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家国 ...
-
十一
不想讨论政治,那是太复杂的东西,但是不得不讨论政治,因为政治课本里说了“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也许原话不是这样讲的,但是意思是这样的,我还记得很清楚,因为中考要背,要答长长的问答题。但是,在我们14、5年的“生活”中,我们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叫政治生活。我们问老师,家长,他们会说,你还太小。唔,太小。那么老师,你知道什么是政治生活么?老师说,呃,像你可以上诉阿,有各种民意调查阿,等等等等课本里举出的从来只听说过没见过的例子(我是属于从小保护得很好的,对我来说社会阴暗面跟童话是一个等级的,唯一遇见过的是小学二年级妈妈的项链被抢,但是我相信像我这样的学生还是大多数)。然后我们点点头,噢,还是似懂非懂。然后我们看报纸,发现很多时候上诉的结果是家破人亡,然后家里父母会说,如果没有关系,上诉都是得不偿失的。哦,关系。然后我们发现,原来书上写的政治不叫政治生活,这些真正生活中的关系才是政治生活。那书上的是什么呢?是思想品德,说白了,就是洗脑。从小学初中开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纲领的洗脑。
其实没说马克思主义有什么不好,只是马克思主义跟中国的传统精神有本质上无法相互妥协的根源,就跟长江和黄河的差别一样,起点都不同。具体很复杂但是简单来讲就是,以儒家佛教和道教为代表的东方哲学相信人的思想跟人的□□是统一的,以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儿包括马克思在内的现代哲学起源于灵魂与□□的分离。当然,在我在上过这边的哲学课之前是不知道这些的,高中课程里提都没提。但是我们高二就要分文理,但是谁都说不清文理是按什么分的,是按你喜欢什么分呢?还是按你成绩多少分分?还是按就业情况分?当然关于这一点就有很多很多很多的讨论争执。然后就是选大学,专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出了社会,学生不再是学生,就没有“家长”立足的地方了,当然就没有争论的立足点了。现在想想,文科应该比较侧重于东方哲学思想,理科则是西方的思想。(跟单纯西方社会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还不一样,因为不管是理性还是感性都处在西方形神分离的基础上,而中国传统则是在形神合一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现在看到的关于文理生的特征其实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但是我们从小家里还是受的是立足于东方哲学上的东方伦理教育,读的是纯东方文献,突然转成理科当然没有“出息”,因为我们丧失了理科又或者是科学研究的精髓。这也可以算是为什么中国人拿不了诺贝尔奖的一个解释吧,一个我可以接受的解释。
说了这么多,扯得太远了,回到关于“政治生活”的讨论中。其实这样看就很简单,两套水火不容的理论诞育出来的“政治”当然是畸形的。一方面党和国家政府想要学西方那套民主的东西,一方面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教育又是君君臣臣那一套。诞育出来的“民主共和”当然是扭曲的,貌合神离的。所以60年,崇尚民主那一套的说想改变的没变成,崇尚传统那一套的又对所谓的民主不屑一顾,于是造成的结果就是两头不讨好,说什么都有人反对。糊里糊涂一气,加上网络发达了,什么人都可以乱喷一喷,连我都可以来假装郑重其事的大谈哲学,本来就够混的一潭浑水越搅越浑,最后就乌七八糟了。所以要我说就不要想着兼容并济了,至少在出来了一个兼容并济的哲学理论之前不要,因为从来都是现有理论才有实践(就像先有假设再有实验一样),没有逻辑严密的理论支持,时间出来的东西都是本末倒置且漏洞百出的。最简单的就是把这些分开,让大家自己选,你要走传统路线你就走,你要走西方路线就走西方路线,就不要一面跟你讲尊重个体差异,你跟大家不一样,一面说你要活下去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变得跟大家一样。这样的话,你教得纠结,我们做学生的学得更纠结阿。ok,就到这了,大家看万里的文章。个人认为他是偏向西方那套的,但是现在的“政府”做的是传统那套。不过我是比较传统的人,所以不讨厌大家都改成传统那套,但是就不要两边就不是就好了。要民主就真的民主,要专制你就担下专制的责任,又想要享受不民主带来的便利又不要担专政的责任,这样的事说好听是不劳而获,说不好听是既要当裱子又要立牌坊。直接的体现就是一堆的装B党,试问,这样的国家拿什么去发展,拿什么去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