试,因为我原本没打算去那个城市。
正式毕业后,我去了东北的一家外企独资的制造业公司工作,因为是大学生的缘故,直接负责综合管理岗位,监督管理工人每日的岗位操作标准,参与每个车间的人员调度之类的工作,虽然也是坐办公室的,但是这离我梦想中的工作差得天壤之别,我不喜欢制造业,我梦想中的工作,应该是光鲜亮丽的。
在工作几个月后,有三件事直接让我选择离开:一是我妹妹去了北京读书,作为姐姐我觉得既然我没有在家乡工作,她也离开家乡,我应该也有义务去照顾她,姐妹俩应该在一个城市发展;二是跟当时的男友感情不和,两个人的三观不合,理智的我知道我应该做出断舍离了;三是我和工作认识的前辈一直保持着联系,他得知了我留在东北发展,必定眼界有限,更不应该找个男人就定下来,很为我可惜,极力的劝说我去更大的城市发展,让我看看外面的发展机会,接触接触更优秀的男人。我听取了他的意见。
经历了一个春节的考虑,带着家人对我的担忧,亲戚们的反对,带着我第一份工作积累下来的4000块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北漂的道路。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我遇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