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大溪村盛家 ...
-
晚上,俞舟突然想到一件事,饭毕她将俞均拉到角落里。
“爸,严家不是被冲垮了一面墙?这几天蒋家修房子,我觉得是个机会。”
俞均闻言愣了一下,随后马上反应过来,“你是说那个密室?”
俞舟点头,“对,这雨下的,咱的任务都放到一边快发霉了,咱现在的进度是一点没有,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回去啊!”
“对啊!你爹我这段时间融入的太好了!差点忘了这茬。我去找你妈完善一下细节。”
盛萍在指挥几个姑娘搭蚊帐,这会儿搭完最后一个,正在跟姑娘们欣赏她们的劳动成果,俞均将盛萍叫了出来。
两人一番商议,都觉得此事可行,明天俞均去俞书昀家说一声,如果那边也有想法的话可以同行。
几个姑娘得知后也想一同回去,被盛萍劝住,人去的太多没地方住,去了反倒是添麻烦。
………
第二天,俞均先去了趟老二家,吕氏也觉得应该去一趟,村学还没开课,俞书昀也不是只读书的文弱书生,给兄弟俩备了一车实用的礼节,二人就出发了。
晚楼和采桥来家里报了一声,留下玩儿了一会儿。
俞舟不想干等着,干脆和盛萍打过招呼跟晚楼采桥一起去了二伯家。
俞舟找到吕氏,“二伯母,咱贺县有没有郊游踏青的好去处?”
“采舟问这个做什么?这眼见着都要入夏了,不过今年天冷,花开的迟,端午节倒是可以出去玩。”
“是呀二伯母,四月里闷在家都快生霉了,那咱去哪玩呀?”
“大溪村你娘的娘家那边不是有北山吗?你回去问问你娘,我记着那边山上应该是有些景致可以游玩,就是端午人多,不过也热闹。”
俞舟在脑内检索大溪村,原主小时候在那边住了一年多时间,盛芝萍的娘家人照看着。
俞舟主要是想问问贺县境内有没有农家乐之类的地方,但她不知道怎么说,还是按照郊游这个方向再问问。
“二伯母,那除了北山咱附近还有什么景致可以游玩吗?”
“有倒是有,只是普通人进不去。”
“咦?那是什么地方,劳烦伯母细说。”
吕氏回想了一下闺中时的见闻,缓缓道来。
“就是靠近大河村那边的县郊,有座私人园林,只有受邀的人家可以进去,每年两次,一次四月,一次十月。
园子的主人会提前派人送去帖子,一家最多只能去四人。
因为能受邀的不是官宦就是富户,大都是借此机会带着儿女前去相看,是以私下里都将那园子戏称为联姻园。
哦对了,每年的廪生中头三名也可入内,我当年就是在那遇见你二伯的。”
吕氏说着,略有些羞怯的笑笑。
俞舟以为这里顶多就是有些私人庄子,还真妹想到,这小县城竟然还有这种邀请制的“会所”。
二伯估计是当年的廪生前三,正好遇上…富户家小姐二伯母?
印象中二伯母家没人当官,不然垚舅舅也不能开个砖厂。
“二伯母,二伯今年是第几名啊?”
“怎么的?采舟想去?倒是可以,不过你年纪还小,去了全当游玩便是。
今年四月下雨,主家没张罗,估摸着要去也只能等十月了。
你二伯今年正好有资格,我娘家那边应该也有帖子,到时二伯母要张帖子来,让你爹娘带你和采桥咱一起去。”
俞舟内心感叹,这就是钞能力吗?爱了爱了!
“哇,二伯母真厉害!我先谢谢二伯母!”
“跟二伯母还客气啥,左右你二伯现在也就你爹一个亲兄弟了,都是一家人。”
俞舟拿不出啥感谢来,一想自己现在是个十岁的小姑娘,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啊!
她厚着脸皮上前抱住吕氏,在吕氏脸上吧唧两口。
“嘿嘿,二伯母你真好!”
吕氏从小就喜欢机灵大胆的采舟,这会儿更是乐开了花,自家女儿内向,还从没这么亲香过。
“采舟啊,你妹妹晚月内向,你多带带她,让她也外向些。”
“好呀,我晓得的伯母,我感觉晚月最近在我家比之前爱说话了,可能是最近家里女孩儿多,三丫姐也活泼爱说话。”
“那就好,都是好孩子,回去你们好好玩儿。”
“哎,我回去了啊二伯母。”
………
俞舟回到家,悄悄跟盛萍通了消息,二人坐在炕上检索大溪村和盛芝萍的娘家。
盛芝萍姐妹三个,她是老大。
二妹盛芝清,二妹夫张向民,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张饶。
三弟盛之潮,弟妹姜氏,有个五岁的儿子盛轩,和三岁的女儿盛馨。
盛老爷子和老娘都健在。
老爷子盛成林有一手木工手艺,还会打猎,时不时就带着家里两条狗上山打兔子回来打牙祭。
俞舟回忆原主两岁在大溪村住的一年半,那时候盛家还住在山上,外公每天下山到溪里抓条小鱼,外婆腌得一手好泡菜。
俞舟自己可以说是从小喝着鱼汤,吃着外婆的泡菜长大的,没想到俞采舟也是,这一定是特别的缘分。
姨母盛芝清和舅舅盛之潮那会儿还没成家,俞采舟是盛家头一个孙辈儿的孩子,全家人都疼着惯着。
盛家条件不好,盛芝萍姐弟的衣服都是轮着穿的,到有了采舟,盛之潮同年也被招为西川府的府兵,按月往家寄饷银,家里情况这才好起来。
盛家女孩儿都识字儿,也是得益于盛老太太明智,坚持要女孩儿也读书认字,老太太活了一辈子,太知道识字儿有多重要了。
两人交换完情报,心里无比舒畅,这娘家真是太好了!没有极品亲戚,没有明争暗斗,大家都是拧成一股绳过日子,而且还都明事理。
俞舟这边对北山的情报不多,可能也是原主当时年龄太小的缘故。
盛芝萍那边就很了解了,从小家就住在北山上,早年间盛老爷子一直在漳州做木匠,离家远,也就过年才回家一趟,盛老太在双溪镇上给人洗衣服,天黑才回来。
原主作为老大要照顾弟妹,进山砍柴摘果子的活儿都是做惯了的,北山上原本没什么方便游玩的景致,都是前两年有人承包了山头,刚修建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