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扭转战局 ...


  •   昭毅将军樊温,是一位阅历丰富、忠贞不二的武将。

      再则,身为太子妃的父亲,未来的国丈,必然会为了江山社稷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樊温不失众望,带领着三十万大军,仅半年就将反王的紫绒军,击退出诚州。

      至此,除了与交远州一样由蛮夷和布政司协同执政的芙蓉州以外,原州和秦州成为扩大到四十万人的紫绒军的大本营。

      紫代表权威和声望,反王陆宏谦,因不满皇帝封一个平庸之人做帝储而造反。自立为明太子,私封同党景王为承平王!

      -------------------------------------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先生大才,理应为黎民着想,为百姓改命!”

      一位长者穿着略显空荡的衣衫,看都不看拦路男子一眼,怕他听不懂似得,让书童对其说了三句俗语:“‘东西坏了可以修补,人心坏了却修不好了’、‘屋前若有鹅鸭头,屋后必有遍地流’、‘十年栽树,百年歇凉’。”

      康学方看着这个不知好歹的圣门后裔,晒笑出声:“身为孔学宗圣的传人,却隐在楚陵州不出仕。什么归隐?!不过是松散懈怠!腹中只剩鸡肠鼠肚!盛名难副!”

      长者听后,却接了康学方所言第一句的下半部分:“‘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老朽年岁已大,只想做个散人。”

      “这位童子说,‘十年栽树’?可应运二十几年,皇帝只顾防藩王防世家,沉迷后宫;可曾让良田变多?让百姓的日子更好?地方官僚结党营私,贪污腐化,苛捐杂税;加上天灾,天下形成割据的局面是早晚的事!先生难道不知这句‘得民心者得天下’?恰巧明太子殿下得了些民心,理应就此顺应民意,让大启彻底旧貌换新颜!”

      见长者还是不为所动,康学方继续说道:“应运十七年,浔饶州洪水,百姓老屋新屋全被淹没,农田全被冲毁;朝中以国库空虚之因,让地方官府自行供粮抚民。应运十一年,燕临州鼠疫肆虐,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好泣之声,举族而丧者,不下万户;朝廷以国库空虚之因,让知州自行焚尸处理。应运七年齐州地动,崒崩道壅,河逆流;朝廷以国库空虚无力援助为由,默许发生地动的留泉县永远消失。应运两年,南粤州西南海水溢,浸数百里,渔村变沼泽;彼时朝廷以天下平定不久、皇后崩,无暇相顾为由,放任百姓们流离失所。”

      康学方深吸了一口气,持续“输出”:“而今年,中豫州大旱,蝗灾吞噬大量庄稼,灾民逃亡至秦州。若不是承平王殿下和明太子殿下下令布施,在我启朝大好河山将会出现史书中,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饥掠人食之景!从前朝开始,二十州近二万万人口,减少近一半,连兵部在册的行伍都减少到了两百万人!曾先生,您多年不出仕,不觉愧对先人,愧对世人吗?!”

      -------------------------------------

      曾庚,字立濂,号雁斋先生,是出自齐州的大儒。

      年过半百的他,在年轻时,也曾学而优则仕,官至文学博士。

      后因朝廷两年乱政,急流勇退。

      人,见自己,明归途;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懂怜悯。

      辞官后的他辗转各地,至今已行万里路。

      雁斋先生不是不知天下局势,但奈何他一人之力甚微,又总觉得缺少契机。

      这次反王派来的说客,倒是给了他启示!

      “……请王爷赎罪,老朽有一些大胆之言想说。”

      肃亲王高晟絮,允雁斋先生畅所欲言。

      “从百姓心中来讲,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权利,不过是统治者派下的官职。官府与百姓有联系的,只能是税和治安。特别是芙蓉州和岭南,这些协同而治的边缘之地。归根结底,不过是在这些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加上了“启”这一个名称而已。这些地方百姓的国家意识无疑很薄弱,所以无论谁掌权,只要负责了治安,都无碍大局。”

      “半年前,老朽到芙蓉州的游历中,守城官兵在看了我的文牒后,竟扒光了我的衣衫,将我赶出城门。此州不尊重文士,可见教化。对我尚且如此,对百姓则会更为苛刻。一旦当地官府出了动荡,百姓才不会站到官府这边共同担当。所以,我朝的官吏,应该善待百姓,为陛下积社稷积福。”

      肃亲王听完覃思之后,看向面前腰间挂着剑,身材偏小却强健的长须老者。

      此人气度陈穆,见识渊博,实不似个乡居孤陋之士,分明是哪位归隐的大儒!

      “先生所言鞭辟入里,令本王有茅塞顿开之感。不知先生,可愿做本王帐中军师?”

      雁斋先生从楚陵州死里逃生,到达中豫州讨伐反王的军营,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不可谓不辛苦。

      听到肃亲王所请,心中倍感欣慰。

      “老朽并无为人师之习,也不想做王爷麾下军师。王爷只当我是一名老兵,允我谋议时旁听即可。”

      肃王高晟絮没有丝毫踟蹰,应允下来。

      营帐中的将领听军师在说反王笼络人心之法:“古书有载:‘江米煮饭,晒至干透,永远不坏。饥者嚼一撮,得米气便可不死。’可他们怎会有如此多的江米?中原之地本就天灾频发,也不知他们提早谋划了多少年?”

      换了营帐,雁斋先生言道:“王爷还记得老朽自荐那一段所言?反王所为不过是为了得到权利的一个伪善。无论他们打算的多周密,令天下分裂,家国动荡,都是国之罪人!”

      “先生所言极是!樊将军有信函传来,反王已退至秦州。此时正是乘胜追击,围困反贼的好时机。”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每看到勇猛沉着,遇事不苟,练兵有方的肃亲王,雁斋先生都会认为惩治国贼,不会超过一年之久!

      -------------------------------------

      “我临走时,明明说过!诚州不可失!魏将军不是在诚州有许多筹谋吗?为何退得这样快!”

      魏云章看着这个曾身为高荣得力干将的人,冷着脸说:“两位殿下自有打算,我为何要多费口舌与你多言!”

      诚州,康学方从那里开始就追随恭王了。

      一切的起因还是魏家操作假银的事,被敏锐又有野心的他发现。

      在外人看来,他为恭王出过很多计谋,做过很多大事,他自诩为恭王的肱骨之臣,自认与魏云章平起平坐,可世家出身的魏云章一直从未将他放在眼里过。

      -------------------------------------

      应运二十二年秋,朝廷的兵马和紫绒军一共损失十万兵马,征伐大将军樊温阵亡!

      为首之因是,紫绒军在其入秦州关口埋下密密麻麻的火药。

      樊温的部下死了七万人,被火药误伤的紫绒军亦有两万人。

      那万人被瞬间炸飞、万人如割麦一般倒下之场面,深深留在所有幸存者眼中!

      从后方赶来的肃亲王用十天收敛完尸身,统领余下的兵马直接攻向秦州的景王府所在!

      一路上经历数次残酷战斗,灭亡和俘虏紫绒军共五万人,颠倒了战局。

      景王府留下的都是女眷,有原景王的,有原恭王,就是没有他们的后嗣。

      女眷中有人说,她听到孩子们都被送去了别的城,但具体是哪个城,她没有听清。

      两营之队和伤员留下,看守圈在原地的女眷。

      大队人马要离开时,一名绝色女子突然大呼肃亲王的名号。

      “肃亲王!妾身知道孩子,在哪里!”

      余下的女眷听到此言,全都对女子怒目而视,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终归是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她被带离。

      “景王的后嗣?”

      “对!恭王的三个嫡子早在他造反之前就被王妃的母家秘密送往了各地,不好寻觅。但景王除了世子,其他‘贤子孝孙’都被送到了甘棠城!”

      “甘棠?莫非是上阳城?”

      “正是上阳城,它与秦州相邻,距此不远,且多天险之地,易藏人。甘棠城,并不是上阳城的代称,而是一处不得外人而知的隐秘处。”

      “你知此处在何地?”

      “不,我不知。”

      优美、孤独,却在脸上有着点点岁月痕迹的女子,淡然的双眸中不起一丝波澜。

      肃亲王听完参将审问的全程,直觉认为,此女最后一句撒了谎。

      就在参将感到索然无趣之时,女子又言道:“我是魏云章的庶妹,原是魏家送与恭王的妾,可恭王无心后院,将我赏给了对我有非分之想的下属。”

      “魏家的庶女被送人?做玩物?你在胡言乱语吗?呵!你该不是反贼故意给我们留下的细作吧?!”

      女子并未辩驳,她匍匐在地,坚持肃亲王将她留下。

      “王爷,妾身一个小女子能起什么风浪?世途险恶,不过一个可怜人想达成所愿罢了!若是王爷成全我,妾身愿意服侍军中所有将士!”

      顿了一下的参将问:“什么愿?”

      “妾身被送给恭王麾下的谋士康学方十年,早就将他当成终身托付!可他却在形势不利之际,将我抛下。我要用在他身边多年所学,要他后悔今朝他负我之心!”

      肃亲王还是留下了“居心不良”的魏舒,让她宿在他的营帐之外。

      从不发一言的丁二看在眼里,心中明了:王爷留下此女,不光是因为京城来的密旨,还因丁一,找到了他们!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8章 扭转战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