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没铝 ...

  •   贺县境内只有一条大河,是漳水河的一条支流,名曰贺河,贺河拐过三道弯,在下湾村又分化成四条支流,分别流过大河村小河村,大溪村小溪村。
      正因如此,作为贺河流经贺县的第一道弯,涨水第一个受灾的就是上湾村。
      小河村这边的水位上涨不算太多,河边塌了一处旧屋,主要还是因为年久失修,朽木加上下雨淋塌的。
      村长的意思是每家出一个人,在河边半里的位置挖条大一点的沟,挖出来的土就垒在沟边上,和些沙石固定住,等于加一道简易的堤坝。
      俞均觉得此法可行,他觉得应该直接修一条比较高的正规堤坝,但村长说这是官府的事,村里人力物力都不足以支撑出一条正规堤坝,现在只能先自己简单搞一搞。
      蒋母几个安顿好孩子们当天下午就回了上湾村。
      晚楼采桥一起,二头项天一起,四个小子带一条大黄住在俞书昀家。
      大丫三丫一间房,凌萱俞舟和晚月一间房,女孩儿们在盛萍这边。吕氏上午听盛萍说想打发采桥去自家住,她一想现在家里都是小子,干脆将晚月送到这边来,姐妹几个一起方便又自在。
      ………
      第二天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俞舟已经习惯了,她开始琢磨从哪弄几个炉子来,想了想这种事还是得问“神通广大”的二伯母,俞舟带着顶斗笠出了门,除了晚月还睡着,几个姑娘都已经起床半天在找事儿做了。
      俞大丫和蒋大丫或许是有相同的小名,又或许是有类似受亲人欺辱的遭遇,两个人颇有些同病相怜的意味,在蒋家的时候就很快打成一片。
      盛萍看两个孩子身体都不好,安排她俩上屋里坐着缝蚊帐。
      采桥走了没人给驴兄打扫卫生,三丫自告奋勇,昨儿个她可是亲眼见了萍婶子家这驴的聪明劲儿,她可真是大开了眼界,她家驴咋就听不懂人话呢?这会儿现成的机会,她想靠近了好好观察观察。
      俞均起的更早,帮村里修堤坝去了。盛萍这会儿才要做早饭。
      二伯家门虚掩着,俞舟扣了两下就自己推门进去了,院里只有二头在玩水。
      “二头,咋就你一个?”
      二头抬头一看,是之前见过的萍婶子家的姐姐,“采舟姐,他们几个都在书房呢,俞二伯给他们开小课。”
      “你咋不和他们一起?”
      “我已经背会了。”
      耶?俞舟回忆盛老师对二头的评价,没发现二头记忆力这么好啊?
      几个孩子年龄相仿,二头和晚楼项天都是六岁,只有采桥是八岁,俞舟先前以为严项天是最聪明的来着,毕竟有他爹严秀才的“滤镜”加成,现在看来二头深藏不露啊。
      “那你去檐下玩儿,这会儿还下着呢。”
      俞舟将二头带到檐下,进后院去找二伯母,二伯母家屋子里点着火盆。
      “采舟来啦,有啥事儿吗?”
      “没啥大事儿二伯母,我想问问您知道哪里能打炉子吗?”
      “炉子?你说铁制的那种?”
      “嗯。”
      “铁制的咱们老百姓可用不起,贵着呢!而且铁这东西把在官家手里,咱要做铁器得跟官府报备的,一般只有农具才行。”
      俞舟扶额,忘了古代盐铁官营了,看来这里架空时代也是如此。
      “二伯母,那还有啥咱能用的能取暖驱潮的法子吗?实在是受不了了,家里墙角都已经开始长蘑菇了。”
      吕氏有些哭笑不得,自家好在是砖房,比起老三家的土屋能稍微好点,但也仅仅是好一点,因为自家虽然不至于长蘑菇,但也会长出嫩绿的不知名小芽来。
      “采舟啊,你看你二伯母我不也只能用火盆嘛,实在是没什么好法子啊!”
      俞舟又想到一个东西。“二伯母,咱这里有铝吗?”
      “吕?你说我这个吕?”
      “噗,不是,我是说像铁那样的东西,比铁白,比铁轻。”
      “这我倒是没听过,你去书房问问你二伯看他知不知道。”
      ………
      书房。
      俞舟过来正好赶上俞书昀小课堂课间休息。
      “二伯,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类似铁矿那样的一种矿,能打器具,但是颜色比铁白亮,重量比铁轻。”
      俞书昀思考了一下,并未看到过相似的记载。
      俞舟铩羽而归。
      中午吃过饭,她跟俞均提了一嘴,被俞均嘲笑了一番,“我的傻姑娘呦,铝的大规模运用是在二十世纪以后,提炼铝框需要稳定的电力支撑的,叫你多读书你不听,现在发现知识不够用了吧。”
      俞舟习惯性就想还嘴,但这事儿确实是自己无知了,“我要啥都知道了,要爹你做啥,术业有专攻!”
      “行行行,你爹我一会儿又得去专攻河堤了。”
      “那你赶紧回屋睡会儿去,妈你也回屋睡吧,我烧水洗锅去。”
      坐在另一边檐下的三丫看俞舟准备去洗锅,赶紧跟了上去。
      俞舟没客气,一个洗一个涮效率更高。
      ………
      转眼来到五月底,雨势终于收了,就是天不见晴,蒋家那边带信来说还得麻烦一段时间,房子还没修好。
      杨氏那边中间也偷偷摸过来过,每次都能被驴兄提前发现预警,是以凌萱也没暴露,安安稳稳的度过了这段时间。
      这半个月的朝夕相处,晚月小家伙也和大家都熟络起来。
      村里的简易堤坝也完工了,俞均打算缓两天再进城,每天湿乎乎的来湿乎乎的去,他快难受死了。
      说是缓两天,家里墙上的霉斑,墙角缝隙里的蘑菇还小草都得清理了,好在现在家里人多,都不是什么力气活,一两天也就搞定了。
      三个屋里的蚊帐也都做好了,两个大丫手底下勤快,做了多余的换洗,还在上面绣了花儿。
      俞舟抱着蚊帐爱不释手,两个姐姐的手也太巧了,正好把有痕迹的地方都用绣花遮住了,现在这蚊帐又好看又好用,开心!之前将近一个月的雨天带来的郁闷都一扫而空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