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chapter 1 ...
-
很多细节都是我在很多年以后听说的了,是从别人那里知道部分。再添上一些我的故事,我便能把它写下来了。
谁也不知道曾经的少年第一次征战沙场时在心底是否有过,自己以后要成为名存千古的大人物的期许。
千年中已经有太多与他有关的故事了,而我要说的应当算是我的故事,鄂王岳飞是一位主人公,是我用自己的故事来感谢的恩人中的一位。
1126年。
鄂王岳飞任秉义郎时,我的丈夫与将军相识,在将军二十三岁,我的丈夫十九岁的那一年,我方才九岁,与二位并无交集,很多的事情,我只知我的丈夫陈展同我说的大概。
阿展出身寒门,一心要考个功名。在前一年的科举中,他虽合格,名次却不理想,就算过了二次选拔,也只能做个无品低职。迁至他想要的地位,或许要用一辈子。
他急于改变家境,亦想成就一番事业。
阿展个子高有力气,鄂王说他看着就身体好,光是站在那里就有兵的士气了。
阿展是个不坚定的,被说动摇了。
但到了军营没多久便选择了放弃,这不是他要的,他不适合战场,他是生长在书卷中的。
鄂王不恼,出了钱,让他去买需要的笔墨经书。这回鄂王又说去当大官来管这群武人,这种世道无路可走,才去当这个兵,陈展有路,他的路广阔着。
1127年,北宋灭亡。科举停办了,阿展这样说,准备多年的事无所成,却因是相州人莫名得了个官位。
这时候鄂王却因提收复失地一事被革职。
阿展没有上书资格,但他拜托了同年中举的朋友,想把对将军的维护之词放在上报的税收中呈上去。
我曾后怕地对阿展说,你糊涂,这哪儿能递到陛下眼前?若是成了,定要丢了刚得的官位。
还好,那朋友机灵,面上答应,不仅没这么做,背后还寻到了鄂王,算是把这事拦了下来。
我想,鄂王是找了阿展的,但阿展没提这个,只道是希望将军身边能多一个人支持着。
后来的某一时刻,我会再想到,也许鄂王身边就是少了一个人,再多一个人,事情会不会不一样?
陈展没做成什么,但没用多久,鄂王再次入了伍,随宗泽元帅抗金。
建炎三年,陈展迁宜兴县知县,在这一年,他成了家,不是我,是一名宜兴县的女子,大阿展一岁。据阿展说,二人的关系不坏。
我能从旁人的话里知道,二人的感情当是极好的,二人为后一年夏天出生的男孩起名永朔,是愿他做人坦荡,生在光明中,成长在爱里。
这一年冬天,金对宋总攻,鄂王忙于招兵,阿展和自己当时的丈人——宜兴县的一位大地主提了自己想参与抗金,老丈人二话不说,以最快的速度把不少的土地都低价租卖给人。
阿展常提这事,他对这位老丈人是真真切切的感激不尽。
宜兴县很快传开这个消息——只要从军抗金,报名就可拿半两银子回家,倒也有少数人拿了银子后音信全无,但大部分人都守约入伍,知县和他们承诺了,一旦有捷报传回,他会立刻给参军者的家人们送去米面等需要。
阿展在宜兴县的名声很好,大多数人相信他的许诺,而他也确实没让他们失望,宜兴县的生活在战乱中前行着。
建炎四年,一封陈展没想过的信件加急到了。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岳飞要在此驻军。
今年收成不错,丈人说要从地里的收成多拨些出来,好招待将士们。陈展允了。
只是所拨是他经过多次考察和思考的,同农户们商量过,他们明白了,将军在这儿驻军是对他们的保护,又对于陈展多次派人询问自己的意愿而惶恐,一概是答应。
这样一来,也澄清了来军队是要以宜兴县为战场的谣言。
陈展在军队到来之前出了告示,他会申请减少明年的税收,他给不了准话,只是一种安慰,对百姓们的定心。
皇帝流亡海上,百姓对战事怨声载道。
但陈展希望岳飞所在的军队能感受到百姓的热心,他们的努力是保家卫国,也让他们看见被保护了的家的样子吧。
陈展同鄂王见了面,阿展没想到自己仍被记得,他同鄂王玩笑般说,白白多读两年书,最后按头年考的成绩得了官,还真是生在其时,最好啊这战事可以明天就停,我便能在这混吃喝到老。
鄂王岳飞一如当年,笑道,也好,让你丈人分我些地,就还种田,养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