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八章 ...

  •   天幕说的人才始皇都交给了相应人进行教导,特别是韩信,被他连同章邯一起打包交给蒙恬,同时还附上书信一封,令他务必要让韩信将忠君爱国刻到骨子里!

      唯有张良和项羽,天幕虽然表示不可为秦所用,但他仍想试试,毕竟他对张良的才和项羽的勇很感兴趣。

      大秦的天在慢慢改变,但大秦的铁血帝王并不惧怕即将发生的一切。因为他是合格的帝王,他的政治素养让他一点点从天幕中抽丝剥茧,找出最合适的政策,并将它们一一用到大秦。而当他下定决心时,没有人可以动摇。

      这天,阔别许久的天幕再次降临,仍是老时间老地点。

      秦朝办公地点已经放到朝堂,就怕错过天幕。天幕出现时大家正用朝食,看到天幕众人难掩激动,纷纷放下手中食物。始皇放下箸,身子向后靠向椅背。史官们也赶紧将纸笔准备好记录。

      桌椅是新做出来的,别说真比席子强,最重要的是解放了双腿,坐久了也不会发麻,制作也不是很难。除了皇帝外,其他几位重臣家里也送去不少,朝堂上更是人手一把,垫上狐狸皮简直不要太舒服。在朝廷支持下,桌椅也开始慢慢向百姓推广。

      扶苏仍参与了这次朝会,确切的说自从天幕出现后每次朝会他都有参与。皇帝不仅开始锻炼他,甚至默认群臣与他交好。这是一个信号,如无意外,长公子的位置已不可动摇,只差一道圣旨。

      萧何也参与了朝会。

      他被招到咸阳时满脸懵懂,直到皇帝让他跟着李斯学习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一步登天了?等到他正式作为李斯弟子开始学习秦律才明白原委,陛下想让他跟着李斯一起修改秦律,而修改的同时,也学习李斯的为官之道。

      这代表什么他不敢细想,只顺从的跟在李斯身后。天幕的事他或多或少从李斯口中了解一些,此时看到天幕虽感震惊却也没太大反应,老老实实拿出新推行的纸做着记录。

      刘彻让尚方做了几把椅子,特别是摇椅,铺上毯子是真舒服。除了自己外,他还送了几把给卫青和霍去病,当然几位重臣也没落下。天幕出现时他正躺在摇椅上跟众人聊天,看到天幕出现激动坏了,一年三熟的粮食啊,他可算等到了。

      【会员014:回来了,找资料痛苦死了,有些还没找到。还是老样子,有什么说什么吧。】
      【会员025:没事,我也找了些,有缺的我看看我这儿有没有帮你放。】
      【会员014:行,没问题我要开始说了。】
      【会员036:那我放图了哈~~~】

      话音刚落,天幕又放了张帝王像,仍是黑色帝王服外带十二旒冕,旁边两位侍女。比起上次的帝王图,这次更显富态。

      刘彻:……这不会是我吧

      【会员012:这是谁啊??政哥??】
      【会员036:哈哈哈哈不是,是猪猪,也是历史书上的。】
      【会员012:这是换图了???我记得我上学时不是这样啊?】
      【会员036:不知道,大概换了吧,这是我从最新版高中历史书上找的。】
      【会员045:应该换了,我上学时跟这个不一样,我一直把他和政哥的搞混。】
      【会员025:我也是,就记得他俩特别像了。】
      【会员036:毕竟汉承秦制,衣服头冠都一个样。再加上画的人物长像也差不多,一不小心就容易看错吧。】
      【会员014:没问题我就开始说了。你的开场白可以省省!害怕.JPG】
      【会员036:啥意思啥意思?不懂欣赏,哼!!生气.JPG】
      【会员014:23333好啦好啦不闹啦,我说了。老规矩,先简单说下刘猪猪。

      刘猪猪本名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也是最出名的一位。他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功业甚多。对内加强了中央集权,颁行推恩令,又制订左官律和附益法,严格禁止诸侯王参与政事,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提拔有才能的士人;对外,重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徒漠北,又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

      汉武帝当政期间重用儒生,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代华夏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在帝王统治舞台上独领风骚二千余年。

      他举办太学,这是华夏史上第一个由政府创办,正规的高等学府,虽然主要目的是为皇朝培养人才,但仍是华夏教育史上的璀璨明珠。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为帝王培养人才之所,但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匈奴战争,共开拓疆土面积达198万平方公里,大大降低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使华夏“千万年皆食其利”,也使汉朝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大汉国威传遍四海,影响深远,同时让“汉人”成为华夏民族的称号流传至今。

      武帝晚年迷信神仙方士,听信谗言妄用奸佞。长年的征伐更使税赋徭役繁重,农民大量破产流亡,使得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这让武帝晚年社会动荡几近危局。在看到这些危局后,武帝深刻反省,写了一篇罪己诏,停止了长达40年的征战,开始向他祖父和父亲那样休养生息。

      刘彻在位54年,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史称汉武帝。后世提到他常与秦始皇比肩,两人并称“秦皇汉武”。】
      【会员045:猪猪,猪猪!!我的掌上明猪!!鼓掌.JPG】
      【会员123:哗——你介绍下刘猪猪这个名字的由来嘛,不要让猪猪陛下误会我们在骂他。歪头.JPG】
      【会员014:知道啦知道啦。据说刘彻尚在王皇后腹中时,景帝梦见刘邦托梦,说生子可取名为“彘”,于是在刘彻出生后景帝就给他起名叫刘彘,直到他成为太子才改名为“彻”。当然,这个出于野史《汉武故事》。】
      【会员045:众所周知,《汉武故事》别名《武帝造谣史》,不光是刘彘这个名字,还有其他谣言也是从这本故事里诞生的。狗头.JPG】
      【会员123:什么金屋藏娇啦,和西王母之间的青鸟使者啦,给广大汉武粉带去了多少素材和欢乐。狗头.JPG】
      【会员079:不过没关系,这都不影响他成为咱们的掌上明珠~~~】

      随后,天幕好心的将“掌上明珠”是什么意思放了出来。

      破案了,刘彻可算知道后世为什么叫他刘猪猪了,这个什么汉武故事真是够扯的,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不过看到掌上明珠的解释,他满不在乎的笑笑:“既然朕是汝等掌上明珠,那汝可得好好给朕介绍介绍后世经验。”

      特别是赚钱的经验!!

      秦朝儒生听到汉武帝推广儒学并使其在二千年里占据重要位置后,瞬间支棱起来。不过在遭受宋朝打击且明白汉武推的是外儒内法,他们到是没有过多言语,只竖着耳朵想听听这汉武推广的儒学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会员014:汉武帝这个人很牛的,他知人善用,只要你有才学,不管是哪方面,甚至不管你是哪儿的人,只要愿意为国家出力都可以得到任用。他的一生都在选贤任能,手下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倪宽、重臣严助、朱买臣等都是从贫苦百姓中选拔出来的。特别是大将军卫青,当初只是个骑奴,后来成“帝国双星”之一,还有金日磾是战败后被投入宫中养马的匈奴王子,最后成了他的托孤重臣。

      而这些人同样也给予他忠心。

      他晚年也出过大错,史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这是他与秦皇一大区别,他有认错的勇气,也有悔过之心。他重新组织新班子,推行新政策,避免重蹈秦的覆辙。当然也因他那时跟秦始皇晚年形势不同有关,秦当时六国仍想复辟,而焚书坑儒也的确给秦带来负面影响。武汉晚年则是一堆人都帮他力挽狂澜,让他成功的收拾了烂摊子。】
      【会员022:武帝跟始皇还真挺像的,始皇当皇帝有太后和吕不韦把持朝政,武帝是先有窦太后把持朝政,后有他妈王太后和太后弟弟田蚡把持朝政;两人掌权后一个攻打六国统一天下,一个攻打匈奴打出汉人气魄;晚年两人儿子都出了问题,一个没立太子,儿子最后因矫诏而死,一个立了太子结果因“巫蛊之祸”命丧黄泉;两人都迷信方士,一个信到赔钱,一个信到把女儿嫁给对方;两人还都是实干派喜欢干实事的人,都重视以法治国,还都不招儒生待见,被儒生一起骂了二千年多年。】
      【会员099:他们走过同样的路,踩过同样的坑,享过同样的福,挨过同样的骂,连儿子最后结局都一样!他们真的,我哭死!!捂脸.JPG】
      【会员156:两人儿子一个不敢反老爹而死,一个参考前者反了结果兵败自杀,谁看了不叹一句难兄难弟。爹是难兄一对,儿子难弟又一对~~~】
      【会员014:喷死,你们搁这儿当磕学家呢!】
      【会员079:武帝比政哥可幸运多了,他的运气在帝王里都是排第一!想要什么人才就有什么人才出现,最后儿子死了还有个托孤大臣绝对忠心,直接把摇摇欲坠的大汉又给拉了回来,谁看了不说一句欧皇!】
      【会员045:而且就谣言方面他也比始皇强,只要表明传言来自汉武故事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始皇就不同了,谣言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再加上前秦资料缺失,真就随便造谣,关键还真有人信!】
      【会员036:我就是听政哥谣言长大的,小时候也真信了孟江女的传说,觉得他真不是个东西。】
      【会员012:孟江女有庙嘛,因为这个我也以为孟江女是真的,也觉得这皇帝不是个东西,长大才知道都是假的。吃瓜.JPG】
      【会员025:大秦背锅侠嘛,众所周知,历代秦王皆嬴政。狗头.JPG】
      【会员036:嬴政,一个秦王背锅侠~~~屈原跳江因为嬴政,楚怀王客死他乡因为嬴政,赵惠文王击缶因为嬴政,坑杀四十万大军逼杀白起的还是嬴政!】
      【会员079:秦昭襄王表示:秦王的问题关我昭襄王什么事呢~~~~】
      【会员014:哈哈哈哈哈你们真的够了!这是猪猪的场合!而且你们说嬴政估计政哥也不知道是在说他。先秦时期王储名字的具体叫法至今没个定论,包括现在嬴政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舜赐秦嬴姓而来。姓氏结合从汉朝开始持续到现代,我们才按现代叫法给他起名嬴政。】
      【会员025:不是赢姓赵氏吗??也叫赵政?】
      【会员014:这也是一种说法来源史记,秦、赵同宗同源么,“赵氏之先,与秦共祖。”不过我看司马迁其实也搞不清具体叫什么。后世嬴政接受的人多,毕竟秦赢么。另外再说一句,他妈赵姬这个称呼也是后人起的,史记对她只有一个称呼,帝太后。】

      破案了,始皇终于明白为什么天幕叫他嬴政了,原来如此。不过背锅侠……并不是很想要。他有些无奈的看向天幕,昭襄王离他都多久了,怎么还能跟他搭上关系?还有那个孟江女跟他又有什么关系?他后宫可没有叫这个的女人!

      至于迷信到赔钱……难道那些方士是假的吗?始皇慢慢沉下脸。

      刘彻懵了,他的太子……反了??太子造反了???巫蛊之祸是怎么回事??太子因巫蛊之祸而反??还有把女儿嫁给方士又是什么意思??这次轮到刘彻眼前发黑坐不住了!卫青见势不妙,赶紧让人把太医叫来,同时吩咐备安神汤。

      【会员014:还有他家除了长公子扶苏,秦二世胡亥外,只有儿子公子高,公子将闾历史上有记载,其他什么最宠的女儿啥的,全是现代人杜撰。】
      【会员012:不是,那个女儿不是说墓已经挖出来了吗??】
      【会员014:别忘记胡亥让好多嫔妃,侍女和官宦陪葬,据说将近十万,陪葬坑里死状凄惨者不止一人,你说的那个所谓女儿墓还有人认为是妃子墓。再说了,那个女儿的名字一看就是现代人起的,前秦怎么可能连名带姓的叫公主。还有最宠的女儿,历史都没记载你怎么知道最受宠??退一步讲,如果真的确定是政哥女儿……怎么着,博物馆难道不配给公主留个位置吗??】
      【会员025:哈哈哈哈哈哈博物馆!!这个真的是,如果真是闺女博物馆早就有姓名了!!那可是政哥的闺女!历史学家不得疯了!!】
      【会员085:始皇这流言,真就一个接一个,不愧是流量密码。捂脸.JPG】
      【会员045:不过嬴这个姓真的很好听啊,特别是加上政这个字,嬴政,一听就是霸道贵公子。】
      【会员036:还有嬴扶苏,一听就是贵公子。】
      【会员025:知道为什么秦能打败六国统一天下吗,因为秦姓嬴啊~~~】
      【会员014:哈哈哈哈哈哈你们真的够了!!】
      【会员123:好啦好啦,把场子赶紧还给猪猪吧,不然猪猪要闹了~~~】

      我也觉得嬴这个字很好,始皇微笑。至于后世给他造的谣什么的,又不是真的不重要,随便听听就是。

      刘彻跌坐在摇椅上有气无力,太医提着药箱匆匆赶来,见状顾不得行礼忙上前给他施针顺气。听到天幕之言他挥挥手:“让史官给朕记!好好记!!记清楚了!!一个字也别漏下!!”

      史官连忙答应,下笔不停。

      【会员014:百越我先放到后面,先说说别的。

      首先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汉初期实行的是黄老的无为而治,直到汉武帝开始才将儒学正式推上政治舞台。而他独尊儒术也是为了有利于皇权独裁,这个时候他所尊的儒已不是孔子原汁原味的儒,而是由董仲舒加工过的“新儒学”。

      不要小瞧这个新儒学,董仲舒对儒家学术的推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没有董仲舒,就没有后来儒家思想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董仲舒吸收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里融入了时代特色,让儒学成为皇权统/治的工具,也让儒学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常说汉武帝用的儒术其实是外儒内法,儒法并用。

      虽然我们常说汉武帝罢黜百家,其实并没有,他是兼用了百家。太史公就说过他“悉延百端之学”,汲黯也说汉武帝“内多欲而施仁义”。武帝跟始皇一样重法治,但是他的法治比始皇时期更有度。他以儒学作为国家统治思想,用法治为治国方针,此外兼用各家。

      新儒学的诞生强调君权神授,巩固了皇权,强化帝制统治,并提倡政权统一、思想统一;同时主张皇权独尊,遏制豪强兼并,与民休息。

      可以说这个新儒学是纯为帝王定制且服务的。】

      秦儒哗然,这也能称为儒家??

      “这根本不是儒家!”有人大喊。儒生们面面相觑,这就是后世所尊崇的儒家?他们看向淳于越。上次天幕之后淳于越已调整好心情,他抿着嘴,眼睛紧盯着天幕也不知在想什么。

      史官抄抄抄,始皇也将其他暂时抛之脑后抄抄抄。这些都是后世的当政经验啊!至于儒生反应,不重要!

      【会员025:武帝的性格和做事方式都蛮酷似始皇的,这种人能推崇儒家的原因只有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会员045:秦儒过份守旧与时代潮流不合拍,不受帝王重视正常的。后世儒学与皇权紧紧相连,给皇帝的统治披上一层温情外衣,让皇权有了合法性,这种儒学当然更受皇帝喜爱。】
      【会员123:可以说正是有了董仲舒,儒学才能有立足之地。】
      【会员014:既然说到新儒学那咱们也说说始皇焚书的原因吧,某方面来说也是儒家的锅。

      据说始皇统一天下八年后在咸阳举行了一场宴会,在这场宴会里秦朝仆射周青臣吹捧始皇丰功伟绩,结果淳于越看不惯了,还站出来表示周青臣过于谄媚,并借着周青臣的话借题发挥,批评始皇施行郡县制,要求实行分封制,虽然最后在跟李斯的争辩中淳于越输了,但这个问题却让整个秦朝高层几乎都被卷入其中,始皇于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很快找到答案,这些人读的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留下的典籍,看得多了,自然会鼓吹分封制,书读的越多越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书读成了死脑筋。

      但让这些人不读或改信仰也是不可能的,而且成本太大,于是始皇就采纳了李斯给的方法,简单粗暴的下令焚书。当然他主要烧的都是分封制的书籍,还有各国记载的历史什么的。但实际上始皇也没把事情做绝,他还是让人另外抄了副本留在咸阳皇家图书馆的。可惜的是始皇一把火烧了正本,十几年后项羽攻城把副本也烧了,而锅始皇背了。】
      【会员045:淳于越提分封就是觉得分封最好希望秦国能持续下去,某方面来说也是希望秦国能长久下去吧。只是他局限性太大,格局太小,思想仍停留在过往,没有往前看。】
      【会员036:政哥焚书虽然当时痛快了,也的确对当时的思想统一和国家完整有帮助,但却引来读书人的恶感,导致他被骂了二千多年。就算是现在,关于焚书的争论也没停止过,而且都是可惜居多。】
      【会员014:聊到焚书那把坑儒也说一下吧,焚书坑儒都是一起的,那一起说完完事。

      坑儒事件发生在焚书事件结束第二年,因为焚书的原因始皇当时受到饱学之士的不满,恰好当时始皇正在炼长生药,而以卢生和侯生为首的方士当然是炼不出来的,于是全跑了,跑之前还宣扬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贪于权势等等。始皇听到怒不可抑,下令追查,最后抓捕四百六十余人活埋于咸阳。

      这就是坑儒真相,所谓的坑儒,其实是坑方士。

      但为什么后面都说他坑儒呢,因为当时扶苏在劝解时曾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扶苏被盛怒的始皇赶到上郡,最后死在那儿。

      其实前秦当时百家还在,所谓的皆诵法孔子并不光指儒生学孔子,其他如阴阳家,法家有些也会看孔子的书籍,比如李斯以前就是学的儒。所以这些方士应该也看过孔子书籍,才会有“皆诵孔子”这句。

      但是焚书招来读书人恶感,后世儒家当道更是要为当时的老大说话来踩前朝,久而久之这句“皆诵孔子”就成坑儒的证据,传到后面焚书坑儒就这么诞生了。】

      破案了,扶苏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派到上郡,始皇也明白为什么他死时扶苏不在咸阳城,且两人关系那么恶劣了。他看了眼廷下一脸受到打击的长子,默默转过头,还是得锻炼啊……

      作为帝王,他当然希望自己的继承者善勇亦善谋,毕竟为君之道并不是简单一句就可以概况的。想想长子那直白到有些天真的莽撞,他有些头痛,想着要不找人教教他,做人适当弯点?

      【会员079:那帮方士真的是,拿着对方的钱还骂人傻,做人不要太过份!】
      【会员065:还有徐福,骗了始皇二次吧,一次是始皇二十八年,一次是始皇三十七年,说什么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让始皇给他准备童男童女数千人,还有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结果自己拿了钱和人跑得没影了。始皇真的,求仙求了个寂寞,赔钱又赔名声!】
      【会员022:有个P的仙山,只有小日子过得不错的那帮家伙!还不如直接跟始皇说海外有个岛,岛上有世界最大的银矿!让他直接把那座岛纳入秦国版图,有银有人还有土地,不比找神仙强。】
      【会员014:醒醒,政哥没有地图!而且秦国水军还不知道能不能进行那么长距离的征途,最重要的是这些都需要钱,钱是个大问题!】

      方士是假的!徐福是骗子!最后他们拿钱跑了还骂他!!始皇气得拍案而起,一股杀气在朝上蔓延。众人哗啦一声赶紧躬身劝解:“请陛下息怒。”

      他们也气,那可是大秦的钱啊!但该劝的还是得劝。

      始皇眼神凶悍,钱就算了,重点是求仙啊!竟然是假的!没求到就算了还让他被耻笑千年!此时船和粮食还未完全准备好,徐福也未正式开始寻仙之路,还在咸阳待着。于是他毫不客气的下令:“传旨!将徐福给朕关入大牢!”

      【会员025:秦汉方士很流行,谁能想到都是帮骗子。武帝也被骗,被骗的把长女都嫁给方士了。不过他后来发现是假的又把对方杀了,钱啥的也算追了回来。只有政哥,骗的连本钱都没收回来全打了水漂。哥你长点心吧,一切跟你说能找神仙的人都是骗子。吃瓜.JPG】
      【会员079:算了话题还是回来吧。焚书坑儒那个,政哥手段的确粗暴简单,不过前秦本来就是直男当道,手段从来没变过,不说啥了。】
      【会员036:都是为了统一思想,还是武帝的“尊儒”更柔和一些,也更让人接受。】
      【会员045:焚书虽然短时间得到成功但长远来看得不偿失,直接导致失了读书人的心,那群笔杆子可是舆论高手哇……】
      【会员025:纵观大秦历史,他们啥时候得到过笔杆子的心?舆论上不一直被六国压着打么。吃瓜.JPG】
      【会员045:……也是】
      【会员079:如果秦朝当时有个董仲舒那样的儒生就好了,大秦指不定能找到更好的办法维护统治。】
      【会员014:淳于越还是不行啊……他能当博士说明才学是有的,但本人是真迂腐。历史上也对他没什么过多描述,还是以反派人物衬托李斯出现。】
      【会员045:历史进程就在那儿摆着,大秦也处于转折关键,皇帝也给了他们官,但凡那帮儒生能用自己的才学做出点实事也是可以名留青史的,结果除了一句迂腐没留下别的东西。】

      听到天幕话,淳于越狠狠闭了闭眼,再次睁开时他下定了决心。

      天幕的出现是一个信号,他知道秦儒也需要做出改变了。就像天幕后人所说,历史是个进程,要么名留青史,要么被淘汰出局。他不得不承认,身处于历史最大的转折阶段,名留青史是对他最大的诱惑。

      他整整衣服,起身向皇帝躬身道:“臣,请陛下容臣与李斯大人一起参与秦律修改。”

      这下,秦儒是真的沸腾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