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田家有鲤7 ...

  •   姜璃的刻刀在木板上划出深痕。她闭眼深呼吸,忽然摸到腕上的铜钱——边缘的缺口像极了襁褓上双鲤交吻的弧度。睁眼时,她已拿起量豆的戥子:"帮我磨三斤黄豆,要去年的陈豆。"

      整整两天,姜家灶房的烟没断过。姜璃试了七种卤水配比,终于在寿宴当天黎明,点出了合格的"比翼豆腐"。当掀开纱布,二十块豆腐上的鲤鱼纹纤毫毕现,连鱼鳞的排布都分毫不差。更妙的是,当两块豆腐并排时,鱼吻恰好相接成心形。

      "这..."来验货的刘家管事瞪圆了眼。

      姜璃切下一小块递过去:"您尝尝。"

      管事将信将疑地咬了口,突然瞪大眼睛——豆腐芯里竟裹着蜜渍玫瑰,花香混着豆香,在舌尖化开层层甜意。他二话不说付了全款,临走还多抓了两块。

      寿宴结束当晚,刘家少奶奶亲自登门,脸上堆着笑:"姜姑娘,我们老太太想订...订那个玫瑰芯的方子..."

      姜璃正在滤豆渣,闻言头也不抬:"方子不卖,但可以每天供您三块。"她转身取出早备好的食盒,"这是'孝心',送给老太太养胃的。"

      食盒里躺着三块雪白豆腐,没有花纹,却散发着淡淡药香。少奶奶揭开一看,脸色变了:"你怎么知道老太太夜咳..."

      "猜的。"姜璃微笑,"秋燥伤肺。"

      人走后,陈冬生从后院转出来,手里拿着个奇怪的木架:"按你身高做的揉面台,试试高度?"他耳根发红,"以后...以后做面食不会腰酸。"

      姜璃试了试,台面刚好到她的胯骨。她突然发现支架内侧刻着行小字:"苏州往北三十里,有秦家茶铺"。抬头时,陈冬生正假装研究婚床的雕花,脖颈红得像煮熟的虾。

      婚期前三天,姜家来了位不速之客。苏州绸缎商的伙计送来个包袱,说是东家让捎的。打开看,是匹雨过天青色的软烟罗,料子抖开像捧凝固的溪水。里头裹着张字条:"沈家绣坊旧人言,秦氏女工亦佳"。

      姜璃对着料子出神时,姜铁柱抱着个匣子进来:"爹给你攒的。"匣子里是副银镯子,雕着鲤鱼戏水的图案,最妙的是两条鱼的鱼眼都能转动,活灵活现。

      "早打好了..."老汉搓着手,"一直没由头给。"

      姜璃试戴镯子时,鱼眼"咔嗒"转了下,竟露出中空的肚腹——里头藏着粒小小的金瓜子。她突然明白父亲这些年为何总接修补铜器的零活,那些深夜的敲打声,原是在为她一点点攒嫁妆。

      婚礼前夜,姜璃辗转难眠。月光透过窗纸,在嫁妆箱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她轻手轻脚爬起来,抚摸箱盖上的梨花刻痕,忽然在箱底摸到夹层——里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贯钱,每贯绳子都磨得发亮。

      院外传来咳嗽声,姜璃从窗缝望出去。姜铁柱蹲在梨树下,正往旱烟锅里塞烟丝,火光一明一灭映着他花白的鬓角。月光把老汉的影子投在地上,又瘦又长,像棵快要枯死的老树。

      天蒙蒙亮时,姜璃终于迷糊睡着。梦里她看见对年轻夫妇,女子眉心的朱砂痣和她一模一样,男子执笔的手上沾着墨渍。他们把一个襁褓挂在枣树枝头,里头婴儿腕上的铜钱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醒来时,枕畔放着套崭新的嫁衣。姜璃展开看,衣襟内里绣着行小字:"璃儿百年,父铁柱"。针脚歪歪扭扭,显然是自己绣的。她把脸埋进衣料里,闻到淡淡的豆腥味——父亲定是熬夜做完豆腐才绣的。

      窗外,迎亲的唢呐已经响起。姜璃梳头时,发现妆台上摆着块新做的豆腐,雪白的表面浮着清晰的纹路——是幅地图,从杨柳村到苏州,沿途的山川城池纤毫毕现。最奇妙的是苏州城的位置,嵌着粒蜜渍梅子,像颗小小的心脏。

      清明时节的雨丝像绣线,密密地织在苏州城的青瓦上。姜璃站在茶楼檐下,望着对面绣坊的招牌——"沈氏绣庄"四个字已经褪色,门楣上却还挂着当年的鲤鱼幡。

      "是...是这家吗?"陈冬生撑着伞,肩上的包袱已经湿了一半。他们从杨柳村出发,沿途在每个驿站都做一板"地图豆腐",如今走了整整二十八天。

      姜璃摸了摸腕上的铜钱,缺口处沾着雨水,凉得像十六年前那个被挂在枣树上的夜晚。她刚要迈步,绣庄门帘一掀,走出个挎菜篮的妇人——青布衣裙,鬓角微白,眉心一点朱砂痣被岁月冲淡成了浅粉色。

      姜璃的脚像生了根。那妇人抬头望天,脖颈转动的弧度,恰似她每日在溪水中看到的自己的倒影。

      "娘..."这个称呼在唇齿间滚了滚,终究没喊出声。姜璃从怀中取出块豆腐,雪白的表面刻着杨柳村到苏州的路线图,最显眼处嵌着粒梅干——正是襁褓中那半句"鲤跃清波"的"鲤"字位置。

      妇人经过时,姜璃突然开口:"请问...这附近可有秦家茶铺?"

      菜篮"啪"地掉在地上,嫩笋撒了一地。妇人盯着姜璃的脸,又看向她手中的豆腐,嘴唇抖得像风中的树叶:"你...你颈后是否有块红色胎记?"

      姜璃转身拨开头发,露出那块鲤鱼形的红印。妇人踉跄着扶住墙,腕上的银镯滑下来——那镯子竟是半枚铜钱打造的,边缘的缺口与姜璃腕上的铜钱严丝合缝。

      绣庄后院的厢房里,沈绣娘颤抖着捧出个樟木匣子。揭开红布,里面整整齐齐排着十六双小鞋子,从婴儿尺寸到少女款,每只鞋面都绣着鲤鱼,鱼眼睛用的竟是同样的青豆大珍珠——和陈冬生送姜璃的木簪上一模一样。

      "每年你生辰..."沈绣娘抚过那些鞋子,"我都想着,若能找到你,要补上..."

      姜璃摸着最大的一双,突然发现鱼尾的针法与姜铁柱给她银簪上的梨花如出一辙。陈冬生在一旁突然问:"岳父大人他..."

      "秦郎走得太早..."沈绣娘望向窗外雨幕,"那年水患,他为了救邻家孩子..."她翻开最底层,是张泛黄的诗稿,正是《郑风·有女同车》的全篇,末尾题着"留与吾女小鲤"。

      雨停了,姜璃在生母房里看到幅未完成的绣品——两条鲤鱼相互缠绕,正是她襁褓上的图案。沈绣娘哽咽道:"这是你爹生前最后画的图样..."

      "娘,"姜璃突然跪下,"跟我回杨柳村吧。"

      沈绣娘手中的绣绷掉在地上。她望向北方,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个从未谋面的姜家:"可你养父..."

      "爹常说,"姜璃握住生母的手,"多个人多双筷子。"

      启程那日,沈绣娘只带了个小包袱。姜璃好奇地打开,里面是块褪色的红布——正是当年裹她的那半幅襁褓,洗得发白却保存完好。包袱底层还有半枚铜钱,用红绳穿着。

      "这是..."

      "十六年前我投河被救,"沈绣娘摩挲着铜钱,"恩人留下的..."

      杨柳村的梨花已经谢了,青涩的小果子藏在叶间。姜铁柱蹲在院里修磨盘,听见脚步声抬头时,手里的凿子"当啷"掉在地上。

      "爹!"姜璃小跑过去,"我们回来了!"

      沈绣娘站在院门口,阳光透过梨树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当她看清姜铁柱的脸时,突然踉跄后退两步:"恩公?"

      姜铁柱的黑脸涨成了酱色,手足无措地在围裙上擦手:"当年在青石滩...我、我捞起你时,你已经..."

      沈绣娘颤抖着取出那半枚铜钱,姜铁柱呆愣片刻,突然转身进屋,从箱底翻出个红布包——里面是另外半枚。两半铜钱"咔"地合在一起,严丝合缝。

      陈冬生默默退到灶房,开始烧水点豆腐。姜璃跟进来时,看见他正在和面,案板上用菜刀刻着三条鲤鱼——两大一小。

      "这是..."

      "给儿子练手用的。"陈冬生耳根通红,"万一...我是说万一有了..."

      姜璃红着脸拧他胳膊,却听见院里传来笑声。透过窗棂,她看见姜铁柱正比划着讲述当年捡到小鲤的经过,沈绣娘边听边抹泪,手里还捏着块新做的豆腐——正是姜璃临行前教父亲做的"相思"方子,芯子里裹着蜜渍桂花。

      三天后,刘记豆腐坊的少奶奶突然登门。她盯着正在院中绣花的沈绣娘看了半晌,突然福身行礼:"当年...当年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原来她祖母正是苏州沈家的远亲,见了姜璃送去的"锦纹豆腐",立刻认出了表姐家的独门针法。

      姜璃扶起她,转身从缸里取出块豆腐:"尝尝这个新做的'团圆'。"

      豆腐切开,里面竟层层叠叠呈现出五种颜色——雪白的豆芯,淡黄的桂花层,浅褐的茶汁纹,粉红的玫瑰瓣,最外层是碧绿的艾草汁。少奶奶咬了一口,突然泪如雨下:"像极了祖母做的花糕..."

      立夏这天,姜家院里支起了三口新锅。沈绣娘负责绣制豆腐纹样的模板,姜铁柱管磨豆,陈冬生调试新做的水力磨盘,姜璃则专司点卤——她如今能凭声音判断卤水的老嫩,闭着眼都能点出上好的豆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