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皇后娘娘,姜才人落水了!”守在门口的小宫女匆匆来报。
“宫中年年落水之人数不胜数,何故如此慌张?”皇后正襟危坐。
小宫女低声道:“姜才人身边的宫女声称是贵妃娘娘推了姜才人。”
皇后向温夫人告别:“素素,有些急事,先不做陪了了。”
江时宴替温桑榆剥好糖纸后,起身:“儿巨去往御书房,顺道送送温夫人及榆儿妹妹。”
同二人告别后,江时宴垂眸沉思片刻,进入御书房房。
回府的路上,温桑榆好奇:“娘亲,姜才人真是被贵妃推下水的吗?”
温夫人:“应当是,贵妃嚣张跋扈,姜才人才入宫不久,最近正得圣宠,又是贵妃族中庶妹,贵妃岂能容得下,多半是想找点麻烦,以为姜才人会忍气吞声,哪知动静闹的如此之大,惊动了皇后娘娘。”
对于这些宫中的手段,温夫人并不会瞒着温桑榆,不让她知晓,她会切实告诉温桑榆,让女儿从小就有防范之心,以防长大后过于单纯,被人利用而不知。
温桑榆乖巧点头,感受着来自温夫人的关爱。
前世她所生活的年代,爸爸妈妈经常吵架,两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虽在金钱方面从不曾亏待她,但她却极少得到二人的关爱。
“那这件事情会牵扯到皇后姨母吗?”温桑榆一脸担忧。
前世温桑榆虽然看了无数小识,但,与她这一世的真实经历终究是不同的。
温夫人点了点女儿的额头:“你以为这么多年,她这个皇后是白做的吗?况且,太子殿下不是去了御书房吗?”
安国公府距离皇宫很近,说话的间隙,已经到了。作为一个心忧女儿的母亲,温夫人当即决定向慧若大师下拜贴,三日后启程前往白云观。
……
一辆带有安国公府标志的马车平稳地驶在官道上。马车外表简朴低调,内里却极尽奢华,一应俱全。一张软榻早已收拾的妥当,车内置一小案,一只白玉瓶儿插着三株幽兰,四角还镶嵌着硕大的红宝石。
云启盛行道教,道观极多,最为出名的便是这天下第一观——白云观。
看着一望无尽的台阶,温桑榆欲哭无泪:“娘亲,真的要走上去吗?”
温夫人安抚的拍了拍温桑榆:“榆儿,心诚则灵。”
温夫人伸手牵着温桑榆,一步一步走上了白云观。
抵达白云观,已是正午,温夫人带着温桑榆进到大殿跪拜进香,替温老夫人及安国公祈福,然后又去观里的斋堂用了些素斋,顺便歇歇脚,便到了大师传道的时辰。
因着温桑榆年纪还小,温夫人没有拘着她,让她自己在观里闲逛。
温桑榆带着两个贴身侍女在观内闲逛,行至后山,谷雨再也压抑不住本性:“小姐,这里好美。”
温桑榆点头:“在京都可能还看不到这样的景色。”
她也觉得很美,放眼望去,山峦交错,山间多翠竹,遍地松香沁沁,一片郁郁葱葱。
谷雨显然很兴奋:“小姐,您说,若是能移植一些到府上,那安国公府定然也很美吧。”
白露撇了眼谷雨:“你当移植这么容易啊?难道你想刨出来挪到安国公府啊?”
谷雨晃了晃脑袋:“白露,不要这么认真啦,我就随口一说。”
“喵~~”
忽而,猫叫声从温桑榆身后传来,温桑榆转头,这只猫有些眼熟,似是在哪里见过。
突然灵光乍现现:“雪球!”胖嘟嘟的白猫踱步来到温桑榆身边,这次没有再把她扑倒,而是亲昵的蹭了蹭她的腿。
谷雨看着这只白猫,心有余悸,必竟上次差点被它抓伤。
温桑榆抚摸着白猫猫:“既然你在这里,想必你主人也在吧。”
话音刚落,一道温和清冽的声音传来:“榆儿妹妹。”
温桑榆望向来人,觉得江时晏还是那般好看,这样的天人之姿,无论看多久都不会腻的。
温桑榆疑惑:“太子哥哥怎会在此?”
江时宴揉了揉眉心:“近日,宫中事故频发,父皇命我走一趟白云观,祈求宫中平安。”
温桑榆觉得,当太子也是很难的。从小跟随先皇学习各种东西,又去往西北历练,才从西北回来,还没好好休息几日,又来了这白云观,可他也不过才十岁。放在他的前世,还是个孩子。
温桑榆拿出一颗糖,递给江时晏:“太子哥哥,你太累了,适当的休息一下没有大碍的,每个人都需要放松,吃点甜的会让人心情变好。”
江时晏一愣,心中一股暖流划过,接下了这颗糖。
约莫传道快要结束了,江时宴护送温桑榆返回大殿,准备去找温夫人。
“榆儿快来!慧若大师,这便是小女,不知大师可有解决之法。”
温夫人对面,一位中年道长身着道袍,飘逸出尘,看上去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那道长看向温桑榆,须臾,神色肃目几分,取下了身上戴着的玉佩,递给温桑榆:“温小姐并无大碍,这世温小姐会平安顺遂,只是贫道的玉佩轻易不可离身,它于温小姐有益,不仅会帮温小姐调理身体,玉有灵,关键时刻还会挡灾。”
温夫人带着温桑榆向慧若大师道谢。在慧若大师的一提议下,温桑榆来求签了。
独自进入偏殿,上过香后,温桑榆拿起竹签筒,开始摇。
前世,温桑榆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她向来是不信这些的,可她穿越而来已经足够匪疑所思了。
一只竹签掉落,温桑榆拿起来看了一眼,下下签。
温桑榆觉得,她还是可以不迷信的。于是,重新摇。不多时,又掉出来一根签,温桑榆一看:下签。
温桑榆:……
温桑榆宣布,从此刻开始,她还是唯物主义者。
将竹签放回,温桑榆开始了摇第三次。竹签掉在地上,她有些紧张,闭眼捡起竹签后,眼睛睁开了一条缝:上上签!
温桑榆开心了,拿着这根签出去找慧若大师。
温桑榆手中的竹签上还有签文:愿君勿问心中事,一片明心清皎月。
慧若大师看后:“平心正直,理顺则宽,终有分明。此签皓月当空之象,万事光明通达。”
温夫人明白,这自然是极好的意思,笑意盈盈地拜别慧若大师,带着温桑瑜准备返程。
慧若大师看向一旁的少年:“太子殿下,可否借一步说话?”
……
安国公府,温桑榆依偎在温夫人身边,看着温夫人手中的书信。
“太好了,爹爹十日后归京!”
温夫人脸上也有了笑容:“走,我们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祖母!”
自老安国公去世后,老夫人多数时间都呆在慈安堂内,将管家之权交予温夫人,极少踏出慈安堂,但对小辈们还是及其关心的。
“好!好!好!”老夫人闪着泪光,连说三个好字。
温夫人将在白云观所求的平安符递给老夫人带着温桑榆离开了慈安堂。
十日后……
今日府上张灯结彩,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只因安国公及世子要回来了。
“小妹!”一个身着红衣的少年出现在温桑榆眼前:“小妹可还记得我?”
温桑榆歪头一笑:“哥哥!”
眼前的少年扎着利落的高马尾,头发用玉带束起,剑眉星目,面容英俊,浑身透着一股潇洒不羁,活脱脱一个少年郎。
这便是温桑榆的哥哥,安国公府世子——温怀宁。
温怀宁自幼跟随安国公习武,极善骑射,精读兵法。
温夫人十分想念这个儿子。两年前,西北战乱,安国公带着儿子前往西北,温夫人虽十分担心,但并未阻止,毕竟,儿子也需要历练和打磨。只是没想到,先皇会下圣旨让太子殿下前去。
“娘,孩儿无事。”温怀宁任由温夫人打量,安慰着温夫人。
温怀宁又凑到了温桑榆身边:“小妹,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温怀宁招呼侍从拿来了一个精致的小匣子,打开,里面装满了项饰、耳饰与额饰,由不同材料所做。
其中,有镶嵌着宝石、琉璃的银耳坠,还有用姜黄色丝线穿起来的三颗蓝色玻璃珠、三颗珍珠和一枚长方形蚌壳组成的耳坠……
“小妹虽才六岁,但女为悦己者容,总会有用到的时候,这些在京城并不常见,不知小妹可否喜欢?”
温桑榆双手捧着这个小匣子:“喜欢的,哥哥!”原来有个哥哥是这么幸福的啊。
“夫人,这两年,辛苦你了!”面圣述职结束的安国公一进门就将温夫人抱了个满怀。
温夫人瞪他一眼:“孩子还在,收敛些!”安国公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看了一眼正在说话的兄妹两个。
“榆儿!”安国公声音哽咽,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见状,温桑榆主动走上前去,伸手抱了安国公:“爹爹,我好想你!榆儿在家很乖的,没有惹娘亲生气,夫子也经常夸赞榆儿!”
“真是我的乖女儿!”安国公摸着温桑榆的头,夸赞道。
安国公夫有一条世代相传的规矩:一生一世一双人。温家男子娶妻不看其身份地位,只论是否两情相悦,不得纳妾,不得有异腹子,温家女儿所嫁之人亦须遵守这个规定。
每当世家贵女议亲时,安国公府总是首选,耐何,安国公府从不联姻,只重命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