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在意 ...

  •   最近有特别多不正常的行为:其一,回家后,忍不住的整理东西;其二,晒在阳台的衣服,考虑半天才收进衣柜,收进去了又担心衣服不干;其三,跟同事相处有些疲惫。
      前半生不懂的很多,后半生太多的不想懂。真的可以成为一个爱花喜草,闻风赏雨的人吗?无所思,亦无所虑?
      陶出于土,而练就生活,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后,陶土便成了器物,完成涅槃,变成神态各异的样子。无妨将时间线拉长,那样来看,万事万物皆是平衡的状态。
      以上摘自纪录片《国家宝藏》。
      只是这一切放到身为个体的我的身上来看,并不平衡。

      7月29日,喜欢与否重要吗?不重要。请把自己当成,人生这部戏的主角,其他的任何人,都只是人生中某一段戏的客串,跟他演好对手戏,是对我演技的负责。不要让一个路人甲,去影响你的戏路。
      渣男心态,是要保持自己的可能性,我才是最重要的。对任何人都是,我有时间了,才会花点时间哄你开心,我根本不在意你在想什么。
      杨天真女士在奇葩说某期辩题的发言,初听醍醐灌顶,后来细细想想,实操起来难度很大。
      我摆脱了他人的期待,却受困于自我期待。我始终在意自己,是否自洽?是否豁达?是否坦然?是否心安理得?反而束手束脚,始终不够尽兴。从来自立自强,却总是觉得自己心志不够坚毅……如此种种。反而找不到立足于世的支点。

      7月30日,郁郁寡欢的我独自去了孤山路上的博物馆。曾多次在门前驻足,从未进去过。
      门口排队的人不多,几分钟后我刷了预约码就进去了。建筑的整体风格还是我喜欢的古典式的园林设计。
      来之前没有做任何攻略,凭着感觉进去了。
      映入眼帘的是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
      馆藏相当丰富,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古人令人惊叹的审美力。
      我在里面转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出来了。绕道了旁边人迹罕至的小院,看到了一条回廊。地面斑驳,十分应景的想起了纳兰的那首词,“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四下无人,我坐在门前的石阶上,茫然四顾。
      我所悲伤的过去,已成往事;
      我所期待的未来,尚待构建;
      …… 回廊一寸,经年旧事,我不知道我无从释怀的究竟是什么?
      只是纯粹的羡慕“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的自由与洒脱。
      对于像我这样的小人物生命的真相也是“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吗?
      那一天我在四下无人之处,一个人坐了很久,也没能想明白很多事。
      在博物馆闭馆之前,走了出来。抬头望去,水面波光粼粼,远山连绵,晴空高远,大朵大朵的云儿飘来飘去,快乐儿极了。
      我沿着孤山路,慢慢地的走,走到了孤山脚下,看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兴致虽然不高,还是拍了几张照片,发了一条朋友圈。
      不久后,叶欣给我发了一条微信。
      “是一个人出来玩的吗?”
      我坦然的回答:“是的”。
      “下次约我一起呀。”
      “好呀”。
      上次出来玩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想跟她一起玩了。时间不断冲淡了这种不适,我又可以接受跟她一起玩了。

      7月就这样过去了,暑假总是会勾起很多心思,勾起了我上兴趣班的心思。想去报个书法班和围棋班,最后都在学费面前搁置了。
      只是我还是买了一副围棋棋盘套装。我无心学习任何规则,也没有心思布局,只是看静静的旁观着白子与黑子在棋盘间交错。偶尔还会在手游上跟机器人对弈几局,只是我始终下不明白,也搞不清楚局势。
      我还是羡慕文人雅士的生活的,“闲敲棋子落灯花”,“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8月7日,读完了《曹操多阳谋》,写了一篇读后感。
      少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叹其壮阔,后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感其深情。少机警,有权术;宦海沉浮,三起三落,于旧制中随波逐流。吕伯奢家灭门惨案,斩断过往,浴血重生。满门被灭,迁怒徐州之地,一时千里焦土,血流成河,亮迫于局势,背井离乡,隐于隆中,亲睹操之残暴与备之仁德,后遂投于蜀地,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官渡之战,兵力不足,火烧敌军粮草,惊天逆转,四世三公,不可一世的袁绍,兵败如山倒。后操于赤壁之战,惨败而归,三足鼎立之势初成。
      在这个故事中,没有那么的唏嘘不已,曹公也只是即兴发挥,走一步看一步罢了。唯一让人遗憾的大概是曹冲之死。
      我从前一直不理解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何在如火如荼的夺嫡之争中表现的如此怪异,却原来,陈思王可谓达理者也。以天下让,时人莫不知也。果然是一个彻底的浪漫主义者。
      少时慕艾诸葛亮之辈,光风霁月,品行端正,无可指摘,但始终觉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可不必,也一直始终无法自洽。几千载之下无可指摘之辈屈指可数,多是虚有其表之辈罢了,可想其难度之大。这一刻我好像释然了。不是虚有其表,内心诡谲之辈,已是难得。
      我知道,我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只是我就是做不到,旁观众生于爱欲之河,循环往复。

      8月11日,买的一本新书《孔子这一生》到了。
      越往下深入的读,越理解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但分量。从前浅薄的觉得夸张了。
      很多年过去了,物质极大丰富但现代社会,满目望去,狭隘,自私,与浮夸……很多时候我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一直在分享他人的私事?
      万物有尺,出言有度。人海茫茫处,我们都是他乡之客,然后总有人一身素衣,有语不与人喧。而我希望我可以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坚定的走下去吧,不要犹豫。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突然释然了一路走来,无人同行这件事。我们本来就不是一路人,只是在等红灯但间歇,我偶然从你旁边经过,绿灯亮了,当然要分道扬镳。

      8月12日,周五,中元节,没有回家上坟。
      8月13日,又一个周六,在B站看《千古风流人物》,期间整理家务度过。
      8月14日,与叶欣约好下午一起去杭州博物馆武林馆。我们都想去看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剩山图》)。
      只是可惜的是,我们咨询那里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富春山居图真迹一般不展出。不过还是看到了复制品。
      还看到了传世名琴,“彩凤鸣岐”。我不懂琴,但在人来人往喧闹的人群中,我在某一刻仿佛听到了琴的“哀嚎”,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展馆的出口处有个表演台,上面摆放了一张琴,叶欣虽然也不会弹,但是她上去弹了,但我没去,其实我也想去弹下的。
      看了很多艺术品,只是我的鉴赏力有限。不过我终于搞清楚了,南北运河,浙东运河和京杭运河的区别。

      8月20日,读完了《孔子这一生》,写了一篇读后感。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诚觉理当如此,自仲尼之前数千年之文化,赖仲尼而传,自仲尼之后数千年之文化,赖仲尼而开。
      1.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公平)报怨,以德报德。
      2.言而有信,行而有果,而不必言必信,行必果。
      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天下万事万物,没有一定要如此,一定要不如此,合理恰当就行)。
      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5.子钓而不纲(钓鱼不网鱼),弋不射宿(射飞的鸟,不射夜宿的鸟)。
      6.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轻松,舒坦,悠游自在)。
      7.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会好?)……
      十五志于学(立志于终身追求学问与道义)三十而立(自己心中是否有主见,别人眼中是否有自己),四十而不惑(一是对自己的人生不再有疑惑,人生方向不再动摇,二是对世间的林林总总光怪陆离能做出价值判断),五十而知天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命运的关系,还包括人的道德责任,为人的准则等丰富含义),六十而耳顺(别人的话成了自己的耳边风),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以道德约束自己的自由)。
      二十多岁的年纪,想达到的人生境界,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反复,很挣扎,从心所欲做的很不错,不逾矩的尺度尚待完善。突然释然了很多事,我终会知道,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俯仰天地间行走逍遥,无愧于大道良知,亦不会折腰俯身他人。

      8月28日,和叶欣又一起去了西湖,曲院风荷。我们在曲院风荷门口的一人买了一只蛋筒,有点贵。
      不用预约,直接进。已经看不到几朵荷花了。零星的几朵到格外引人注目。
      在绿树如茵的小道上,我给叶欣拍了很多照片。叶欣看到别人手里的荷叶也想要,后来当真心想事成。我们在路旁捡了一朵荷叶,充当道具,在那条道上拍了很多照片。只是我不会摆姿势,表情管理也一般,最后只有一张背影还不错。叶欣拍的照片,还都比较自然。
      继续向前,在林深处的彼岸花绚烂夺目。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黄色的彼岸花。
      随后,我们走到曲院风荷里面亭子里,坐下来歇歇脚。
      清风徐来,浅睡于十里荷花之外,虽无香气扑鼻,甚惬之。
      这一天的最后,我和叶欣在孤山路上看了一场落日。难得的有些快乐,不免有些许遗憾,愿朝暮与岁月共往,行至落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