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外乡人在集体生活如鱼得水 ...

  •   童年的整个春天就是陪着姥姥,挖菜,摘菜,围着锅台打转。姥姥真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这个时候妈妈天天跟着采茶工爬在山上采茶,爸爸跟着姥爷,天天窝在茶房炒茶,姥姥天天内内外外洗洗涮涮,做饭清扫,我每天拿着一个小背篼跟着姥姥拿着小铲子挖呀挖,摘呀摘,姥姥怕水凉不让我摸水,洗的时候准把我放到一边,我就看着流动的水在姥姥手中穿过,每当这个时候姥姥就很感慨,“想当年我也是十里八村的一枝花,被你姥爷的一件的确良就套走了,你姥爷可是许诺我再也不让我去采茶,他一辈子也做到了,现在不做采茶娘,做起来了后勤大保障”。
      据姥姥讲,姥爷不是本乡人,建国前逃荒到山里来的,山里人靠山吃山饿不死人,平原丘陵遇上天灾是野草都不够分,谁也不知道啥时候冒出来一个黑黑瘦瘦的小男孩,给口饭吃就干活,干活还卖力,吃饭也不讲究,野菜红薯都吃的很香,山里茶人秋天除草,春天采茶,他就干完这家干那家,靠着勤快能干竟也在一个不相识的山里人家勉强活了下来,姥姥对姥爷这个人解放前没啥印象,就记得是一个干活勤快的短杂工,能吃能干,采茶别人一天采5斤,他能采8斤,高山密林他也不怕,钻钻就过去了,有了这个干活的,姥姥轻松不少,本身她就嫌弃爬山低头采茶辛苦,山上草多又密,每次上去回来就灰头土脸的,脖子都动不了,有了他,姥姥乐得清闲在屋里打打杂做做饭。
      这种不干活的好日子没过几年,集体吃饭干活的时候不干也得干了,这个时候别人是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插科打诨,一天5斤的量现在只能采3斤,就姥爷这个大傻子依旧还能采8斤。
      采回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炒制,山里人都是白天采夜里炒,以前这种活是轮不到姥爷的,毕竟炒茶跟炒菜一样都是各家的秘制绝活,从前想学都是偷偷在门口瞄几眼,回去自己琢磨,干的最多的就是筛茶、摊放这两道工序,杀青炒制这些核心工艺都是万万轮不到自己的。
      现在集体干活了,白天干完活,夜里都想回去休息,没办法队里排上班,几个人一班,轮流夜里上 ,这个时候姥爷主动请缨要求参与炒制,“你个外乡人,你会吗”?村里人总是唾两口姥爷,姥爷陪着笑脸说“我打打杂,干啥都行,反正我年轻多干点”。就这样姥爷在炒茶师傅里也混熟了,后半夜老师傅们困了,姥爷总是递上烟,端上茶,服侍老师傅们坐下歇会,顺便请教老师傅两个问题,在他们困得睁不开眼的时候,姥爷总会主动请缨要求去上锅炒两把,老师傅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同意了,姥爷就这样整个茶季,白天在山上,夜里在茶房,好在胜在年轻,竟也扛得住,并且越长越高,越长越壮。以前吃一顿少一顿,饥一顿饱一顿的,现在在集体生活里最起码吃得饱饭,很快窜了个头,长到了一米八。在茶房这几年,姥爷沉稳的握着茶把子在生锅、熟锅之间翻转这个最耗费体力掌握技巧的翻滚技法,在生产队里各位几十年的老师傅的点指下,姥爷居然自己摸索会了,而且火候力度拿捏得非常出色,老师傅们看着自家儿子直摇头,摸鱼偷懒的人这几年都养废了,反而是姥爷靠着集体有的吃,有的穿,有的学,赶到了好时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