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文学批评 ...

  •   01、文学批评是一种受规训的活动,它试图:描述——研究——分析——证明——阐释—评价一部文学作品。
      02、批评活动需要形成美学和方法论的原则,以便让文学批评据此来评价一个文本。
      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
      1、文本只有一个正确意义的吗?
      2、文本必须是教诲性的吗?
      3、读者必须从一个文本中学习到什么吗?
      4、可以仅仅为了享乐面阅读吗?
      5、文本是以同一的方式影响每一位读者吗?
      6、文本怎样受到作者所处文化的影响?
      7、性别在文本中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
      8、个人情感怎样影响文本阐释的呢?
      9、……
      阅读的期待
      我们的经验,对阅读带来一些既定心态,如:
      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主人公历尽艰辛都能逆袭
      3、灰姑娘最后都和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4、恶人都受到惩罚
      阅读期待:好的,坏的,丑的,美的,不道德的,道德的……
      怎样获得阅读期待?
      01、阿尔萨等待五十一年与达萨重新步入爱情。
      02、“可以同时爱上几个人,并带着同样的展院所有人,不背新其中任何一个。”
      03、五十一年里面记录600多个与他有染的女人,共计25本。
      经验——观点
      观念——评论
      1.文学理论:不完整,无意识,不清晰
      2.文学评论:无逻辑,无根据,杂乱无章
      01、文学理论:明确、有逻辑、表述清楚

      02、方法: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批判性思维

      03、人生观:为何以某种方式阐释文本
      社会历史批评
      何为社会历史批评?
      1、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现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2、社会: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阅发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3、历史:不仅把文学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并关注文学对社会的推动。
      侧重研究
      01、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02、重视作家的思想感情
      03、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滥觞
      ——在中国
      01、孔子:兴观群怨——《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02、孟子:知人论世——《孟子·万章》:“诵其诗,读其书,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03、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诗脚略”: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越,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04、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西方
      01、柏拉图《理想国》:“只许可歌颂神明的赞美好人的颂诗进入我们的城邦。”
      柏拉图认为文艺有两罪状:
      第一、诗不能教人认识真理。例如画家画床只是模仿木匠制造的床,而木匠造床又模仿床之所以为床的道理(理式),所以文艺只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两层”。
      第二,诗滋养着应该由理智压制下去的情感和欲念(“人性中的卑劣部分”)。反对希腊诗人把神和英雄写得无恶不作,破坏了宗教信仰,起了伤风败俗的作用。
      根据这两大罪状,他把诗人逐出了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实际上并不否定文学艺术
      二、西方社会历史批评
      代表:
      01、维科:《新科学》
      02、赫尔德:文学的产生和繁荣依赖于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
      03、斯达尔夫人:《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
      04、丹纳:种族、环境和时代

      18世纪意大利维柯《新科学》:
      希腊神话中12个天神标志希腊社会12个阶段。
      最早出现的雷神(宙斯)标志宗教的起源
      谷神(德墨忒尔)标志农业时代
      最后出现的海神(波塞冬)标志航海事业开始

      德国赫尔德:文学的产生和繁荣依赖于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
      “尤其是对诗人,最不可或缺的说明是对其时代和民族的风俗习尚的说明,”

      法国斯达尔夫人:《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1800年)。
      “我的本旨在于考察宗教、风尚和法律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对宗教、风尚和法律的影响。”

      南方空气清新,多丛密的树林和清激的溪流——人有较广的生活乐趣,较少的思想强度——文学崇尚古典、情调欢快、充满民族和时代精神——浪漫逸乐 (法国)
      北方土地贫瘠,气候阴沉多云——人们较易滋长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对欢乐的关怀不及痛苦的关怀——文学富于哲理,崇尚想象,气质郁——沉思雄奇 (德国)

      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
      丹纳《艺术哲学》:希腊雕刻的解释
      希腊人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是由于:
      种族:即感觉精细、力求明确轮廓(形象明白具体)、热爱现实生活
      环境:希腊人居住的地理位置(靠海,贫疼族小的岛屿国家)和温度气候(温暖少雨,阳光明亮)
      时代:希腊人生活简单、思想单纯、趣味纯正

      三、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
      1、法国人从理论形态上作界定
      2、俄国人在理论与具体实践中作贡献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把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以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武器,从历史的高度评价作家作品,使社会历史批评得到深刻全面的发展。

      别林斯基:艺术是现实的再现
      “艺术是现实的再现:因此,它的任务不是桥正生活,也不是修饰生活,而是按照实际的样子把生活表现出来。”
      “生活并不等于这么许多年吃吃喝喝,为官衔和金钱奔波忙碌,空闲下来拍苍蝇,打呵欠,玩纸牌……生活就是意味着:感觉和思索,饱受苦难和享受快乐;一切其余的生活都是死亡。”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
      “任何事物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人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坚持现实生活高于艺术,艺术的目的和本质在于再现生活。
      社会历史批评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
      1、浓厚的政治和社会启蒙色彩:梁启超“小说革命”
      2、西方进化论的浸染:□□《文学革命论》
      3、马克思主义文论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入
      代表: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
      茅盾的“作家论”批评:从20年代末到130年代前期,与“五四”时期“表现人生指导人生”有精神上的贯通,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滋养,形成了“作家论”的批评文体。
      三要素:时代、作家、作品
      茅盾的“作家论”批评
      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对作家的写作立场进行阶级性质的判断,以此作为评论作品意识形态性质特征的主要根据
      认为评判作品的价值不能就作品论作品,必须充分考虑到作家的阶级出身、社会阅历及政治
      《徐志摩论》
      01、时代需求——作家立场——作品倾向
      02、《志摩的诗》:北伐战争——坚信布尔乔亚主义
      03、《翡冷翠的一夜》:军阅混战——忧郁怀疑
      04、《猛虎集》:资产阶级革命的中途流产+工放草命十无病呻吟
      结合时代需求,徐志摩出国留学的经历,西方资本主义对其的影响以及其作品内容,将徐志摩定性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诗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