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三班 ...

  •   林景澜问:“新来的?”

      “嗯。”

      “认识去饭堂的路不?

      自来熟得有些让人无所适从,余濯收东西说不认识。

      凌洋伸了个懒腰喊他一起去。余濯想了想,还是先跟着班上的同学熟悉熟悉校园吧,于是他跟着凌洋他们走了。

      余濯就这么被捎去了饭堂。一路上,除了那位叫林景澜的学长在吐高三阶段考的苦水之外,他和凌洋都没说话。余濯是因为插不进话,凌洋却是眼睛可见地烦躁。

      余濯在排队时跟他们分开,快速打完饭后去到了一个干净僻静的角落坐下,这样凌洋和林景澜可以选择来或不来。

      等他去打完汤回来时,发现自己餐盘对面多了两个正在聊天的人,林景澜看了一眼余濯的饭盘,“吃得不多啊你,你看看我的。”

      余濯说:“我不是很饿。”

      “你为什么转学?”凌洋问。

      这是余濯第NNN次回答这个问题了。

      “一中太累了。”

      凌洋道:“三中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林景澜咬着刚从教工餐厅拿出来的鸡腿,“那不一定,你同桌可卷了。”

      余濯看向凌洋,不像林景澜一样狼吞虎咽,凌洋吃饭非常斯文,待他把事物咀嚼干净,他说:“哪有高三年级第一卷。”

      林景澜的骄傲差点没写在脸上,他对余濯说:“最近这考的试卷都刚好出在我心上了,配适度百分百,就考好了那么几次。”

      余濯夸奖道:“厉害,我得向你学习。”

      他们坐的是靠近侧门的位置,有许多回宿舍午休的同学会走这条道,他们三个男生里有两个分别是年级的知名人物,还有一个长相不逊的新面孔,自然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

      “你们说她们是在看谁?看你还是看我?”林景澜跟几个站在门口望着他们的女生挥手,几个女生激动地也回挥了手,互相拉扯着离开了。

      余濯道:“大概是你吧,学长长的帅,成绩还那么好应该很受欢迎才对。”

      “你怎么这么会说话?”林景澜四下环顾一番,确认四周没人了后,掏出手机看,“来。”

      林景澜捣鼓了两下手机便直接递给了余濯,余濯看他这么光明正大把手机掏出来,立马双手捧着将手机接过来藏在桌子下,定睛一看,是微信朋友圈,发帖的人名字叫“三中告白/捞人/学习墙(正能量版)”,下面一条的名字是“撕比版”的,他哭笑不得地看着这些奇葩名字,问:“这是我们学校的校园墙?”

      校园墙是这里的学生最常用来隔空喊话的地方,在校园墙里,匿名的表白帖子与撕逼大军随处可见。善人与恶人都在这里被敛上了面纱,隐匿去姓名与性别,能牵制人的只有残存的道德。

      余濯往下滑了几条,感叹也不过是两秒钟的事,凌洋的一句话倒是让余濯回了神,“很多人夸你?”

      “没有吧,怎么会?”余濯把手机递给隔壁的凌洋。

      “别急别急,你再等等。”林景澜笑了一声。

      余濯不明所以,一明惊掉下颚——刷新之后,余濯划出了好几张他们吃饭时的照片,下面的评论基本上都是问他的姓名年级班级之类的,他惊也似的看向对面两人。

      林景澜靠在墙上摊手说:“人都是颜狗。”

      余濯中午吃完饭便于凌洋和林景澜道了别,后者结伴回宿舍午休,余濯是走读生,因此中午需要统一留在教室自习。

      中午的教室充斥着空调的余凉,余濯倒是很喜欢自己一个人呆在教室,午后时光流淌得很慢,这是他上高中以来第一次在中午没有想学习的心。在一中养成的紧绷精神的习惯,在某个安静的午时得到释放安抚,余濯竟久违地在中午睡着了,到直到一个午休铃才悠悠转醒。

      下午的课基本都是选修,凌洋好心地把余濯带去了余濯所在的地理班级,随后才去位于另一栋楼的生物课室。

      余濯没有地理课本,只能与认识的方祁凡共用一本课本。上课前他与老师协商了课程进度,三中的教学进度比一中落后了快一本书,高二上学年,一中便已经结束世界地理,开始了区域地理的学习。

      现在余濯上课就是循着从前一中上课的教材,开始继续往下学,好在教辅足够精细,包罗万物且细通经脉,余濯自学起来并不吃力。

      三中的地理单科排名在市里名列前茅,不仅仅得益于他们优秀的师资,还有他们独树一帜的学科教学安排——每个学期学生都要亲自完成一项地理实践活动,外加实践报告,分数会占据期末综合成绩的百分之十。

      他们的地理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教师,皮肤黝黑,身形精瘦,外有健硕之相,内透坚韧之气。地理课前,方祁凡把余濯捎到自己的小组,向他介绍了这位汤老师——听说汤老师暑假之时从春城出发,骑行来到云南,经高低陡峭蜿蜒曲折的滇藏公路一路北上,历时两个月来到圣城拉萨,并且将沿途风景拍摄成了一支影片,如果期中考试地理一班成绩优异,那么他将用两节课的时间,向同学们讲述他的骑行故事。

      这节课下课之前,汤老师宣布了本学期的地理实践作业,每个班的地理实践作业大不相同,汤老师给了同学们两个选择,第一是地质分析,第二是自然景观探索,前者主要是探查春城的山川平原与河海水系,找寻并分析地质构造与形成过程,后者范围则更大,但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可以是环境保护,也可以是像纪录片那样展示水土风貌,答案正确与否均无所谓,重要的是必须带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实践作业要求三至四人一小组,可以找非选地理科目的同学一起组队。汤老师很官方地说,这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顺便让同学在课余时间少打游戏多锻炼。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为此还特意设置了一项相关比赛,一年一度,前三名的小组在第二年的寒假将获得一次学校报销外出旅游的机会。为此,三中的地理学生与非选地理的学生都在隐隐期待。

      余濯第一次遇见这样新颖的作业,听了方祁凡对实践和比赛的介绍更加心动了,他总是梦想着去一次西部,只要能远眺到雪山与森林,能近看不被束缚的虫鱼鸟兽,就足够了。但因为可支配的经费实在有限,他连往返的机票钱都达不到。

      组队的名单需要在本周三之前确定下来,十一月份之前完成作业。

      下课回三班的路上,方祁凡头头是道地分析说:“其实我们的时间并不算多,你看,现在已经九月中旬了,下个月最少要花半个月时间去打班级篮球赛,我靠,学校这是帮我们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啊。”

      余濯初来乍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学霸,他倒是不担心作业完不完得成,他更担心的是要跟谁组队。

      余濯不确定地问:“你组队了吗?”

      “我?我大概组了吧,不知道孙旭那边怎么说,如果还是按照去年的组队模式,我还是可能跟他们一起。”方祁凡道,他大概能明白这个转学生的意思,虽然一边是同班了许久地兄弟,另一边是人很和善的未来同学,他还是没把话说得太全,“也可能不跟他们一起。不管了,今晚我再问问他们。”

      余濯面上表情没有变化,方祁凡与余濯接触的也不少,他发现对方展露情绪的时刻很少,与余濯相处时,有些对话全靠猜。于是方祁凡打转了话题,说:“要班干部竞选了,余濯,你想不想为人民服务?”

      余濯道:“想啊,但不想当班委。”

      “默默无闻的好兄弟,我觉得你挺适合学习委员的。”与余濯交谈着,方祁凡悄悄挪到孙旭身后,双手拍了一把他瘦弱的肩,把对方吓一大跳,“你说对吧旭哥儿。”

      孙旭高高瘦瘦的,细挺的鼻梁骨上架着一副黑色眼镜,看起来很精明一人,他反手给了方祁凡一掌,“滚,我这位置干挺好的,事儿不多不麻烦,养老退休还有奖状拿。余濯想来体验可以去当体委,那个更轻松,领着跑个操就没了。”

      感受到孙旭对这个玩笑话的抗拒,余濯道:“相比起这个,我可能更想进篮球队或者社团吧。”

      孙旭回了位置坐下来,说:“三中好像没有篮球的校队,有也是那群体育生组的,老师一般不会让学生翘课去训练的。”

      方祁凡补了一句,“前几天凌洋好像去了一个市的比赛,每天都得抽最后两节课的时间训练,琛姐课上找不着人,后来到行政楼那边才找到,听说燕妮说吵起来了。”

      孙旭说:“哪里是篮球比赛,是数学竞赛。他可牛逼了,话说我高一的时候都不知道他数学这么好......”

      “我也不知道,年级榜甚至没见过他的影子,结果现在分班考试,这一考就是数学年级第五,我当时看着排名表直接愣住了。”方祁凡说。

      “再说了,给你一千个胆子也不敢往他面前凑吧!他打人很凶的,一想起那个视频我都满身鸡皮疙瘩。”

      孙旭赞同说:“是啊,他对我们好冷漠。高一有一次我不小心走路踩他鞋子了,他回头看了我一眼,我以为我这周回不了家了。”

      余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是他的同桌呢。

      “哎下节就是班会,你马上就能见到咱们班主任了。”走在前面的方祁凡朝余濯挥挥手,示意他赶紧过来。

      “琛姐来了,回座位。”许芷青敲了敲班级前门,本来就拥挤的课室,现在因为同学的逃窜显得更加乱了。

      许芷青看着四散而逃的三班同学强颜微笑,“靠哇。我就多余说这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