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京剧演员 ...

  •   尹正毕竟是男的,妆要化得非常浓才能像女的。贴片子时间长了肯定会难受,吊眉毛会很紧,可能会缺氧,我说给你弄松一点,或者偷点懒,但尹正说:老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不用心疼我,我能忍,一定要保证拍摄质量。

      我特别感动。戏曲演员常年这样,知道问题,能够适应。作为影视演员,他初次接触戏曲,头上、脸上全用浓妆包起来,包起来之后整个人是懵的。拍戏动辄十几个小时,不能卸妆,因为一卸妆就得重新开始。拍摄现场特别冷,又不能让他穿特别多的衣服,男的块儿比较大,需要穿得很薄,怎么办呢?只有克服。

      尹正的脸部线条不是很柔和。他的眉肱骨和鼻线非常硬,所以化眉毛时会更弯一些,不要太直,把眉肱骨的硬线条柔化;眼睛尽量往圆了化,别化那么细长;嘴唇也化得很圆,像韩式的嘴唇,上面两个半圆,下面一个半圆……通过这些手段,让他的脸部更加柔和。

      白冰(饰蒋梦萍)长得很漂亮,我只化了半个小时。有的人长得漂亮,不一定化出来漂亮,有的人长得不好看,但化出来很漂亮。白冰长得又漂亮,化出来又好看。

      檀健次(饰陈纫香)长得很漂亮,但不是很好化,他的脸过于立体。其实戏曲妆,脸素雅一点、平一点,不要过于立体、过于现代,化出来很好看。

      化一张脸,我现在要50分钟到一个小时,加上梳头半个小时,大概一个半小时。

      这部剧的化妆跟现在不太一样。因为故事背景是1937年,我们要模仿当时的戏曲化妆方法,翻阅了大量老照片,把它们Copy到电视剧里,包括发饰、头饰。

      剧组很用心,花了很多钱。光戏曲服装,尹正大概有二十几套,加上其他人的服装,服装费大概花了100多万。一件衣服上万,纯手工,可以想象工艺质量有多高。

      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家以戏曲为中心,用很尊重、很敬畏的态度去做事情。从舞美、道具、服化到演员,所有人都用心了,所以做得还不错。

      张军扮演张若虚,黑纱造型 上海大剧院供图

      檀健次扮演陈纫香,白纱造型我和张军也合作了很多年,他主演的新编昆曲《春江花月夜》一直常演不衰,场场爆满。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篇。编剧罗周以此为灵感来源,创作了一出同名昆曲,讲述了一个历经50年、穿越人鬼仙三界,由爱恋情愫生发,进而超越生死的故事。很凄美,很浪漫,极度理想主义。

      张若虚有几场戏会披黑纱。为什么披黑纱?黑纱在戏曲舞台上代表魂魄。张若虚27岁就去世了,为了爱而死,为了爱而生,以魂魄入地府,后又返回阳间,见爱人辛夷。

      为什么女主人公叫辛夷?辛夷就是紫玉兰,性淡,高雅。以花喻人,辛夷就像紫玉兰一样,漂亮,干净,又非常冷,是一个冷美人。她对张若虚有爱慕,但是她又不动声色。辛夷的药用价值是性平,所以又是张若虚的爱情良药……编剧的心思蛮好玩的,你知道这些再看剧,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鬓边不是海棠红》里,陈纫香跟商细蕊打擂台,扮演阎婆惜,披了白纱。那场戏叫“魂路”,魂魄在路上走,底下走的是鬼步,就像飘一样。昆曲《牡丹亭》里的“幽媾”,杜丽娘披的也是白纱。

      披白纱或黑纱都是可以的。只要披纱,基本上都是鬼魂。以黑纱为标准。白纱会更鲜一些,代表艳鬼。一般男的都是黑纱,女的会用点淡淡的粉色,白中带粉,带一点亮片,还会带花球,像《李慧娘》这种戏就带了一个大花球。

      纱一出来就很缥缈。整个人看起来会“雾化”,加上鬼步,基本上看不到脚的颠,像带着滑轮刺溜往前走,像魂魄飞来飞去。

      还有线尾子(旦角脑后的黑色细长绳,代表头发),(演鬼戏)就不戴真线尾子,而是戴一块长方形的黑纱,用卡子别在脑袋后头,这样演员在卧云、转圈、点翻身时,不会乱,而且走的时候,黑纱能飘起来,就更像鬼魂了。

      鬼魂一般戴水钻头面,亮晶晶的,加上纱,在灯光的照耀下更像魂魄,更缥缈,更虚幻。

      舞台上的灯光也有讲究。好人死舞台上的灯光也有讲究。好人死的时候是黄光。你看越剧里的林黛玉,最后焚稿断痴情,她一走,啪,黄光打下来,代表她升仙了。坏人死的时候是蓝光,代表下地狱了。地狱里都是蓝光、绿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