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陈音陵 ...


  •   夜色凝重,彼此沉默了半晌,她复幽幽开口:“不,你不知道。”声音若呢喃,莫名惆怅。

      也许北境的苍茫寒凉与辽阔盛大就是会让人变得渺小一些,生出一些抱负、多了一些愁肠也可以理解。

      我没有反驳,我与福仪间总归隔着一道无形的河流,有多宽、多深,我看不懂,也不由我决定。

      彼此怀揣了心思,倚着山石宿了一晚,第二日天明便到了做决定的时刻。

      她万分认真地看着我:“司马沛,我千辛万苦地把你带出来,你再回去,你父亲不会善罢甘休,我也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她的眸色很浓,我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我必须回去,求得他的首肯。”

      “福仪,如今的形势你比我清楚,既然各位都督虎视眈眈,我们必须借助父亲的力量稳住局势。如果得不到他的认可或是默许,即便成婚,你也得不到你想要的。”

      最后一句,措辞明显错了。我们对视着一愣,她的眼神更冷了几分。

      她别过身去,我支吾着想要解释,但总是词不达意。

      她的声色又冷又坚定:“你没有说错。”然后叹息一声,“八月十四,我在柔玄城等你。”

      “若你未能说服他,柔玄城便是我的葬身之地。”

      她打马走了,果决,理智,冷漠。

      如她的态度一般,我并未想追上去,我凝视着她的背影,下定决心。

      ·

      逃离州府的第三日,我的出现让侍卫们如临大敌,尚未入门,何都督亲自上前将我一顿反绑,见我态度乖顺,面色好了不少:“世子倒是心大,可是回来认错的?”

      “父亲呢?”

      “大将军尚在前线,要明日才能回府。”

      于是我被他关在衙署的库房内坐了一夜。

      春夏之交是南北交战最激烈的时节,所以福仪才会不顾一切前来监军。北戎有意将火力对准幽冀,而放过了西边的并州一线,意味着什么,朝廷上下大抵心知肚明。

      皇帝快死了。

      冀州和并州,必须选择一个拉拢的对象。

      我琢磨着这些,一夜未眠,不觉疲倦。

      “世子,大将军回来了。”来人通禀一声,我便被五花大绑地押送到了衙署的大堂上,一身狼狈。

      高座上的男人半阖着眼小憩。

      他未睁眼,开口时听得出他神思倦怠,精力枯竭,有气无力地问我:“既是走了,为何回来。”

      我跪在地上:“儿臣只是想与公主说清楚。”

      “那说清楚了?”

      “是,儿臣要与她提前完婚。”

      他悠然转醒,不气不恼:“完婚?”

      “你可知,你是会稽王府的世子,日后整个封国,八郡三十三县唯你马首是瞻,家族上下,支脉庞杂,南方诸州仰你鼻息。”

      “一旦完婚,你成了名副其实的驸马,那陈家的皇帝便有名义夺了你的权。”

      “儿臣知道。”

      瓷盏朝我的额鬓飞袭而来,我不避不躲,受了这一击。

      “废物!”

      “儿臣不敢辩驳。”

      “儿臣只知,若陛下临泰山之崩,太子即位,年十三,必有重臣贵戚辅佐方成。”

      “今内朝有薛尚书,外朝有高、许、褚、武把持,儿臣以为,必先降服这几大家族不可。”

      “日后太子继位,元后早逝,除却后族,能倚仗之人便是福仪公主。”

      “与其等陛下示好,不若借联姻之盟先稳住朝中大臣,表司马氏之忠心,让他们集中力量防备并州、荆州等方。”

      一番长篇大论,只换来他的嗤之以鼻:“小儿心智。”

      “想必是那妖女与你说了不少好话。”

      我摒气不敢出声。

      “昔年徐衍篡权,昭元公主女主摄政,最终下场如何?”

      我想了想在兰台翻阅的史书:“世宗皇帝登基后,怕公主擅权……应朝臣之请,废庶人,处绞刑,死……不得入皇陵。”

      “倒是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他哼笑一声,“权力之争比你想象的残酷许多。”

      “无论朝臣间如何攻击诘难,但在女主摄政这件事上意见一致。”

      “你若再等等,她便能心悦诚服地嫁给你,届时主动权在你手中。”

      “司马沛,这点事情你应该想得到。不然她也不会‘千里追夫’,不顾廉耻了。”

      我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儿臣斗胆反驳一句,父亲未免对公主评价苛切。昔年北狄王三请和亲,公主如今身在前线,未必不会借异族之力,挟制幽冀。”

      他走下高台,走向我的身侧,在我耳侧轻声诉来。

      “沛儿,你以为那妖女为何择你做了驸马?”

      我垂下眼睫,等待他的羞辱。

      “北狄王的第三次和亲之请,百官呈奏,万民呈表,希望以一人换边境和平。皇帝即将首肯。”

      “是她来找的我,我予她支援,她助我夺得大权。这才是公平。”

      “世子之位,是谁无所谓,得看谁坐得稳。”

      “而今见你这般蠢钝模样,我便知白水之役的命令没有错。”

      他掐住我的肩膀,寒意顺着他的指尖攀援上我的背脊、肌肤、骨血,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然后又被人押送走了,这回关在后院仄鄙的柴房。

      他放弃我了,第二次。

      我躺在稻草堆上,想起分别前福仪对我的叮嘱。

      “我知道说服不了你,也知道你的想法才是正确的。”

      “临行前我去见过薛尚书,通过他的担保,河东许氏愿意出兵襄助。”

      “既然如此,我需要你帮我拖住他,以便许氏乘虚避开耳目,抵达前线。”

      “我此番来便是来赴死的,与其死在阴谋诡计之中,我宁愿轰轰烈烈地葬身疆场,成全皇室气节,也给那些腐儒瞧一瞧‘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司马沛,八月十四,我在柔玄城等你,若你不来,柔玄城便是我的葬身之地,你若还活着,便把我的尸骨带回去,葬在我带你去过的嘉陵溪水处,我母后的身边。”

      我在这方混沌污秽的天地等待争斗的最终结果。

      ·

      未到八月十四,柴房被人打开。来人气质阴鸷,负手而立。

      “世子殿下。”语气颇为讥讽。

      我端正了身子,朝他施礼:“叔父。”

      “大战在即,怕是这两日就能得到消息。我须领兵北上。”

      “父亲给了你多少兵马?”

      “三万三千。”

      “可与一战。你可取道太原,直击并州军老巢。”

      “许馥羽走了?”

      “他们本来就不和,您不必担心。”

      他听了我的话郁郁一笑:“早年间使明珠蒙尘,倒是你父王的错了。”

      我鞠躬示好:“叔父过奖了。侄儿不过受叔父荫庇指点,又有公主牵桥搭线,才做了个聪明的中间人罢了。”

      他掩了门便走了。

      过了半月,州府再度热闹起来,我也被人放了出去。

      大将军司马钰战败,军队指挥权如今交到了河东许馥羽和固城侯司马铭手中。父亲被送了回来,对,他受了箭伤,正在卧房静养,我理当去看望他。

      对于军权被夺,他虽愤愤,大抵想到还有一半在叔父手中,倒也忍着没有发难。何况叔父大挫并州军,许馥羽暂时中立,司马氏明贬暗升,在北方几无对手。

      值得庆幸的是,他终于看清朝堂中还是有人支持福仪的,那个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清誉满门的薛氏竟然选择支持一介女流,让他抱怨了一阵。

      为了制衡司马铭,他同意了这桩联姻。司马家的势力在这一刻达到巅峰。

      我也拿到了此生第一支亲卫,三百人马,驰赴柔玄。

      大魏与北戎的决战地正在柔玄。

      “我父皇希望生前完成最后一仗,为皇室攒些积威,这样苏言登位也许还能挣得几年太平。”

      福仪聊起这些,柔和如被月光浸润的湖水。

      我来不及找福仪,率领亲卫军加入许将军麾下,苦守柔玄城西北部的关隘。司马铭从并州方发兵支援。

      举国之力,浴血一战。

      我追击敌部残军出了塞北,想要翻越隆山。

      可恨后方粮草与军械装备仍是不足,从隆城赶来的戎兵将魏军阻击在隆山之外,我无缘一窥那座让人心心念念的降城。

      我与她再见,已是九月之事。

      她倒比我先回柔玄城。魏军打了胜仗,沿途百姓个个兴高采烈,士兵牵着绳索,敦促着俘虏们快走。

      我心神一动,寻了其中一个俘虏,他的眼睛是褐色,似琉璃琥珀,非常漂亮。也只有眼睛能看,全身各处都是血痕。

      “你们狄人女子喜欢取名‘莎罕’吗?”

      他呆滞地看着我,嘴里囫囵说着什么,我听不懂,也不想叫译官。

      她便是在这时出现的,布衣荆钗,模样清丽,倒没有公主的贵气,来往百姓都朝她看。

      “你回来了怎么也不去找我。”

      她语气平淡,像是昨日见过,一点没有经历生离死别后的激动与幸然。

      “我也是刚回来,不知道你在这儿。”我牵好缰绳,与她并肩行走,寻常的一日,没入芸芸众生。

      “谢谢你能信任我,这场战役能赢下来,你功不可没,回去后我会向父皇禀明。”

      我时而望望蔚蓝辽阔的天际,时而望望她的面容,莫名心安:“他与司马铭大概还要争权一阵,我会随时监看,有消息再告诉你。”

      她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你怎么还留在柔玄城?”我没话找话。

      她抿唇微笑:“我在等你。”语气轻柔赛过九月的秋风,暖洋洋的日光落在我们身上,歌舞飘扬,太平安逸,确是成亲的好时节。

      她直言不讳,我不好意思。

      心驰神往,不言而喻。

      “那……”我悄悄抹掉手心的汗渍,咽着口水,试图将嗓子眼的心跳压回去。

      我感觉我的心在颤抖、手在颤抖、神思在颤抖,如飘云端。

      “我们成婚吧。”

      我牵住她的手,在秋风的贺颂中,一切变得柔软温和。

      她颔首,笑容明媚:“好。”

      ·

      “福仪公主要和会稽王世子成婚了,就在咱们柔玄城!”

      “真的?柔玄城!咱们这儿穷乡僻壤!”

      “天哪,我这辈子还没见过那等贵人。”

      “听说还有赏钱!与民同乐,沿着这街摆酒,人人都可以吃席!”

      柔玄城迅速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因着这场举世无双的婚礼,甚至变得比从前样貌更加繁华热闹。

      彩绸贯穿街巷,家家户户张贴起嫣红喜庆的窗花,除了魏国的风俗外,柔玄城还仿着边境少数族的习俗悬挂铃铛与彩羽。

      除了中原恢弘典雅的宫廷乐被奏响,招募来的乐师舞女连日演奏起各部落的乐舞,异彩纷呈,吸引周边城镇乡村的百姓纷纷前来观看。

      以及,一睹那位尊贵如日月的大魏帝姬的风采。

      此时,诸镇百姓才得知朝廷竟然派了一位公主前来督战,无一不惊讶她的胆识过人。

      “公主想梳哪种发髻?”

      “嫂子不必如此生分,这些时日我吃您的住您的,很是麻烦你了。”福仪扶起一侧战战兢兢的妇人,“只是我的手笨,大婚还是想好看一些。”

      “公主,我哪敢——”

      “好了,不必公主公主地叫着,嫂子还是叫我的名字,我喜欢你叫我的名字。”

      “好。”

      简陋的土房内,南面一扇纸糊的窗户,光落进来正对着铜镜,那铜镜雕工华丽绝伦,质地不菲,光洁鲜亮,显然不是屋里的摆件。

      妇人穿着杂色的麻布衣服,外面套着鹿皮的坎肩,执起木梳,挽着一缕秀发,缓缓梳到尾。

      “柔玄城小,怎么不等到回京再去完婚?你们一个是公主,一个是世子,婚礼必定是最热闹的。”

      她微微笑着:“我喜欢这儿,柔玄城也很热闹。”

      土房外围是四面半人高的土墙,院子中间一棵枯皮枣树,我倚着树干听着她们闲聊。妇人帮她梳完发髻便退了出来,见我在,吓了一跳。

      我示意她不必惊慌。

      “公主还好吗?”

      她眉梢含笑,面容敦厚:“一切都好,公主在这里住了许久,我从未见过她如此高兴。”

      我也很高兴,给了她一些碎银子:“多谢照顾。”

      福仪认出我的声音,支起窗,探出头来,她挽起发,露出脖颈,更显端秀明丽。

      “你怎么来了?”

      我进门,从怀中掏出一些物件:“来送聘礼和婚书。”

      她疑惑地看着我:“这些订婚时父皇和会稽王已经定好了。”

      “我知道。但那是他们给的,这是我想给你的。”

      我与她对视一眼,意味微妙。她没有拒绝,接过细细翻看起来。

      “你准备得充分,倒显得我不重礼数了,没什么能给你的。”她懊恼地合上帖子。

      我蹲下身子,与她平视,认真道:“福仪,我已经很满足了。你给了我很多,身份、权力、信任、重视,还有……”

      我期冀着她能给我一点点回馈,我才有勇气说完这句话。

      她只是看着我,眸色深深,平静无波。

      “还有一场盛大的婚礼。”又是言不由衷。

      她明媚含笑。

      到底拿起一支眉笔,就着婚书的空白仔细撰写。

      “这泼金的素纸可不便宜,只有洛平城才有。”她边写边说。

      我抠抠头:“是,之前买了一些,带过来的。”

      她唇边翘起,专注于纸墨之上。

      “好了!”她将婚书递与我。

      我恭敬接过,虔诚拜读。

      “伉俪相携,纸短情深,此生为长,白首不移。敬告神明,姻缘永系,请期为亲,龙凤结祥。”

      我东拼西凑抄来的几句吉祥话,傍着两人名姓。

      司马沛与陈音陵。

      “陈……音陵。”我喃喃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