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回梃击红丸和移宫 疑案过后启正文 ...

  •   《明之末》
      第二回梃击红丸和移宫 疑案过后启正文
      上回书说到凶犯张差招供,真相大白。一时舆论激愤,时人皆认定郑皇贵妃及其弟郑国泰主使张差,谋杀太子,以便改立福王朱常询。
      郑皇贵妃顿时慌了,哭求于万历帝。
      为替爱妃开脱,万历帝一面要郑皇贵妃放低姿态亲自去恳求太子;一面命令对太子嫡母、有太子有调护之恩的皇后王喜姐给太子做思想工作,要太子不要牵扯郑皇贵妃。同时万历帝亲自给太子施压,让太子表态,安抚百官。
      最终,万历帝下旨:张差凌迟处死;庞保、刘成秘密处决于内廷。草草结了此案。
      御史刘光复抗议处理草率,万历帝怒呼锦衣官,将刘光复拖出去梃杖;刑部主事王之寀有疑,被罢黜为民。
      随着一些主张继续追查的官员,受到轻重不等的处分后,这个案子就此不了了之了。
      此事件即“晚明三大案”之一的“梃击案”。
      梃击案是包括东林党、浙党在内的太子党势力与郑贵妃、郑国泰的福王党之间的斗争,是当时的大部分文官集团与权贵势力之间的党争。
      万历帝为平息舆论的愤怒,这才在当年六月旨下礼部:“给皇太子母坟户三十名,园地二十五顷,以供香火。”就是说给王皇贵妃的陵墓配三十名守陵员,祭祀赡养田二十五顷,并遣官谢土。还算给太子一点儿“补偿”吧。
      太子朱常洛一生未得到过父亲的爱,万历帝连正眼都懒得瞅他一眼。
      老爸对他的漠视,以及郑妃一党对他的欺凌,使朱常洛一生战战兢兢,因而形成懦弱阴柔、冷酷无情的个性。
      梃击案五年后,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大明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不上朝、不补官、不见廷臣时间长达二十八年的大明第十三代皇帝万历帝在弘德殿驾崩。
      万历帝怠政,导致朝廷官员职位空缺,内部党争严重;朝廷内耗、国库空虚;救灾不力、各地民变;官员腐败、中饱私囊;后金侵扰、无饷无兵等等,各种危机交织在一起。内忧外患,整个大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语出灭亡大明的满清编纂的《明史》,虽有消除汉人对明朝的归属感之嫌,但不可否认,如此评价的确有一些道理。
      皇太子朱常洛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皇太子朱常洛嗣位,即大明第十四代皇帝。改年号泰昌,下月初一启用。朱常洛史称泰昌帝。
      新君继位,通常会有一番作为。
      当天,泰昌帝借老爹遗诏的名义,发内帑百万犒劳边防将士,由大内银库调拨一百万两银子,发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让他们犒赏将士;并另拨运费五千两白银,以沿途支用。泰昌帝还专门强调,银子解到后,立刻派人下发,不得擅自入库挪做它用。
      两天后的二十四日,泰昌帝照方抓药,续拨大内银库一百万两给熊廷弼及九边巡抚按官。
      同时,泰昌帝废矿税,罢免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监,停止任何形式的的采榷活动。
      万历年间,万历帝为榨取更多钱财充边饷,派了一批宦官到各地去收税,这种宦官就叫做“税监”。
      税监不但征收苛捐杂税,而且有权向百姓敲诈勒索。全国各地有各种名目繁多的税种,比如店铺税、海盐税,海外贸易税,茶税、井盐税,木税,船税,店税,鱼税、苇草税等等。
      各地普通税吏本已是烂污之人,但比起税监系统的阉人比,普通税吏简直纯洁得如同婴儿。
      税监早令人们深恶痛绝,所以泰昌帝诏书一颁布,朝野拥戴、百姓欢腾。
      泰昌帝还增补阁臣,以运转中枢。先命令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侍郎二人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随后,将何宗彦等四人均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启用卸官归田的旧辅臣叶向高;将因为“上疏”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免罪录用;将因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重新录用;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罢免的官员。像袁可立、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都是在这一时间被起用的。
      泰昌帝一系列举措令满朝大臣万分感动。
      泰昌年八月初一日,泰昌帝登基大典,郑皇贵妃进献侍姬八人,伺奉皇上。
      泰昌帝上位,就要追封自己的母亲为皇后。谓群臣言:“朕嗣承皇统,抚御临视天下,追念根源,则我的生母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恩大无及。朕往昔为太子时,没有能尽亲尽孝,如今入宫为帝,更只是对当时感到痛悔,想要一伸自己无尽的深情,只有由此而求合于礼仪。想按照皇祖穆宗皇帝尊生母荣淑康妃的先例办理,礼部仔细议定再报闻。”
      大意是我母亲很伟大,生前我只是太子,未能尽亲。现在我当了皇帝,要大表孝心,但我不会越祖制,给母妃操办就按隆庆帝为他妈荣淑康妃恭上谥号“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的标准就行。礼部按这个思路,研究个方案给我。
      登基大典后仅十天,即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忽然一病不起。第二天万寿节的庆典也取消了。
      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内官崔文升治病。
      崔文升本是郑皇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泰昌帝即位后升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泰昌帝患病后,郑皇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泰昌帝进“通利药”,即大黄。
      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泰昌帝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后来,廷臣们对于崔文升是否有进药的资格和所进药物是否符合医理这两点,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
      给事中杨涟说:“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杨涟认为,泰昌帝本来身体就虚弱,应当进补,而崔文升反而进以泻药,其心叵测。
      当时,泰昌帝生母王氏外家、原皇太子妃郭氏外家,两家外戚都认为其中必有阴谋,遍谒朝中大臣,哭诉宫禁凶危之状:“崔文升药,故也,非误也!”
      泰昌元年八月二十八日,泰昌帝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朱由校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之意,并下令将崔文升逐出皇宫。
      隔天,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皇上。
      太监们不敢做主,将事情禀告内阁大臣方从哲。
      方从哲说:“彼称仙丹,便不敢信。”接着,内阁大臣们进乾清宫探视泰昌帝。
      泰昌帝此时已着意安排后事,将皇长子朱由校交由阁臣小心辅佐,又问起自己的陵墓的营建事宜。
      在安排好一切之后,泰昌帝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
      方从哲说:“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
      泰昌帝自知命在旦夕,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宫献药。
      到中午时分,李可灼调制好一颗红色药丸,让泰昌帝服用。
      泰昌帝服完红丸后,感觉还好,让内侍传话说:“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想吃饭啦。
      傍晚,泰昌帝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尽管御医们都表示反对,但是泰昌帝坚持要再服一颗。
      于是,李可灼再让泰昌帝服用了一颗红丸。
      服后,泰昌帝感觉安适如前,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泰昌元年九月初一日五更时分,泰昌帝驾崩,享年38岁。
      刚服红丸两天皇上就死了,使朝臣议论纷纷,认定李可灼的红丸是致泰昌帝暴毙的罪魁,并且还牵涉到方从哲。
      有大臣怀疑是郑皇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多。
      此事件即“晚明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
      后来,内阁大学士将进药的前后始末详细地在给天启帝的奏疏中说明,才使方从哲摆脱了困境。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现代人来看红丸,其实与嘉靖皇帝当初服用的红铅丸类似,是用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性热,正好与当初崔文升所进的大黄药性相反。本就虚弱的泰昌帝,在最后的岁月连遭性能相反而且猛烈的两味药物的折磨,暴毙而亡,实属正常。
      对于泰昌帝短暂的执政,《明史》是如此曰的: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明光宗实录》则这般赞曰:光宗贞皇帝在位仅三旬,升遐之日,深山穷谷,莫不奔走悲号……大宝初嗣,仁政沛施,捐朽蠹而九塞饱腾,撤狐蟊而万廛欢动……虚怀延接,一月而三召臣工。锐意图几,浃旬而两蠲税额……旷千古而仅见者也。
      泰昌帝驾崩,帝位由皇长子朱由校嗣位,外部后金威胁日益严重;内部派系党争愈演愈烈。大明已民生凋敝,日薄西山了。
      泰昌元年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门,即皇帝位,即大明第十五代皇帝。改年号为天启,明年一月初一启用。朱由校史称天启帝。
      天启帝感念祖母的恩德,依父皇遗诏,正式追封自己的祖母为孝靖皇太后,后改为皇后。
      泰昌元年十月,天启帝从东井把祖母孝靖皇后的棺椁迁出来,与神宗和孝端皇后王喜姐一起葬入定陵的地宫内。
      入地宫前,熹宗见祖母棺椁中的陪葬品仅一件破银壶和一件满是缺口的镀金银盘,不禁默然。遂补充追加了三箱随葬品于地宫之内。其中,一箱放孝靖后的木制谥册和谥宝;一箱放三龙二凤冠一顶,以及玉带、玉佩、玉谷圭、金垒丝珍珠霞帔,金香熏等物;另一箱放十二龙九凤冠一顶,神主祀祭于奉慈殿。
      孝靖、孝端两皇后的玉册玉宝,却怎么找也没找到,只得做罢。
      直到了崇祯十一年三月,才在御用监找到,崇祯帝命有司献于宗庙。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孝靖皇后生前死后命运多舛,神宗皇帝一生风光无限,端靖皇后“性端谨,以慈孝著称”,三个性格命运迥异的人,被三口金丝楠木棺椁存放,摆放在一处,三人死后的命运也就此拴在一起,同历三劫。
      一劫来自痛恨明皇室的闯王李自成。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打到昌平,放火烧了几座明帝陵的地上建筑。
      二劫来自多尔衮的报复。
      天启二年,天启帝把位于北京西南大房山系九龙山附近的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帝王陵寝全部捣毁,以断其女真人龙脉。
      清初,满骑多尔衮入关,为了报复,就命人拆掉了定陵的部分地上建筑以及陵墓前的碑亭。这引起明朝士大夫的强烈抵触,清军发现这样做,不利于他们坐稳中原。于是重新修葺十三陵,顺手还把崇祯帝明思宗厚葬了。
      三劫,来自考古学家。此为最后一劫,之后再无劫可劫。
      公元1958年,沉寂三百多年的定陵被挖开。
      由于地宫大门打开仓促,地宫内的金碧辉煌只在人们的眼前呈现了短短半小时,随即便黯然失色。金属开始氧化,丝绸织品和字画等大多开始发黑黯淡,有的直接化为粉末。连地宫里上好的地板木和棺椁,都开始快速腐化。
      地宫内的殉葬品以及陵墓内所陪葬品,大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神宗皇帝、孝靖皇后及孝端皇后的三具尸骨更惨,直接曝尸荒野,后被大火烧得干干净净,如同挫骨扬灰。
      帝后的衣服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本看着金光闪闪的用了无数金线绣成的衣服,最后都变成了黑抹布。而原本精美细致的百子图等,也已经不复最初的光鲜精美。残留的一些丝绸等制品,也被人们拿回家绑菜园子的栅栏等,能利用绝不浪费。
      三口金丝楠木精制而成的巨大红漆棺椁,也被遗弃在野外,被当地农民做成家具或当劈柴烧了,也算物尽其用了。
      据传,万历帝被挫骨扬灰是应验了他在大高玄殿立的誓,不知真假。只是连累了两位皇后。
      天启帝生母王氏,在万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
      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王选侍诞下皇长子朱由校,晋封为太子才人。
      太子朱常洛的选侍中,有两名李姓选侍,人称东李选侍、西李选待。
      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丧母之后,先由西李选侍抚养,后来她诞下皇女,忙不过来。朱由检便转给东李选侍养育。
      西李选侍极得朱常洛的宠溺。
      选侍的身份没有才人尊贵,但西李选侍仗着朱常洛的宠爱和偏袒,完全不将王才人放在眼里,猖狂到了经常辱骂殴打王才人的地步。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王才人竟被西李选侍活活殴打致死。
      王才人的临终,向年少的朱由校遗语:“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
      软弱无助的朱由校耳闻目睹了西李选侍所有的侮慢凌虐,心生畏惧,终日涕泣,却无可奈何。这些经历都为他日后荒唐怪异的性格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凶手西李选侍以下犯上致死王才人,并未受到从太子朱常洛到万历皇帝的任何惩罚,相反,万历帝念及朱由校年少,把抚育皇长孙朱由校的特荣赐给西李选侍。
      到泰昌帝朱常洛登基,更是以方便照顾皇长子朱由校为由,让西李选侍迁入乾清宫居位。
      如今,16岁的朱由校成了天启帝,按常人的逻辑天启帝要杀了西李选侍,以报母仇。
      结果,天启帝不是常人,对西李选侍养育之恩的感激,远大过虐杀其生母的仇恨。
      西李选侍得以控制乾清宫,继续抚养天启帝。
      当时,西李选侍与太监李进忠来往甚密。二人密谋挟持朱由校,让西李选侍当皇太后,继而二人把持朝政。
      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大臣,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西李选侍移出天启帝的乾清宫。
      李进忠则拢络一些大臣,坚持让西李选侍仍居住在天启帝的乾清宫。
      内阁持移宫主张的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逼迫西李选侍移出宫。
      天启帝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也在乾清宫里,力驱西李选侍。
      西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殿内的哕鸾宫。
      西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
      “移宫”数日后,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反对移宫的官员散发谣言: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天启帝违背孝悌之道。
      天启帝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至此,“移宫”风波才算暂告结束。
      此事件即“晚明三大案”之一的“移宫案”。此案议论颇多,后来成为派系斗争的代名词。
      天启朝的移宫案与万历朝的梃击案、泰昌朝的红丸案,并称“晚明三大案”,三案皆因宫内、宫外错综复杂的各派各系斗争而产生,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一直到明亡,各种势力党派反复将三个案子重新提到朝堂之上,只为了打击各自的对手。
      天启元年元月二十九日,一位自称握有“红丸案”关键证据的少年,出现在皇宫御书房内。
      欲知少年是谁?有何证据?且听下回分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