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 ...

  •   【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明太宗命郑和等人护送古里、爪哇等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同年秋后,郑和率船队出发,皇太孙与公主亲送之。

      相较于宣德二年被无数外国学者轰轰烈烈抨击无数的关税改制,这一次圣孙与公主的探访及后续的分成改制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太多的笔墨,不过它对于大明的海洋政策、乃至后续的对外贸易制度的方向影响是巨大的,并且与永乐十九年几乎同步进行的商税改制关系密切。

      “通过这次的建言,(大明)实际上开启了新的航海大时代。”赵翼先生在他的《世界航海史》一书下了如此论断。*

      我估计朱棣的本意是想让瞻基和清河欣赏骄傲一下我朝国势之隆,顺便教育一下子孙大明要如何如何,并顺手布置一个感想作业,没想到好圣孙们一下子给他整了个大的。  】

      你倒是快说呀!老朱一家被吊足了胃口,迫不及待想得知(抄)未来(作)的功(业)绩。

      像是故意要跟他们唱反调,天幕并没有正面回答,反而先抛出了几个问题。

      【 在详述这次改制之前,我们要先搞明白几个问题:

      一、永乐大帝原先命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二、为什么在许多记载里面,改制前后对于下西洋的评价如此两极分化?
      三、明初国库制度与其前后的时期有什么差别?

      不搞清这三个问题,我们就无法正确了解到这次“分利通禄”改制的重要性。  】

      【 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网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寻找在火灾中不知踪影的建文帝……emmmm,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在其他up主的视频里有过分析,在此不作表述。
      撇开真假难辨的逸闻不谈,永乐命郑和下西洋的最核心、最首要的目的,应该是:树立大明在东南亚乃至非洲的“天朝上国”权威,构建以大明为核心的朝贡体系。

      由此出发,永乐时期的朝贡制度具有自愿性、怀柔性、义大于利等特点。

      这等策略固然是伟大无极、极具世界性战略目光的,几乎可以说是永乐盛世最光辉的一笔功绩,在繁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都难掩光辉,浩浩大国气度在此彰显无疑。

      但同时,它也是脆弱的、难以复制的。不是所有人都有着如此宏大非凡的战略目光,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放眼天下……尤其是在明朝,这个伟大、同时不幸地位于小冰河时期的大一统王朝。】

      「小冰河时期」!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在意前面那个真假不知的传闻和对用了无数溢美之词的朝贡体系了,全部人的心神都被这一个陌生的名词吸引。

      汉字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即使对于此等专业名词懵懵懂懂,但是依旧可以从字与字之间的联结之中望文生义。

      只可惜,在现场的人恐怕也不太想懂。

      “这冰河……大概就是天、天寒地冻,河水为之冻结吧?……呵呵,呵呵,这在北方也算正常吧。何况,前面还有个‘小’呢。”兵部尚书茹瑺佯装镇定地分析道。

      户部尚书郁新沉重地戳破同僚的自欺欺人:“恐怕……被这天幕特意点出来,不止于此啊。”

      朱元璋深呼吸,努力平复情绪:“行了!这件事容后再议。听这天幕说的,咱们大明朝可也是‘伟大’呢!看看我这好孙,肯定有办法!”

      【第二,两极分化的评价。

      这个问题说复杂也不复杂,说复杂也很复杂,就是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

      虽说朝贡制度秉持的是“以义为主”,但郑和下西洋却乎给当时刚刚经历过内乱的大明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殊域周咨录》记载:“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市。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贸易收入使明政府一度“不扰中国之民,而得外邦之助”。*

      马先生说得好:“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在如此庞大的利润之下,真的不会有人心动吗?
      分了钱和没分钱,那屁股,能一样吗?
      ——虽然说得不太好听,但这也是“分利通禄”所解决的核心矛盾。 】

      说到这里老朱就不困了,森冷的目光扫过下面战战兢兢装鹌鹑的官员们,呵呵一笑:“咱这好孙就是太心软了啊。他们食国之蠹禄,还不给干活,哦,还乱说话?”

      他说着冷不丁又踢了朱棣一脚,骂骂咧咧:“你也是,怎么对有些人就是心慈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

      朱棣:唯唯诺诺.jpg,有什么办法,自己的爹的话还是要应着啊.jpg

      顺便,对群臣:冷笑,凶恶.jpg

      【第三,国库制度。

      洪武大帝朱元璋,几千年历史上唯一一个起于贫贱而一统天下、重整华夏弥合南北的伟大皇帝,放在历代皇帝榜上都可以排前五的存在,但尺毕竟有所短,他的出身让他在拥有对底层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坚韧刚强的心志的同时也让他缺乏了对于经济的观念,外加之其“以天下为私”的观念,明初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国库和内库是没有区分的。而且户部有独立自主管理权的太仓库,只是国库中的钱财部分,国库的物资部分还是属于内库。*

      这造成了了很严重的问题,中央财政和私人金库混淆,管理极其混乱,财政收支不明。经常有人喷明初的财政制度跟坨狗屎一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

      朱元璋大破防,户部尚书大破防!

      朝廷制度设计时的官员都大破防!

      “这这这……有辱斯文!”郁新最终只能恨恨地憋出一句。

      “也没这么差吧……”老朱嘀嘀咕咕,“尺有所短,应该也短不到哪里去?”

      不过……

      “前五啊……咱这排名也太低了吧?至少前三应该有吧?顶多最前面一个太宗皇帝……嗯,这排名不准,第二差不多了。”老朱冷静分析,拍拍胸脯,自信无比,“在我稍微改一下这财政,害,说不定太宗皇帝,也要委屈一下在我下面呢!”

      朱棣……朱棣暗暗畅想,儿子怎么也不好越过爹,那我就排在我爹后面好了。至多也再加一个太宗皇帝。嘿,我也是太宗了,谦虚一点,可以给太宗前辈让让路,我不贪心,排第三就好了。

      两父子同步嘿嘿一笑。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