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秦始皇本纪(五) ...

  •   嬴政也未必不打算诛杀吕不韦,但吕不韦毕竟帮着秦庄襄王继位,又帮着嬴政继续,有拥立之功的两朝老臣,然后执政十几年帮着秦国开疆拓土。另外就是他曾经招揽众多门客,这些门客进入政坛各司其职,给秦国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很多人求情(李斯都给吕不韦当过小秘书),于是嬴政只能打消了判处吕不韦死刑的念头。

      吕不韦被放逐到自己的领地。流放到自己领地这个措施应该算嬴政少数的温和做派,自己的封地,地盘是自己的,势力是自己的,一家人都在一起,基本自己说了算,只要不出圈,安安静静过下去就好了。

      这一年桓齮为将。桓齮也是个很厉害的人,可以跟王翦杨端和齐名。桓齮为将是为统帅秦军继续东进,之前魏国的都城可都被打下来了,内乱平定的年轻秦王当然继续野心勃勃统一天下。

      齐国赵国国君前来朝拜。但是后人考证说赵悼襄王是来了,但齐王建并没有到秦国,齐国使臣是茅焦。

      茅焦又从一个政局的角度跟嬴政讲了讲赵姬的处置问题。茅焦说什么呢:“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

      您要是图谋天下,就得着眼于天下。您现在有驱逐您亲娘的名声,您连亲娘都不宽容的话,诸侯们不得核计,我们以后也在您手底下讨饭吃的话,万一有个小摩擦,脑袋能不能留在脖子上?不利于您瓦解诸侯的意志啊。

      不管是不是这个原因,嬴政把赵姬从雍城迎回来,安置到甘泉宫。说不定还要三餐四季按时请安。但是,郑庄公搞掉自己弟弟段以后也这么干过,说是跟母亲母子不到黄泉不想见,然后不管是出于感情还是出于形势,挖了个地道母子俩见了一面抱头痛哭,看上去又是亲母子啦。但是感情的事,不是说好就能好的。

      吕不韦回自己封地去了,可以大展身手的年轻君主总要搞点自己的势力。这就需要有人挪挪位置,清除一些跟吕不韦有牵连的势力。再加上之前爆出了主持修郑国渠的郑国是间谍的事件,不知道是不是秦国的宗室和秦国内部势力推动,嬴政下了《逐客令》。下令驱逐各国在秦国的间谍,要分辨哪些是间谍,哪些是来混前途的太难了,干脆你们都走吧。

      关于郑国渠,是当时韩国因为害怕秦国继续东进,就派水工郑国去秦国,游说秦国修建水渠增加灌溉的区域,想以此耗秦国的人力财务,削弱秦国军队。

      确实修渠需要人需要钱需要时间,这样你有些人就不能出兵打仗了,最少能派出去的人和钱能变少,郑国渠从施工到完成花了十年时间,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秦国东进的过程,但是渠修成以后,客观上“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大大增强了秦国的粮食生产。有了粮就养得起兵,打得了仗,打得了仗就抢得了地盘土地人口继续打仗。

      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李斯上书《谏逐客书》。他首先以秦国的发展历史为依据,说明了引进外来人才的重要性。

      秦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得来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人物,不出生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于是称霸西戎。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法令,移风易俗,人民因此富裕丰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效力,诸侯亲近顺服,俘获楚魏军队,攻占土地千里,国家至今治理强盛。

      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谋,攻克三川之地,西面兼并巴蜀,北面收受上郡,南面轻取汉中,统揽九夷之地,控制楚之鄢郢,东面占有成皋之险,割取肥美土地,六国联盟罢休,迫使西来侍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

      秦昭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舅舅魏冉其实也是楚国人呐),放逐华阳君,加强国家权力,杜绝权豪之门,蚕食诸候国家,使秦国成就帝王之业。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这会使秦国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了。

      然后又说您喜欢各国的器用美人,要是把人赶跑了不是说您只看重外物不看重人民吗?人员多幅员辽阔才能成就霸业,以天下百姓为百姓才是三皇五帝成功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

      东西中不是秦国出产的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而愿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

      统一天下前的嬴政最终决定海纳百川,来自各国的人才包括间谍也安稳下来。

      李斯上书赢得嬴政的青睐。李斯趁机提出先谋划韩国,来震慑其他国家(一来,韩国郑国做间谍的事暴露了,该给个教训;二来韩国挨着秦国,打着顺手),于是嬴政派李斯去韩国。

      都说到这里了,略微讲讲李斯吧。李斯本身是楚国上蔡人。李斯年轻的时候,曾在上蔡当掌管文书的小吏(吏不同于官,很多吏也是家传世袭,有些可能是临时招的,能年纪轻轻就当上小吏,应该也是一般人里拔尖的)。有一天,他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在粮食堆里建窝,完全不用担心有人或者有狗惊扰,肆意的糟蹋、繁衍。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跟老鼠一样,不过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有没有感受到出身草根而胸怀天下的少年因为郁郁不得志而愤世嫉俗?少年我不是没有才华,只是没有机会和环境。生不逢时!生不逢地!生不逢伯乐!

      但是环境不好就偃旗息鼓吗?不是的,李斯就找了个特别有名的老师荀子去学习帝王术。学业完成之后,李斯判断楚考烈王不值得侍奉,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靠着这些国家建功立业是没有希望的,就打算到秦国去。

      在临行之前,他跟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万乘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布衣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一个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跟懵懂无知的禽兽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不过是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感叹控诉是社会不公平、表现得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应该是有志之士的本意。所以我李斯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

      简单说就是,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不一样?这么好的时代,有志青年的我就要出去闯荡啊。

      李斯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李斯当上了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也是大风大浪闯过来的人,能入他的眼,也可以想象李斯的不凡。

      吕不韦后来干脆任命李斯为郎官。李斯也就有了游说嬴政的机会,他对秦王嬴政说:“平庸的人容易错失机会,而能成就伟大功业的人就在于能把控机会并能坚定执行。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函谷关以东,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那时候诸侯国的数量还很多,周王室声望也没有那么衰落,因此五霸虽然交替兴起,还是要打着推尊周王室的旗号的。自从秦孝公以来,周王室越来越卑微,诸侯之间也继续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地区化为六国。到目前为止,秦国已经有六代君王乘胜奴役诸侯了,现今诸侯服从秦国就如同地方官服从中央政府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完全可以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现在可是万世难逢的最好时机。倘若现在懈怠而不抓紧此事的话,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他们再订立合纵的盟约,就算像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东方六国了了。”

      嬴政任命李斯为长史,后来任命他做客卿。再后来做到丞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五日一更。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