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第二十六章 ...
-
【会员065:百姓民心所向才是王朝能长久延续的重点啊!】
【会员028:不管了,大明爱咋咋滴吧,反正我家朱棣时没啥大问题就行,其他问题让他子孙操心去。】
【会员045:噗,我去找下哗——,她找图不知道找哪儿去了,人没影了。】
【会员014:我很怀疑今天又给不到猪猪那些地图了。狗头.JPG】
【会员065:是哟,她做图到现在都没回来,又这么晚了,怀疑回来也没时间了。】
【会员079:先捋捋欠猪猪多少东西吧,感觉好多都没说。】
【会员014:煤矿、铁矿地图两份,棉花图一份,没了吧?】
【会员079:上次耕田工具没说,要不要说说?那个水车我怀疑猪猪他们做出来不知道是干嘛的。】
【会员014:不至于吧,“地高则用水车汲引,灌溉甚便。”农业灌溉工具嘛,等我放张图他们就知道了。】
天幕换上了一张水车灌溉图,这图在秦汉引起轩然大波。在这张图上,巨大的水车在水力推动下缓缓运行,带起的水流被引入田间,让皇帝看得眼热。
【会员045:水车又称孔明车,据说由诸葛亮改进完善后在蜀国推广,隋唐时期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嘿嘿嘿。】
【会员079:瓦滴诸葛军师啊~~~蹭蹭蹭。】
【会员045:诸葛亮给你一脚并逃得无影无踪~~~奸笑.JPG】
【会员079:我扒住不放,甩不掉~~~奸笑.JPG】
诸葛亮:……
诸葛亮苦笑一声,在众人调笑声中摇了摇头:“见笑了。”
【会员065:我记得还有个龙骨水车,就是东汉毕岚发明,三国时马钧进行改良的那个。】
【会员014:那个啊,我看有大水车就不想放那个了。】
【会员065:都放了吧,那个更方便些,适合平原地区的小河流。】
【会员014:行咧。】
等了一会儿,天幕的图又换了,这次换成两张图并排,一张写着龙骨水车,一张是刚才放的大水车。
龙骨水车最开始没给过,秉承着一个都不放过的精神,秦皇汉武赶紧让人把它记了下来。
【会员014:耕田工具就不用了吧,上次给的耕田工具挺齐活的,还带图,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
【会员079:那没问题了。】
【会员045:给个位置,等五分钟我给政哥放一下陶瓷技术的制作流程。】
又过了一会儿,天幕再次一变,上面的图换成陶瓷技术,图上展示的瓷器上还放着不知名的水果。
始皇看着水果心有所动,莫非这都是从西域传进来的?还有那技术,虽与现有的差不多,但做出来的瓷器更为精巧,颜色也更为细腻,他赶紧让人抄下来。
【会员014:其实秦汉有陶器制作,工艺也好,兵马俑啊~~感觉给不给都一样。】
【会员045:有好东西不嫌少嘛,再说秦当时没技术革新,汉时才有低温铅釉陶。做出好看的用来代替鼎盛东西,又方便又美观,还便宜,不更好。】
【会员079:只要你不把那位喜欢的花花绿绿瓷器放出来,我们还能聊一嘴。】
【会员045:我才不放那个呢!】
【会员079:哈哈哈哈哈哈哈。】
天幕就“那位”喜欢的陶瓷展开讨论,聊起陶瓷在各朝的发展,讨论到最后,喜欢某朝代陶瓷的人跟不喜欢人开始争辩,引起皇帝兴趣。
皇帝位正听得兴致勃勃,就见天幕缓缓合并,最后消失不见
三国时代
曹操看了眼站在面前的曹丕,随意倒了杯酒:“你可从那天幕后世人口中得出什么来?”
曹丕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回道:“后世经过了很多朝代,而这些朝代的覆灭不可避免;那些人懂的很多,且偏爱性很强,有自己的想法;还有给到的那些技术和舆图,听其意,只要搜索就可得,相当轻松容易。”
越说曹丕越心惊,心里泛起寒意,这都是哪个朝代的人啊?
“还有重要的一点你没有说。”曹操嘿嘿一笑。
见曹丕不明所以的看着他,曹操抿了口酒,才淡淡道:“这天幕,不止我曹家有,那两位,也有。”
曹丕眼露迷茫,突然想到什么,有些不知所措道:“父亲是说……孙家和刘家?”
曹操给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不可能!”曹丕梗起脖子,“后世说我曹家会得这天下,那神迹显于我曹家不正合乎情理,给孙家和刘家显现又是什么意思?”
他不赞同曹操的话,但心里却隐隐觉得这是真的。
曹操摩挲着酒具边喃喃道:“是啊,为了什么呢?”
最开始他以为天幕只显于他面前,直到他派人去寻华佗,寻的人回来说还有两拨人也在找人,他才惊觉原来天幕不只他能看到,那两人也有!
这就奇怪了,既然天幕选了曹家,为什么又在孙家和刘家面前显露?天幕也说曹家最后会称帝,那不应该只选曹家吗?
曹操陷入沉思。
诸葛亮也以为天幕只在刘备面前出现。
他认为天幕是天赐的神迹,没看天幕明说只为秦皇汉武提供后世经验吗?这让他觉得刘备得到神迹承认,毕竟刘备也是汉室子孙。
特别是听到曹家称帝后发生的那些事,更让他觉得天不满曹家丢失江山,以至汉人沦陷才有了神迹的出现,只为让主公兴复汉室,避免惨剧发生。但等到派去寻华佗的人表示还有两拔也在找人时,他起了疑心。
“天幕这是,不止在我刘氏出现,在曹家和孙家也出现了?”刘备听完回复,有些哑然。
“天幕这是什么意思?不是为兴复我大汉江山而来的吗?”张飞气得头发都快竖起来了,几位常观天幕的重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诸葛亮想到什么,看向刘备,刘备也有了个想法,抬头正与诸葛亮对上。
他欲言又止,最后才在诸葛亮洞察一切的眼神中艰难开口:“这天幕的意思莫不是……”
“是……”诸葛亮也觉得有些难以理解,却仍是将那个猜测述之于口,“他应该是在选择,选择一个最合格的帝王……”
秦始皇时代
这次天幕给到的东西仍不多,但不管是灌钢法还是制盐术,都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始皇表示很满意。
农家看着灌钢法心满意足,这代表那些耕具很快可以制作出来,如果顺利的话,不用多久就能用于黔首。
墨家也感到称心如意,那水车看着实在合他们心意,若不是皇帝还在,他们早就开始忙起来了。
大臣们虽也暗自开心,但想到那唾手可得的休沐就这么没了,心里有点不好受,看着农家和墨家跟皇帝讨论得热火朝天,一个个垂头丧气。
等讨论完毕,始皇转眼就看到大臣们没精打采的样子,忍不住笑出来。
“众爱卿为大秦多有贡献,朕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现大秦缺人,不好给到休沐,等新秦律出来,自会安排上。”
“臣,谢陛下!”大臣们瞬间活了,过了很久才想到一个问题,新法,什么时候出来啊?他们看向李斯和淳于越,这两人见大臣看过来,马上一起抬头看天。
大臣们:……
感觉好像,跳进了一个大饼里。
深夜,扶苏跪坐在始皇面前,虽然大秦已有椅子,但始皇觉得独处时相隔过远,不好交流,跟大臣商讨还是喜欢面对面跪坐。
扶苏将整理好的手册递给始皇,退回乖乖坐好。等始皇看完满意的点了点头,才小心上前道:“父皇,儿臣有件事想说。”
“说。”
“今日儿臣听后世提到大明皇帝明显偏心甚重,既如此,儿臣以为后世的话需要慎重考虑,以避落了下乘。”
始皇手一顿,抬头看向扶苏,见他一脸认真,心里叹了声,扶苏还是年轻。想想他今年不到双十年华,还差几年才能及冠,也称得上是稚子。
他放下手册,郑重道:“朕问你,什么样的人才能记载于史书?或者说,你认为史书记载可有错?”
扶苏想了想才道:“史书虽非完全正确,但总归是先人记录,过程虽可改但结局不可。毕竟能佐证史记的不止是史书,还有民间记录。而能传于世的,或帝王将相,或有功之人,更或者,大奸大恶之人。”
“是啊,你也说了,能记载于史书的都是重要人物,不管这些人生前脾性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后人看的只有一种,结果。”
始皇严肃地看向他:“后世的确多有偏爱,但她们的偏爱很明显基于史书,而史书的结果不可更改。”
“如那皇帝朱祁镇,你能说他没有优点吗?他能在被俘后仍有忠臣相护,令仇人以礼相待奉为上宾,甚至在归国后再次被拥护上位,这都是他的本事!但这有如何呢?毁江山的是他,杀忠臣的是他,致使百姓游离失所人相食的还是他!而这些哪件不是记载于史?”
他看了眼扶苏,见他认真在听,继续语重心长道:“身为皇帝,确如你所说不可过分轻信于他人,但同样的,也不可过分怀疑他人。你可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哪怕是平民百姓,亦有其过人之处。”
“天幕所言确应慎重考虑,但考虑的不是他好或者坏,又是否公平。考虑的只有一个,找出他们的优点于己用。至于其他,有些错误又有什么关系呢?”
扶苏恍然,躬身一拜。
起身时,他想了想,又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件事想说。胡亥他……”
“你想说什么?”始皇打断他的话,脸上表情一变,这是胡亥死后第一次有人提到这个名字。
扶苏咬了咬牙:“儿臣只是觉得,弟尚年幼,那灭秦之祸的罪魁祸首在于赵高,赵高已死,又有父皇提前准备,弟自不会成那亡国之人,就这么让弟……”
“扶苏……”始皇看着他,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令扶苏不自禁的冒冷汗。
“朕说过,历史结果不可变,如朱祁镇,如胡亥。不管胡亥因什么上位,是否矫诏,他都是亡秦的罪魁祸首!这,就是他的过!”
“他是皇帝,皇帝不作为,臣子哪儿有胆子行那荒唐之事?无论他是否有意无意,旁人都只会将亡国之祸算到他身上。因为他是皇帝,是这天下之主!为帝者,就要承担起帝王的责任!”
“可是胡亥还小,就这么让他逝去,儿臣觉得过于残忍。”那两个字终于说出口,扶苏也觉松了口气。
始皇听到那两个字神情恍惚了一下,眼神不知透向何处,呆愣了一会儿,才转过头叹息道:“是啊,他只是幼儿,又有何错呢?”
“那父皇您……”
“因为他是朕的儿子,是大秦的皇子,这就是错!”始皇眼神一变,带着凌厉看向他,“若他身于普通之家,朕大可将他过继、分家,甚至逐出家门!但他不是!他是大秦的皇子!哪怕他所为是未尽之事,但确实造成大秦亡国!且任赵高滥杀无辜!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朕都必须给大臣一个交待!”
“你要知,这大秦不只是皇帝一个人的大秦,也是大臣的大秦。以家事的态度来处理国家,以私心处理公事,只会引来大臣的寒心。”
扶苏张了张口,终于忍不住弯下腰:“儿臣,明白。”
父子两人相顾无言,良久,始皇才在扶苏担忧的眼神中重新拿起桌上手册看了起来。
汉朝刘彻时代
汉大臣也在紧锣密鼓的整理天幕资料。
天幕有些词跟大汉现有的不太一样,导致很多意思大家都不清楚,只能先记录下来,再根据上下语气进行推算,否则意思一变,很可能影响到整句话。
好在后世每次说的都简单直白,让人省了不少功夫。
整理好之后,史官们赶紧为皇帝呈上。刘彻看着这次的灌钢法还有制盐术简直乐开了花,这都是钱啊!还是只能公家赚的钱!
制盐术或许是考虑到秦技术落后的缘故,给了好几种方法。他多方尝试,总能找到最好最省钱的!
刘彻兴致勃勃的跟大臣讨论了一会儿,慎重的将这些交到桑弘羊手上,桑弘羊小心接过。
“爱卿,朕可将钱袋子都交给你保管了,你可一定要给朕钱生钱啊。”刘彻开玩笑道。
“臣!必不负陛下所望!”桑弘羊一脸严肃。
“哈哈哈!好!”刘彻大笑。
朱祁钰时代
这次天幕的出现对朱祁钰来说尤为重要,为他,或者说大明的将来指了另一条路。
等天幕消失后,朱祁钰时代的众人,包括他本人在内,郑重向天幕行了个大礼,才开始讨论后续发展。
徐有贞、石亨、张軏和曹吉祥四人直接下令处死,由范广监察,算是让他得偿所愿。至于其他提到的帮朱祁镇复辟之人,统统撤职查办。
还有朱祁镇,大臣们对他的意见很统一,陛下随意。
这样的态度终于让朱祁钰彻底放下心来,现在不管他怎么对朱祁镇,都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天幕明言搞死朱祁镇,朱祁钰不好直接下旨,但像天幕所说,他可以动些手脚让朱祁镇逝去。
至于是否还有人想保他,有是肯定有,但在利益驱使下,更多是想阻止他复辟的人,和明哲保身的大臣。在这两种人面前,想保的人不值一提。
他还是想让自己这一脉继承大统,但在知道自己会早逝,早逝时间又不清楚的情况下,朱祁钰还是无可奈何的接受了天幕意见,过继朱见深并立为太子,同时下旨如果自己不幸身亡,由于谦、范广,还有几位大臣共同铺佐,这些都是他信任且忠心的人。
虽然天幕对万贞儿褒贬不一,争论甚多,但出于对天幕的尊重,朱祁钰还是将万贞儿调离。万贞儿虽被调走,但朱见深此时跟她感情不是多么深厚,到也没有吵闹。
朱祁钰决定亲自教导朱见深,他有自己的算计,若他真的绝嗣,至少要让朱见深偏向于他,断绝他不得入皇陵的惨剧再发生!对于朱祁镇令自己不得葬于皇陵,朱祁钰深恶痛绝。
朱祁镇这是想完全否定自己的正统啊!
随后,他又下旨彻底废除殉葬制,令后妃和宫人们喜极而泣,能活着,谁愿意去死?还有缠足和贞洁碑坊,也被下令废除。
只是这两条因为实行已久,命令得到阻挠。不过没关系,在朱祁钰和大臣们多方考虑后,还是想出了办法将政策顺利推行下去,虽然仍有地方阳奉阴违,更多的地方却是在慢慢改变。
凡是跟朱祁镇相关的联系都被砍断,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镇突染风寒病倒无人置喙,到是孙太后听说后要求请太医。她不相信朱祁钰,自己找了个信得过的,朱祁钰随她,结果没多久传来朱祁镇因风寒暴毙的消息。
孙太后觉得是朱祁钰动的手脚,可太医是她找的,也是她要求在儿子身边伺候的,她没有证据证明,此事不了了知。
眼见儿子没了,孙太后又打起孙子的主意。她见朱见深重新被立为太子,想带到身边亲自教导,被朱祁钰以太子年长,要学习为由拒绝;又以亲子不得离母太久为由想让周氏出马,也被拒绝。
眼见朱祁钰想法不可更改,自己的环境越来越艰难,她无奈只能作罢。
朱见深最开始如履薄冰,他知道父亲跟伯伯斗的厉害,这些年他着实吃了不少苦。但朱祁钰立他为太子后两人关系有所缓和,朱祁钰会关心他的身边事务,派大臣教导他为君之道,甚至在参见大臣时也从不避讳他,令他渐渐敞开心扉,视朱祁钰为亲父。
神迹言大明弊端较多,朱祁钰着手解决着神迹已提过的弊端,还有些他不清楚,只能慢慢摸索。
往后的日子,他将永远牢记且感激这不再出现的神迹,因为祂,他才有另一种活法。他也将永远记住神迹的话,只有将百姓放在心上,才能让大明拥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