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二卷:昙花乡(2) ...
-
“昙花乡,昙花香。子夜时分花朵朵绽,不逊梅来无愧牡丹。乡中邑人好似兄弟,黄发垂髫洋溢天年。”一个小孩边跳着边念叨着。就连孩童,脖子也是病瘿遍布。
“昙花乡……”我看着眼前的景象,有些震惊。
谢辞轻嗤一声,“不逊梅来无愧牡丹,踩一捧一的手法倒还挺会用的。”他转身看我,趁我不注意,用手捂住了我的眼睛,“这些人脖子挺吓人的,老盯着看小心做噩梦。”
“不过这些人到底是患了什么病,全都是脖子突出。”
“不知道。”谢辞耸耸肩。
“谢大侠,我看不见了啦!”我跳起来,可我跳得还没他的手快,我所视之地,只是他常年握剑,长了些许茧子的双手。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谢大侠果真有大侠风范,还如此体贴,我心里感动着。
似乎是有个男人看到了我们,走到了我们旁边。谢辞没法,只好把手放下。“汝乃外乡人?脖颈干枯瘦弱,非吾类。”男人约莫四五十岁,正值壮年。
几个小妇人也跟过来,嘲笑道:“这脖子真是难看,”捂嘴笑笑,“从外面来的吧。”
“外乡人脖颈丑陋,定不似我等聪明睿智,盖是……”一个男子指指脑袋,摇摇头,小声又不小声地说着。
“没错,没错。不过,我倒担心的是,这如此隐蔽之地,他们是如何得进的?”一个妇人说道。
我和谢辞都有些茫然无措。不是他们生病了,怎么倒怪起我们脖子了。
我咳了两声,“这是地方风俗,地方风俗,不能生气。”我也不想理他们说我和谢辞脑子有问题这事。只好囫囵跳过了这个话题,“诸位昙花乡人,你们可知岳阳居士?”
“岳阳居士,从未听过,可还有别名?”男子问道。
看来这边的人倒也不是冷淡无情,还是会好心帮帮忙的。
我左右思索了一番,想起师父给的写着半仙身份的纸,从包里拿出认真地查看起来。
“岳阳居士,谭宁,字则安,自号岳阳居士。纤手巧倩,医者仁心。”我念了一遍,把纸收了回去。
“谭则安,哦哦,我知道他。按照这么个年岁算一算,他怎么也得四五十年纪了罢。”男子指了指东南面的一座小山,“他住那,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庸医,还有这么个好听的判词。”
“岳阳居士怎成了庸医,他可是天下三大名医之一。”我有些生气。岳阳居士虽说我从未见过,但时常在典籍典故中见到她。
他可谓是“妙手回春”,仁帝早年间御驾亲征,被敌人刺中心脏,他时任军中大夫,竟救回了仁帝!仁帝欲嘉奖其,他不要名利,也不在宫中任职了,到江湖四海救治病人。因为他是岳阳人,等他年纪大了,他就定居在岳阳,便自号“岳阳居士”,可惜,后来再无消息。
“呦呵。那个庸医,说我的漂亮的脖子是病,我可是村里公认的好脖子!我看他才有病呢!”
“你!”我话说到一半。谢辞拍了拍我的肩,我看向他,他对我示意不要说话:“多谢各位仁兄道明其位置,吾二人前去即可,不必麻烦。”
他赶紧把我带走。
“谢兄,他们那群人,就是无理取闹!岳阳居士他明明是很厉害的大夫!”
“可你与他们争吵亦无用。你可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农夫对愚者说:‘三七二十一’,可愚者偏说:‘三七二十七’。农夫与其据理力争,最后还是争不过。”他平静地看着我,“冷静一下,即使你跟他们说他是极好的大夫,他们也不会信。”
我沉默了一会儿,“他们,心倒也不坏,只不过是未曾出过山洞,没有世俗标准,亦不懂他们那脖子上的是病。”
“你若是事事都从对方角度考虑,也不会有好事,好了,忘记这事。”他又拍拍我的肩,“你不是来找岳阳居士的吗?”
“哦对!”我按照记忆寻找了一下那座小山,“我们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