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求家得家 ...
-
西汉武帝建元四年,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七岁的小女孩冯窈瑟缩在角落里。衣着褴褛的她,在凄风苦雨中如同一朵憔悴的花梨雨。街上行人络绎不绝,却对她充耳不闻。苍白的小脸上,那双明亮的眼睛透着倔强和坚定,像是要看穿生活的厚重暗黑。
冯窈忍受着寒冷和饥饿,勉力扶起瘦弱的身体,摇摇晃晃地走进了一家包子铺。那店中热气腾腾、包子香气四溢,对于她而言是难以言喻的诱惑。然而,店中的小二却不屑地指着她,示意店员把这个破烂污秽的孩子驱赶出去。他们嫌弃地看着她,嘴角笑骂:“这种贫民窟里的娃,能有什么好处?”
冯窈眼泪打着滚,但她却毫不示弱地站在店中,双脚如同生根一般,一步也不退缩。她眼中闪烁着期盼和恳求,仿佛在说:“请留下我,让我为你们工作,换取一口饭吃。”
这时,包子铺的掌柜跑了过来,看着这个倔强的小姑娘,心头涌起几分愧疚。他有些无奈地解释,这是官家定的规矩不能雇佣童工,他们也没有办法。这话刚说完,冯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她泪眼汪汪,求情:“义父,您的女儿冯窈愿意为你做牛做马,只要能让我吃一口饭。”
掌柜愣住了,他虽然感叹这个小姑娘的机智与勇气,但他也毫无办法。而此刻,一位食客孙敬走了过来。初见这个风度翩翩、气质非凡的男子,冯窈有些惊讶。孙敬上前搀扶她,并对她说:“我府上的管家王仁和他的妻子,一直没有子嗣,如果你愿意,我带你回去见他们。”冯窈毫不犹豫低点点头。
冯窈随孙敬来到他的府邸,这里宽敞明亮,给她一种全新的感觉。管家王仁和他的妻子张嫽热情地款待她,安排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然而,面对食物,饥肠辘辘的冯窈并不动筷子。王仁觉得有些奇怪,冯窈表现出十分懂得礼数,认真地说:“爹爹娘娘先动筷子,我才能吃。”这让王仁大为震惊,心中暗想:这孩子看似普通,实则与众不同,难道是哪个望族的孩子被拐卖了?他立刻把这个发现报告给了孙敬。
冯窈依然不愿透露她的身世,孙敬恐吓她可能会被送回包子铺,她也紧咬着嘴巴,不肯说出实情。孙敬带着冯窈走在街上,试图逼问她的来历。此时,一辆刑车从路旁驶过,车上一个犯人嘶声力竭地呼喊:“我是无辜的!”冯窈惊恐地挣脱孙敬的手,跟着刑车跑去。
犯人看见小女孩追着他们,突然停止了呼喊。他透过铁栏,对冯窈眨眼睛,并唱起了一首童谣:“莫要慌啊,勇敢闯啊,阿爹在天上陪着你啊......”冯窈被人群挤散,她站在原地含泪望着远去的刑车,心中浮现出往日的回忆。
冯窈幼时丧母,是父亲一手带大。父亲冯义走南闯北,他时时刻刻都带着他偏爱的女儿冯窈,也让她小小年纪就见了世面。一日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邀请父亲加入盐帮共谋发展,并出示了官府发的盐证。新盐矿采集量巨大,父亲见利润可观就入了伙,很快就占领了周边几个县的市场,但没想到的是很快官府就来家里押走了父亲,原来盐证是假的,父亲因此获罪。
远远的管家和妻子看见了跟着孙少爷回来的冯窈,妻子张嫽忍不住奔过去抱住孩子,冯窈从怀里掏出孙少爷买的包子“娘和爹爹吃。”管家孙敬内心也被打动,紧紧的和妻女抱在一起。
在义父义母怀抱中的冯窈抬起头,远处一只威武的马队穿过街市。
夜晚,冯窈靠在义母张嫽的怀里,她问今天穿过街市的马队是要去哪里?张嫽说那是张骞出使西域的队伍。冯窈继续问西域是哪里?张嫽说不出来,只是应付着“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冯窈那时还不知道,义母口中很远很远的地方,将决定她未来的一生。
孙敬的府里来来往往有许多门客,冯窈非常好奇,但身为管家义女,她知道自己不能越界,只是不断张望着。
月下,孙敬独自读书饮茶,管家王仁在一旁添水,冯窈跟着爹爹在一旁默不作声。孙敬拿起书,冯窈凑上前问书上都写了什么。孙敬说“这是兵书,不是女孩子读的。”倔强的冯窈“这世上书还分公母不成?少爷读得,我也读得。”管家立刻让冯窈赔不是,孙敬却哈哈大笑。孙敬又问她认得多少字,冯窈摇摇头表示并不认得。孙敬即可拿出纸笔“书不分公母,不认字可就书认得你,你也认不得它。”冯窈学着孙敬的样子,一笔一画地在纸上白描着。王仁说“女孩子家,认什么字。”孙敬笑道“你家这个女子,可不一般,明日就送她到我们孙家的私塾,随孩子们一起上学吧。”
朗朗读书声,冯窈却呆呆望着窗外,私塾先生问她在想什么,她问“先生,一个人死了,是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吗?那个地方在哪?我阿娘说西域很远很远,是那里吗?张骞去那里能见到我爹爹吗?”
孩子们听不懂冯窈说的,嘻嘻哈哈嘲笑着她,私塾先生感到一阵心酸。私塾先生回答她“好好读书,长大以后你就能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了。”冯窈点点头,拿起书本跟着朗诵。
征兵的书送上了孙府,孙敬是孙老爷唯一的儿子,全家上下都不舍得孙敬上战场。放学的冯窈看见擦拭兵器的孙敬,她迎上去问这是在干什么。孙敬说自己要离开一段时间,冯窈问那这一段时间谁来给她读兵书呢?孙敬笑着把兵书递给冯窈“送给你了。”冯窈并不明白孙敬是要去上战场,她独自沉浸在得到兵书的喜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