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重启人生 ...
-
“谢淼,不要。”伴着一声惊呼,萧洛尘从眩晕中惊醒。
“六皇子醒了,快,快去禀报娘娘。”听荷欢快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紧接着便是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尘儿,尘儿,吓死母后了,你若有个三长两短母后该如何跟你九泉下的母妃交代。”说着谢皇后拿着帕子拭去眼角的泪水。
须臾,谢皇后回头对宫人吩咐道:“快,去唤太医,仔细诊治莫要落落什么病根儿。”
萧洛尘怔怔的望着床上青色的纱幔,这是在碧辰殿?
萧洛尘心中迷糊,这是如何了?
谢皇后见人醒了,此刻却呆呆愣愣,只觉他是受了惊吓,赶忙给紧急赶来的太医让位。
“如何了?”见太医收好脉枕焦急的问道。
“回皇后娘娘,六殿下无碍,热已经退了,便是再喝几副汤药便妥了。”赵太医收好脉枕走到书案前开始写药方。
“那就好,那就好。”谢皇后此时心才落回肚子里,望着还在失神的萧洛尘,心中还是有些担忧。
看出皇后的忧虑,赵太医开口安慰道:“皇后娘娘无需担忧,六殿下应是落水时乱了心神,下官待会儿开一贴安神药。”
萧洛尘反应过来,这应该是宣和十八年,自己因与太子萧洛景打闹不小心落了水,只是自己为何会回到这一年,萧洛尘暂时想不出理由。
不想谢皇后担心,萧洛尘起身安慰道:“母后,无需为儿臣忧心,儿臣已大好了。”
“好,好,母后不忧心。”
谢皇后虽这样说,但心中还是有些担忧。
思索片刻还是再次开口,道:“尘儿莫怪你太子哥哥,母后已经让他去太庙罚跪了。”
说着像是想起什么,便朝身后的嬷嬷使了个眼色。
“皇后放心,已经差人去请皇上了,约莫着快到碧辰殿了。”刘嬷嬷得了皇后的眼色答道。
“皇上驾到~”约是应了刘嬷嬷的话,殿外立马响起太监的通传声。
“母后,不怪太子哥哥,是儿臣没留心脚下。如今入了秋,太子哥哥咳疾未愈,母后该是为太子哥哥担心才是。”萧洛尘安抚着皇后。
皇后待他都犹如亲子,太子萧洛景跟他相处融洽。
“呵,你倒是为他求情,他如今都这般大了还没个正形。”一身明黄的宣和帝萧澹刚跨进殿门就听到萧洛尘为萧洛景开脱的言语,面露不悦。
萧洛尘要下床行礼,被快步走来的萧澹按在床上。
“妾(儿臣),参见陛下(父皇)。”
谢皇后福了福身子。
“尘儿方好,便不必起身了。”又转头对谢皇后说:“皇后,既然尘儿求情,明日便放那浑小子出来吧。”
萧澹略思索一番,又道:“待那浑小子出来后就去国子监读书,吩咐太傅,就说朕说了,让那浑小子这个月每日多写一篇策论,省的闲来无事净给朕闯祸。”
“妾,谨遵圣谕。”谢皇后观宣和帝尚有些怒意,便不再多言。
“既然尘儿无事,待身子好些了,便随你太子哥哥一起去国子监读书,这几日你也落了不少课业,当是多多向你大皇兄学习才是。”萧澹拍拍萧洛尘的手说道。
“父皇教训的是,只是儿臣向来体弱,怕是要多歇些时日了。”萧洛尘讪讪道。
上一世也是,自己刚醒没多久就被宣和帝催着去读书,之后又借口体弱送他去漠北参军。
“呵呵,我看你这是在逃懒,太医已经跟朕说了。你母妃去的早,你该好好爱惜身体才是。”萧澹感慨道。
“父皇,儿臣听说上月定远侯已经班师回朝,儿臣想去军中锻炼,想是操练一番身子能硬朗些。”萧洛尘低声道。
萧洛尘心想反正日后宣和帝也会送自己去边关,倒不如趁此机会早早去军营也好。
像是被说中心事,萧澹怔了一下,“尘儿怎会想去军中?”
“回父皇,姚清虽是太子哥哥的伴读,但定远侯一直待儿臣不错······”萧洛尘的声音愈发微弱,头也随着声音垂了下去。
“罢了,吾儿即有此心,也不必去找姚卿,待你身好后便去城防营历练。”
萧澹思索片刻,当即允了萧洛尘的请求。
那柳长安仅听自己一人吩咐,萧澹心下稍安,又嘱咐宫人仔细照顾六皇子便回御书房处理政事。
谢皇后不知萧洛尘安了什么心思,但宣和帝已经有了安排她也不好再插手,吩咐刘嬷嬷从自己内库出了些补药,又赏了些珠宝玉器,便起身回了麒梧宫。
一众人都散了,萧洛尘躺回床上望着青色床幔,细细回顾着前世的种种。
这一世自己便安安份份呆在城防营,之后做个闲散王爷没什么不好。
徽京城 城防营
萧洛尘已经来了数月,早已熟悉营中各种情况,每日操练积极主动,很是讨柳长安喜欢。
一开始,柳长安以为六皇子如同南营那帮世家子弟似的,来到城防营只是为了混日子,没想到他倒是如同北营那帮寒门平民士兵一般操练。
“柳将军,六皇子在营中可好?”
因着年节萧洛尘接了城防营的任务并未回宫,萧澹派了大太监福长海到营中以示慰问。
“回福公公,六皇子安好,身子骨比刚来时健壮不少。”柳长安据实以报,他还寻思着皇帝莫不是忘了有这么个儿子,没想到今日便迎来了福长海。
“那就好,那就好。陛下体念柳将军辛劳,特赐了些吃食犒劳众将士。”福长海抿了一口茶水,觉得甚是苦涩,便搁下茶盏。
“微臣替众将士谢陛下赏赐,劳烦福公公跑一趟。”悄悄递过一个荷包,“福公公,圣上何时召六皇子回去?”
“这,奴不敢揣测圣意,柳将军安心便是。”说着起身要走。
“柳某送福公公。”柳长安起身恭恭敬敬将福长海送上马车。
徽京城 御书房
宣和十九年,上元节,一封八百里急报打断了股肱大臣们陪家人看花灯的兴致。
御书房里灯火通明,定远侯姚湛摸了一杯热乎乎的龙井茶,淡然的看着高位上的宣和帝。
“该死的北漠,当年不是被云家军打怕了么?咳咳,咳。”萧澹发了一通脾气。
萧澹捏着那封战报,气到浑身颤栗。
底下的一众官员默不作声,哪里还有云家军?哪里还有云家。
见底下没人作声,萧澹好开口问道:“各位爱卿觉得派谁去合适?”
“微臣以为柳将军骁勇,此番定能退敌。”徐阁老颤颤巍巍站起来,眼皮都不撩一下答道。
柳长安皱着眉头,看着徐荣昌,这老家伙在打什么算盘。
“陛下不可,柳将军统领城防营拱卫京师,不可轻易离京。”
“有何不可,柳将军就是从漠北回来的,此时出战也算知己知彼。”
······
御书房里吵吵嚷嚷,各怀心思。
“末将愿往。”曹寅实在忍不住,作为老将他心里清楚,城防营动不得,姚老狐狸更动不得。
“咳咳,曹老将军,朕知道你的忠心,漠北苦寒,你莫要再提。”萧澹扫视一圈,这些就是自己的股肱啊,一个个的就知道推诿。
“陛下,那就让曹方那小子代老臣前去。”曹寅眯着眼,默默的盯着宣和帝。
“定远侯以为如何?”萧澹此时才瞄见躲在角落里的姚湛,他才不会放过这老狐狸。
“回陛下,臣以为曹老将军提议甚可。”姚湛将凉透的茶水轻放在小几上,顿了一下,继续道:“曹小将军可为副将,至于主将,柳将军可有人选?”
“长安,你说。”萧澹看着自己狗腿子。
“呃,回陛下,臣以为派岳霖岳将军做主帅或可退敌。”柳长安低头,不敢直视宣和帝。
“岳霖啊,老姚,你觉得呢?”萧澹又把问题抛给姚湛。
“回陛下,臣以为岳霖曹方二人可能压不住漠北军,除此之外御敌不成问题。”姚湛也不隐瞒,毕竟凉州军出身的岳霖到漠北肯定是要守排挤的。
“嗯,这倒是个问题。”萧澹不得不承认。
“陛下,那就派一个皇子去督军。”徐阁老建议。
“朕的儿子们各个文弱书生似的,跑着一趟怕是没到地方就一病不起了。”
萧澹说着望了一眼柳长安,似乎有所指。
柳长安收到指示道:“陛下,六皇子可去。”
“老六啊,就他那三脚猫功夫,长安你太高看他了。”萧澹板着脸,似乎有些愠怒。
“回陛下,去岁六皇子入营,入如今已经壮的跟牛似得。”柳长安嬉笑着回道。
二人一唱一和几回合后,萧澹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
“朕相信长安,宣朕旨意,封岳霖为征北大元帅,曹方为副将,六皇子萧洛尘督军,点兵十万,即刻出发。”萧澹说完,拂袖而去。
宣和十九年,正月十八,宣和帝亲送征北大军。
出发前,徽京城下了一整夜的雪,白茫茫一片,接天连地,十万大军如同长龙,蜿蜒在大琰的土地上。
萧洛尘裹紧谢皇后托太子转交的狐裘,回头看了看徽京城,躲不过的命运。
雪天路滑,大军足足走了二十多天,终是到了。
宣和十九年,二月二十,第一战,大捷。
宣和十九年,三月初八,征北大军将北漠军彻底赶出大琰国境。
宣和十九年,四月末,草长莺飞,征北大军直捣北漠王庭。
宣和十九年,九月十四北漠王赫连澈崩世。
宣和十九年,十月十日赫连延祐继位。
宣和十九年,十月末宣和帝收到北漠的求和书。
宣和二十二年春,征北大军归京。
宣和二十二年,四月宣和帝下旨,封六皇子萧洛尘为肃王,赐安国公庶子宋勉为肃王妃,冠礼与大婚安排在同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