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01 ...
-
01
我是出生在江南水乡的孩子,打小就被东街西巷的七大姑八大姨来回哄抱,软糯可人的江南口音环绕了我整个童年。
烟雨朦胧的江南没有北方大漠那样强劲的骤风狂沙、隆冬瑞雪,可当很多年以后,在我向别人谈起小桥流水的故土,还是会忍不住想起儿时撑过的乌篷船和那些混了点儿潮土、青草味的细雨。
我还记得家里的古董店开得气派,门口处有道高高的坎儿,坎儿上有根结实的红木横梁,衡上挂了只声音清脆悦耳的风铃。
每次有风吹过,风铃下那根悬了块木牌的红绳就会来回摆动,牵动着铃片碰撞在一起,叮呤当啷的声音响个不停。
那时我不懂风铃为什么会响,总以为是有什么怪力乱神在作怪,于是整日整夜地趴在门坎儿上,看动画片的时候还要抽出些功夫去瞧头上的风铃,以便揭穿它作响的真面目。
依稀记得在那段赖着门口不挪窝的日子,我看了部名叫《追星星的人》的电影,里面那个齐头发的小女孩总是在三更半夜跑到附近的小山坡,转动一只老得嘎吱作响的收音机去听来自星星的声音。
电影里的收音机断断续续地响着,头顶的风铃在晚风里清脆如歌。
我像电影里的女孩捉星星那样伸长了手臂,去够高悬在木梁上的风铃,却在风里抓了个空。
我头一次放风筝是在上小学的某一年,南巷的大爷摆足了架势要给孙子扎个新风筝,谁料手一抖给弄歪了燕子翅膀,当下可便宜了我。
这只连飞都不太能飞得起来的风筝被我当成了宝,三天两头地拿出来看,左右摆弄个不停。好容易挨到了春就立刻招呼一大帮半大的小屁孩,欢天喜地的去乘这三月的风,比谁放得高、飞得远。
后来这只被我翻来覆去折腾的风筝在某个傍晚被树梢挂断了线。我在后面追着跑,路上不知道摔了几回。但那只平日里怎么都飞不高的风筝这时却好似终于伸展了折翅的燕子,随着风振翼而去。无论我跑的再快、追得再紧,它还是飞出了我视野的尽头,消失在了辽阔的天空。
人们常说风是自由的,他们没有束缚、永远奔跑。
许久之后我才明白,风是捉不进手心的,断线的风筝不会因为我拼命奔跑而停留,疾行的风也从不会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